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式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90613发布日期:2019-05-17 21:01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合成方法,尤其是指一种以正丙醇为原料的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n—二甲基丙胺是一种带有氨味的无色液体,又名又名n-正丙基二甲胺,分子式c5h13n,分子量,沸点63℃。主要应用于合成医药和农药的中间体等,使用范围广,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作为一种优良的化工中间体,其工业化生产还处于初始阶段,制备方法也还处于摸索开发期。

曾有公开文献关于“固定床催化合成n,n—二甲基丙胺的研究”,但该方法生产n,n—二甲基丙胺过程中的催化剂(铜-铬体系)处理麻烦,且需要高温处理后获得。虽然公开文献显示的反应转化率较高,但至今未实现工业化生产,所以对其稳定、连续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公开文献实现的反应温度较高,所以对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大大增加成本的投入,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完成了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的情况下实现,更有利于安全生产等,同时可以实现连续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化率高,选择性好,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的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

一种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下述步骤:

1)以正丙醇为原料,把原料通过计量泵打入汽化器,与氢气、二甲胺混合预热汽化;

2)预热汽化后进入反应器,以cu-zn/al2o3为催化剂,控制压力为控制温度为110~190℃,压力为常压~1.5mpa,醇液态空速为0.1~2.0h-1,氨醇摩尔比为1.0~6.0:1,氢醇摩尔比1.5~8:1,催化剂装填量为500ml条件下进行反应;

其中,催化剂组成(重量比)为:cu为5.0~60.0%,zn为2.0~35.0%,k为1.0~5.0%,mn为0.1~3%,wu为0.01~1.0%,pt为0.005~0.8%,其余为载体al2o3。

3)反应后物料经冷凝冷却、气液分离,气象循环进入反应器重复利用;

液相进入精馏塔分离提纯n、n—二甲基丙胺,可得产品:分离出来的二甲胺、正丙醇、以及少量水返回到进料系统,再进入反应器,与补充进入的氢气、二甲胺和正丙醇进行反应。

作为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cu-zn/al2o3催化剂的组成(质量比)为:cu为10.0~50.0%,zn为5.0~30.0%,k为1.0~5.0%,mn为0.1~3%,wu为0.01~1.0%,pt为0.005~0.8%,其余为载体al2o3。

作为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的操作条件为:温度160℃~180℃,压力为0.3~1.1mpa,醇液态空速为0.1~0.7h-1,氨醇摩尔比为1.5~6.0:1,氢醇摩尔比2~7:1,催化剂用量为500ml。

作为优选,上述的一种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制备过程系统实行闭路循环,物料循环利用。

这种n、n—二甲基丙胺的制备方法,以正丙醇为原料,以cu-zn/al2o3金属混合氧化物为催化剂,其催化剂组成为:cu为10.0~50.0%,zn为5.0~30.0%,k为1.0~5.0%,mn为0.1~3%,wu为0.01~1.0%,pt为0.005~0.8%,其余为载体al2o3。该反应过程为气相连续反应,具体操作条件为:110~190℃,压力为常压~1.5mpa,醇液态空速为0.1~2.0h-1,氨醇摩尔比为1.0~6.0:1,氢醇摩尔比1.5~8:1,催化剂装填量为500ml。正丙醇由计量泵打入预热器并与氢气、二甲胺混合预热汽化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反应后物料经冷凝、气液分离;气相经循环压缩机压缩循环利用,液相进入精馏塔分离提纯:n、n—二甲基丙胺作为产品采出;二甲胺、正丙醇返回到进料系统,并补充一定量的氢气、二甲胺和正丙醇,以维持上述的二甲胺、氢、正丙醇的摩尔比;少量副产物n—甲基丙胺和n、n—二甲基丙酰胺返回合成进料系统循环使用以抑制副产物的继续产生;废水提纯至排放标准后排放。

本发明的优点有,以正丙醇及二甲胺为原料连续催化氨化脱水合成n、n—二甲基丙胺。该工艺能实现工业化,流程简单,转化率高,选择性好,副产物少,分离流程简明,能耗、原料消耗低,产品生产成本低,且使用的催化剂为普通金属为主的催化剂,易得、价廉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列1:

该种n、n—二甲基丙胺(c5h13n)的制备方法:

首先为催化剂的制备:

1)对载体氧化铝的预处理:在一定温度下对氧化铝进行焙烧处理,除去其中易挥发组分,使其获得一定的晶型、晶粒大小、孔道结构以及比表面积,提高其机械强度。本实施例中的催化剂明显与公开文献制备的催化剂过程不同,其中的实现基理也存在差异。

2)活性组分的负载化

该发明选用铜、锌作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以及钾、锰等金属元素为辅。将各自活性组分的硝酸盐溶解于蒸馏水中,并按一定比例,将经过预处理的氧化铝浸渍在配好的溶液,一定时间后,过滤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干燥、焙烧等处理,最后通过压片处理得到实验所需的催化剂。

反应用cu-zn/al2o3催化剂,编号a1,催化剂的组成(重量比)为:cu为15.0%,zn为5.0%,k为2.0%,mn为1.5%,wu为0.2%,pt为0.05%,其余为载体al2o3。

反应用cu-zn/al2o3催化剂,编号a2,催化剂的组成(重量比)为:cu为20.0%,zn为8.0%,k为3.0%,mn为1.5%,wu为0.2%,pt为0.05%,其余为载体al2o3。

反应用cu-zn/al2o3催化剂,编号a3,催化剂的组成(重量比)为:cu为25.0%,zn为10.0%,k为3.0%,mn为2.0%,wu为0.2%,pt为0.05%,其余为载体al2o3。

反应用cu-zn/al2o3催化剂,编号a4,催化剂的组成(重量比)为:cu为30.0%,zn为15.0%,k为3.0%,mn为2.5%,wu为0.25%,pt为0.08%,其余为载体al2o3。

反应用cu-zn/al2o3催化剂,编号a5,催化剂的组成(重量比)为:cu为40.0%,zn为20.0%,k为4.0%,mn为2.5%,wu为0.3%,pt为0.1%,其余为载体al2o3。

反应用cu-zn/al2o3催化剂,编号a6,催化剂的组成(重量比)为:cu为35.0%,zn为15.0%,k为4.0%,mn为2.5%,wu为0.15%,pt为0.1%,其余为载体al2o3。

实施例2

1)以正丙醇和二甲胺为原料,以a1为反应催化剂:

2)该反应为连续气相反应,其具体操作条件为温度:160~190℃,压力:0.7~1.1mpa,醇液态空速:0.5~0.6h-1,氨醇摩尔比:4~5,氢醇摩尔比:5~6。

3)正丙醇由计量泵打入预热器并与氢气、二甲胺混合预热汽化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反应后物料经冷凝、气液分离;气相经循环压缩机压缩循环利用,液相进入精馏塔分离提纯:n、n—二甲基丙胺作为产品采出;二甲胺、正丙醇返回到进料系统,并补充一定量的氢气、二甲胺和正丙醇,以维持上述的二甲胺、氢、正丙醇的摩尔比;少量副产物n—甲基丙胺和n、n—二甲基丙酰胺返回合成进料系统循环使用以抑制副产物的继续产生;废水提纯至排放标准后排放。

实施例2—实施例13:

将实施例1中催化剂装入直径为50*1.5mm,长度1500mm的不锈钢反应器。反应器中设置φ8*1mm的不锈钢测温套管,催化剂装填高度为288mm,催化剂装填量为500ml。反应原料为上进下出,从反应器底部流出的物料经冷凝后进入气液分离器中,气相胺和氢从气液分离器顶部排出,底部液相定时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具体反应条件及结果见下表

反应条件及结果

由此表中数据可知,在本发明者的工艺条件下,反应结果均有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好的选择性。

上述实施过程是在大生产设备的情况下所得出的转化率、选择性结果,具有实际生产的巨大意义。

实施例14—实施例18

按照实施例2~13所述装置、流程,装填500mla4催化剂,进行250h稳定性运转试验。反应温度:180℃,压力:1.0mpa,醇液态空速0.5h-1,氨醇摩尔比:4.5,氢醇摩尔比:5。用液相色谱分析组成,具体反应条件及结果例于下表。

250小时稳定性运转试验

由此数据表可知,该工艺条件下,反应转化率高于74%,选择性高于94%,同时催化剂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本发明适用于所属催化剂但不局限于所属催化剂,同样适用于以铜—锌为主活性成份的其它铜—锌系催化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