一种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059发布日期:2019-01-22 21:5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榨油机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目前榨油机主要包括螺旋榨油机和液压榨油机。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都是螺旋榨油机,芝麻油料在进入榨膛内,首先需要采用加热装置将芝麻油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但是在出油后需要经过冷却装置冷却,而现有技术冷却一般都是将油进行静置通风,冷却效果差,还可能会附着外部杂质,受到污染,而且刚榨好的油上会由许多颗粒不等的杂质,任需要后续除杂步骤进行除去,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冷却效果差,会附着外部杂质,受到污染,而且需要后续除杂步骤进行除去杂质,步骤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检修门、多级过滤装置和降温装置,所述箱体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检修门,所述箱体内部顶端焊接有多级过滤装置,所述箱体内部底端焊接有降温装置,所述多级过滤装置由过滤装置外壳、入油管、分隔板、连接管、阀门、透油板、透油口、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下油管组成,所述过滤装置外壳顶部插接有入油管,所述过滤装置外壳内部中端焊接有分隔板,所述过滤装置外壳右侧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过滤装置外壳内部下端焊接有透油板,所述透油板外侧设置有透油口,所述过滤装置外壳内部底端插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内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内侧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下油管插接于过滤装置外壳底端中部,所述过滤装置外壳顶部焊接于箱体内部上端,所述入油管顶部插接于箱体顶端中部,所述降温装置由降温装置外壳、入水管、出水管、安装固定板、集液管、冷却管、冷却进油管和冷却出油管组成,所述降温装置外壳顶部左侧插接有入水管,所述降温装置外壳顶部右侧插接有出水管,所述降温装置外壳内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安装固定板,所述安装固定板上焊接有集液管,所述集液管之间插接有冷却管,所述安装固定板左侧顶部与冷却进油管底部相插接,所述冷却进油管顶部插接于降温装置外壳内侧顶端中部,所述安装固定板右侧底部与冷却出油管相插接,所述冷却出油管底部插接于降温装置外壳内部右端表面,所述降温装置外壳焊接于箱体内部底端,所述入水管顶部插接于箱体顶部表面左侧,所述出水管顶部插接于箱体顶部表面右侧,所述下油管底部与冷却进油管顶部相插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为蛇形管,且弯折半径为20~35mm,增大冷却管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均为圆柱体型,且位于同一轴心。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高度与透油板至过滤装置外壳底部的高度相同,防止油量过多导致油从顶部滤网与透油板之间的缝隙穿过,保证过滤质量。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形状为C字形,上端插接于分隔板与过滤装置外壳内部上端形成的空间内,下端插接于分隔板与透油板内侧形成的空间内,将上端静置沉淀好的由连接入下端,进行过滤,能够防止杂质颗粒过大导致透油口堵塞。

优选的,所述透油口设置于透油板与第一过滤网连接处的外侧,呈环状分布,油从透油口流入第一过滤网与过滤装置外壳形成的空间内,由于重力因素,油会向中部进行靠拢,从而经过三层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为脱脂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网为尼龙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网为丝网过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通过设置了多级过滤装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分别对不同颗粒大小的杂质进行过滤,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后续除杂步骤进行除去杂质,步骤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设置了降温装置,蛇形的冷却管增大了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而且不受外部杂质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冷却效果差,会附着外部杂质,受到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降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检修门-2、多级过滤装置-3、降温装置-4、过滤装置外壳-31、入油管-32、分隔板-33、连接管-34、阀门-35、透油板-36、透油口-37、第一过滤网-38、第二过滤网-39、第三过滤网-310、下油管-311、降温装置外壳-41、入水管-42、出水管-43、安装固定板-44、集液管-45、冷却管-46、冷却进油管-47、冷却出油管-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压榨油后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1、检修门2、多级过滤装置3和降温装置4,所述箱体1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检修门2,所述箱体1内部顶端焊接有多级过滤装置3,所述箱体1内部底端焊接有降温装置4,所述多级过滤装置3由过滤装置外壳31、入油管32、分隔板33、连接管34、阀门35、透油板36、透油口37、第一过滤网38、第二过滤网39、第三过滤网310和下油管311组成,所述过滤装置外壳31顶部插接有入油管32,所述过滤装置外壳31内部中端焊接有分隔板33,所述过滤装置外壳31右侧插接有连接管34,所述连接管34上设置有阀门35,所述过滤装置外壳31内部下端焊接有透油板36,所述透油板36外侧设置有透油口37,所述过滤装置外壳31内部底端插接有第一过滤网38,所述第一过滤网38内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9,所述第二过滤网39内侧设置有第三过滤网310,所述下油管311插接于过滤装置外壳31底端中部,所述过滤装置外壳31顶部焊接于箱体1内部上端,所述入油管32顶部插接于箱体1顶端中部,所述降温装置4由降温装置外壳41、入水管42、出水管43、安装固定板44、集液管45、冷却管46、冷却进油管47和冷却出油管48组成,所述降温装置外壳41顶部左侧插接有入水管42,所述降温装置外壳41顶部右侧插接有出水管43,所述降温装置外壳41内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安装固定板44,所述安装固定板44上焊接有集液管45,所述集液管45之间插接有冷却管46,所述安装固定板44左侧顶部与冷却进油管47底部相插接,所述冷却进油管47顶部插接于降温装置外壳41内侧顶端中部,所述安装固定板44右侧底部与冷却出油管48相插接,所述冷却出油管48底部插接于降温装置外壳41内部右端表面,所述降温装置外壳41焊接于箱体1内部底端,所述入水管42顶部插接于箱体1顶部表面左侧,所述出水管43顶部插接于箱体1顶部表面右侧,所述下油管311底部与冷却进油管47顶部相插接,冷却管46的为蛇形管,且弯折半径为20~35mm,增大冷却管46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一过滤网38、第二过滤网39和第三过滤网310均为圆柱体型,且位于同一轴心,第一过滤网38、第二过滤网39和第三过滤网310的高度与透油板36至过滤装置外壳31底部的高度相同,防止油量过多导致油从顶部滤网与透油板36之间的缝隙穿过,保证过滤质量,连接管34的形状为C字形,上端插接于分隔板33与过滤装置外壳31内部上端形成的空间内,下端插接于分隔板33与透油板36内侧形成的空间内,将上端静置沉淀好的由连接入下端,进行过滤,能够防止杂质颗粒过大导致透油口37堵塞,透油口37设置于透油板36与第一过滤网38连接处的外侧,呈环状分布,油从透油口37流入第一过滤网38与过滤装置外壳31形成的空间内,由于重力因素,油会向中部进行靠拢,从而经过三层过滤网,第一过滤网38为脱脂棉过滤层,第二过滤网39为尼龙过滤层,第三过滤网310为丝网过滤层。

本专利所述的:第一过滤网38为脱脂棉过滤层,脱脂棉过滤层是由纺织纤维纱精密缠绕在多孔骨架上,控制滤层缠绕密度及滤孔形状而制成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层,能有效去除液体中的悬浮物、微粒等、可以承受较高的过滤压力、过滤孔径外大内小,具有优良的深层过滤效果、良好的相容性和较高的滤渣负荷能力、可用多种材质制成以适应各种液体过滤的需要。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将入水管42和出水管43与外部水管相连接,然后将榨好的由通过入油管32导入过滤装置外壳31内部油先于分隔板33顶部与过滤装置外壳31形成的空间中静置,沉淀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打开阀门35,使得油从连接管34下落至分隔板33下端与透油板36上端组成的空间内,然后通过透油口37下落并再次过滤颗粒较大的杂质,油下落至第一过滤网38外侧后,随后通过第一过滤网38、第二过滤网39和第三过滤网310被分别过滤掉杂质,提高了油的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后续除杂步骤进行除去杂质,步骤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被过滤的油经过冷却进油管47进入安装固定板44和集液管45内部,然后将冷却水通过入水管42导入降温装置外壳41内部,当油经过冷却管46后,油上的热量通过接触导热被吸收,从而进行快速降温,且封闭式结构不会受到外部污染源的污染,提高了冷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冷却效果差,会附着外部杂质,受到污染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