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1358发布日期:2020-03-17 15:33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属微生物繁殖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井通过微生物防蜡处理是现有油井开采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采油微生物基本上都是通过培养出来的菌种在微生物反应罐在进行扩培繁殖。中国专利cn204981884u公开一种采油微生物的裂解放大罐,它虽然取代了利用人工繁殖的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的问题,但它在使用过程也存在一下几点问题:1、菌种在反应罐中裂解繁殖前,需要通过蒸汽对罐体内的营养液在121℃的高温下进行灭菌处理,而该反应罐是通过手持蒸汽管道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需要将上罐体和下罐体分离开才能进行,拆卸和装配都比较繁琐,且灭菌效果不好;2、该反应罐的外壁制作有保温层,在对反应罐内降温处理时,需要注入更多的冷水、以及稍微更长一些的冷却时间才能完成其温度从50-60℃降至30-40℃,而且外壁多加一层保温棉,其制作成本也会相应增大;3、该反应罐的搅拌桨设置在罐体的中下部,且其是左右对称式结构的搅拌桨,在菌种与营养液搅拌混合过程的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反应罐底部菌种在营养液中的繁殖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搅拌桨左右不对称搅拌效果好的、直接通过开启蒸汽阀门就能对扩培的营养液进行灭菌处理的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包括罐盖、罐体、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桨,其特征在于:罐体上通过密封垫圈和夹子固装有罐盖,罐盖上间隔状设置有人孔、搅拌口、温度计口、投料口、蒸汽口、备用口和破空口,人孔上活动设置有端盖,搅拌口上通过安装架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上通过减速机和联轴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延伸至罐体的底部,搅拌轴底部制作有搅拌桨;温度计口上设置有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套管延伸至罐体的中下部,温度计套管内装有温度计;蒸汽口通过阀门和输汽管道连通,破空口上设置有阀门开关;罐体外壁制作有夹套,夹套上部对称设置有蒸汽进口和冷水进口,夹套下部侧边设置有出口,罐体底部设置有放料口,放料口穿过夹套并延伸至夹套外。

所述的搅拌口设置在罐盖的中间位置。

所述罐体的直径为1750mm,夹套内壁与罐体外壁的距离为75mm。

所述搅拌桨由左支桨和右支桨构成,左支浆为弯弧形,左支桨的竖杆与搅拌轴平行,左支桨设置在搅拌轴底部的一侧;右支桨为横杆形,右支桨呈向上倾斜状设置在搅拌轴底部的另一侧。

所述的左支桨的竖杆距离搅拌轴的距离为740-760mm,右支浆端头距离搅拌轴的距离为340-370mm。

所述的温度计套管距离其临近一侧罐壁的距离200-250mm。

所述的夹子由螺杆部、卡部和螺帽构成,螺杆部的一端为钩形卡部,钩形卡部端头制作有带螺纹的连杆部;卡部为“7”形,端部设置有供连杆部穿过的通孔,螺帽内制作有与连杆部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罐盖上端设置的蒸汽口能实现向罐内的营养液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能通过夹套内注入蒸汽对罐体内反应发酵的菌种进行升温处理,同时通过夹套内注入冷水实现相应的降温处理;该反应装置设置的搅拌桨为左右不对称结构,且左支桨的竖杆已非常接近罐壁了,其距离约为85mm,竖杆下方有一段弯弧形杆连接到搅拌轴底部,右支桨斜向上设置,在搅拌轴旋转过程中,右支桨能在底部中间带动营养基质形成涡流涌动,左支桨能在右支桨形成的涡流外围再次形成涡流,两涡流相互冲击,加速菌种与营养基质的反应,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性新型的夹子的爆炸图。

图中:1、罐盖,2、罐体,3、搅拌电机,4、搅拌轴,5、搅拌桨,6、夹子,7、人孔,8、搅拌口,9、温度计口,10、投料口,11、蒸汽口,12、备用口,13、破空口,14、端盖,15、安装架,16、减速机,17、联轴器,18、温度计套管,19、温度计,20、夹套,21、蒸汽进口,22、冷水进口,23、出口,24、放料口,25、左支桨,26、右支桨,27、竖杆,28、螺杆部,29、卡部,30、螺帽,31、钩形卡部,32、连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利用芽孢杆菌种扩培油井清蜡微生物的反应装置,包括罐盖1、罐体2、搅拌电机3、搅拌轴4、搅拌桨5,罐体2的直径为1750mm,罐体2上通过密封垫圈和夹子6固装有罐盖1,罐盖1上间隔状设置有人孔7、搅拌口8、温度计口9、投料口10、蒸汽口11、备用口12和破空口13,其中搅拌口8设置在罐盖1的中间位置,人孔7上活动设置有端盖14,人孔7用于平时对罐体2的维护和保养。搅拌口8上通过安装架15设置有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上通过减速机16和联轴器17设置有搅拌轴4,能增大搅拌轴4的搅拌力矩;搅拌轴4延伸至罐体2的底部,搅拌轴4底部制作有搅拌桨5,搅拌桨5由左支桨25和右支桨26构成,左支浆25为弯弧形,左支桨25的竖杆27与搅拌轴4平行,左支桨25设置在搅拌轴4底部的一侧;右支桨26为横杆形,右支桨26呈向上倾斜状设置在搅拌轴4底部的另一侧,左支桨25的竖杆27距离搅拌轴4的距离为740-760mm,右支浆26端头距离搅拌轴4的距离为340-370mm,左支桨25和右支桨26能分别在罐体2内随着搅拌轴4的转动对营养液基质进行涡流涌动式搅拌,使其反应充分;温度计口9上设置有温度计套管18,温度计套管18距离其临近一侧罐壁的距离200-250mm,温度计套管18延伸至罐体2的中下部,温度计套管18内装有温度计9,保证搅拌桨5在以搅拌轴4为轴心进行旋转时不与温度计套管18干涉;蒸汽口11通过阀门和输汽管道连通,破空口13上设置有排空阀;罐体2外壁制作有夹套20,夹套20内壁与罐体2外壁的距离为75mm,夹套20上部对称设置有蒸汽进口21和冷水进口22,用于根据反应需要对罐体2内基质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夹套20下部侧边设置有出口23,罐体2底部设置有放料口24,放料口24穿过夹套20并延伸至夹套20外。

所述的夹子6由螺杆部28、卡部29和螺帽30构成,螺杆部28的一端为钩形卡部31,钩形卡部31端头制作有带螺纹的连杆部32;卡部29为“7”形,端部设置有供连杆部32穿过的通孔,螺帽30内制作有与连杆部32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夹子6在使用时螺杆部28与罐体2上沿卡住,卡部与罐盖下沿卡住,同时使连杆部32穿过罐盖1下沿、罐体2上沿和卡部29的通孔,并通过螺帽30进行紧固,其结构牢固可靠能将罐盖1与罐体2紧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装置前先检查罐体2排空阀使其保持常开状态,首先将将工业盐、无机铵盐、无机磷盐、淀粉和水按比例加入罐体2内,并通过打开蒸汽口11的阀门对罐内的营养液进行121℃的灭菌处理30分钟,并通过往夹套20内注入冷水对营养液进行冷却,当温度冷却至90℃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目标菌种,夹套20内保持正压0.1mpa以内,当罐内温度升到50-60℃时,再次打开冷却水阀向夹套通水冷却,当罐内温度降至30-40℃时,关闭冷却水阀门,使罐内自然降温发酵48小时后停止发酵。产品取样,送化验室检验,检验合格后出料,打开罐体物料投加口,利用罐内物料自然压力将液体从放料口的管道排出包装。整个扩培过程中,罐体排空阀应处于常开状态,罐内无压力。

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夹套内注入的蒸汽进入对罐体内物料进行加温,又能通过夹套内注入的冷水进行降温处理,便于保证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需要的合适的温度,能通过不对称的搅拌桨结构实现菌种与营养液的充分搅拌,反应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使用便捷。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