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CAR的自然杀伤细胞与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作为癌症治疗剂的方法和组合物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48324发布日期:2023-06-13 12:3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癌症抗原特异性nk细胞、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它们的药物组合,以及产生其和用其治疗癌症患者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排斥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它们是过继性癌症免疫疗法的重要效应细胞类型。与t细胞类似,nk细胞也可以修饰为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以增强抗肿瘤活性。

2、近年来,关于c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细胞上。可以将t细胞激活,然后与编码car分子的载体一起温育。温育几天后,在细胞进入时,载体将car的遗传信息表达为rna,然后逆转录为dna并永久整合至t细胞的基因组中。最常报道的用于car t细胞临床试验的载体是慢病毒载体。

3、尽管越来越多的car-t细胞疗法正在开发并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受到固有风险的限制,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肿瘤溶解综合征、脱靶副作用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为了防止这些缺点,car技术最近已应用于其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nk)细胞。nk细胞可以更容易地修饰,以避免治疗相关的毒性和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一般认为car-nk细胞疗法比car-t细胞疗法更安全,更不容易引起crs。据报道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nk细胞移植几乎不会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此外,nk细胞可以从许多来源分离,包括外周血和脐带血。据报道nk细胞还促进树突细胞迁移至肿瘤中,增强抗pd-1免疫疗法。

4、自从利妥昔单抗首次被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来,基于抗体的疗法作为癌症治疗方法得到了重振。高特异性、低脱靶效应、理想的药代动力学和高成功率使抗体适合作为药物进行开发。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都证明,双特异性抗体疗法可能是用于对抗实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一种癌症抗原特异性自然杀伤(nk)细胞,其包含编码嵌合抗原受体的非病毒表达质粒(例如,pcar、pt2、pt2b),所述嵌合抗原受体具有:癌症抗原特异性单链可变片段(scfv);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癌症抗原特异性nk细胞,与表达抗原的细胞相比,对抗原阴性细胞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可以降低,与未修饰的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对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可以增加,或者两者都有。

2、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本公开进一步涉及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对第一癌症抗原具有特异性scfv的第一抗原结合分子,以及具有scfv和基于适体的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二抗原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分子对第二癌症抗原和nk细胞受体具有特异性。

3、本公开进一步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癌症抗原特异性自然杀伤(nk)细胞和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

4、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本公开涉及治疗癌症患者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患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癌症抗原特异性nk细胞和基于双特异性的抗体,或者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治疗癌症的方法的患者可以包括患有三阴性乳腺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神经胶质瘤、甲状腺癌、结肠直肠癌、头颈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睾丸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黑素瘤、食管胃癌中至少一种的癌症患者。

5、本公开进一步涉及制备癌症抗原特异性nk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非病毒表达质粒转染nk细胞,并且诱导icaspase-9基因系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非病毒表达质粒编码融合基因,所述融合基因具有癌症抗原特异性单链可变片段(scfv);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

6、定义

7、“抗原”是指在患者体内上调的一种或多种蛋白,它们存在于个体的体液中。

8、“双特异性抗体”是指描述一个大的分子家族,设计为识别两种不同的表位或抗原。

9、“cd27”是tnf受体超家族的成员。目前它作为共刺激免疫检查点分子受到免疫学家的关注。

10、“cd28”(分化簇28)是t细胞上表达的蛋白之一,其提供t细胞激活和存活所需的共刺激信号。它是cd80(b7.1)和cd86(b7.2)蛋白的受体。此外,它是唯一在幼稚t细胞(naivet cells)上组成性表达的b7蛋白受体。

11、“cd40”是在apc上发现的共刺激蛋白,是apc激活所必需的。t辅助(th)细胞上的cd154(cd40l)与cd40的结合激活apc并诱导各种下游效应。缺陷可以引起3型高igm综合征。

12、“cd133抗原”,也称作prominin-1,是人中由prom1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它是五跨膜糖蛋白的成员,特异性地定位在细胞突起上。

13、“癌胚抗原”(cea)描述了一组参与细胞粘附的高度相关的糖蛋白。cea通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在胃肠道组织中产生,但是在出生前停止产生。

14、“嵌合抗原受体”是指经过工程化的受体蛋白,其赋予nk细胞靶向特定蛋白的新能力。这些受体是嵌合的,因为它们将抗原结合和nk-细胞激活功能组合在单一受体中。

1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也称作“分化簇152”(cd152),是作为免疫检查点发挥作用的蛋白受体。ctla-4还下调免疫系统。它在调节性t细胞中组成性表达,激活后在常规t细胞中上调,这在癌症中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1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细胞外蛋白配体的表皮生长因子家族(egf家族)成员的跨膜蛋白受体。

1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iii”(egfrviii)是egfr最常见的胞外域突变,这个突变导致egfr基因的外显子2-7缺失,使突变受体不能结合任何已知配体。

18、“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一种跨膜糖蛋白,介导上皮中ca2+非依赖性同型细胞-细胞粘附。epcam还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迁移、增殖和分化。

19、“gd2”是一种在神经外胚层来源的肿瘤(包括人神经母细胞瘤和黑素瘤)上表达的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在正常组织上(主要是在人的小脑和周围神经)的表达非常有限。

20、“g-蛋白偶联受体(gpcr)-激酶相互作用蛋白”(git)是迄今为止研究的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表达的,并且在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中高度保守。哺乳动物和鸟类表达两种git蛋白:git1和git2。

2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细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聚糖,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锚与细胞表面膜结合。它主要在发育期间表达,针对特定组织和阶段在胎儿的肝脏、肾脏、脊椎和生殖系统中表达,但是在大多数成熟的正常器官中不表达。

22、“疱疹病毒进入介质”(hvem)(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也称作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4(tnfrsf14),是tnf受体超家族的人细胞表面受体。

2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膜酪氨酸激酶和癌基因,在大约20%的乳腺癌中过量表达和基因扩增。

24、“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是一种蛋白编码基因。与icos相关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普通变异型1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其相关途径包括b细胞受体和gab1信号体的下游信号传导事件。

25、“白介素12受体”(il-12受体)是结合il-12的1型细胞因子受体。它由il-12受体β-1亚基和il-12受体β-2亚基组成。

26、“白介素-18受体”(il-18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白介素-受体。

27、“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是人中由lag3基因编码的蛋白。lag-3是一种细胞表面分子,对t细胞功能具有多种生物效应。lag-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是各种药物开发计划的目标,旨在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病症的新方法。

28、“间皮素”是一种肿瘤分化抗原,通常存在于衬垫胸膜、腹膜和心包的间皮细胞上。它在几种人癌症中高度表达,包括恶性间皮瘤、胰腺癌、卵巢癌和肺腺癌。

29、“粘蛋白1”(muc1)是一种糖蛋白,其胞外域具有广泛的o-联糖基化。粘蛋白在肺、胃、小肠、眼睛和其他几个器官的上皮细胞顶端表面排列。

30、“粘蛋白16”(muc16),以前称作ca125,是人中由muc16基因编码的蛋白。它是糖蛋白的粘蛋白家族成员。

31、“自然杀伤组2d”(nkg2d)是一种c型、凝集素样、ii型跨膜糖蛋白,其转录本最初在人nk和t细胞中发现。

32、“ox40”是一种次级共刺激免疫检查点分子,在激活后24-72小时后表达;其配体ox40l也不在静息抗原呈递细胞上表达,而是在其激活后表达。

33、“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是cd28超家族的成员,在与它的两个配体pd-l1或pd-l2相互作用时传递负信号。

34、“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也称作分化簇274(cd274)或b7同系物1(b7-h1),是由cd274基因编码的人蛋白。pd-l1在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的非转化细胞上过量表达。此外,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pd-l1与位于活化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这种结合事件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的抑制。

35、“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是人中由psca基因编码的蛋白。该基因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细胞膜糖蛋白。除了在前列腺中高表达外,它还在膀胱、胎盘、结肠、肾脏和胃中表达。

36、“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据认为是核医学中最成功的成像和治疗靶标之一。它是一种糖蛋白,膜结合金属肽酶,由11号染色体上的folh1基因编码。

37、“具有ig和itim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受体”(tigit)是存在于一些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上的免疫受体。它还被识别为wucam和vstm3。tigit可以与树突细胞(dc)和巨噬细胞上的cd155(pvr)高亲和力结合。此外,tigit还可以与cd112(pvrl2)结合,但是亲和力低于它与pvr和dc的结合。

38、“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1”(tim-1),也称作kim-1或havcr1,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和维多利亚湖马尔堡病毒(lake victoriamarburgvirus)的受体,是包含胞外ig可变(igv)结构域、粘蛋白样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尾的1型跨膜蛋白。该蛋白在肾上皮的分裂细胞和活化的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上表达,与磷脂酰丝氨酸(ps)以及家族成员tim-4结合,分别导致凋亡细胞的清除和t细胞增殖的激活。

39、“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也称作甲肝病毒细胞受体2(havcr2),是人中由havcr2基因编码的蛋白。

40、“4-1bb”(也称作cd137)是一种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2型跨膜糖蛋白受体,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上表达。4-1bbl(4-1bb配体,cd137l)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与cd137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