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731发布日期:2019-07-24 10:3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



背景技术:

热封制袋应用在日化产品包装、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的热封膜为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然而用作热封的聚丙烯膜虽然有较好的挺度、拉伸强度,但是,其加工时,需要的热封温度较高,导致封合设备的电热损耗较高,并且剥离力较大,不易剥离,造成较大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丙烯树脂75-7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22、改性剂8-10、玄武岩纤维7-11、纳米二氧化钛1.2-1.4、偶联剂1.5-1.7、酰胺化改性蛭石粉12-15、增塑剂1-2;

所述改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反应釜中按3.2:15质量比例将松香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热至75℃,以1200r/min转速搅拌40min,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再添加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摩尔比为1:1.2,所述Fmoc-甘氨酸添加量为松香树脂质量的3.8%,调节温度至92℃,以10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静置1小时,在将反应釜内温度冷却至0℃保温10min,再滴加松香树脂质量10%的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在30min里匀速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加热至30℃,继续保温搅拌5小时,然后进行过滤,旋蒸溶剂,以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柱色谱分离,最后得到固体改性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中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质量分数为8.6%。

进一步的,所述酰胺化改性蛭石粉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计将酰胺3份、蛭石粉35份、二环己基脲1.8份添加到反应釜内,通入氮气保护,再添加4-吡啶甲酸0.28份和甲苯60份,然后加热至78℃,以5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再冷却至0℃,保温1小时,然后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体系,再进行旋蒸溶剂,洗涤,干燥,烘干至恒重,即得酰胺化改性蛭石粉。

进一步的,所述蛭石粉粒度为1250目。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适用于各种食品等用品的热封包装,剥离性能好,通过添加酰胺化改性蛭石粉,能够在薄膜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微粒结构,使得薄膜表面粗糙化,凸起的固体颗粒使得空气很容易流入薄膜各层之间,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抗粘连作用,而普通的蛭石粉时,防黏连效果不明显,并且还会影响薄膜表面光泽度,降低薄膜质量,本发明制备的热封膜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能,较低的热封温度和较高的热封强度,从而更加便于使用,本发明易剥离热封膜包装,能够保证在正常使用时,能够由人的手就能打开封口,在90°剥离试验时,剥离强度达到7.0-15.2N/15mm区间,可以满足易剥离的要求,如果剥离强度在7.0N/15mm以下时,制成的软包装袋在运输时容易破损,而剥离强度在15.2N/15mm以上时,就难以用手打开包装,本发明制备的改性剂的使用,依靠其较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内聚能较低,具有较高的剪切敏感性,以其独特的结构的改性剂作为物理交联点,与聚丙烯树脂的相容性好,其表观切变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更接近聚丙烯树脂,应用到具聚丙烯薄膜中时,不仅能够对聚丙烯薄膜进行增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热封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丙烯树脂7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改性剂8、玄武岩纤维7、纳米二氧化钛1.2、偶联剂1.5、酰胺化改性蛭石粉12、增塑剂1;

所述改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反应釜中按3.2:15质量比例将松香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热至75℃,以1200r/min转速搅拌40min,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再添加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摩尔比为1:1.2,所述Fmoc-甘氨酸添加量为松香树脂质量的3.8%,调节温度至92℃,以10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静置1小时,在将反应釜内温度冷却至0℃保温10min,再滴加松香树脂质量10%的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在30min里匀速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加热至30℃,继续保温搅拌5小时,然后进行过滤,旋蒸溶剂,以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柱色谱分离,最后得到固体改性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中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质量分数为8.6%。

进一步的,所述酰胺化改性蛭石粉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计将酰胺3份、蛭石粉35份、二环己基脲1.8份添加到反应釜内,通入氮气保护,再添加4-吡啶甲酸0.28份和甲苯60份,然后加热至78℃,以5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再冷却至0℃,保温1小时,然后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体系,再进行旋蒸溶剂,洗涤,干燥,烘干至恒重,即得酰胺化改性蛭石粉。

进一步的,所述蛭石粉粒度为1250目。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

实施例2

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丙烯树脂7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2、改性剂10、玄武岩纤维11、纳米二氧化钛1.4、偶联剂1.7、酰胺化改性蛭石粉15、增塑剂2;

所述改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反应釜中按3.2:15质量比例将松香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热至75℃,以1200r/min转速搅拌40min,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再添加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摩尔比为1:1.2,所述Fmoc-甘氨酸添加量为松香树脂质量的3.8%,调节温度至92℃,以10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静置1小时,在将反应釜内温度冷却至0℃保温10min,再滴加松香树脂质量10%的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在30min里匀速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加热至30℃,继续保温搅拌5小时,然后进行过滤,旋蒸溶剂,以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柱色谱分离,最后得到固体改性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中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质量分数为8.6%。

进一步的,所述酰胺化改性蛭石粉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计将酰胺3份、蛭石粉35份、二环己基脲1.8份添加到反应釜内,通入氮气保护,再添加4-吡啶甲酸0.28份和甲苯60份,然后加热至78℃,以5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再冷却至0℃,保温1小时,然后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体系,再进行旋蒸溶剂,洗涤,干燥,烘干至恒重,即得酰胺化改性蛭石粉。

进一步的,所述蛭石粉粒度为1250目。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

实施例3

一种易剥离的热封膜,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丙烯树脂7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0、改性剂9、玄武岩纤维10、纳米二氧化钛1.3、偶联剂1.6、酰胺化改性蛭石粉13、增塑剂1.5;

所述改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反应釜中按3.2:15质量比例将松香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热至75℃,以1200r/min转速搅拌40min,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再添加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Fmoc-甘氨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摩尔比为1:1.2,所述Fmoc-甘氨酸添加量为松香树脂质量的3.8%,调节温度至92℃,以10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静置1小时,在将反应釜内温度冷却至0℃保温10min,再滴加松香树脂质量10%的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在30min里匀速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加热至30℃,继续保温搅拌5小时,然后进行过滤,旋蒸溶剂,以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柱色谱分离,最后得到固体改性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溶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中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质量分数为8.6%。

进一步的,所述酰胺化改性蛭石粉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计将酰胺3份、蛭石粉35份、二环己基脲1.8份添加到反应釜内,通入氮气保护,再添加4-吡啶甲酸0.28份和甲苯60份,然后加热至78℃,以5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再冷却至0℃,保温1小时,然后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体系,再进行旋蒸溶剂,洗涤,干燥,烘干至恒重,即得酰胺化改性蛭石粉。

进一步的,所述蛭石粉粒度为1250目。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不添加改性剂。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改性剂替换为松香树脂。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不添加酰胺化改性蛭石粉。

对比例4: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酰胺化改性蛭石粉替换为未处理的蛭石粉。

热封性能的测定

按ZBY 28004的规定进行,热倾斜仪上设定温度倾斜梯度为5℃,热封压力为0.2MPa,热封时间为1秒,热封后再V1-C型拉伸机上测定各热封点的90°热封强度,拉伸速率为200mm/min,并换算成N/15mm,强度达到8N/15mm时的温度为热封温度,在160℃时测定的强度为热封强度;

采用现有共同制膜工艺制备实施例与对比例薄膜,对相同规格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薄膜进行性能检测: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热封膜具有较低的热封温度和合适的热封强度,便于剥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