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高效微生物菌肥的菌种培养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891发布日期:2019-07-19 22:5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高效微生物菌肥的菌种培养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高效微生物菌肥的菌种培养罐。



背景技术:

人们采取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某种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单独地分离开来,这个过程叫做菌种分离。从分离过程中得到的菌丝体纯化后,就是纯菌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使纯菌种大量生长和繁殖的方法,叫作菌种培养。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其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根瘤菌剂到细菌肥料再到微生物肥料。

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数菌种培养罐无法给菌种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室温环境,且菌种培养需要对菌种进行活化才能更好地生长。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菌种培养罐进行一定的改进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高效微生物菌肥的菌种培养罐,不仅能够帮助培养床中的菌种进行很好的活化,而且能够方便加热、降温和换气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生产高效微生物菌肥的菌种培养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罐体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盖,所述罐体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罐体的右侧壁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罐体的侧壁中设置有冷却层,所述罐体的内腔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活动连接在放置架的顶端中部,所述放置架的底端活动接触在凸轨上,所述凸轨固定连接在转盘的边缘上,所述转盘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罐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罐体的外侧壁的底端中部。

所述放置架包括支撑杆、铰接头、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活动杆、放置板和培养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铰接头,所述铰接头固定连接在上连接板底端边缘和下连接板顶端边缘处,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通过活动杆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端面固定放置有培养床。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腔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加热网。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置的支撑杆有四根,均匀呈90度分布。

优选的,所述放置架中的放置板有多层,均匀分布在支撑杆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铰接头,且活动杆倾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需要培养的菌种安置在培养床中,将培养床放置在放置板上,再通过操作窗将培养床放置在放置板的上端;培养过程中,换气操作能够通过罐体顶端的通气口和连接盖实现;加热能够通过罐体内腔侧壁上的加热网来增加罐体内腔的温度;当罐体内腔的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从进水口中加入冷却水,冷却水经冷却层会带走罐体内腔中的热量再从出水口中流出;当需要对培养床进行活化时,通过启动伸缩气缸,将放置架放下,使其位于底端转盘上倾斜放置,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同时转盘上的凸轨转动,从而会将引起放置架做一定幅度的旋转震荡,从而对培养床中的菌种起到很好的活化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架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凸轨与转盘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支撑脚,3-通气口,4-连接盖,5-进水口,6-出水口,7-冷却层,8-伸缩气缸,9-放置架,91-支撑杆,92-铰接头,93-上连接板,94-下连接板,95-活动杆,96-放置板,97-培养床,10-凸轨,11-转盘,12-转轴,1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所示:一种生产高效微生物菌肥的菌种培养罐,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脚2,罐体1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3,通气口3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盖4,罐体1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水口5,罐体1的右侧壁上端设置有出水口6,罐体1的侧壁中设置有冷却层7,罐体1的内腔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8,伸缩气缸8的伸缩端活动连接在放置架9的顶端中部,放置架9的底端活动接触在凸轨10上,凸轨10固定连接在转盘11的边缘上,转盘1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在转轴12上,转轴12的底端贯穿罐体1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在电机13的动力输出端,电机13固定连接在罐体1的外侧壁的底端中部。

放置架9包括支撑杆91、铰接头92、上连接板93、下连接板94、活动杆95、放置板96和培养床97,支撑杆91的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铰接头92,铰接头92固定连接在上连接板93底端边缘和下连接板94顶端边缘处,支撑杆93的侧壁上通过活动杆95转动连接有放置板96,放置板96的上端面固定放置有培养床97。

具体的,罐体1的内腔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加热网;上连接板93和下连接板94之间设置的支撑杆91有四根,均匀呈90度分布;放置架9中的放置板96有多层,均匀分布在支撑杆91的侧壁上;罐体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活动杆95的两端转动连接有铰接头92,且活动杆95倾斜连接。

本实施例应用于菌种的培养与活化,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需要培养的菌种安置在培养床97中,将培养床97放置在放置板96上,再通过操作窗将培养床97放置在放置板96的上端面;培养过程中,换气操作能够通过罐体1顶端的通气口3和连接盖4实现;加热能够通过罐体1内腔侧壁上的加热网来增加罐体1内腔的温度;当罐体1内腔的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从进水口5中加入冷却水,冷却水经冷却层7会带走罐体1内腔中的热量再从出水口6中流出;当需要对培养床进行活化时,通过启动伸缩气缸8,将放置架9放下,使其位于底端转盘12上倾斜放置,启动电机13,电机13带动转盘12转动,同时转盘12上的凸轨10转动,从而会将引起放置架9做一定幅度的旋转震荡,从而对培养床97中的菌种起到很好的活化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