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15860发布日期:2019-11-13 01:07阅读:21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白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



背景技术:

白酒储存老熟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白酒储存老熟效果取决于储存容器、环境、时间及方式。传统的白酒储存老熟方法是将蒸馏出来的新酒盛装于一种容器中,置于库房密封储存而长期不动,至少储存3年左右,老熟周期长,并且占用大量的厂房和设备,另外老熟过程中渗漏损失也较大。同时,传统的酱香型白酒储存条件需要在干燥、清洁、密封用通风的环境下保存,储存的目的主要是让酱香型白酒在静态储存下达到自然老熟,酒体越发醇厚的作用。

传统的酱香型白酒的储存方式主要是用陶坛盛装,将装好酒的陶坛放置在混泥土结构的酒库中静态存放。该种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是:一是建设酒库投资较大;二是酒体自然老熟时间较长;三是酒坛摆放的位置,通风较好位置与阴暗不通风位置也会影响酒体老熟程度,从而会造成老熟程度不一,不利于同批酒体的储存,该缺陷也是酱香型白酒行业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传统白酒的老熟方法的成本较高,从而制约了酱香型白酒企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酱香型白酒老熟过程中,同一酒质经过储存后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口感,导致同批酒体的口味不同,并且储存时间长,提供一种能大大缩短酱香型白酒的储存时间,储存所得的酒体醇厚,适合酱香型白酒老熟的大规模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储存容器:选用以原生态石浆岩为生产原料制备的陶制酒坛,要求制备的陶制酒坛经过1180℃的高温烧制,使酒坛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不浸不漏、透气性能好、吸水率低、釉面均匀,并符合gb4806.4-2016国家标准;

(2)制备糟泥:所述糟泥由黄色泥土和水按体积比3:1混合后,搅拌至稀泥状,即得所述糟泥;

(3)灌装:将用于储存的白酒装于陶制酒坛中,然后封闭该陶制酒坛的开口,再用牛皮纸包裹所述陶制酒坛开口,最后用制备好的糟泥涂抹于牛皮纸上,使用牛皮纸被糟泥完全覆盖;

(4)储存:将灌装好的陶制酒放置在果园中的果树树冠下,通过露天存放方式储存一年半至两年半,让白酒自然老熟。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灌装过程中,所述糟泥的涂抹厚度为2~3厘米。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4)储存过程中,通过露天存放方式储存两年,在储存过程中,随着大自然的温度、湿度、风速、晴天、阴天或雨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交替变化,酒坛内的白酒随环境温度变化下,当环境温度越高,酒体分子活跃度越大,而当环境温度越低,酒体分子越沉寂,酒体分子在充分活跃与沉寂往返交替,不仅加强了酒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融合,还促进酒体中的酸类物质与脂类物质交融,达到酸脂中和,有效地挥发了酒体中的甲醇物质,达到自然进化,从而缩短酒体老熟和醇厚的时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4)储存过程中,所述果园中的果树可以选用柑橘树、桃树、李子树、樱桃树、梨树或板栗树中任意一种,或者是上述各果树按任意比例套种形成的果园,同时在果园中还套种有桂花树,所述桂花树的数量占果园中果树数量的5~10%。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按照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选定对应的果树,通过果树开花时的花香味、结果时的果香味、果树树干自身发出的味道,从而给酒体呈现一个最合适的香味环境,并通过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让各个轮次的酒体在各自需要的香味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能有效地为酒体增加相应的香味物质,使其更加香醇。另外,通过采用露天存放方式进行储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储存方法中所存在的缺陷:一是不用建酒库,省下资金,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可以大幅度地缩短酒体老熟和醇厚的时间,有效提高储存效率,三是通过露天存放,能有效地避免摆放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影响,解决储存过程中会出现同一酒质经过储存后,出现了多种不同口感的情况。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所述储存方法,可缩短酱香型白酒的储存时间,同一酒质经过储存后,其口感一致,酒体醇厚,特别适合于酱香型白酒老熟的大规模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露天存放白酒的储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储存容器:选用以原生态石浆岩为生产原料制备的陶制酒坛,采用中国土陶之乡---四川隆昌本土原生态石浆岩为生产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经过1180℃的高温烧制,使酒坛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不浸不漏、透气性能好、吸水率低、釉面均匀,并符合gb4806.4-2016国家标准;众所周知,由于酱香型白酒是有生命的酒、可以呼吸的酒。因此,要求酒坛的坛壁断面在显微镜下成网状结构,其透气性能好,吸水率低,这样能充分保证了酒体置于酒坛之中酒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

(2)制备糟泥:所述糟泥由黄色泥土和水按体积比3:1混合后,搅拌至稀泥状,即得所述糟泥;

(3)灌装:将用于储存的白酒装于陶制酒坛中,然后封闭该陶制酒坛的开口,再用牛皮纸包裹所述陶制酒坛开口,最后用制备好的糟泥涂抹于牛皮纸上,使用牛皮纸被糟泥完全覆盖,所述糟泥的涂抹厚度为2~3厘米;

(4)储存:将灌装好的陶制酒放置在果园中的果树树冠下,通过露天存放方式储存一年半至两年半,让白酒自然老熟。

在储存过程中,随着大自然的温度、湿度、风速、晴天、阴天或雨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交替变化,酒坛内的白酒随环境温度变化下,当环境温度越高,酒体分子活跃度越大,而当环境温度越低,酒体分子越沉寂,酒体分子在充分活跃与沉寂往返交替,不仅加强了酒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融合,还促进酒体中的酸类物质与脂类物质交融,达到酸脂中和,有效地挥发了酒体中的甲醇物质,达到自然进化,从而缩短酒体老熟和醇厚的时间。所述果园中的果树可以选用柑橘树、桃树、李子树、樱桃树、梨树或板栗树中任意一种,或者是上述各果树按任意比例套种形成的果园,同时在果园中还套种有桂花树,所述桂花树的数量占果园中果树数量的5~10%。从储存的条件而言,通过露天存放,给酒体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营造了一个优质、安全的外部环境尤为重要。因此,把盛满酒体的酒坛放置在果树的树冠下,平时还可以提供高密度的含氧量为酒体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能进一步提升环境作用。

另外,在存放过程中,通过将酒坛置于果树的树冠下,既可以起到防止冰雹等恶劣天气对酒坛的破坏,还可以起到提高存放环境的作用。由于贵州省仁怀市的特殊地理因素,昼夜温度的温差变化大,白天温度可以达到40℃以上,而夜间温度可以降低至2℃以下,从而对储存的环境温度影响也大,当酒体的环境温度越高、酒体分子活跃度越大,当酒体的环境温度越低、酒体分子越沉寂,酒体分子在充分活跃与沉寂往返交替,既加强了酒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融合,还会大大促进酒体中的酸类物质与脂类物质交融,有效地挥发了酒体中的甲醇物质,达到自然进化,从而缩短酒体老熟和醇厚的时间。通过露天的储存方式能缩短三分之一的储存时间,传统储存方式需要三年的时间,使用本发明所述的露天储存的方式,只需要两年即可。同时,通过露天存放,在酒坛摆放的问题上,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储存方法中摆放位置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方式储存会出现本来是同一酒质经过储存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口感。

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给通过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在大自然中去锻炼酒体分子的活跃度,达到优胜劣汰,随着大自然的温度、湿度、风速、晴天、阴天、雨天的交替变化,酒体的老熟也随之变化,自然的变化将是最好的变化。加之酒坛的放置位置是在果树的树冠下,感知果树开花时的花香味、感知果树结果时的果香味,感知果树树干自身发出的味道,给酒体呈现一个最合适的香味环境,让各个轮次的酒体在各自需要的香味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有效的为酒体增加了相应的香味物质,使其更加香醇。特别是增加的花香味较为突出。另外,加之酒坛的放置位置是在果树的树冠下,在防止环境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破坏因素对酒坛的破坏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也起到让酱香型白酒的存放条件得到有效放宽;而且解决了同一批酒体储存的品质不一致问题。

为了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储存方法的有益效果,采用相同的白酒装于陶制酒坛中,与传统储存方法相比,检测各指标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两种储存方式的指标对比表:

注:以上数据是依据两种储存方式按实际储存一年后经检验所得,通过数据显示:用同样的酒体经过两种储存方式储存一年后,露天储存的方式储存的酒体品质优于传统储存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