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87464发布日期:2020-06-20 18:1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pe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e是聚乙烯塑料,最基础的一种塑料,塑料袋、保鲜膜等都是pe,hdpe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原态hdpe的外表呈乳白色,在微薄截面呈一定程度的半透明状。pe具有优良的耐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的特性。pe管的焊接,pe管道对接焊缝,该方法提供了最高的可靠性和直径的范围内和压力过程:加热的管子的端部,使用一个工具,称为接触压力和温度定义下的“镜像”。端部被迅速接触,并保持在压力下,在冷却过程中。pe管有中密度聚乙烯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和钢管比较,施工工艺简单,有一定的柔韧性,更主要的是不用作防腐处理,将节省大量的工序。

pe管道材料和产品质量有了长足进步,在给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pe管,需要在市政中水输送、酸性废水输送、废水处理管道等,长期受到细菌的腐蚀,而现有的pe管大都是在pe管的表面喷涂抗菌层,有效时间短,不能保证产品长效抗菌抗霉等稳定性能,抗菌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pe管,大都是在表面喷涂抗菌层,有效时间短,长期受到细菌的腐蚀,不能保证产品长效抗菌抗霉等稳定性能,抗菌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80-90份和抗菌剂6-10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10-30份、纳米碳酸钙1-3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2-6份。

优选的,所述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80份和抗菌剂6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10份、纳米碳酸钙1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2份。

优选的,所述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85份和抗菌剂7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20份、纳米碳酸钙2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4份。

优选的,所述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90份和抗菌剂10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30份、纳米碳酸钙3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6份。

优选的,所述pe树脂混粒与浓缩抗菌塑料颗粒之间原料组分比例为100:15。

优选的,所述抗菌pe管的外壁采用玻纤改性聚乙烯,所述抗菌pe管的内壁采用抗菌pe材料。

优选的,所述抗菌pe管采用母粒法以及内外壁双层共挤复合工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菌pe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pe树脂混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抗菌剂和pe树脂,将较高比例的抗菌剂和pe树脂充分共混造粒,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pe树脂混粒后,留取备用;

s2、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浓缩抗菌塑料颗粒;

s3、抗菌塑料制品形成:将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s1中加热处理的pe树脂混粒和s2中加热处理的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将加热装置进行升温,并加速进行搅拌,形成抗菌塑料制品;

s4、抗菌pe管形成:将s3中的抗菌塑料制品倒入抗菌pe管模具中,根据各种型号系列的抗菌pe管成型处理,等待冷却后即可。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80-90份和抗菌剂6-10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10-30份、纳米碳酸钙1-3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2-6份,s1、pe树脂混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抗菌剂和pe树脂,将较高比例的抗菌剂和pe树脂充分共混造粒,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pe树脂混粒后,留取备用;s2、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浓缩抗菌塑料颗粒;s3、抗菌塑料制品形成:将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s1中加热处理的pe树脂混粒和s2中加热处理的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将加热装置进行升温,并加速进行搅拌,形成抗菌塑料制品;s4、抗菌pe管形成:将s3中的抗菌塑料制品倒入抗菌pe管模具中,根据各种型号系列的抗菌pe管成型处理,等待冷却后即可,通过将pe树脂与抗菌剂结合,制得pe树脂混粒,使得抗菌活性成分分散在pe树脂内,利用抗菌剂增强pe树脂的抗菌性能,然后配合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与pe树脂混粒进行混合,可以有效的保证产品长效抗菌抗霉等稳定性能,极大的提高了抗菌效果。

(2)、该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抗菌pe管的外壁采用玻纤改性聚乙烯,抗菌pe管的内壁采用抗菌pe材料,通过在抗菌pe管外壁采用玻纤改性聚乙烯,内壁采用抗菌pe材料,可以在提高双臂pe管强度的同时,保证了内壁的抗菌和卫生等级要求。

(3)、该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抗菌pe管采用母粒法以及内外壁双层共挤复合工艺,通过采用母粒法以及内外壁双层共挤复合工艺,可以使项目产品顺利挤出,生产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靠,同时对设备损伤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对比实验数据统计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pe管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80份和抗菌剂6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10份、纳米碳酸钙1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2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菌pe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pe树脂混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抗菌剂和pe树脂,将较高比例的抗菌剂和pe树脂充分共混造粒,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pe树脂混粒后,留取备用;

s2、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浓缩抗菌塑料颗粒;

s3、抗菌塑料制品形成:将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s1中加热处理的pe树脂混粒和s2中加热处理的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将加热装置进行升温,并加速进行搅拌,形成抗菌塑料制品;

s4、抗菌pe管形成:将s3中的抗菌塑料制品倒入抗菌pe管模具中,根据各种型号系列的抗菌pe管成型处理,等待冷却后即可。

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pe管的抗菌效果98.2%。

实施例2

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85份和抗菌剂7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20份、纳米碳酸钙2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4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菌pe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pe树脂混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抗菌剂和pe树脂,将较高比例的抗菌剂和pe树脂充分共混造粒,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pe树脂混粒后,留取备用;

s2、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浓缩抗菌塑料颗粒;

s3、抗菌塑料制品形成:将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s1中加热处理的pe树脂混粒和s2中加热处理的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将加热装置进行升温,并加速进行搅拌,形成抗菌塑料制品;

s4、抗菌pe管形成:将s3中的抗菌塑料制品倒入抗菌pe管模具中,根据各种型号系列的抗菌pe管成型处理,等待冷却后即可。

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pe管的抗菌效果98.6%。

实施例3

其原料按重量分包括:pe树脂混粒:pe树脂90份和抗菌剂10份;浓缩抗菌塑料颗粒:纳米二氧化硅30份、纳米碳酸钙3份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6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菌pe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pe树脂混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抗菌剂和pe树脂,将较高比例的抗菌剂和pe树脂充分共混造粒,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pe树脂混粒后,留取备用;

s2、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制备: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和复合抗菌防霉助剂,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充分进行搅拌,形成浓缩抗菌塑料颗粒;

s3、抗菌塑料制品形成:将按照原料组分比例选取s1中加热处理的pe树脂混粒和s2中加热处理的浓缩抗菌塑料颗粒,将加热装置进行升温,并加速进行搅拌,形成抗菌塑料制品;

s4、抗菌pe管形成:将s3中的抗菌塑料制品倒入抗菌pe管模具中,根据各种型号系列的抗菌pe管成型处理,等待冷却后即可。

实施例13得到的抗菌pe管的抗菌效果98.1%。

如图1可知,实施例2采用的原料比例所达到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得到的抗菌pe管的抗菌效果最好,因此为最佳的比例搭配;其余两种原料比例皆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