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柑橘无梗囊霉菌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6501696发布日期:2023-12-28 05:0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株柑橘无梗囊霉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株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由其制备的菌剂,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所述菌与菌剂在植物培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是由球囊菌亚门(glomeromycota)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自然界中80%以上的陆生植物能与其建立共生关系。研究发现,am真菌能促进植株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am真菌可调节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对土传病害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是并非所有的am真菌都能实现对植物的促生长,同样的也不一定具有抑制病虫害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发明人通过筛选从柑橘根际土壤中获得了一株柑橘无梗囊霉菌jx1,其分类学特征不同于已知种,为本技术发明人筛选获得的微生物新种(acaulosporacitrusnsis)。此外,本技术的柑橘无梗囊霉菌对根系的侵染率高,能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此外,jx1还能抑制植株体内黄龙病(hlb)菌的相对含量,并促进感病植株的生长。

2、因此,在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柑橘无梗囊霉菌(acaulospora citrusnsis)jx1,其于2021年11月0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3293,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3、本技术提供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属于真菌界,acaulospora属,其ssu-its-lsu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孢子。

5、本技术提供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产孢子囊为无色透明。孢子为土壤中单生,浅黄色,球形至近球形,大小72~100(平均值85)μm,偶有椭圆形(72~85)×(100~110)μm,湿筛后产孢子囊脱落。

6、本技术提供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孢子的孢子壁为三层(l1、l2和l3),其中l1为易逝壁,透明,光滑,通常有碎屑附着其上,未降解时厚0.7~1.0μm,随着孢子老熟后慢慢降解,仅留残余附着在l2上,在乳酸酚棉蓝试剂中l1染成深蓝色;l2为浅黄色至浅棕黄色,层状壁,由多个厚度不一的薄层组成,厚3.1-8.5μm,在melzer’s试剂和pvlg试剂中l2变色不明显,在乳酸酚棉蓝试剂中l2随着染色时间延长最终染成深蓝色;l3为柔韧性壁,半透明,浅黄色至浅棕黄色,紧贴l2,用力压破孢子后可与l2分开,约1.0~1.5μm。

7、本技术提供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孢子的发芽壁分为两层(gw1和gw2),gw1半透明韧性壁,厚约1.0μm,紧贴l3,与gw2接触的部分有珠状颗粒,在melzer’s试剂中变色不明显,在melzer’s试剂和pvlg试剂两种试剂体积为1:1的情况下,呈浅紫红色至紫红色;gw2为由两层壁组成(gw2的l1 and l2),gw2的l1为韧性壁,透明,厚0.5~0.8μm,孢子压碎后可见其上覆盖着直径约0.5μm的小颗粒,通常均匀分布;gw2的l2为膜质,透明,在melzer’s试剂中厚0.5~1.2μm,暗紫红色至棕红色,在pvlg试剂中厚10~12μm,呈现皱褶,在乳酸酚棉蓝试剂中呈蓝色。

8、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菌剂,其包含如上所述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孢子,和/或,所述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菌丝。

9、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以每克菌剂计,所述菌剂中包含的所述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有效孢子数为20~500个(例如,20-100个、20-300个、50-500个、50-300个、50-100个、60-90个、70-80个)。

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菌剂还包含所述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宿主植物(例如玉米)根段,和/或,被侵染的培养基质。

1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河沙和沸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河沙和/或沸石的粒径为2mm±0.2mm。

1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质中河沙和沸石的体积比为1:1至5:1(例如,1:1至3:1、1:1至4:1、2:1至5:1、2:1至4:1、2:1至3:1、3:1至4:1、3:1至5:1)。

13、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制备如上所述的菌剂的方法,其包括将所述柑橘无梗囊霉菌jx1接种于宿主植物(例如玉米)根系的步骤。

1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接种了所述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宿主植物(例如玉米)种植于培养基质中培养。

15、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河沙和沸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河沙和/或沸石的粒径为2mm±0.2mm。

16、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质中河沙和沸石的体积比为1:1至5:1(例如,1:1至3:1、1:1至4:1、2:1至5:1、2:1至4:1、2:1至3:1、3:1至4:1、3:1至5:1)。

17、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含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8、(i)所述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接种量为20~500个(例如,20-100个、20-300个、50-500个、50-300个、50-100个、60-90个、70-80个)孢子/株;

19、(ii)所述宿主植物的培养时间为至少8周(例如,8-20周、8-16周、8-14周、10-20周、10-16周、10-14周、14-16周、14-20周、14周);

20、(iii)所述宿主植物的培养光照时间为8-14h(例如10~12h);

21、(iv)所述宿主植物的培养温度为20-35℃(例如25~32℃);

22、(v)所述宿主植物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周浇灌营养液(例如所述营养液包括hoagland营养液)。

2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在盆栽中进行。

2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培养结束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宿主植物(例如玉米)地上部分去掉。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剩下的被侵染的培养基质、宿主植物根段(玉米根段)以及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孢子和/或柑橘无梗囊霉菌jx1的菌丝可形成菌剂。

25、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孢子,或菌剂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或抑制病虫害中的用途。

26、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植物为柑橘属植物。

27、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柑橘属植物包括嫁接柑橘属植物。

2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嫁接柑橘属植物包括柑橘属植物的砧木(例如资阳香橙)和柑橘属植物(例如哈姆林甜橙)的接穗。

29、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虫害为黄龙病菌。

30、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和/或抑制病虫害的方法,其包括将所述植物移栽至含如上所述的柑橘无梗囊霉菌jx1、孢子、或菌剂的培养基质中的步骤。

3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植物的幼苗期进行所述移栽。

3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移栽在盆栽中进行。

3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植物为柑橘属植物。

3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柑橘属植物包括嫁接柑橘属植物。

35、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嫁接柑橘属植物包括柑橘属植物的砧木(例如资阳香橙)和柑橘属植物(例如哈姆林甜橙)的接穗。

36、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虫害为黄龙病菌。

37、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河沙和沸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河沙和/或沸石的粒径为2mm±0.2mm。

3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质中河沙和沸石的体积比为1:1至5:1(例如,1:1至3:1、1:1至4:1、2:1至5:1、2:1至4:1、2:1至3:1、3:1至4:1、3:1至5:1)。

3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并且,本文中所用的病毒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实验室操作步骤均为相应领域内广泛使用的常规步骤。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提供相关术语的定义和解释。

40、当本文使用术语“例如”、“如”、“诸如”、“包括”、“包含”或其变体时,这些术语将不被认为是限制性术语,而将被解释为表示“但不限于”或“不限于”。

41、除非本文另外指明或根据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术语“一个”和“一种”以及“该”和类似指称物在描述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尤其在以下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应被解释成覆盖单数和复数。

42、发明的有益效果

43、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柑橘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itrusnsis)jx1,所述菌株能够有效促进植物(例如,柑橘属植物)生长,抑制植株(例如,柑橘属植物植株,嫁接柑橘属植物植株)体内黄龙病(hlb)菌的相对含量,并促进感病植株的生长。将本技术的jx1菌株应用在农业生物菌肥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4、此外,本领域已知,am(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扩繁是制约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的瓶颈。本技术通过在育苗期间接种jx1菌剂,培育菌根种苗可减少jx1真菌的用量,提高jx1真菌的接种成功率。

4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下列附图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方案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目的和有利方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