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3912发布日期:2019-07-24 08:33阅读:16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卵菌培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由卵菌纲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可导致减产10%~20%,发病重的年份可减产50%~70%,甚至绝收。

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病害,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株产生的孢子囊是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针对该病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取疫霉菌孢子囊是必要的工作之一。然而在实验中人为培养晚疫病菌的产孢数量并不理想,尤其在长期多代培育之后,培养产生的孢子囊数量很难满足实验的需求,对研究形成了瓶颈。为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改良产孢方法增加产孢量是首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培养基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长,且能提高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产孢能力,明显增加产孢量,且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简单,制作时间短,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包括由黑麦汁、番茄汁、碳酸钙组成的混合液和琼脂条。

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钙的用量按番茄汁用量计算为4g/L。

进一步地,所述琼脂条的用量按混合液用量计算为17g/L。

作为优选,所述的黑麦汁和番茄汁的比例为1:1。

作为优选,所述的黑麦汁和番茄汁的比例为2:3。

进一步地,该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

1)黑麦汁的制备:称取50-60g黑麦,加入适量水后在高压灭菌锅内灭菌30min,灭菌后的黑麦加入1200ml水后打碎,煮沸后进行过滤得到黑麦汁;

2)番茄汁的制备:将番茄切成小块后打碎,制成番茄原汁,番茄原汁与清水按体积比1:1混合得到番茄汁,高压灭菌后备用;

3)在番茄汁中按比例加入碳酸钙,然后将黑麦汁与番茄汁按比例混合制成混合液,在混合液中按比例加入琼脂条,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分装后进行二次灭菌,灭菌30min后完成培养基的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培养基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长,且能提高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产孢能力,明显增加产孢量,且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简单,制作时间短,操作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1)黑麦汁的制备:称取50-60g黑麦,加入适量水后在高压灭菌锅内灭菌30min,灭菌后的黑麦加入1200ml水后打碎,煮沸后进行过滤得到黑麦汁;

2)番茄汁的制备:将番茄切成小块后打碎,制成番茄原汁,番茄原汁与清水按体积比1:1混合得到番茄汁,高压灭菌后备用;

3)在每300ml的番茄汁中加入1.2g的碳酸钙,然后将黑麦汁与番茄汁按体积比1:1混合得到混合液,每500ml的混合液中加入8.5g的琼脂条,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分装后进行二次灭菌,灭菌30min后完成培养基的制作。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1)黑麦汁的制备:称取50-60g黑麦,加入适量水后在高压灭菌锅内灭菌30min,灭菌后的黑麦加入1200ml水后打碎,煮沸后进行过滤得到黑麦汁;

2)番茄汁的制备:将番茄切成小块后打碎,制成番茄原汁,番茄原汁与清水按体积比1:1混合得到番茄汁,高压灭菌后备用;

3)在每300ml的番茄汁中加入1.2g的碳酸钙,然后将黑麦汁与番茄汁按体积比2:3混合得到混合液,每500ml的混合液中加入8.5g的琼脂条,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分装后进行二次灭菌,灭菌30min后完成培养基的制作。

实验分析

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配制的培养基分别作为实验B组和C组,设置A组为对照组进行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试验,对照组的培养基制备方法为:称取50~60g黑麦,用蒸馏水浸泡24h,直到大部分黑麦都发芽露白,用电磁炉煮沸,至麦粒破裂,过滤,量取900ml,加入100ml番茄汁及琼脂15g,pH值调为6.5-7.0,分装至1000ml锥形瓶中,每瓶500ml,分装完成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后制得。

实验步骤:

首先,利用无菌打孔器对制备好的晚疫病菌培养基平板进行打孔,用无菌牙签将培养基挑出,再用无菌牙签将马铃薯晚疫病菌饼接种于有孔的三组培养基平板,用封口膜密封后,置于20℃培养箱中暗培养18天;然后,待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长满培养皿时,加入少量无菌水并用无菌刮铲将晚疫病菌菌丝刮下,放置于万分之一天平上,测定菌丝的重量;将称重的菌丝放在研钵中,加无菌水4ml进行研磨,用270目过滤筛网进行过滤,重复三次,用移液枪吸取滤液放入5ml无菌离心管中;用移液枪吸取待测孢子囊悬浮液200μL,放入血球计数板上,于10倍显微镜下对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区内的晚疫病菌的孢子囊进行计数,根据孢子囊数目计算对应孢子囊悬浮液的浓度,每管需重复3次。

孢子囊浓度计算公式:

孢子囊浓度(×104个/ml)=100个小格孢子囊个数/10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

表1不同配方培养基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

从表1中可看出,培养18天后,A组(对照)培养基平板内晚疫病菌菌丝重量为0.1260g,B组(实施例1)和C组(实施例2)培养基平板内晚疫病菌菌丝重量分别为0.3547g、0.2463g,均高于A组,且与A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B组(实施例1)和C组(实施例2)2种培养基均能够促进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长,且B组培养基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菌丝重量增长率可达108.51%。

表2不同配方培养基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产孢能力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

从表2中可看出,A组(对照)处理孢子囊悬浮液中孢子囊的个数为4.39×104个/ml,而B组(实施例1)和C组(实施例2)这2种处理的孢子囊悬浮液的浓度均高于A组,分别为15.23×104个/ml、8.70×104个/ml,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这2种培养基使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产孢量分别提高了246.92%、98.18%,使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产孢量显著增加2.47、0.98倍,说明了B组和C组这2种培养基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产孢能力,且B组对提高马铃薯晚疫病菌产孢能力的作用最大。

本发明培养基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长,且能提高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产孢能力,明显增加产孢量,且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简单,减少了黑麦浸泡步骤,使得制作时间短,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