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4624发布日期:2020-06-17 00:3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干发酵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垃圾发酵处理工艺主要有湿式厌氧发酵处理和干式厌氧发酵处理两种。由于我国没有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造成厨余垃圾与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混杂在一起,导致在垃圾箱、中转站等难以实现生物质废物与其他生活垃圾有效分离。虽然厌氧发酵是最经济的处理模式,但针对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必须先进行预处理,其中分拣是关键一步,费力费时,耗费大。鉴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行业引进了国外成熟的厌氧发酵技术和装备,但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各种尝试均以不同程度的失败而告终。还有就是现行的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工艺为规避杂质过多的问题,均采用了过度的筛分分离和强力挤压设备。这一方面丧失了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弱化物料前处理的主要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并导致有机质在筛分分离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损失,且产生大量的渗滤液,渗滤液的处置增加了大量的费用。

从运行程序来看,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主要包括序批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和连续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两类。相比于序批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连续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具有产气连续稳定、干物质降解率高等优势,但却存在总固形物含量高的物料流动性较差,罐体保温性差,输运机构驱动动力大,输运、进出料设备磨损程度较高、使用寿命短、运行稳定性差、易卡滞,沼气易泄漏,进出料口不易密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固体含量高、易降解组分多、流动性差等特点,采用连续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能较好地处理城市垃圾。为解决连续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用新型了一种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具有推流式传输、可以连续性进出料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包括隧道,所述隧道的两端设有进料门和出料门,形成一厌氧空间,所述厌氧空间内置厌氧干发酵装置,所述厌氧干发酵装置包括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所述进料门处设有进料搅拢装置,所述出料门处设有出料搅拢装置。

可选地,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的龙骨水车,所述龙骨水车与隧道坡度倾斜同一角度匹配安装,龙骨水车的上叶片紧邻设置于厌氧干发酵装置顶部的刚性板,龙骨水车的下叶片和隧道底部紧密接触,且上叶片和下叶片均紧邻设置在龙骨水车两侧的挡板。

可选地,龙骨水车沿隧道长度方向并列布置多个,相邻两个龙骨水车共用一个中间挡板,最两侧的龙骨水车的挡板紧邻隧道侧壁。

可选地,所述隧道是一定坡度的防渗防漏钢筋混凝土层的地下综合廊道,隧道的上部为沼气贮存空间,隧道的下部为厌氧空间,隧道的两端头分别为带密封装置的进料门和出料门。

可选地,所述厌氧干发酵装置位于厌氧空间内,厌氧干发酵装置包括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和沿壁盘管保温装置。

可选地,所述沼气贮存空间位于隧道上部,通过带孔的防腐防锈的刚性板与中部厌氧空间隔开,刚性板内孔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通过阀与沼气贮存空间相连,通气管另一端与厌氧空间相连。

可选地,沼气贮存空间通过安装在隧道的出料门的主输气管道依次与除湿装置、除臭装置和沼气发电机相连接。

可选地,进料搅拢装置位于隧道入口的进料门的上部,出料搅拢装置位于隧道出口的出料门的底部。

可选地,进料搅拢装置和出料搅拢装置均内嵌一横放的圆锥仓,圆锥仓内设置螺旋挤压式进出料机。

可选地,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包括多个龙骨水车,每个龙骨水车在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均分别匹配进料搅拢装置和出料搅拢装置各一个。

可选地,各龙骨水车靠近进料门一端的链轮为主动链轮。

可选地,各进料搅拢装置、出料搅拢装置均有相应支架进行支撑,进料搅拢装置和出料搅拢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不与龙骨水车出现运动干涉。

可选地,进料搅拢装置出口处的物料可完全落于龙骨水车上,出料搅拢装置物料入口处的物料可以完全输送出隧道。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位于地下,在隧道入料端设有入料天井,在隧道出料端设有出料天井。

有益效果:

(1)因本实用新型装置位于地下,节省空间,可避免垃圾围城的局面,地下空间可循环利用,使用寿命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等长;

(2)保温性好,节能效益高。10m以下地下空间常年温度都在15℃左右,因厌氧发酵升温,隧道内厌氧空间可保持35℃以上,为中高温厌氧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储存空间施工工艺成熟。可利用现有的隧道开挖(盾构、顶管)、防渗防漏、进出口密封技术。

(4)物料输运省力。龙骨水车输运物料量多,链轮机构驱动动力小,运转平稳,龙骨架无磨损。

(5)干湿分离简便。进入口物料含水量高,通过厌氧发酵环节后,出口物料含水量低,自然而然形成干料,减量化、稳定性好。

(6)输运设备磨损程度低,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性好,运营成本低,易维护,物料难以卡滞,沼气储存易防泄漏,进出料口易密封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龙骨水车整体布置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个龙骨水车整体布置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螺旋式送料机;2、进料搅拢装置;3、钢筋混凝土层;4、支架一;5、厌氧空间;6、沼气贮存空间;7、主输气管道;8、出料搅拢装置;9、支架二;10、进料门;11、出料门;12、龙骨水车;13、上叶片;14、下叶片;15、挡板;16、岩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包括隧道,所述隧道的两端设有进料门10和出料门11,形成一厌氧空间5,所述厌氧空间5内置厌氧干发酵装置,所述厌氧干发酵装置包括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所述进料门10处设有进料搅拢装置2,所述出料门11处设有出料搅拢装置8。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可以通过连续翻转来对厌氧空间5内的物料进行持续均匀搅拌,以保证发酵接种效果。

参照图3和图4,可选地,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的龙骨水车12,所述龙骨水车12与隧道坡度倾斜同一角度匹配安装,龙骨水车12的上叶片13紧邻设置于厌氧干发酵装置顶部的刚性板,龙骨水车12的下叶片14和隧道底部紧密接触,且上叶片13和下叶片14均紧邻设置在龙骨水车12两侧的挡板15。

可选地,龙骨水车12沿隧道长度方向并列布置多个,相邻两个龙骨水车12共用一个中间挡板15,最两侧的龙骨水车12的挡板15紧邻隧道侧壁。

可选地,所述隧道是一定坡度的防渗防漏钢筋混凝土层3的地下综合廊道,隧道的上部为沼气贮存空间6,隧道的下部为厌氧空间5,隧道的两端头分别为带密封装置的进料门10和出料门11。

具体地,厌氧空间5可以是一个厌氧罐。

可选地,所述厌氧干发酵装置位于厌氧空间5内,厌氧干发酵装置包括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和沿壁盘管保温装置。

可选地,所述沼气贮存空间6位于隧道上部,通过带孔的防腐防锈的刚性板与中部厌氧空间5隔开,刚性板内孔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通过阀与沼气贮存空间6相连,通气管另一端与厌氧空间5相连。

可选地,沼气贮存空间6通过安装在隧道的出料门11的主输气管道7依次与除湿装置、除臭装置和沼气发电机相连接。

可选地,进料搅拢装置2位于隧道入口的进料门10的上部,出料搅拢装置8位于隧道出口的出料门11的底部。

可选地,进料搅拢装置2和出料搅拢装置8均内嵌一横放的圆锥仓,圆锥仓内设置螺旋挤压式进出料机。

可选地,龙骨水车式搅拌装置包括多个龙骨水车12,每个龙骨水车12在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均分别匹配进料搅拢装置2和出料搅拢装置8各一个。

可选地,各龙骨水车12靠近进料门10一端的链轮为主动链轮。

可选地,各进料搅拢装置2、出料搅拢装置8均有相应支架进行支撑,进料搅拢装置2和出料搅拢装置8的具体安装位置不与龙骨水车12出现运动干涉。

可选地,进料搅拢装置2出口处的物料可完全落于龙骨水车12上,出料搅拢装置8物料入口处的物料可以完全输送出隧道。

进料搅拢装置2位于隧道进口上部,内嵌一横放的圆锥仓,仓内设置螺旋挤压式进料机,由支架一4进行支撑,进料搅拢装置2的具体安装位置应保证其不与龙骨水车12出现运动干涉。生活垃圾首先在卸料平台去除大件垃圾,再进行简单破碎后进入高压挤压分离机,使固体含量达到25~35%后经进料搅拢装置2进入隧道并完全落于翻转龙骨水车12上。

出料搅拢装置8位于物料出口底部,内嵌一横放的圆锥仓,仓内设置螺旋挤压式出料机,由支架二9进行支撑,出料搅拢装置8的具体安装位置应保证其不与龙骨水车12出现运动干涉且能将隧道中的物料完全输送出隧道。厌氧干发酵残余物经过脱水后,液体部分回流至螺旋式搅拌机,固体沼渣部分好氧堆肥处理,用于生产高品质肥料。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螺旋式送料机1和物料破碎机可以放在入料天井的位置。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隧道龙骨水车式的厌氧干发酵装置位于岩土层16下,在隧道入料端设有入料天井,在隧道出料端设有出料天井。入料天井、出料天井处还可以设置密封盖,用于隔离异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保证厌氧环境的效果。

进一步说明,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垃圾发酵处理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混合、密封进料、厌氧干法发酵、沼气净化收集、沼渣固液分离五个部分。

龙骨水车12的运动由变频电机控制,物料在龙骨水车12的带动下由进料口向出料口运动。厌氧干发酵装置中的沿壁盘管保温装置可控制发酵始终处于最佳的温度范围内。物料在厌氧干发酵装置的停留时间设定为25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好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性的限制,本实用新型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利用以上技术做简单的修改或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