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0059141发布日期:2022-05-17 20:3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合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2.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 a 型 pc 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pc 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 130℃,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 10℃。pc的弯曲模量可达 2400mpa 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表面硬度不够高,对缺口敏感,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
3.现有技术采用将pc与另一种刚性聚合物共混来提高pc的硬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因其具有优良的表面硬度,良好的力学性能,易加工成型,被广泛用作此类刚性聚合物。pmma与pc共混制备pc/pmma合金,可显著改善pc的加工性能,提高pc的表面硬度及力学性能。但是pmma本身存在耐冲击性能和耐热性能不佳的缺陷,将pc和pmma做成合金时存在相容性不好,合金表面硬度和各项力学性能难以同时提升的问题。
4.中国专利cn104031375a公开了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它以st/mah-g-mma接枝共聚物作为主要改性剂,与pc共混制备合金,它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pc50-80%、st/mah-g-mma接枝共聚物15-45%、抗氧剂2%、光扩散剂3%,经混合、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制得pc/pmma合金。该专利得到的pc/pmma合金表面硬度低,拉伸强度也较差。
5.中国专利cn113248892a公开了一种pc/pmma合金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pc/pmma合金材料由pc树脂、pmma树脂、抗氧化剂、相容剂和增韧剂组成,其重量份数的组分为:pc树脂30~90份;pmma树脂20~40份;抗氧化剂1份~2份;相容剂1.5份~5.5份;增韧剂1份~6份,所述pc树脂的相对密度为1.18~1.22g/cm3,其pc树脂的分子量为25000~65000g/mol。该专利得到的合金材料存在表面硬度差,拉伸强度低,冲击强度差等问题。
6.综上可以看到,现有技术方法制备出的pc/pmma合金仍存在硬度低、冲击强度低韧性差、拉伸强度低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方法,能够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pc/pmma合金,对扩展pc材料的应用范围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制备出硬度高,冲击强度高,拉伸强度高,韧性好的pc/pmma合金。
8.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pc/pmma合金,以各原料质量份计,其具体配
方为:35~75份聚碳酸酯、15~4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6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1~2.5份san树脂、1.5~3.5份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1~2.5份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3~9份改性氮化硅粉末、0.1~0.4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05~0.15份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所述pc/pmma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料制备、挤出造粒两个步骤。
[0009]
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4.0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136℃,拉伸强度为63mpa,弯曲强度为88mpa;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30℃
×
3.8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为2.1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95℃,拉伸强度为58mpa,弯曲强度为97mpa;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粒度为200微米,熔融指数为65g/10min,环氧含量为1wt%;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190℃
×
2.16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热变形温度为96℃,拉伸强度为78mpa,弯曲强度为118mpa;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热变形温度按astm d-648标准在18.6kg/cm2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san树脂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81℃,熔融温度为135℃,邵氏硬度为32,拉伸强度为30mpa,弯曲强度为40mpa;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熔融温度按iso11357-3标准测试;
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邵氏硬度按iso868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拉伸强度按iso527-2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弯曲强度按iso178标准测试。
[0010]
所述改性氮化硅粉末,其制备方法为在3500~5000转/分搅拌速度下,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成均一稳定混合液,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向混合液中加入氮化硅粉末,氮化硅粉末加料完毕后,控制混合液温度50~90℃,搅拌速率2000~4000转/分下,恒温反应2~5小时后,离心分离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后,60~90℃下干燥2~4小时后得到改性氮化硅粉末;所述氮化硅粉末,其平均粒径为20~80nm,纯度99.9%;所述混合液中,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1~1:0.2~0.8:0.1~1:80~120;所述氮化硅粉末与混合液的质量比为8~20:100。
[0011]
所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其制备方法为将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处理液,控制搅拌速率2000~4500转/分下,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缓慢加入处理液中,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00~140℃,恒温回流1~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后,60~80℃下真空干燥得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的粒径为15~75nm;所述处理液中,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5~1.2:16~30:1~4:85~115;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处理液的质量比为8~16:100。
[0012]
步骤1、混合料制备按上述配方中各原料质量份,将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n树脂、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加到冷冻研磨机内,控温-50~-20℃下研磨成10~50微米的粉末料后,再加入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氮化硅粉末、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控温至-70~-40℃,研磨至粒径为1~6微米后出料,得到混合料。
[0013]
步骤2、挤出造粒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喂料口内,双螺杆挤出机各段参数设定如下:一区温度85℃,二区温度120~160℃,三区温度180~220℃,四区温度200~240℃,五区温度230~260℃,六区温度240~270℃,七区温度240~260℃,八区温度240~260℃,九区温度230~260℃,十区温度230~250℃,双螺杆末端挤出料条经水冷后切粒得到pc/pmma合金。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出了硬度高,冲击强度高,拉伸强度高,韧性好的pc/pmma合金;2、本发明通过掺杂改性的氮化硅粉末和表面处理的二氧化硅粉末,并通过低温研磨,使纳米级粉末均匀分散入基体树脂中,从而增强了合金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3、本发明通过掺杂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n树脂、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三种
高聚物,促进了pc与pmma的相容性,使pc与pmma混合更为均匀统一,进而得到了综合性能优异的合金材料;4、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pc/pmma合金,拉伸强度77.8~79.3mpa,断裂伸长率119~124%,弯曲强度105.67~110.52mpa,弯曲模量3209.31~3314.44mpa,冲击强度709.37~739.16j/m,熔融指数5.9~6.7g/10min(230℃
×
3.8kg),热变形温度134~140℃,铅笔硬度2h~3h。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6]
实施例1: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pc/pmma合金,以各原料质量份计,其具体配方为:60份聚碳酸酯、3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1.5份san树脂、2份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1.5份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6份改性氮化硅粉末、0.2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1份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所述pc/pmma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料制备、挤出造粒两个步骤。
[0017]
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4.0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136℃,拉伸强度为63mpa,弯曲强度为88mpa;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30℃
×
3.8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为2.1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95℃,拉伸强度为58mpa,弯曲强度为97mpa;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粒度为200微米,熔融指数为65g/10min,环氧含量为1wt%;
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190℃
×
2.16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热变形温度为96℃,拉伸强度为78mpa,弯曲强度为118mpa;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热变形温度按astm d-648标准在18.6kg/cm2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san树脂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81℃,熔融温度为135℃,邵氏硬度为32,拉伸强度为30mpa,弯曲强度为40mpa;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熔融温度按iso11357-3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邵氏硬度按iso868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拉伸强度按iso527-2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弯曲强度按iso178标准测试。
[0018]
所述改性氮化硅粉末,其制备方法为在4500转/分搅拌速度下,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成均一稳定混合液,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向混合液中加入氮化硅粉末,氮化硅粉末加料完毕后,控制混合液温度70℃,搅拌速率3000转/分下,恒温反应3小时后,离心分离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4次后,80℃下干燥3小时后得到改性氮化硅粉末;所述氮化硅粉末,其平均粒径为50nm,纯度99.9%;所述混合液中,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5:0.4:0.6:100;所述氮化硅粉末与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5:100。
[0019]
所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其制备方法为将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处理液,控制搅拌速率3000转/分下,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缓慢加入处理液中,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20℃,恒温回流3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4次后,70℃下真空干燥得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的粒径为50nm;所述处理液中,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8:22:3:100;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3:100。
[0020]
1、混合料制备按上述配方中各原料质量份,将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n树脂、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加到冷冻研磨机内,控温-35℃下研磨成20微米的粉末料后,再加入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氮化硅粉末、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控温至-50℃,研磨至粒径为4微米后出料,得到混合料。
[0021]
2、挤出造粒
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喂料口内,双螺杆挤出机各段参数设定如下:一区温度85℃,二区温度140℃,三区温度200℃,四区温度22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50℃,九区温度250℃,十区温度240℃,双螺杆末端挤出料条经水冷后切粒得到pc/pmma合金。
[0022]
实施例2: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pc/pmma合金,以各原料质量份计,其具体配方为:35份聚碳酸酯、1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1份san树脂、1.5份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1份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3份改性氮化硅粉末、0.1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05份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所述pc/pmma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料制备、挤出造粒两个步骤。
[0023]
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4.0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136℃,拉伸强度为63mpa,弯曲强度为88mpa;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30℃
×
3.8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为2.1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95℃,拉伸强度为58mpa,弯曲强度为97mpa;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粒度为200微米,熔融指数为65g/10min,环氧含量为1wt%;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190℃
×
2.16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热变形温度为96℃,拉伸强度为78mpa,弯曲强度为118mpa;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热变形温度按astm d-648标准在18.6kg/cm2条件下测试;
所述san树脂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san树脂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81℃,熔融温度为135℃,邵氏硬度为32,拉伸强度为30mpa,弯曲强度为40mpa;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熔融温度按iso11357-3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邵氏硬度按iso868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拉伸强度按iso527-2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弯曲强度按iso178标准测试。
[0024]
所述改性氮化硅粉末,其制备方法为在3500转/分搅拌速度下,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成均一稳定混合液,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向混合液中加入氮化硅粉末,氮化硅粉末加料完毕后,控制混合液温度50℃,搅拌速率2000转/分下,恒温反应2小时后,离心分离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后,60℃下干燥2小时后得到改性氮化硅粉末;所述氮化硅粉末,其平均粒径为20nm,纯度99.9%;所述混合液中,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1:0.2:0.1:80;所述氮化硅粉末与混合液的质量比为8:100。
[0025]
所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其制备方法为将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处理液,控制搅拌速率2000转/分下,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缓慢加入处理液中,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00℃,恒温回流1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后,60℃下真空干燥得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的粒径为15nm;所述处理液中,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5:16:1:85;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处理液的质量比为8:100。
[0026]
1、混合料制备按上述配方中各原料质量份,将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n树脂、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加到冷冻研磨机内,控温-50℃下研磨成10微米的粉末料后,再加入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氮化硅粉末、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控温至-70℃,研磨至粒径为1微米后出料,得到混合料。
[0027]
2、挤出造粒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喂料口内,双螺杆挤出机各段参数设定如下:一区温度85℃,二区温度120℃,三区温度180℃,四区温度200℃,五区温度230℃,六区温度240℃,七区温度240℃,八区温度240℃,九区温度230℃,十区温度230℃,双螺杆末端挤出料条经水冷后切粒得到pc/pmma合金。
[0028]
实施例3:一种pc/pmm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pc/pmma合金,以各原料质量份计,其具体配方为:75份聚碳酸酯、4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6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2.5份san树脂、3.5份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2.5份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9份改性氮化硅粉末、0.4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15份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所述pc/pmma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料制备、挤出造粒两个步骤。
[0029]
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4.0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136℃,拉伸强度为63mpa,弯曲强度为88mpa;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30℃
×
3.8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碳酸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为2.1g/10min,维卡软化温度为95℃,拉伸强度为58mpa,弯曲强度为97mpa;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粒度为200微米,熔融指数为65g/10min,环氧含量为1wt%;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190℃
×
2.16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热变形温度为96℃,拉伸强度为78mpa,弯曲强度为118mpa;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标准在200℃
×
5kg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热变形温度按astm d-648标准在18.6kg/cm2条件下测试;所述san树脂的拉伸强度按astm d-638标准测试;所述san树脂的弯曲强度按astm d-790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81℃,熔融温度为135℃,邵氏硬度为32,拉伸强度为30mpa,弯曲强度为40mpa;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按iso306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熔融温度按iso11357-3标准测试;
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邵氏硬度按iso868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拉伸强度按iso527-2标准测试;所述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的弯曲强度按iso178标准测试。
[0030]
所述改性氮化硅粉末,其制备方法为在5000转/分搅拌速度下,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成均一稳定混合液,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向混合液中加入氮化硅粉末,氮化硅粉末加料完毕后,控制混合液温度90℃,搅拌速率4000转/分下,恒温反应5小时后,离心分离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5次后,90℃下干燥4小时后得到改性氮化硅粉末;所述氮化硅粉末,其平均粒径为80nm,纯度99.9%;所述混合液中,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8:1:120;所述氮化硅粉末与混合液的质量比为20:100。
[0031]
所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其制备方法为将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处理液,控制搅拌速率4500转/分下,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缓慢加入处理液中,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40℃,恒温回流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5次后,80℃下真空干燥得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的粒径为75nm;所述处理液中,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丙三醇、六偏磷酸钠、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30:4:115;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6:100。
[0032]
1、混合料制备按上述配方中各原料质量份,将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n树脂、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加到冷冻研磨机内,控温-20℃下研磨成50微米的粉末料后,再加入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氮化硅粉末、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聚{(6-吗啉基-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胺基]},控温至-40℃,研磨至粒径为6微米后出料,得到混合料。
[0033]
2、挤出造粒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喂料口内,双螺杆挤出机各段参数设定如下:一区温度85℃,二区温度160℃,三区温度220℃,四区温度240℃,五区温度260℃,六区温度27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九区温度260℃,十区温度250℃,双螺杆末端挤出料条经水冷后切粒得到pc/pmma合金。
[0034]
对比例1:实施例1基础上,氮化硅不进行改性,二氧化硅也不进行表面处理实施例1基础上, pc/pmma合金的具体配方中:1份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替换为1份的纳米二氧化硅;3份改性氮化硅粉末替换为3份氮化硅粉末,其它组分同于实施例1;步骤1、步骤2操作同于实施例1。
[0035]
对比例2:实施例1基础上,具体配方中只加入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不加san树脂、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实施例1基础上, pc/pmma合金的具体配方中:
2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替换为4.5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不加san树脂和聚醚嵌段聚酰胺树脂,其它组分同于实施例1;步骤1、步骤2操作同于实施例1。
[0036]
合金性能评价:1、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依照astm d638标准进行测试;2、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依照astm d790标准进行测试;3、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依照astm d256标准进行测试;4、熔融指数:依照astm d1238标准进行测试;5、热变形温度:依照astm d648(1.82mpa条件下)标准进行测试;6、表面硬度测试:按astmd3363方法进行测试;以上测试结果见下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