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7551发布日期:2020-05-22 17:0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红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红糖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是甘蔗经榨汁,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一般含有95%左右的蔗糖,红糖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赤砂糖、红糖粉、碗糖等。红糖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食用糖之一,而高质量的红糖需求尤为大。

现有公开号为cn110738266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热转化率,加快蒸腾挥发作用的古法红糖熬制工艺。该古法红糖熬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蔗料进行预处理;s2、甘蔗压榨;s3、蔗汁澄清;s4、集中蒸发浓缩;s5、分批次煮糖;s6、打砂成型;s7、称重装包。其中,在s4步骤中,甘蔗水通过加热锅底和加热筒体配合对甘蔗汁进行蒸发浓缩。

采用上述方案,仅仅通过加热锅底和加热筒体配合对甘蔗汁进行浓缩,其能够实现对一般红糖的生产。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红糖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大,对红糖的质量也逐渐更高,上述对红糖的浓缩,无论对甘蔗汁的浓缩的,还是对甘蔗汁的浓缩效率,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糖生产线,借助自然蒸发管对浓缩的甘蔗汁进行自然蒸发,借助中转罐暂时存放经自然蒸发的甘蔗汁,并由第三供给泵将中转罐中的甘蔗汁供给至蒸煮罐中进行二次浓缩,从而提升对甘蔗汁的浓缩效率和浓缩率,且有助于减少甘蔗汁浓缩用能耗。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红糖生产线,包括储存罐、蒸煮罐、成型模具以及抽取浓缩甘蔗汁向成型模具供给的循环泵,所述储存罐与蒸煮罐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储存罐中甘蔗汁向蒸煮罐中供给的第一供给泵,该红糖生产线还包括自然蒸发罐和中转罐,所述自然蒸发罐顶端的高度低于蒸煮罐顶端的高度,所述蒸煮罐的下侧与自然蒸发罐连通有连通管,且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阀;所述中转罐与自然蒸发罐连通有用于抽取自然蒸发罐内浓缩甘蔗汁向中转罐供给的回流泵,所述中转罐与蒸煮罐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中转罐内的浓缩甘蔗汁的第二供给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运用中,由第一供给泵抽取储存罐中的甘蔗汁供给至蒸煮罐中,并由蒸煮罐对其内的甘蔗汁进行加热浓缩;当甘蔗汁在蒸煮罐中加热至既定温度后,工作人员可以打开连通阀,将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借助浓缩的甘蔗汁自身的高温进行自然蒸发;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关闭连通阀,由第一供给泵向蒸煮罐供给第二批次的甘蔗汁进行加热蒸发;当浓缩的甘蔗汁在自然蒸发罐中温度掉落至一定温度后,由回流泵抽取自然蒸发罐中浓缩的甘蔗汁至中转罐,并将第一批浓缩的甘蔗汁暂时存储在中转罐内;之后,打开连通阀,将第二批的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中,再关闭连通阀,由第二供给泵将中转罐中浓缩的干燥汁抽取供给至蒸煮罐中二次浓缩;当自然蒸发罐中空置后,讲蒸发罐中二次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中进行二次自然蒸发;最后,将经过浓缩的甘蔗汁经循环泵抽取至成型模具中进行成型作业。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对甘蔗汁的浓缩效率和浓缩率,且有助于减少甘蔗汁浓缩用能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该红糖生产线还包括熬糖锅,所述回流泵的出料口并联连通有回流管和输送管,所述回流管的中部设置有回流阀,所述输送管的中部设置有输送阀,且所述回流管远离回流泵的一端连通在中转罐上,所述输送管远离回流管的一端连通熬糖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熬糖锅对二次浓缩的甘蔗汁进一步浓缩,进一步提升甘蔗汁的浓缩程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该红糖生产线还包括打砂机,所述熬糖锅与打砂机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熬糖锅中浓缩甘蔗汁向打砂机供给的第三供给泵,且所述循环泵抽取打砂机内的打砂处理后的浓缩甘蔗汁向成型模具供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打砂机对浓缩熬煮产生的红糖进行打砂处理,有助于提升红糖的质量,提升对红糖打砂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供给泵和第二供给泵为同一泵体,且该泵体为共用泵,所述第一供给泵与储存罐连接的管道、第二供给泵与中转罐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供给泵与储存罐连接的管道背离储存罐的一端、第二供给泵与中转罐连接的管道背离中转罐的一端二者呈并联连通在泵体的抽液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供给泵和第二供给泵设置为同一泵体,并通过两个第一控制阀依次开合,实现对甘蔗汁和浓缩甘蔗汁向蒸发罐正常的供给作业,有助于降低红糖生产线的生产成本,且由甘蔗汁和浓缩甘蔗汁依次通过共用泵,有助于浓缩甘蔗汁在共用泵中淤积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该红糖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对输送浓缩甘蔗汁的管道加热的保温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保温装置对输送浓缩甘蔗汁的保温装置进行保温,有助于减少浓缩甘蔗汁在管道中冷凝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装置为电热带,输送浓缩设甘蔗汁的管道上均绕有所述电热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保温装置设置为电热带,进一步实现对管道浓缩甘蔗汁的保温作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转罐为保温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中转罐设置为保温罐,有助于减少浓缩甘蔗汁在中转罐内凝结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装置为蒸汽管,输送浓缩甘蔗汁的管道上均紧挨排布有所述蒸汽管,所述蒸煮罐和自然蒸发罐上均设置有蒸汽排出口,且所述蒸汽管与蒸汽排出口连通且甘蔗汁浓缩产生的蒸汽经蒸汽排出口向蒸汽管供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蒸汽管与蒸汽排出口连通,并将甘蔗汁浓缩产生的高温蒸汽供给至蒸汽管中,并对经过管道内的浓缩甘蔗汁进行保温,从而实现对浓缩甘蔗汁产生蒸汽的再利用,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甘蔗汁浓缩用能耗,节约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煮罐采用蒸汽加热罐,所述蒸煮罐的一侧设置用于向蒸煮罐供给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且所述蒸汽管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连通,且所述蒸汽管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蒸汽发生器分别向蒸煮罐和蒸汽管供给蒸汽,有助于保证蒸煮罐对甘蔗汁正常的浓缩作业,减少浓缩甘蔗汁产生蒸汽不足状况下对管道内浓缩甘蔗汁正常的保温作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糖生产线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箱,所述蒸煮罐排水口和蒸汽管排水端均与冷凝水收集箱连通,且所述冷凝水收集箱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冷凝水收集箱内水液向蒸汽发生器供给的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冷凝水收集箱收集蒸煮罐用蒸汽冷凝后的水液和蒸汽管内蒸汽凝结的水液,并由水泵抽取冷凝箱内水液向蒸汽发生器供给,实现对红糖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对甘蔗汁浓缩产生水液的收集与利用,进一步节约红糖生产用能耗,节约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借助自然蒸发管对浓缩的甘蔗汁进行自然蒸发,借助中转罐暂时存放经自然蒸发的甘蔗汁,并由第三供给泵将中转罐中的甘蔗汁供给至蒸煮罐中进行二次浓缩,从而提升对甘蔗汁的浓缩效率和浓缩率,且有助于减少甘蔗汁浓缩用能耗;

(2)通过将甘蔗汁浓缩产生的蒸汽供给至蒸汽管对管道内流经的浓缩甘蔗汁进行保温,并由冷凝水收集箱收集蒸汽冷凝产生的水液,实现对蒸汽和冷凝水的再利用,进一步节约红糖生产用能耗,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主要体现红糖生产线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主要体现红糖生产线的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1、储存罐;11、蒸煮罐;12、自然蒸发罐;13、熬糖锅;14、打砂机;141、循环泵;15、成型冷却流水线;2、共用泵;21、第一供料管;22、第二供料管;23、第一控制阀;3、连通管;31、连通阀;4、回流泵;41、回流管;411、回流阀;42、输送管;421、输送阀;5、第三供给泵;6、中转罐;7、蒸汽发生器;71、蒸汽管;72、第二控制阀;73、第三控制阀;8、凝水收集箱;8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附图1,一种红糖生产线,包括储存罐1、蒸煮罐11、自然蒸发罐12、熬糖锅13、打砂机14、以及成型冷却流水线15,成型冷却流水线15包括成型模具。储存罐1与蒸煮罐11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储存罐1中甘蔗汁向蒸煮罐11中供给的共用泵2;自然蒸发罐12的高度低于蒸煮罐11的高端,蒸煮罐11的下侧与自然蒸发罐12连通有连通管3,且连通管3上设置有连通阀31;自然蒸发罐12与熬糖锅13之间设置有抽取自然蒸发罐12内浓缩甘蔗汁向熬糖锅13供给的回流泵4;熬糖锅13与打砂机14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熬糖锅13中浓缩糖液向打砂机14供给的第三供给泵5,成型冷却流水线15与打砂机14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打砂机14内的浓缩糖液向成型冷却流水线15上成型模具供给的循环泵141。

实际运用中,甘蔗汁存储在储存罐1中,由共用泵2抽取储存罐1中甘蔗汁向蒸煮罐11中供给,并由蒸煮罐11对甘蔗汁进行浓缩;然后,打开连通阀31,将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12,借助浓缩的甘蔗汁自身的高温进行自然蒸发;当浓缩的甘蔗汁在自然蒸发罐12中温度掉落至一定温度后,可以由回流泵4抽取自然蒸发罐12中浓缩的甘蔗汁至熬糖锅13,由熬糖锅13对浓缩后的甘蔗汁熬煮,并向呈浓缩糖液;随后,由第三供给泵5抽取熬糖锅13中浓缩糖液向打砂机14供给,并由打砂机14对浓缩糖液进行打砂作业;最后,由循环泵141抽取打砂机14内的浓缩糖液向成型冷却流水线15上成型模具供给,并对浓缩糖液依次进行浇筑成型、冷却作业。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蒸煮罐11的一侧设置有中转罐6,回流泵4的出料口并联连通有回流管41和输送管42,回流管41的中部设置有回流阀411,输送管42的中部设置有输送阀421,回流管41远离回流泵4的一端连通在中转罐6上,输送管42远离回流管41的一端连通熬糖锅13。共用泵2的抽料口并联连通有第一供料管21和第二供料管22,第一供料管21和第二供料管22,第一供料管21和第二供料管22上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3,第一供料管21远离共用泵2的一端连通在储存罐1上,第二供给管远离共用泵2的一端连通在中转罐6中。

实际运用中,打开第一供料管21上的第一控制阀23,由共用泵2抽取储存罐1中的甘蔗汁供给至蒸煮罐11中,并由蒸煮罐11对其内的甘蔗汁进行加热浓缩;当甘蔗汁在蒸煮罐11中加热至既定温度后,工作人员可以打开连通阀31,将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12,借助浓缩的甘蔗汁自身的高温进行自然蒸发;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关闭连通阀31,由共用泵2向蒸煮罐11供给第二批次的甘蔗汁进行浓缩;当浓缩的甘蔗汁在自然蒸发罐12中温度掉落至一定温度后,由回流泵4抽取自然蒸发罐12中浓缩的甘蔗汁至中转罐6,并将第一批浓缩的甘蔗汁暂时存储在中转罐6内;之后,打开连通阀31,将第二批的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12中,再关闭连通阀31,由第二供给泵将中转罐6中浓缩的甘蔗汁抽取供给至蒸煮罐11中二次浓缩;当自然蒸发罐12中空置后,将蒸煮罐11中二次浓缩的甘蔗汁排入至自然蒸发罐12中进行二次自然蒸发;最后,由回流泵4将自然蒸发罐12内经过二次浓缩的甘蔗汁抽取并供给至熬糖锅13中。

浓缩甘蔗汁在管道中冷凝堵塞的情况发生,该红糖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对输送甘蔗汁和浓缩甘蔗汁的管道加热的保温装置,任一输送甘蔗汁和浓缩甘蔗汁的管道的外侧均呈螺旋状绕设有电热带。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2,一种红糖生产线,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蒸煮罐11采用蒸汽加热罐,蒸煮罐11的一侧设置用于向蒸煮罐11供给蒸汽的蒸汽发生器7。保温装置为蒸汽管71,输送浓缩甘蔗汁的管道上均紧挨排布有蒸汽管71,蒸煮罐11和自然蒸发罐12上均设置有蒸汽排出口,且蒸汽管71与蒸汽排出口连通且甘蔗汁浓缩产生的蒸汽经蒸汽排出口向蒸汽管71供给。蒸汽管71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器7蒸汽出口连通,且蒸汽管71与蒸汽发生器7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2,蒸汽管71与蒸汽排出口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73。

为节约水资源,红糖生产线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箱8,蒸煮罐11排水口和蒸汽管71排水端均与冷凝水收集箱8连通,且冷凝水收集箱8与蒸汽发生器7之间设置有用于抽取冷凝水收集箱8内水液向蒸汽发生器7供给的水泵81。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红糖生产线制糖过程中,蒸煮罐11和自然蒸发罐12内浓缩甘蔗汁排出的蒸汽将经管道进入蒸汽管71中,并对输送甘蔗汁和浓缩甘蔗汁的管道进行保温;当蒸煮罐11和自然蒸发罐12内产生的蒸汽量难以保证甘蔗汁和浓缩甘蔗汁在管道输送时的温度时,由蒸汽发生器7向蒸汽管71中供给蒸汽。

蒸汽在蒸汽管71和蒸煮罐11中冷凝成水后,将分别经蒸汽管71排水端和蒸煮罐11排水口进入冷凝水收集箱8,并由水泵81抽取供给至蒸汽发生器7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