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87487发布日期:2020-06-20 18:1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阻氧性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暖系统中,管材对阻隔氧气的要求较高,目前在国内大多是在pe-x或pe-rt管材内层涂覆或共挤一层evoh(聚乙烯-乙烯醇),本来evoh的确有气体阻隔的作用,但是由于在evoh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羟基,evoh树脂具有亲水性和吸湿性。当吸附湿气后,气体的阻隔性能与pe-x区别不大,用在地暖管路中,所谓的阻隔层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彻底失去阻氧能力,现有市场上的pe燃气管道对氧气的透过系数较高。

目前阻氧塑料管材的生产加工方法多采用涂布法,此法为2步成型,即在已经挤出定型的单层管上同时挤出粘合层和阻隔层(evoh)涂层形成三层结构,但共挤表面的粘合强度低,易产生分层现象。

中国专利106700110a公开了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专利解决了复合膜阻隔性能差的问题,我们在实验研究中想通过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三种材料与聚乙烯材料复合形成管材改进其阻氧性能,但是使用氧化石墨烯会因为表面富有氧化态基团,在管材制备过程中会因为过于活泼而与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变质,使得复合管材因失去了石墨烯优越的性能从而变得稳定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一步共挤出的复核管材,解决背景技术中分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管材,解决氧化石墨烯过于活泼使得管材变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阻氧性能好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管材,满足在地暖系统中使用时对阻氧性能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生物质纳米纤维素纤维(cnf)的高强度和高长径比,向聚乙烯醇(pva)中引入纳米纤维素,同时选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增强相。将纳米纤维素和氧化石墨烯同时引入到聚乙烯醇基体中,利用绿色还原剂d-果糖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原位还原得到rgo。采用浇注法制备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优异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pva/cnf/rgo)复合聚合物材料。最后采用复合聚合物材料一定比例加入耐热聚乙烯中进行管材挤出成型制得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

具体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步骤为:

1.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的制备

采用竹粉制备纳米纤维素以及石墨粉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从竹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并配制质量分数为0.8%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质量浓度为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优选地,所采用的竹粉粒径大小为40-60目。

2.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颗粒溶于蒸馏水中,于一定温度下搅拌2h,得到聚乙烯醇溶液,静置去泡备用。再取50ml-200ml聚乙烯醇水溶液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

取上述纳米纤维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混合,其中溶质纳米纤维素占聚乙烯醇质量的10%。混合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h,再超声处理。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中,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采取的搅拌温度为80-100℃。

3.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制备

分别取质量比为(1-5):5的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滴加于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混合溶液,并使用机械搅拌机轻轻搅拌。加入绿色还原剂d-果糖,并将溶液ph调为碱性。然后置于95℃水浴中反应2h,再超声处理,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混合溶液。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揭膜,粉碎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用d-果糖和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5):1。

优选地,用氨水调节溶液ph值。

优选地ph值调节为8-9。

4.高稳定性阻氧管材的制备

将步骤3中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与耐热聚乙烯、色母粒、抗氧剂、聚邻苯二甲酰胺混合后共挤出得到所述通过修饰氧化石墨烯的阻氧管材。

其中,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亚磷酸季戊四醇脂,质量比为1:0.1;所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与耐热聚乙烯、色母粒、抗氧剂、聚邻苯二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2.5):100:1.5:1:1.5。

进一步的,所述共挤出工艺如下: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高稳定性的阻氧管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生物质纳米纤维素纤维(cnf)的高强度和高长径比,向聚乙烯醇(pva)中引入纳米纤维素,同时选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增强相提升复合材料的阻氧性能。

2)通过化学反应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其目的是为了将氧化石墨烯上所附带的氧化基团彻底除去,使得其结构稳定下来,保证制得的产物不会因为过于活泼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变质,同时还保留石墨烯优越的性能。保证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

3)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按一定比例加入耐热聚乙烯中进行管材挤出成型,避免了涂布法因粘合强度低易产生分层,三种材料的组合加入pe挤出的过程涉及化学接枝反应而形成高稳定性的阻氧复合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s1.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

采用竹粉制备纳米纤维素以及石墨粉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化学处理从粒径为40目竹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并配制质量分数为0.8%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质量浓度为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s2.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颗粒溶于特定容积的蒸馏水中,于80℃下搅拌2h,得到聚乙烯醇溶液,静置去泡备用。再取聚乙烯醇水溶液50ml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取上述纳米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溶质中纳米纤维素占聚乙烯醇质量的10%。混合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h,再超声处理,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中,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s3.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制备

取质量比为1:5的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滴加于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混合溶液,并使用机械搅拌机轻轻搅拌。加入绿色还原剂d-果糖,还原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1,并用氨水将溶液ph为8。然后置于95℃水浴中反应2h,再超声处理5min,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混合溶液。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揭膜,粉碎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

s4.高稳定性阻氧管材制备

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1.0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

实施例二

s5.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

采用竹粉制备纳米纤维素以及石墨粉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化学处理从粒径为50目竹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并配制质量分数为0.8%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质量浓度为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s6.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颗粒溶于特定容积的蒸馏水中,于80℃下搅拌2h,得到聚乙烯醇溶液,静置去泡备用。再取聚乙烯醇水溶液浇50ml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取上述纳米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溶质纳米纤维素占聚乙烯醇质量的10%。混合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h,再超声处理,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中,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s7.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制备

取质量比为2:5的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滴加于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混合溶液,并使用机械搅拌机轻轻搅拌。加入绿色还原剂d-果糖,还原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6:1,并用氨水将溶液ph为8.5。然后置于95℃水浴中反应2h,再超声处理5min,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混合溶液。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揭膜,粉碎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

s8.高稳定性阻氧管材制备

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2.0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

实施例三

s9.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

采用竹粉制备纳米纤维素以及石墨粉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化学处理从粒径为60目竹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并配制质量分数为0.8%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质量浓度为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s10.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颗粒溶于特定容积的蒸馏水中,于90℃下搅拌2h,得到聚乙烯醇溶液,静置去泡备用。再取一定量聚乙烯醇水溶液100ml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取上述纳米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溶质中纳米纤维素占聚乙烯醇质量的10%。混合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h,再超声处理,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中,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s11.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制备

取质量比为3:5的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滴加于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混合溶液,并使用机械搅拌机轻轻搅拌。加入绿色还原剂d-果糖,还原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7:1,并用氨水将溶液ph为9。然后置于95℃水浴中反应2h,再超声处理5min,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混合溶液。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揭膜,粉碎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

s12.高稳定性阻氧管材制备

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2.0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

实施例四

s13.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

采用竹粉制备纳米纤维素以及石墨粉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化学处理从粒径为40目竹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并配制质量分数为0.8%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质量浓度为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s14.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制备

取聚乙烯醇颗粒溶于特定容积的蒸馏水中,于90℃下搅拌2h,得到聚乙烯醇溶液,静置去泡备用。再取一定量聚乙烯醇水溶液100ml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取上述纳米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溶质中纳米纤维素占聚乙烯醇质量的10%。混合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h,再超声处理,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中,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s15.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制备

取质量比为4:5的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滴加于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混合溶液,并使用机械搅拌机轻轻搅拌。加入绿色还原剂d-果糖,还原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8:1,并用氨水将溶液ph为9。然后置于95℃水浴中反应2h,再超声处理5min,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混合溶液。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揭膜,粉碎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

s16.高稳定性阻氧管材制备

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2.5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

实施例五

s17.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

采用竹粉制备纳米纤维素以及石墨粉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化学处理从粒径为40目竹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并配制质量分数为0.8%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质量浓度为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s18.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颗粒溶于特定容积的蒸馏水中,于100℃下搅拌2h,得到聚乙烯醇溶液,静置去泡备用。再取一定量聚乙烯醇水溶液100ml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取上述纳米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溶质中纳米纤维素占聚乙烯醇质量的10%。混合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h,再超声处理30min,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中,室温干燥后,研磨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s19.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的制备

取质量比为1:1的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滴加于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混合溶液,并使用机械搅拌机轻轻搅拌。加入绿色还原剂d-果糖,还原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10:1,并用氨水将溶液ph为9。然后置于95℃水浴中反应2h,再超声处理5min,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混合溶液。静置24h后浇注于玻璃基板,室温干燥后揭膜,粉碎成粉,得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

s20.高稳定性阻氧管材制备

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2.5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高稳定性阻氧管材。

对比例一

s21.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2.5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聚乙烯普通管材。

对比例二

s22.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1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聚乙烯普通管材。

对比例三

s23.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聚乙烯醇纳米纤维2.5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聚乙烯普通管材。

对比例四

s24.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管材制备:取耐热聚乙烯100份、色母粒1.5份、抗氧剂1份(抗氧剂包括质量比为1:0.1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地主抗氧剂为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辅抗氧剂为亚磷酸季戊四醇脂)、ppa1.5份、本发明制备过程未加入还原剂得到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聚合物2.5份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预混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第一段挤出温度为190℃,第二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三段挤出温度为195℃,第四段挤出温度为200℃,第一段模头温度200℃,第二段模头温度220℃,第三段模头温度230℃,第四段模头温度220℃,第五段模头温度200℃,真空度0.03mpa,扭矩电流80a,螺杆转速105rpm;再冷却,切割,得到一种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管材。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验一:管材氧气渗透系数分析

按iso17455-2005《塑料管道系统、多层管道、屏蔽管道的透氧性测定》进行透氧率测试实验,分别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氧气渗透性分析,得到下表的数据:

表1:

表1是对比例和实施例的管材氧气渗透系数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实施例一至五的氧气渗透率较对比例一至四的氧气渗透率要低,说明使用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制备复合管材具备较好的阻氧性能。另外,实施例一至五的氧气渗透率比对比例4的氧气透过率要低,说明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复合管材相比使用氧化石墨烯的氧气透过率低,管材管材中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替代氧化石墨烯具备较好的阻氧性能。特别的,其中对比例一氧气渗透系数最高,阻氧性能最差;实施例2氧气渗透系数最低,阻氧性能最好。

实验二、氧化诱导性实验

按照gb/t19466.6-2009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等温oit)对进行实施例一至五及对比例四进行oit实验,得到表2数据:

表2:

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一至五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的管材相比使用氧化石墨烯制备的管材氧化诱导时间延长,说明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相对于氧化石墨烯材料有更强的稳定性,原因是还原氧化石墨烯已将氧化石墨烯上所附带的氧化基团彻底除去,使得其结构稳定下来,保证制得的产物不会因为过于活泼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变质。特别的,其中实施例2氧化诱导时间最长,稳定性能最好。

实验三、管材稳定性测试

静液压实验按gb/t6111-2018《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耐内压性能的测定》进行,采用a型封头。分别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管材做静液压试验,并得到下表测试数据:

表3:

表3是对比例和实施例的管材稳定性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在11.2mpa*20℃*1h、4.1mpa*95℃*22h实验条件下,各类管材均未破裂,检测合格。当实验条件为4.0mpa*95℃*165h时,对比例一至三均不合格,对比例四因为添加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强度增加,测试合格;另外实施例一至五因为添加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强度也增强,测试合格。当测试条件达到3.8mpa,温度95℃,经过1000h时,发现各对比例均出现管材破裂而导致不合格,实施例一至五仍然表现较好的稳定性,测试合格。因为实施例一至五添加有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聚合物,增强了管材的强度。特别的,实施例一至五使用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相比对比例四强度更优,说明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相对于氧化石墨烯对于管材的稳定性更有利,原因是还原氧化石墨烯已将氧化石墨烯上所附带的氧化基团彻底除去,使得其结构稳定下来,避免制得的产物因为过于活泼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变质而出现静压测试导致的管材破裂。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