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3705发布日期:2021-02-18 22: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在微生物相关研究中,在诊断一些疾病时需要通过采集装置揽取相关病患部位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分泌液,并进行培养。
[0003]
然而,市场上现有的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结构复杂,不仅操作复杂,同时制造成本高,以及采用单组进行培养,不仅培养量少,而且培养的成活率低,且培养装置在使用前无法进行消毒,进而影响所需病原微生物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结构复杂,不仅操作复杂,同时制造成本高,以及采用单组进行培养,不仅培养量少,而且培养的成活率低,且培养装置在使用前无法进行消毒,进而影响所需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头,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培养筒,所述培养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上端安装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耳朵一端穿过密封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持杆,所述密封盖的下端位于上连接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盖与橡胶塞的下端安装有取样头,所述培养筒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给液管,所述给液管远离培养筒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给液气囊,所述培养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消毒灯管。
[0006]
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头与消毒灯管电性连接,且消毒灯管与培养筒的水平中心线重合。
[0007]
优选的,所述培养筒关于支撑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且培养筒采用透明玻璃管。
[0008]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块包括橡胶套与磁条,所述橡胶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条,且下连接块与上连接块的结构相同,且下连接块内的磁条与上连接块内的磁条的磁性相反。
[0009]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l字型结构设计,且连接杆关于手持杆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且连接杆与取样头卡合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手持杆包括上套管、中套管、下套管与防滑套,所述上套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中套管,所述中套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下套管,所述上套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
[0011]
优选的,所述给液管呈l字型结构设计,且给液管与连接管螺纹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该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通过四个培养筒的设置,可将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批量培养,不仅大大提高了培养量,同时也保证了病原微生物的成活率,以及通过电源接头与消毒灯管的相互配合,可在培养前先对培养筒进行杀菌消毒,进而除去病原微生物之外的细菌,确保所需病原微生物的无干扰培养;
[0014]
2、该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通过上套管、中套管与下套管的相互配合,可对手持杆的长度的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对不同场所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收集,降低了装置的局限性;
[0015]
3、该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取样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支撑底座;2、电源接头;3、培养筒;4、下连接块;5、上连接块;6、密封盖;7、连接杆;8、手持杆;9、橡胶塞;10、取样头;11、给液管;12、连接管;13、给液气囊;14、消毒灯管;41、橡胶套;42、磁条;81、上套管;82、中套管;83、下套管;84、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病原微生物收集培养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头2,支撑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培养筒3,培养筒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块4,下连接块4的上端安装有上连接块5,上连接块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6,密封盖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耳朵一端穿过密封盖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持杆8,密封盖6的下端位于上连接块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塞9,连接杆7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盖6与橡胶塞9的下端安装有取样头10,培养筒3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给液管11,给液管11远离培养筒3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给液气囊13,培养筒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消毒灯管14。
[0023]
进一步的,电源接头2与消毒灯管14电性连接,且消毒灯管14与培养筒3的水平中心线重合,实现培养装置的消毒。
[0024]
进一步的,培养筒3关于支撑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且培养筒3采用透明玻璃管,实现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培养。
[0025]
进一步的,下连接块4包括橡胶套41与磁条42,橡胶套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条
42,且下连接块4与上连接块5的结构相同,且下连接块4内的磁条42与上连接块5内的磁条42的磁性相反,便于培养筒3口部的密封。
[0026]
进一步的,连接杆7呈l字型结构设计,且连接杆7关于手持杆8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且连接杆7与取样头10卡合连接,便于手持杆8与取样头10的安装。
[0027]
进一步的,手持杆8包括上套管81、中套管82、下套管83与防滑套84,上套管8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中套管82,中套管8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下套管83,上套管8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84,实现手持杆8长度的调节,进而便于对不同场所的病原微生物的收集。
[0028]
进一步的,给液管11呈l字型结构设计,且给液管11与连接管12螺纹连接,便于连接管12的拆装。
[0029]
工作原理:首先,旋动连接管12,将给液气囊13拆下,通过挤压给液气囊13将培养液吸入其中,再反向转动连接管12,将给液气囊13装上,拉动手持杆8,上连接块5与下连接块4分离,将连接杆7从培养筒3中取出,将取样头10与连接杆7卡合,通过电源接头2接通消毒灯管14的电源,消毒灯管14通过照射的紫外线对培养筒3的内部进行杀菌消毒,转动上套管81、中套管82与下套管83,调节手持杆8的长度,进而满足使用要求,收集到病原微生物后,将电源接头2的电源打开,立即将取样头10伸入培养筒3中,下压密封盖6,橡胶塞9与培养筒3卡合,上连接块5与下连接块4相互吸合,通过挤压给液气囊13,往培养筒3中添加培养液即可。
[003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