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1364发布日期:2020-03-17 15:3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管放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



背景技术:

微生物工业又称发酵工业,通过培养微生物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业。遗传工程的兴起,更使微生物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微生物工业产品主要有酒类、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有机溶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激素、单细胞蛋白等,这些产品可用于工、农、医、环境保护以及日常生活。由于微生物具有繁殖迅速、代谢类型多种多样、不需高温高压、能在较短时期内生产出目前化学工业所无法生产的许多产品,所以微生物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

在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有关微生物的实验的过程中,常需要将盛装菌液的试管置于放置架上,虽然传统的放置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如传统的放置架仅能与一种规格的试管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通过设置的移动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等,可以实现对不同截面直径的试管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底座、圆形支撑块等,可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试管进行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侧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移动板的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插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壁两侧的顶端和低端分别开设有固定环滑槽,所述第二固定环两侧的顶端和低端均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第一固定环外壁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安装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外壁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安装槽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滑条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固定环滑槽的内部;

所述底座的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安插孔,若干个所述第二安插孔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圆形支撑块,所述圆形支撑块的底端与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插孔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侧板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块第一滑块,两个所述侧板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若干个所述第一安插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安插孔位置对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滑条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环滑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支撑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安插孔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内壁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橡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的移动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等,进行菌液收集管的放置时,首先,分别按压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对应侧,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将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开,从而使第一安插孔充分暴露,之后把试管插入到第一安插孔的内部,将试管插入到合适长度之后,松开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菌液收集管被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夹紧,通过设置的橡胶片,防止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将菌液收集管划伤,防止安装好的菌液收集管上下滑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截面直径的试管进行固定;

2、通过设置的底座、圆形支撑块等,进行菌液收集管的放置时,按压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两侧,先将试管穿插到第一安插孔中,再将其安插到对应的第二安插孔中,之后下压试管使圆形支撑块沿第二滑槽下滑,当圆形支撑块下滑至与试管的长度相匹配的位置时,松开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试管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连接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的横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的横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侧板、3移动板、4安装槽、5第一安插孔、6第一固定环、7第二固定环、8矩形槽、9固定环滑槽、10滑条、11第二安插孔、12圆形支撑块、13第一滑槽、14第一滑块、15第二滑槽、16第二滑块、17支撑腿、18把手、19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12所示的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滑动安装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侧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4,所述移动板3的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插孔5,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8,所述矩形槽8内壁两侧的顶端和低端分别开设有固定环滑槽9,所述第二固定环7两侧的顶端和低端均固定安装有滑条10,所述第一固定环6外壁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安装槽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7外壁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安装槽4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滑条10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固定环滑槽9的内部;

所述移动板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块第一滑块14,两个所述侧板2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3,四个所述第一滑块1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槽13相匹配;

四个所述滑条10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环滑槽9相匹配;

所述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内壁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橡胶片19。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的移动板3、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等,进行菌液收集管的放置时,首先,分别按压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的对应侧,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将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分开,从而使第一安插孔5充分暴露,之后把试管插入到第一安插孔5的内部,将试管插入到合适长度之后,松开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菌液收集管被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夹紧,通过设置的橡胶片19,防止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将菌液收集管划伤,防止安装好的菌液收集管上下滑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截面直径的试管进行固定。

根据图1-12所示的一种便于放置的菌液收集管放置架,所述底座1的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安插孔11,若干个所述第二安插孔11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圆形支撑块12,所述圆形支撑块12的底端与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插孔11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7;

两个所述侧板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18;

若干个所述第一安插孔5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安插孔11位置对应;

所述圆形支撑块1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16,所述第二安插孔1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5,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6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槽15相匹配。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的底座1、圆形支撑块12等,进行菌液收集管的放置时,分别按压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的对应侧,先将试管穿插到第一安插孔5中,再将其安插到对应的第二安插孔11中,之后下压试管使圆形支撑块12沿第二滑槽15下滑,当圆形支撑块12下滑至与试管的长度相匹配的位置时,松开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试管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12,首先,分别按压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的对应侧,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将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分开,从而使第一安插孔5充分暴露,之后把试管插入到第一安插孔5的内部,再将其安插到对应的第二安插孔11中,然后下压试管使圆形支撑块12沿第二滑槽15下滑,当圆形支撑块12下滑至与试管的长度相匹配的位置时,松开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将试管插入到合适长度之后,松开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菌液收集管被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夹紧,通过设置的橡胶片19,防止第一固定环6和第二固定环7将菌液收集管划伤,防止安装好的菌液收集管上下滑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