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醪干型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8297发布日期:2022-11-05 01:2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黄酒酿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醪干型酒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黄酒(huangjiu)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酵母曲种质量决定酒质。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3.不过黄酒的含糖量较高,如今健康日益被重视,黄酒含糖量较高这一问题,也变成了大家选择黄酒的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酒糖度≤5g/l的浓醪干型酒的生产工艺,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浓醪干型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浸米:糯米,低于10℃温度下浸米,米酸达到10g/l;(2)蒸饭;(3)风冷;(4)落缸:浓醪发酵,投料质量比为米:水:米曲:麦曲:酒娘=140:135:11.2:11.2:14;落缸温度控制在28
±
2℃;(5)前酵;(6)接入耐高酒精度酵母:缸内接入耐高酒精度酵母酒母,搅拌均匀;所述耐高酒精度酵母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酵母菌种使用糖化液培养基培养48h,得到酵母培养液。糯米浸米4天,蒸饭,按质量比米:水:米曲:酵母培养液=140:140:22.4:5投料,30℃控温发酵5天,得耐高酒精度酵母;所述糖化液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糯米蒸熟后加米曲加60℃糖化24h,调节糖度为100g/l,加入5g/l浓缩麦芽汁,高压灭菌;(7)后酵;(8)压榨;(9)煎酒:91℃煎酒,罐坛保存。
5.所述步骤(5)的具体工艺包括:温度达到35—37℃,开头耙,4-6h,品温达到37℃,开二耙,之后每隔4h开耙一次,前酵缸内共发酵4天。
6.所述步骤(7)的具体工艺包括:灌入小坛,置于露天发酵,至酒糖度≤5g/l,停止发酵。
7.所述步骤(6)中麦曲原料为发芽率在95%以上,且含水量为12.5%
±
0.5的小麦。
8.所述步骤(6)中麦曲的养曲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第0~40h为第一升温阶段,曲块的温度从室温升至44
±
1℃,第40~60h为第二升温阶段,曲块的温度从44
±
1升至55
±
2℃,第60~100h为温度保持阶段,曲块的温度从55
±
2℃下降至41
±
2℃,并保持,第100h~165h为温
度缓慢下降阶段,曲块的温度从41
±
2℃下降至室温,完成养曲。
9.所述步骤(6)中米曲的制作过程包括洗米:将粳米冲洗3次,至水清澈不浑浊。
10.所述步骤(6)中米曲的制作过程包括培养:曲房培养温度设定为30℃,湿度保持不低于92%rh,接完种约24h
±
4小时,待曲堆升温至35-38℃,进行第一次拌曲,拌曲时需把结块的饭团均用手捏碎,并以上下交换,内外交换的原则进行拌曲,拌完后继续盖布;首次拌曲后2.5-3h,曲温升至40-42℃,进行第二次拌曲,方法同上;隔2.5-3小时,进行第三次拌曲,第三次拌曲曲温42-44℃,隔2.5-3小时,进行第四次拌曲,第四次拌曲曲温42-44℃,第四次拌曲后,逐渐降低曲房湿度,待菌丝长满米粒表面和内部,培养完毕。
11.所述步骤(6)中酒药的制作过程包括接种、滚药:接入优选酒药粉、扣囊复膜酵母、酿酒酵母活性干酵母,使其均匀分布酒药表面,酒药滚成圆形。
12.所述步骤(6)中酒药的制作过程包括培养:酒药放在竹垫上,药粒互不接触,药粒之间间隔1cm,不相互触碰,竹垫放入不锈钢带网隔板架,隔板为若干层,不锈钢隔板架放入控温培养罐中,使用稻草缸盖盖上培养罐;0-14h控制培养罐温度32℃,使用加湿装置控制培养罐湿度94-98之间;14h时起,每隔1h,通过带通气系统的带网隔板架通道,给培养罐通气,通气口通气方向保证气流不直接吹到酒药颗粒;14-16h,控制培养罐温度35℃,培养罐湿度92-94之间,16-18h,控制培养罐温度33℃,培养罐湿度90-92之间;18-20h,控制培养罐温度33℃,培养罐湿度85-90;20-24h,控制培养罐温度33℃,培养罐湿度<85,24-30h,揭开缸盖,控制培养罐温度30℃,湿度<85,36h培养结束。
13.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多曲种(米曲,麦曲和酒娘)混合发酵浓醪发酵,口感醇厚,混合曲种兼具黄酒醇香和米曲果香;且后期接入耐高酒精度酵母,协助发酵降糖。
具体实施方式
14.1. 麦曲制作挑选发芽率控制在95%以上的小麦原料(合适的发芽率能提供恰当的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25kg,小麦的含水量为12.5%(
±
0.5)。将25kg的小麦加入粉碎机中,并在小麦粉碎的过程中向粉碎机内加入清水,共加入6.0kg清水,将每颗小麦粉碎为3(
±
2)个小麦颗粒;粉碎完成之后,得到润湿的备用料。润湿的备用料没有未吸水仍显淀粉组织的白色。
15.取长106(
±
1)cm、宽74(
±
1)cm、高25(
±
1)cm的木框作为中转框,将中转框平放于横截面大于木框的水平的平板上,在中转框内铺设一层麦屑层,将上述润湿的备用料转移至中转框内,采用人工踩踏的方式,将润湿的原料从松散的状态踩踏为密实的状态,踩踏至润湿的原料受向下的压力不下沉,得到密实的块体。
16.将上述密实的块体切制为多个曲块,曲块的长为25(
±
1)cm,宽为25(
±
1)cm,高为5(
±
1)cm。将切制好的曲块静置25min,在带门窗的曲室内铺设一层由谷皮和竹簟组成的底层,将切制好的曲块堆放于底层上,相邻两个曲块呈t字形摆放,使相邻曲块之间空有间隙,利于曲块与空气的充分接触;曲块共堆放两层,在顶层的曲块上增设覆盖层,覆盖层为位于曲块上方的草包和位于草包上方的竹簟中,覆盖层铺设完成之后,完成堆曲。
17.堆曲完成后,关闭曲室的门窗,开始养曲,养曲的时长共165h,控制曲块的温度变化,将养曲过程分为第一升温阶段、第二升温阶段、温度保持阶段和温度缓慢下降的四个阶
段。养曲过程中,观察竹簟面向曲块的一侧,当竹簟面向曲块的一侧悬有水珠时,取下竹簟,打开曲室的门窗,起到降温的作用。其中第0~40h为第一升温阶段,曲块的温度从室温升至44(
±
1)℃。第40~60h为第二升温阶段,曲块的温度从44(
±
1)℃℃升至55(
±
2)℃。第60~100h为温度保持阶段,曲块的温度从55(
±
2)℃下降至41(
±
2)℃,并保持。第100h~165h为温度缓慢下降阶段,曲块的温度从41(
±
2)℃下降至室温,完成养曲,得到制备完成的麦曲,待用。
18.(在堆曲培养时,缓升、中挺、缓落是优质曲的制作要领,第一阶段温度缓慢上升,生麦曲为传统麦曲工艺,自然接种,靠环境和原料中自带微生物接种,第一阶段40h,缓慢升温,适合麦曲微生物的增殖,第二阶段20h,温度上升至55℃,高温曲,有利于微生物产酶,且高温曲是香兰素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三阶段保持40h,持续较高温度,利于产酶和香兰素,第四阶段 65h,温度缓慢降至室温,有利于曲湿度的降低)。
19.2. 米曲的制作:清洁:生产环境紫外臭氧杀菌,生产器具高温灭菌洗米:粳米冲洗3次,至水清澈不浑浊;(洗掉米表面蛋白成分,有利于米曲生长)浸米:在洗米桶内注水浸米,浸米水温度不高于25℃条件下浸米时间为20
±
4h;沥干:浸米完成后在浸米桶内放水自然沥干;(沥干后蒸饭保证蒸饭后米饭含水量不会过多,水分过多容易烂曲)蒸饭:将沥干的米粒转入饭甑内,每甑100kg,蒸饭时间50分钟;摊饭冷却:铺好曲床,从下往上顺序依次为不锈钢床、木架、竹垫、垫布,自然摊凉,待饭块稍冷却后用手捏碎饭团,确保饭粒逐粒分开,多次搅拌,确保饭粒上下温湿度均匀。(多次搅拌为了温湿度均匀)接种拌曲:接种时应关闭曲房内所有会导致空气流动的设施。待饭温降至30-35℃,可开始接种,接种完毕,盖上盖布进行培养。
20.培养:曲房培养温度设定为30℃,湿度保持不低于92%rh,接完种约24h
±
4小时,待曲堆升温至35-38℃,进行第一次拌曲,(菌丝快速生长阶段,保持较适宜生长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达到时间温度,需搅拌提供新鲜氧气,促进菌丝生长)拌曲时需把结块的饭团均用手捏碎,(饭块内部菌丝无法进入,捏碎后接触菌丝使得生长均匀)并以上下交换,内外交换的原则进行拌曲,拌曲不可过猛,拌完后继续盖布;首次拌曲后约2.5-3h,曲温升至40-42℃(高温曲,有利于菌丝体产酶,提高曲种糖化效率),进行第二次拌曲(间隔拌曲补充氧气),方法同上;隔2.5-3小时,进行第三次拌曲,第三次拌曲曲温约42-44℃(高温曲,有利于菌丝体产酶,提高曲种糖化效率),隔2.5-3小时,进行第四次拌曲,第四次拌曲曲温约42-44℃(高温曲,有利于菌丝体产酶,提高曲种糖化效率),第四次拌曲后,逐渐降低曲房湿度(长时间湿度过高会生长过速,菌种老化产生孢子),待菌丝长满米粒表面和内部,培养完毕。
21.出曲:打开除湿机,设定值10-15℃,同时打开曲房底部鼓风机,进行低温干燥,时间约一晚上。
22.封装储藏:封装时,需将曲房内温度升至室温,除湿机保持工作,将米曲装入真空袋抽真空封口,标识完毕放入冷库储藏待用。
23.清洁:制曲结束后,盖布、垫布、竹席需清洗干净并晾干;曲床使用清水擦洗干净;曲房地面、墙面清扫干净。
24.3. 酒药制作糖化液培养:糯米蒸熟后加米曲加60℃糖化24h,调节糖度为100g/l,加入5g/l浓缩麦芽汁,高压灭菌。
25.干燥酵母粉制备:扣囊复膜酵母、酿酒酵母使用糖化液培养,离心,加脱脂乳粉等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制成扣囊复膜酵母、酿酒酵母活性干酵母。
26.新鲜籼米粉制备:当年籼米磨碎,过50目筛,得籼米粉。
27.辣蓼草粉:辣蓼草粉碎。过50目筛。
28.上臼拌料:将米粉和辣蓼草粉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鉴湖水进行捣拌,得到均匀的混合物;按质量份计,米粉:辣蓼草粉:水为20:(0.3~0.5):(10.5~11);成型:拌料好的物料,切割成2cm3左右小块。
29.接种、滚药:接入优选酒药粉、扣囊复膜酵母、酿酒酵母活性干酵母,使其均匀分布酒药表面,酒药滚成圆形。(除传统酒药粉接入,接入强化菌种,提高种群优势,有利于酒药活性)培养:酒药放在竹垫上,药粒互不接触,药粒之间间隔1cm,不相互触碰,竹垫放入不锈钢带网隔板架(隔板2-3层),不锈钢隔板架放入控温培养罐中,使用稻草缸盖盖上培养罐。0-14h控制培养罐温度32℃,使用加湿装置控制培养罐湿度94-98之间。14h时起,每隔1h,通过带通气系统的带网隔板架通道,给培养罐通气,通气口通气方向保证气流不直接吹到酒药颗粒。14-16h,控制培养罐温度35℃,培养罐湿度92-94之间,16-18h,控制培养罐温度33℃,培养罐湿度90-92之间。18-20h,控制培养罐温度33℃,培养罐湿度85-90。20-24h,控制培养罐温度33℃,培养罐湿度<85,24-30h,揭开缸盖,控制培养罐温度30℃,湿度<85,36h培养结束。(新的酒药生产装置和工艺,区别于传统工艺的大缸培养,可多层,可控温控湿,可通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干燥:结束培养的酒药,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或25℃烘箱烘干至水分含量《10%,真空密封保存。(使用烘干或冷冻干燥,区别传统工艺晒干,更加方便稳定,不过分依赖天气外力,降低酒药发黄的概率)4. 酒娘的制作:取100kg糯米浸米,浸泡4天后,捞出待用。
30.用清水冲淋糯米,去除糯米上粘附的米浆水;蒸好之后,得到糯米饭。用清水浇淋糯米饭,将蒸好的糯米饭降温至30(
±
1)℃。将降温之后的糯米饭转移至养培缸中,同时向养培缸中加入0.04kg上述酒药,使酒药与糯米饭混合均匀,进行搭窝,在养培缸内搭出凹形的窝,缸底窝口直径为10cm,完成搭窝之后,在酒药与糯米饭一的混合饭料上均匀的撒上0.01kg酒药,开始养培。
31.养培36h之后,向养培缸中加入40kg鉴湖水进行冲缸,再加入4kg上述麦曲,养培缸中的糯米饭搅拌均匀,使养培缸中的糯米饭一开始发酵,发酵过程中,当养培缸中的温度为30℃时,开耙,用木棍搅拌糯米饭,发酵20天后,得到酒娘。
32.5. 耐高酒精度酵母的制作:糖化液培养基:糯米蒸熟后加米曲加60℃糖化24h,调节糖度为100g/l,加入5g/l浓缩麦芽汁,高压灭菌。(糖化液提供糖分、麦芽汁提供氮源和生长因子,保证酵母生长的营养充足。使用糖化液麦芽汁培养基,原料为大米和麦,与黄酒生产原料相同,作为种子液中
接入可以更快的适应环境,快速繁殖,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另外不会有其他可能影响黄酒风味的物质带入)酵母培养液:耐酒精度酿酒酵母使用糖化液培养基培养48h。
33.耐高酒精度酒母:糯米浸米4天,蒸饭,按比例投料,30℃控温发酵5天,酒母待用。原料米(干重)水米曲酵母培养液数量140kg140kg22.4kg5kg
34.6. 浸米:糯米,低于10℃温度下浸米16天左右,米酸达到10g/l.7. 蒸饭:蒸饭15-20min,根据米质情况,掌握生、熟程度,做到饭粒充分软化,无硬生和白心存在,蒸出饭香,不能蒸糊;8. 风冷:根据落缸21℃需求,结合水温,设定风冷时间来调节饭温;9. 落缸:浓醪发酵:投料比例原料米(干重)水米曲麦曲酒娘数量140kg135kg11.2kg11.2kg14kg落缸温度控制在28
±
2℃。
35.浓醪发酵:米:水=140:135多曲种混合发酵:米曲+麦曲10. 前酵:温度达到35—37℃,开头耙,4-6h,品温达到37℃,开二耙,之后每隔4h开耙一次。前酵缸内共发酵4天。
36.11. 接入耐高酒精度酵母:缸内接入步骤5中的耐高酒精度酵母酒母,搅拌均匀。(后期接入耐高酒精度酵母,协助发酵降糖)12. 后酵:灌入25kg小坛,置于露天发酵,发酵时长85天左右。至酒糖度≤5g/l,停止发酵。(发酵终点糖度低<5g/l)13. 压榨:压榨机压榨14. 煎酒:91℃煎酒,罐坛保存。
37.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