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28945443发布日期:2022-02-19 08:4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1.本发明涉及牛羊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牛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理特征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结节。临床以频咳、呼吸困难及体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是乳用牛、羊由于其奶对人危害大,应淘汰种畜。人、牛、禽均可发病。家畜中以牛(特别是奶牛)最易感。病畜是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消化道(见于犊牛)。抗结核病药物较常使用链霉素等药物,现有的牛羊肉类食品中的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检测不精确,检测出来的抗生素残留量存在较大的偏差,长期食用残留有抗结核类药物的牛羊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提取牛羊肉组织浸泡液;
6.s2:对溶液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固体物进行破壁处理;
7.s3: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入检测试管与试盒中进行检测;
8.s4:观察试管与试盒中的变化,确定牛羊中抗结核类药物是否符合要求。
9.可选的,所述s1提取牛羊肉组织浸泡液,包括:
10.s11:从待检测牛羊肉中提取检测样本至粉碎机内进行粉碎;
11.s12:将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加入提取液,进行浸泡。
12.可选的,所述s2对溶液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固体物进行破壁处理,包括:
13.s21:提取试剂瓶中的提取液,并对其进行干燥处;
14.s22:对得到的固体物进行研磨;
15.s23:将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然后再加入试剂进行混合进行细胞破壁处理。
16.可选的,所述s3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入检测试管与试盒中进行检测,包括:
17.s31:将一部分检测样本分别注入至三根试管中然后加入二硝基苯肼,再向试管中加入酸性溶液;
18.s32:将适量检测样本注入至试剂盒中进行培养。
19.可选的,所述s4观察试管与试盒中的变化,确定牛羊中抗结核类药物是否符合要求,包括:
20.s41:观察试管中溶液是否出现黄色变化,然后提取试管中的溶液进行提纯后,检
测吸光度;
21.s42:将检测到的吸光度数值对照吸光度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22.s43:观察试盒中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
23.s44:根据观察结果对照抑菌圈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24.s45:根据得到的两种数值,进行分析求得标准数值。
25.可选的,所述s23将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然后再加入试剂进行混合进行细胞破壁处理中加入的试剂为助溶剂。
26.可选的,所述s32将适量检测样本注入至试剂盒中进行培养中试剂盒内设置有含枯草杆菌液的试剂板。
27.可选的,所述s41观察试管中溶液是否出现黄色变化,然后提取试管中的溶液进行提纯后,检测吸光度中试剂通过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取出后,吸光度测量仪在430nnl波长处测溶液的吸光度。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9.该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通过采用二硝基苯肼与链霉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黄色,使得溶液变黄,观察试管中溶液是否出现黄色变化,然后吸光度测量仪在430nnl波长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将检测到的吸光度数值对照吸光度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将适量检测样本注入至试剂盒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盒中含枯草杆菌液的试剂板上的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根据观察结果对照抑菌圈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根据得到的两种数值,分析求得标准数值,若两种数值差别较大,重新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了本检测方法的精准性,防止使用单一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保障了食品安全。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步骤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中所述s1提取牛羊肉组织浸泡液的步骤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中s2对溶液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固体物进行破壁处理的步骤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中s3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入检测试管与试盒中进行检测的步骤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中s4观察试管与试盒中的变化,确定牛羊中抗结核类药物是否符合要求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6.实施例
37.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s1:提取牛羊肉组织浸泡液;
39.s2:对溶液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固体物进行破壁处理;
40.s3: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入检测试管与试盒中进行检测;
41.s4:观察试管与试盒中的变化,确定牛羊中抗结核类药物是否符合要求。
4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牛羊肉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首先从待检测牛羊肉中分割提取出适量检测样本,例如选择20g加入至粉碎机内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机内的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然后加入提取液,使得样本在提取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接着操作人员取出试剂瓶中的浸泡液放入冷冻干燥机内进行冷冻干燥处理,从而得到固状物,对得到的固体物放入至研磨机内研磨成粉状,将此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然后再加入助溶剂,在加入助溶剂时不断搅拌溶剂,使得助溶剂与样本混合,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液放入至破壁机中进行细胞破壁处理,从而得到检测溶液,提取一部分检测溶液分别注入至三根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二硝基苯肼,再向试管中加入酸性溶液,此时二硝基苯肼与链霉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黄色,使得溶液变黄,观察试管中溶液是否出现黄色变化,然后试剂通过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取出后,吸光度测量仪在430nnl波长处测溶液的吸光度,将检测到的吸光度数值对照吸光度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同时将适量检测样本注入至试剂盒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盒中含枯草杆菌液的试剂板上的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根据观察结果对照抑菌圈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根据得到的两种数值,进行分析求得标准数值,若两种数值差别较大,重新进行实验。
43.可选的,s1提取牛羊肉组织浸泡液,包括:
44.s11:从待检测牛羊肉中提取检测样本至粉碎机内进行粉碎;
45.s12:将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加入提取液,进行浸泡。
4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提取液加入的量为牛羊肉检测样本的2-6倍,浸泡提取时间可以控制为20-50min,根据所提取的牛羊肉检测样本量进行调整与加入的提取液量进行调整。
47.可选的,s2对溶液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固体物进行破壁处理,包括:
48.s21:提取试剂瓶中的提取液,并对其进行干燥处;
49.s22:对得到的固体物进行研磨;
50.s23:将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然后再加入试剂进行混合进行细胞破壁处理。
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研磨出粉状样本为细粉状样本,细粉的粒径设置为500微米以下,向试剂瓶中加入的试剂量与样本量为1:1。
52.可选的,s3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入检测试管与试盒中进行检测,包括:
53.s31:将一部分检测样本分别注入至三根试管中然后加入二硝基苯肼,再向试管中加入酸性溶液;
54.s32:将适量检测样本注入至试剂盒中进行培养。
5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若检测样本中含有链霉素,此时二硝基苯肼与链霉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黄色,使得溶液变黄,同时会抑制试盒中枯草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圈。
56.可选的,s4观察试管与试盒中的变化,确定牛羊中抗结核类药物是否符合要求,包括:
57.s41:观察试管中溶液是否出现黄色变化,然后提取试管中的溶液进行提纯后,检测吸光度;
58.s42:将检测到的吸光度数值对照吸光度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59.s43:观察试盒中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
60.s44:根据观察结果对照抑菌圈标准曲线,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61.s45:根据得到的两种数值,进行分析求得标准数值。
6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根据得到的两种数值,进行分析求得标准数值,若两种数值差别较大,重新进行实验检测,从而提高了本检测方法的精准性。
63.可选的,s23将粉状样本放入至试剂瓶中,然后再加入试剂进行混合进行细胞破壁处理中加入的试剂为助溶剂。
6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使得粉状样本能够更好的与助溶剂进行混合,方便进行细胞破壁处理,使得药物成分从肉中分离出来。
65.可选的,s32将适量检测样本注入至试剂盒中进行培养中试剂盒内设置有含枯草杆菌液的试剂板。
6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链霉素可以抑制枯草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圈,进而通过观察抑菌圈判断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67.可选的,s41观察试管中溶液是否出现黄色变化,然后提取试管中的溶液进行提纯后,检测吸光度中试剂通过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取出后,吸光度测量仪在430nnl波长处测溶液的吸光度。
6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使得在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链霉素后,可以通过检测溶液的吸光度,求得抗结核类药物残留量。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