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9785发布日期:2019-07-10 10:58阅读:1539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



背景技术:

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该工序又称之为种子制备。种子制备不仅要使菌体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经过种子制备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生产种子供发酵生产使用。

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简易扩繁菌剂使用的装置,养殖户或农户采购菌剂后进行扩繁培养。一般都使用简陋的塑料瓶、桶等,使用这样简陋的装置,扩繁条件没有得到良好的把控,出现每批次扩繁效果相差大,甚至扩繁失败的情况。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203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包括桶体、桶盖、电磁式空气泵、曝气石,电磁式空气泵安装在桶盖的上端,其输气管穿过桶盖延伸到桶体内,输气管的末端设有曝气石。

上述方案能为微生物的生产提供洁净的空气,保证氧气,提高菌种的扩繁效果,但是上述方案必须持续开启电磁式空气泵,使输气管末端持续向桶体内通入空气,避免空气泵关闭时,带有杂菌的空气从桶体与桶盖内腔之间的缝隙进入桶体内,对培养液造成污染,空气泵持续工作,能耗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具有降低扩培装置耗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上扣盖有桶盖,所述桶盖上穿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位于桶体外的一端连通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内部设置有滤膜,所述桶盖上穿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桶体外的一端连通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歇开启空气泵,空气泵开启时向桶体内注入空气,提高桶体内的氧气浓度,此时单向阀开启,桶体内的部分废气从出气管排出,空气泵开启一段时间后,将空气泵关闭,此时桶体和桶盖之间封严,单向阀关闭,避免外界杂菌进入桶体内,同时保证桶体内的氧气浓度适宜,空气泵间隔开启,扩培装置的能耗降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远离出气管的端面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底面抵压有封严盖,所述封严盖远离让位槽底面的端面抵压有压簧,所述压簧远离封严盖的端面抵压有固定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气管内的空气进入壳体后,空气推动封严盖沿壳体轴线方向移动,此时封严盖与让位槽底面分离,出气管内的空气从封严盖与让位槽之间的间隙流出,当空气泵关闭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簧推动封严盖移动,直至封严盖与让位槽底面抵压,从而实现单向阀的关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严盖朝向让位槽底面的表面抵压有与封严环,所述封严环与让位槽底面抵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严环能进一步提高封严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减少外界的杂菌进入桶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框远离压簧的端面抵压有与壳体连接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框与限位环抵压,限位环与壳体连接,从而实现固定框与壳体的连接,便于单向阀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让位槽侧面开设有容纳限位环的环形槽,所述限位环为弹性挡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封严盖、压簧、固定框放于让位槽后,将限位环放于环形槽内,实现限位环与壳体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单向阀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严盖上固定有穿过固定框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设于压簧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能对压簧进行导向,提高压簧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内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桶体内氧气浓度,当桶体内的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浓度时,开启空气泵,空气泵向桶体内注入新鲜空气,提高桶体内的氧气浓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阀远离出气管的一端连通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为直管,所述导出管远离单向阀的端口低于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出管位于单向阀下方能减少外界杂质于单向阀远离出气管的一端的沉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盖与桶体之间抵压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能增加桶盖与桶体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杂质进入桶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严盖与让位槽底面抵压的表面为光滑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严盖的光滑表面增加了桶盖与桶体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杂质进入桶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间歇开启空气泵,空气泵开启时向桶体内注入空气,提高桶体内的氧气浓度,此时单向阀开启,桶体内的部分废气从出气管排出,空气泵开启一段时间后,将空气泵关闭,此时桶体和桶盖之间封严,单向阀关闭,避免外界杂菌进入桶体内,同时保证桶体内的氧气浓度适宜,空气泵间隔开启,扩培装置的能耗降低;

2、当出气管内的空气进入壳体后,空气推动封严盖沿壳体轴线方向移动,此时封严盖与让位槽底面分离,出气管内的空气从封严盖与让位槽之间的间隙流出,当空气泵关闭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簧推动封严盖移动,直至封严盖与让位槽底面抵压,从而实现单向阀的关闭;

3、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桶体内氧气浓度,当桶体内的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浓度时,开启空气泵,空气泵向桶体内注入新鲜空气,提高桶体内的氧气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11、流量阀;12、恒温加热棒;2、桶盖;21、密封圈;3、输气管;31、曝气石;4、空气泵;41、滤膜;5、出气管;6、单向阀;61、壳体;611、让位槽;612、环形槽;62、封严盖;63、压簧;64、固定框;65、支撑杆;66、限位环;67、封严环;7、导出管;8、氧气浓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结构不锈钢的桶体1,桶体1内腔用于微生物菌体的培养,桶体1上方旋设有将桶体1封严遮盖的的桶盖2,桶盖2内腔底面抵压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将桶盖2和桶体1进一步封严。

如图1所示,桶盖2上穿设有输气管3,输气管3穿过桶盖2后伸入桶体1内部底面,输气管3伸入桶体1内的一端连通有曝气石31,曝气石31由多孔材料组成,表面有多个气孔,能增大曝气石31内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输气管3伸出桶体1的一端连通有向输气管3内送入空气的空气泵4,空气泵4内设置有滤膜41,滤膜41能防止杂菌进入输气管3内,防止桶体1内的空气中进入杂菌。

如图1所示,桶盖2上穿设有悬挂设置的恒温加热棒12,恒温加热棒12的线缆穿过桶盖2且线缆与桶盖2连接处涂有密封胶。

如图1所示,桶体1侧面下方设置有与桶体1内侧连通的流量阀11,流量阀11便于桶体1内的液体于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的取出。

如图1所示,桶盖2上穿设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出气管5,出气管5为倒U型管,出气管5与桶盖2连接处涂抹有密封胶,出气管5远离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6,单向阀6远离出气管5的一端连通有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出管7。

如图2和图3所示,单向阀6包括两端分别与出气管5和导出管7连通的圆管结构的壳体61,壳体61远离出气管5的端面开设有直径大于壳体61内径的让位槽611,让位槽611底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嵌设有封严环67,让位槽611底面抵压有封严盖62,封严盖62朝向让位槽611底面的表面与封严环67抵压,封严盖62与让位槽611底面抵触的表面光滑。

如图2和图3所示,封严盖62远离让位槽611底面的端面焊接有与封严盖62同轴的支撑杆65,支撑杆65外套设有压簧63,压簧63一端与封严盖62表面抵压,压簧63远离封严盖62的端面抵压有固定框64,固定框64中间开设有容纳支撑杆65穿过的让位孔,固定框64包括与压簧63抵压的圆环,圆环侧面一体设置有周向均布于圆环的四个连接杆。

如图2和图3所示,让位槽611侧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环66内嵌设有限位环66,限位环66为弹性挡圈,限位环66朝向让位槽611底面的表面与连接杆侧面抵压。

如图2和图3所示,将封严盖62放于让位槽611内,移动封严环67,使封严环67与让位槽611底面抵压,接着将压簧63套设于支撑杆65,将固定框64放于让位槽611内,并沿让位槽611轴线朝向封严盖62方向滑动,将限位环66放于限位槽内,此时压簧63推动固定框64与限位环66朝向让位槽611底面的表面抵压。

如图1所示,出气管5伸入桶体1的端口胶结连接有氧气浓度传感器8,氧气浓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桶体1内的空气浓度。

一种微生物菌剂扩培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空气泵4启动时,空气泵4将洁净的空气压入桶体1内,桶体1内的空气从出气管5排出,出气管5内的空气进过单向阀6时,空气推动封严盖62,封严盖62推动压簧63使压簧63进一步压缩,此时封严盖62沿让位槽611轴线方向移动,此时单向阀6开启,出气管5内的空气从封严盖62与让位槽611侧面之间的间隙流经固定框64后进入导出管7,并从导出管7内流出;

氧气浓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桶体1内的氧气浓度,当桶体1内的氧气浓度较低时,将空气泵4开启,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将空气泵4关闭;

恒温加热棒12用于对桶体1内腔进行加热,从而保证桶体1内的温度稳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