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植物乳杆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9986发布日期:2019-11-16 01:14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益生植物乳杆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生植物乳杆菌。



背景技术:

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它们不仅是研究分类、生化、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想材料,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工业、农牧业、食品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应用价值也极高。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和腐败产物的产生,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急反应等产生作用。

果酒是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风味与酒精。因此民间的家庭时常会自酿一些水果酒来饮用。如李子酒,葡萄酒,杨梅酒、猕猴桃酒等等。因为这些水果表皮会有一些野生的酵母,加上一些蔗糖,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酵母也能有一些发酵作用,但民间传统做酒的方法往往旷日费时,也容易被污染。所以外加一些活性酵母是快速酿造水果酒的理想方法。

当前市面上的柑橘饮品供应较少,我国的蜜桔等果蔬深加工水平也相对滞后,其使用价值和经济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导致柑橘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如何运用益生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剂,对果酒的发酵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益生植物乳杆菌,用于发酵果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益生植物乳杆菌,所述益生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nfl-131(lactobacillusplantarum),于2018年11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no:m2018823。

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的益生植物乳杆菌于果酒发酵中的应用。

本申请还提供了该益生植物乳杆菌发酵果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柑橘鲜果去皮去核榨汁后,接种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20~30h;

(2)待发酵液产生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后,调整成分,再接种酿酒酵母菌继续进行发酵;

(3)待发酵的果浆含糖量降至1%时,去除浮渣,放出果酒到新桶发酵2~3周;

(4)将果酒贮存6~18个月,即为陈酿,制得果酒。

进一步的,步骤(1)中接种益生植物乳杆菌的总重量为柑橘汁的4%~6%,在28~32℃下发酵20~30h。

进一步的,步骤(2)中调整成分时先调糖,用砂糖,每次加糖后发酵液中总糖量应控制在14%~16%,其次是调酸,每升果浆中含酸8~12g。

进一步的,步骤(2)中按每升原料接种酿酒酵母菌50~100g,同时加入酵母营养粉,按0.4%~0.5%加。接种后8~12h内,充分搅拌,使酵母在原料内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步骤(2)中接种酵母之后,逐渐升温至23℃,27℃,30℃。在酒帽形成之后,每天下压酒帽搅2~4次,每次10~15分钟,直到发酵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益生植物乳杆菌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可以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并且作为一种生物型的防腐剂,延长了果酒的保质期,不会产生污染物,保证不污染环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提供的益生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内生存能力,对于胃肠环境的低ph和高胆盐条件表现出良好的耐受能力,能够在体内存活发酵,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以植物乳杆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将过夜生长的植物乳杆菌nfl-131取1ml置于含有9ml人工胃液(胃蛋白酶(1:5000)3.5g/l,nacl2g/l,用盐酸调节至ph=3)、0.3%胆盐的mrs肉汤培养基中,利用活菌计数法将混合均匀后的样品以及37℃培养4h后的样品取样涂布,计算其存活率:

存活率=4h后平板菌落数目/接种时平板菌落数目×100%

(2)本发明提供的益生植物乳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于志贺菌、沙门氏菌等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延长果酒保质期,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选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菌,蜡样芽孢杆菌,共计五种致病菌为指示菌,使用牛津杯法来测试植物乳杆菌nfl-131的抑菌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株益生植物乳杆菌发酵果酒的流程图;

图2为益生植物乳杆菌的细胞菌落形态的照片。

图3为益生植物乳杆菌的细胞显微形态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植物乳杆菌nfl-131(lactobacillusplantarum)的分离选育

1、植物乳杆菌nfl-131的分离:

以南丰蜜桔为原料,经挑选、清洗、榨汁,过滤等工艺,制成蜜桔果汁,在自然条件下,分装在5l发酵罐中,在室温下自然发酵,作为乳酸菌筛选菌源。

待果汁样品在发酵罐中的取样有明显醋香时,取发酵液3%接入乳酸菌富集培养基(mrs肉汤培养基),37℃培养48h。在无菌条件下将发酵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取3个适宜的稀释度10-3、10-4和10-5使得平板菌落能够彼此分开,各吸取0.1ml,涂布于mrs培养基平板上,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行,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48h。挑取具有典型乳酸菌菌落形态的单菌落,在mrs培养基平板上进行4-5次划线传代,经显微镜镜检,从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6株酵母菌株。对6株菌株进行接触酶试验,挑选岀具有典型乳酸菌菌落特征的初筛菌株1株。将其分别编号为nfl-131并分别转移至mrs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4℃条件下保藏、备用。

乳酸菌nfl-131的鉴定

(1)乳酸菌nfl-131的形态学

乳酸菌nfl-131的细胞显微形态如图3所示。

(2)16srdna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

采用试剂盒提取的方法提取纯培养目标菌株的基因组dna。以引物27f和1492r扩增其16srdna基因保守区27f:agagtttgatcctggctcag1429r:ggttaccttgttacgactt。

采用40μl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premixrtaq20μl、nl12.0µl、nl42.0µl、dna1.0µl、ddh2o15µl。扩增条件:95℃预变性2min,然后95℃变性30s,52℃退火30s,72℃延伸1min,共29次循环,最后72℃充分延伸5min,4℃保存。pcr产物检测:取5μl的pcr产物,1μl的上样缓冲液,在1.0%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分离(130v,20min)。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将含有目标片段的产物进行测序。将植物乳杆菌nfl-131的16srdna序列输入genebank,以blas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利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其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示于图1。结果显示,与nfl-131菌株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的序列主要为植物乳杆菌属,与其相似性最高的是该属中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种,与多株已知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达99%以上,说明该菌在分子系统发育分类学上属于植物乳杆菌属中的一个种。经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依据同源性在系统发育中的分类原则并结合形态,最终确定nfl-131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plantarumnfl-131。

为了充分公开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新菌株nfl-131及其应用,现结合附图和发明人给出植物乳杆菌nfl-131在果汁发酵和果酒酿造中的应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种益生植物乳杆菌发酵果酒的的方法如下步骤:

(1)将柑橘鲜果去皮去核榨汁后,接种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20~30h。

(2)待发酵液产生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后,调整成分,再接种酿酒酵母菌继续进行发酵;

(3)待发酵的果浆惨糖量降至1%时,去除浮渣,放出果酒到新桶发酵2~3周;

(4)将果酒贮存6~18个月,即为陈酿,制得果酒。

其中步骤(1)中接种益生植物乳杆菌的总重量为柑橘汁的4%~6%,在28~32°c下发酵20~30h。在步骤(2)中调整成分时先调糖,一般用砂糖,每次加糖后发酵液中总糖量应控制在14%~16%,其次是调酸,一般每升果浆中含酸8~12g。在步骤(2)中按每升原料接种酿酒酵母菌50~100g,同时加入酵母营养粉,按0.4%~0.5%加。接种后8~12h内,充分搅拌,使酵母在原料内均匀分布。在步骤(2)中接种酵母之后,逐渐升温至23℃,27℃,30℃。在酒帽形成之后,每天下压酒帽搅2~4次,每次10~15分钟,直到发酵结束。

测得发酵过程中有机酸成分的含量变化前后对比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的益生植物乳杆菌可较好的应用于果酒发酵的工艺中,同时,其可用于相关发酵乳制品的生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