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1381发布日期:2020-03-17 15:3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分为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前者是指对已纯化的单一菌种进行培养和利用;后者是指对混合菌种或自然样品(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所生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通过微生物达到降解,对土壤净化,因此需要微生物培养装置,进行微生物原料的制作。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4022836u),该专利技术其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省力,培养效率高,温度适宜,成本低,存放方便,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但是目前时市场上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大多不能均匀的对物料加热,造成微生物培养过程受热不均匀,不利于对物料的发酵,大多没有物料临时存贮箱,导致发酵反应完成的物料没有存放位置,造成发酵反应完成的物料与空气接触较多,影响微生物的使用,减少存放的时间,大多搅拌不匀,导致发酵的不均匀,发酵效率低下,大多原料口与培养液口为同一入口,导致进料的混乱,不利于装置的物料搅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培养室,所述培养室的上表面连接有顶盖,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前表面安装有出料门,所述出料门的前表面一侧焊接有把手,且出料门的前表面另一侧焊接有铰链,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一侧安装有阀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一侧临近电机的位置处开设有培养液入口,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另一侧临近电机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室的内部安装有培养室内室,所述培养室内室的外表面位于培养室的内部位置处缠绕有加热线圈,所述培养室内室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转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的下端贯穿顶盖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外表面焊接有搅拌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临时储料仓,所述铰链设置有两个,且铰链的一端均焊接于出料门的前表面一侧,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均焊接于装置主体的下端前表面一侧,所述出料门通过铰链与装置主体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与培养液入口均与培养室贯通连接,所述培养室与装置主体的下端临时储料仓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与装置主体的下端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一转杆的一端与阀门焊接连接,所述加热线圈最少设置有四圈,且均匀缠绕在培养室内室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微生物培养装置,加热线圈最少设置有四圈均匀缠绕在培养室内室的外表面,能均匀的对物料加热,使微生物培养过程受热均匀,利于对物料的发酵,设置有物料临时存贮箱,发酵反应完成的物料有存放位置,防止发酵反应完成的物料与空气接触较多,影响微生物的使用,增加存放的时间,本实用新型设置双搅拌叶,搅拌均匀,发酵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进料口与培养液入口为两个入口,进料的有条理性,利于装置的物料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中装置主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顶盖;3、培养室;4、底座;5、出料门;6、阀门;7、把手;8、铰链;9、进料口;10、培养液入口;11、电机;12、培养室内室;13、加热线圈;14、隔板;15、第一转杆;16、第二转杆;17、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培养室3,培养室3的上表面连接有顶盖2,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4,装置主体1的下端前表面安装有出料门5,出料门5的前表面一侧焊接有把手7,且出料门5的前表面另一侧焊接有铰链8,装置主体1的下端一侧安装有阀门6,顶盖2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11(型号为jm-81-m01),顶盖2的上表面一侧临近电机11的位置处开设有培养液入口10,顶盖2的上表面另一侧临近电机11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口9。

培养室3的内部安装有培养室内室12,培养室内室12的外表面位于培养室3的内部位置处缠绕有加热线圈13,培养室内室1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隔板14,隔板14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转杆15,加热线圈13为对培养室内室12内部的物料进行加热,为隔板14把培养室内室12内部反应后的物料导入装置主体1的下端内部。

电机11的下端贯穿顶盖2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6,第二转杆16的下端外表面焊接有搅拌叶17,为通过电机11对培养室内室12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

装置主体1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临时储料仓,铰链8设置有两个,且铰链8的一端均焊接于出料门5的前表面一侧,铰链8的另一端均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下端前表面一侧,出料门5通过铰链8与装置主体1转动连接,为通过铰链8转动打开关闭出料门5,便于取出物料。

进料口9与培养液入口10均与培养室3贯通连接,培养室3与装置主体1的下端临时储料仓贯通连接,为通过进料口9加入物料,通过培养液入口10加入培养液,进入培养室内室12内部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放置在装置主体1的下端临时储料仓。

第一转杆15的一端与装置主体1的下端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一转杆15的一端与阀门6焊接连接,加热线圈13最少设置有四圈,且均匀缠绕在培养室内室12的外表面,为通过转动阀门6,阀门6通过第一转杆15带动隔板14转动,培养室内室12内部的微生物反应料进入装置主体1的下端进行临时存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放置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进料口9加入物料,通过培养液入口10加入培养液,然后,装置连接电源,电机11转动,通过第二转杆16带动搅拌叶17转动搅拌物料,通过加热线圈13对培养室内室12内部物料加热,进行发酵反应,形成微生物反应料,反应完成后,通过转动阀门6,阀门6通过第一转杆15带动隔板14转动,培养室内室12内部的微生物反应料进入装置主体1的下端进行临时存贮,最后,通过把手7拉开出料门5,取出微生物反应料,可以对土壤进行重金属降解,修复土壤。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