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粪菌移植菌液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0066发布日期:2020-10-23 12:2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粪菌移植菌液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粪菌移植菌液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肠道菌群的结构失调是诱发各种慢性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通过“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即用来自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恢复慢性病患者体内菌群结构的平衡,重建具有正常结构的肠道微生态,可以促进菌群功能的康复,从而达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效果。迄今,国内外均有采用粪菌移植方法成功治愈或缓解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报道;在养殖业,如猪的养殖中,为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同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猪用粪菌移植也得到了应用。虽然“粪菌移植”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但是其在医学领域内的推广和应用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粪菌移植的核心环节——粪菌处理过程,目前实际上多为人工搅拌过滤,整个过程与外界直接接触,很容易造成外源性感染,且很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不适;虽有如申请号为201521126166.4的全自动粪菌分离仪的出现,但是因其组合趋于复杂,连接管路过多,使用过后很难清洗干净从而易污染下一次的制液,其次,该方案中的各过滤膜因其固定结构设计的原因,难以更换,导致该粪菌分离仪的拆装、清洗、维修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残留液渣难清洗从而污染下次制液以及各过滤膜拆装更换或维修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粪菌移植菌液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粪菌移植菌液制备装置,包括设有内腔的壳体、盖合密封所述壳体的壳盖,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混合搅拌桶,所述混合搅拌桶的底部设有搅拌驱动,桶内设有与搅拌驱动相连接的搅拌装置,所述混合搅拌桶的底部还设有排料孔以及控制排料孔工作状态的开合叶片和开合驱动,所述混合搅拌桶的底部外侧套接有过滤装置的滤网套筒,所述滤网套筒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膜,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设有菌液储存箱,所述菌液储存箱通过其底部的输送管道与壳体外侧的供料嘴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套接的滤网套筒,滤网套筒内的过滤膜沿菌液的流向其目数依次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拨动杆以及能在所述混合搅拌桶内摇晃的摇晃筒,所述搅拌驱动通过连接的拨动杆与摇晃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拨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摇晃筒的内半径而小于所述混合搅拌桶的内半径以驱动所述摇晃筒离心式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搅拌桶的内壁上对应所述摇晃筒的上下端口处设有环形的连接布,所述摇晃筒的上下端口均通过与对应的连接布相连实现与所述混合搅拌桶软连接以使菌液不进入摇晃筒与混合搅拌桶的间隙中,杜绝这种间隙类的难清理之处的残留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杆上设有搅拌梳齿,加强搅拌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摇晃筒的内壁上设有凸出搅拌块。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搅拌桶的上端外侧桶壁上设有凸缘,所述混合搅拌桶通过所述凸缘与所述壳体卡套连接,所述凸缘的下侧设有电连接触点,相应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之对应连接的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腔壁上安装有半导体冷却片。

进一步的,所述壳盖靠近壳体内腔的一侧设有紫外灯,所述壳体上、菌液储存箱的下方设有超声波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合搅拌桶与壳体的触点式电连接及可快速分离的卡接方式,以及滤网套筒与混合搅拌桶套接方式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拆装及维修更换时,只需提出混合搅拌桶即可带出相互套接的滤网套筒即整个过滤装置,并能快速更换各过滤装置,拆装、维修、保养相对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菌液流道简单明了,易清洗干净,并通过紫外灯及超声波清洗装置的进一步杀菌和强制清洗,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壳体内细菌病毒的残留,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再次制液的残留污染可能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摇晃筒的摇晃作用及拨动杆、搅拌梳齿、凸出搅拌块的搅拌作用,使得装入混合搅拌桶内的粪便及稀释液混合更均匀。

4.本实用新型通过半导体冷却片的恒温控温,保证了壳体内菌液的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搅拌装置与过滤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3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粪菌移植菌液制备装置,包括设有内腔的壳体1、盖合密封所述壳体1内腔的壳盖9,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有混合搅拌桶2,具体的,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上端外侧桶壁上设有凸缘22,混合搅拌桶2通过所述凸缘22卡套连接在所述壳体1内腔上端的台阶处,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搅拌驱动3,桶内设有与搅拌驱动3相连接的搅拌装置4,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底部开有呈圆周均布的排料孔21,相应的,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底面下侧设有控制所述排料孔21开关的开合叶片8和开合驱动81,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底部外侧螺纹式套接有滤网套筒51,所述滤网套筒51内卡扣有两个目数不同的过滤膜52,其中上侧的过滤膜52目数小于下侧的过滤膜52目数,所述滤网套筒51的下方设有菌液储存箱6,所述菌液储存箱6通过其底部的输送管道与壳体1外侧的供料嘴7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4为搅拌扇叶;所述搅拌驱动3为感应电机,所述开合驱动81为步进电机;所述搅拌驱动3与开合驱动81的转动中心轴同轴,具体的,所述搅拌驱动3位于上方,其传动轴朝上,开合驱动81位于下方,其传动轴朝下,两者被带有密封圈的固定端盖202一上一下卡固在混合搅拌桶2的底壁上。

优先的,所述开合叶片8的下侧还设有压合板205,所述压合板205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底面下侧,对所述开合叶片8的末端进行限位压合,保证开合叶片8对排料孔21的紧密密封。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缘22的下侧面设有电连接触点23,相应的,所述壳体1内腔上端的台阶上设有与之对应的连接触点,触点与触点的连接用于混合搅拌桶2桶体上设置的驱动如开合驱动81、搅拌驱动3与外界电源及控制中心的连通,这种连接方式也便于混合搅拌桶2与壳体1的分离拆装。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多个相互螺纹套接的滤网套筒51,滤网套筒51内的过滤膜52沿菌液的流向其目数依次增加,本实施例中,每个滤网套筒51内卡扣有一个过滤膜52,从上至下,所述过滤膜52的目数依次增加,实操中,根据实际需求套接带有过滤膜52的滤网套筒51;当过滤膜52大于三层时,需在密封的混合搅拌桶2中充入高压惰性气体以辅助菌液被向下挤压过滤分离出来,具体应用中,一般在壳盖9上设有单向连通阀201,当分离时所需菌液不能依靠自重通过所有过滤膜52时,连通与单向连通阀连接的高压惰性气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52与滤网套筒51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过滤膜52受力不易变形。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1的内腔壁上安装有半导体冷却片11以控制内腔中的温度保持在4℃左右,从而保证被移植的菌液的活性。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1上、菌液储存箱6的下方设有超声波清洗装置12,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过后的清洗效果。

优先的,所述壳盖9靠近壳体内腔的一侧还设有紫外灯203,用于清洗后的壳体1内腔的进一步灭菌。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菌液储存箱6的底部呈半球型,其最低凹陷处设有与输送管道连通的连通管,这样的设置是为使得菌液储存箱6内的菌液能依靠自身流动性进入连通管从而能被抽尽不残留。

本实施例中,抽离泵204设在所述输送管道的末端靠进供料嘴7的一端,以减少输送管道内的菌液残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不一样,如图4-图5示,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4包括拨动杆42以及能在所述混合搅拌桶2内摇晃的摇晃筒41,所述搅拌驱动3通过连接的拨动杆42与摇晃筒4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拨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摇晃筒41的内半径而小于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内半径,以使摇晃筒41在混合搅拌桶2内被拨动杆42搅动从而离心式的晃动,加强混合搅拌桶内的粪便及稀释液的混合效果。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搅拌桶2的内壁上对应所述摇晃筒41的上下端口处设有环形的连接布44,所述摇晃筒41的上下端口均通过与对应的连接布44相连实现与所述混合搅拌桶2软连接,从而使得菌液不会进入摇晃筒41与混合搅拌桶2的晃动间隙中,避免了菌液进入这种难以清洗的位置,从而来减少菌液的残留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布44为硅胶布,以减少菌种在连接布上的残留。

进一步的,为提高搅拌混合效果,所述拨动杆42上设有搅拌梳齿43,所述摇晃筒41的内壁上设有凸出搅拌块45,具体的,所述凸出搅拌块45最好为2mm的三角形凸块,呈螺旋状分布在摇晃筒41的内壁上。

具体使用时,先按需求螺纹套接带过滤膜52的滤网套筒51以形成过滤装置5;然后将粪便与稀释液按比例加入到混合搅拌桶2内,关闭壳盖9,启动搅拌驱动3,当搅拌完成后,开合驱动81驱动开合叶片8转动从而打开混合搅拌桶2底部的排料孔21,菌液在自重作用下流向下端的过滤装置5,并被过滤膜52所过滤,当套装的过滤膜52过多或目数过多无法使得菌液依靠自重被过滤时,接通与高压惰性气体相连的单向连通阀201以辅助菌液被向下挤压过滤分离,菌液被过滤后流入菌液储存箱6,并最终被抽离通过供料嘴7供料,菌液制备完成后,开合叶片8复位,取出滤网套筒51上卡扣的过滤膜52丢弃,滤网套筒51与过滤膜52为一体结构的直接取出滤网套筒51废弃,这时再向混合搅拌桶2内加入乙醇清洗溶液配合超声波清洗装置12和搅拌装置4清洗混合搅拌桶2和菌液储存箱6,在几次重复清洗并排尽清洗液过后,打开紫外灯203照射连通的混合搅拌桶2和菌液储存箱6共15分钟,紫外杀菌后,开合叶片8复位,以备下一次的制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