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皿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0073发布日期:2020-10-23 12:2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皿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皿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实验用的水浴加槽热是一个长方体的矩形槽,其外形尺寸为300×300×500mm,槽体内部尺寸为250×250×250mm,上方敞口。加热槽的加热板位于槽体的两侧,加热板的高度为150mm。工作时,为避免干烧,加热槽要求槽内最低水位不能小于槽深的三分之二,即液位高度必须大于170mm。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首先将水浴加热槽中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将培养皿放在加热槽中的水面上加热。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加热槽上方敞口,加热槽中的水量随着水温的提高会蒸发一部分,造成液位下降,存在干烧隐患;2)由于加热槽中没有固定培养皿的托架,由于浮力作用,也容易造成培养皿漂浮、歪斜;3)加热槽在启动超声波振荡功能时,由于高频超声波的振动,使漂浮在加热槽中的培养皿更容易晃动、碰撞甚至倾覆;4)培养皿内溶液温度测量不方便,加热槽内的水温一般由温度开关旋钮控制,在20~100℃范围内可调。如设定旋钮指针指向80℃,由于误差,水槽里的水温并不一定是80℃,致使烧杯内溶液的温度误差更大,一般都是靠操作者手持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溶液温度,极为不便;5)培养皿内溶液ph值测量不方便,实验过程中跟踪ph值的实时变化情况,在现有装置中无法实现;6)现有的固定支架占据面积大,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板块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培养皿固定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该培养皿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支杆,连接杆和夹持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底部设置第三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垂直安装支杆,支杆的顶部连接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母联杆,子联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其中,母联杆包括母联杆本体和设置在母联杆本体内部的内螺纹,子联杆包括子连杆本体和设置在子连杆本体内部的外螺纹,母联杆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顶部,母联杆和子联杆的规格匹配,子联杆的顶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一夹板,子联杆的中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二夹板,第一夹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一缓冲层,第二夹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第二缓冲层;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3个;所述每个连接杆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夹板为长方体;所述第二夹板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夹板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夹板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夹板的横向横截面长度为第二夹板的横向横截面长度的0.6~0.8倍;所述母联杆的数量为3个;所述每个母联杆的规格相同;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3个;所述每个夹持部的规格相同;所述支杆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100°~150°;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间距为1.2~2.0cm。

所述第一固定块为长方体金属块。

所述第二固定块为长方体金属块。

所述第三固定块为长方体金属块。

所述支杆为圆柱体。

所述母联杆为圆柱体。

所述子联杆为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中的培养皿固定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简单方便;2)避免因传统加热方式带来的溶液洒落的弊端;3)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增减夹持部的数量,占用空间小;4)固定稳固,使用效果好;5)故障率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母联杆6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子联杆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第三固定块,4、支杆,5、连接杆,6、母联杆,7、子联杆,8、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10、第一缓冲层,11、第二缓冲层,12、母联杆本体,13、内螺纹,14、子连杆本体,15、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培养皿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1,第二固定块2,第三固定块3,支杆4,连接杆5和夹持部,第一固定块1的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2的底部设置第三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1的顶部垂直安装支杆4,支杆4的顶部连接连接杆5的底部,连接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夹持部,夹持部包括母联杆6,子联杆7,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第一缓冲层10和第二缓冲层11,其中,母联杆6包括母联杆本体12和设置在母联杆本体12内部的内螺纹13,子联杆7包括子连杆本体14和设置在子连杆本体14内部的外螺纹15,母联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5的顶部,母联杆6和子联杆7的规格匹配,子联杆7的顶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一夹板8,子联杆7的中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二夹板9,第一夹板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一缓冲层10,第二夹板9的上表面固定安装第二缓冲层11;连接杆5的数量为3个;每个连接杆5的规格相同;第一夹板8为长方体;第二夹板9为长方体;第一夹板8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夹板9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第一夹板8的横向横截面长度为第二夹板9的横向横截面长度的0.8倍;母联杆6的数量为3个;每个母联杆6的规格相同;夹持部的数量为3个;每个夹持部的规格相同;支杆4和连接杆5之间的夹角为150°;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之间的间距为2.0cm;第一固定块1为长方体金属块;第二固定块2为长方体金属块;第三固定块3为长方体金属块;支杆5为圆柱体;母联杆6为圆柱体;子联杆7为圆柱体。

使用时,该培养皿固定支架放入水浴加热槽中,根据水浴加热槽中水位增减固定块数量,调整好高度后,将子联杆7旋紧在母联杆6上后,将培养皿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接触并将培养皿卡接在第一缓冲层10和第二缓冲层11之间,即可开始加热实验。

实施例2

该培养皿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1,第二固定块2,第三固定块3,支杆4,连接杆5和夹持部,第一固定块1的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2的底部设置第三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1的顶部垂直安装支杆4,支杆4的顶部连接连接杆5的底部,连接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夹持部,夹持部包括母联杆6,子联杆7,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第一缓冲层10和第二缓冲层11,其中,母联杆6包括母联杆本体12和设置在母联杆本体12内部的内螺纹13,子联杆7包括子连杆本体14和设置在子连杆本体14内部的外螺纹15,母联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5的顶部,母联杆6和子联杆7的规格匹配,子联杆7的顶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一夹板8,子联杆7的中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二夹板9,第一夹板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一缓冲层10,第二夹板9的上表面固定安装第二缓冲层11;连接杆5的数量为3个;每个连接杆5的规格相同;第一夹板8为长方体;第二夹板9为长方体;第一夹板8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夹板9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第一夹板8的横向横截面长度为第二夹板9的横向横截面长度的0.7倍;母联杆6的数量为3个;每个母联杆6的规格相同;夹持部的数量为3个;每个夹持部的规格相同;支杆4和连接杆5之间的夹角为130°;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之间的间距为1.8cm;第一固定块1为长方体金属块;第二固定块2为长方体金属块;第三固定块3为长方体金属块;支杆5为圆柱体;母联杆6为圆柱体;子联杆7为圆柱体。

使用时,该培养皿固定支架放入水浴加热槽中,根据水浴加热槽中水位增减固定块数量,调整好高度后,将子联杆7旋紧在母联杆6上后,将培养皿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接触并将培养皿卡接在第一缓冲层10和第二缓冲层11之间,即可开始加热实验。

实施例3

该培养皿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1,第二固定块2,第三固定块3,支杆4,连接杆5和夹持部,第一固定块1的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2的底部设置第三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1的顶部垂直安装支杆4,支杆4的顶部连接连接杆5的底部,连接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夹持部,夹持部包括母联杆6,子联杆7,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第一缓冲层10和第二缓冲层11,其中,母联杆6包括母联杆本体12和设置在母联杆本体12内部的内螺纹13,子联杆7包括子连杆本体14和设置在子连杆本体14内部的外螺纹15,母联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5的顶部,母联杆6和子联杆7的规格匹配,子联杆7的顶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一夹板8,子联杆7的中部右侧水平安装第二夹板9,第一夹板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一缓冲层10,第二夹板9的上表面固定安装第二缓冲层11;连接杆5的数量为3个;每个连接杆5的规格相同;第一夹板8为长方体;第二夹板9为长方体;第一夹板8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夹板9的横向横截面为矩形;第一夹板8的横向横截面长度为第二夹板9的横向横截面长度的0.6倍;母联杆6的数量为3个;每个母联杆6的规格相同;夹持部的数量为3个;每个夹持部的规格相同;支杆4和连接杆5之间的夹角为100°;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之间的间距为1.2cm;第一固定块1为长方体金属块;第二固定块2为长方体金属块;第三固定块3为长方体金属块;支杆5为圆柱体;母联杆6为圆柱体;子联杆7为圆柱体。

使用时,该培养皿固定支架放入水浴加热槽中,根据水浴加热槽中水位增减固定块数量,调整好高度后,将子联杆7旋紧在母联杆6上后,将培养皿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接触并将培养皿卡接在第一缓冲层10和第二缓冲层11之间,即可开始加热实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