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溶性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97042发布日期:2023-02-04 12:5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银耳多糖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油溶性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银耳多糖是由担子菌亚纲银耳经深层培养制得的多糖,是一个酸性异多糖组成的多糖,其组成有木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等,含糖量75%以上,制剂中除多糖外尚含有孢子的白色粉末。银耳多糖溶于热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媒。银耳多糖为免疫增强剂,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升高白细胞。临床用于肿瘤化疗或chemicalbook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也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可达80%以上。此外,银耳多糖还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因此可被用于高档化妆品中作为保湿美白剂。该多糖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具有保湿抗氧化功效,添加到奶饮料中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添加到面包中增加其营养价值等。
3.鉴于银耳多糖的诸多好处,人们对银耳多糖的研究热情也越发高涨。但直至目前,尚未有关于油溶性银耳多糖的相关报道,银耳多糖只能溶于水相而无法溶于油相中。所谓水溶性 (亲水性)和油溶性(亲油性),可以用hlb值的大小判别,hlb值越大代表亲水性越强,hlb 值越小代表亲油性越强,一般而言hlb值从1~40之间。亲水亲油转折点hlb为10。hlb小于10为亲油性,大于10为亲水性。如果能够制备得到hlb值小于10的亲油性的银耳多糖,无疑将是银耳多糖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同时也为银耳多糖在更多产品和领域的应用创造无限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lb值小于10的油溶性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
5.在银耳多糖的加工过程中,灭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发明人在一次灭菌实验中偶然发现,当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对银耳多糖粉末进行灭菌后,有部分银耳多糖粉末竟意外的获得了一定的亲油性,这给了发明人很大的启发。后来通过不断的反复研究,发明人最终确定,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采用银耳多糖纳米粉体与环氧乙烷气体进行反应,能够稳定的制得hlb值在6-8之间的油溶性银耳多糖,从而顺利解决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6.由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油溶性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
8.s1、制备银耳多糖纳米粉体;
9.s2、将环氧乙烷气体通入银耳多糖纳米粉体中进行反应,得到油溶性银耳多糖。
10.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由银耳多糖原料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而成,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的粒径为5~100纳米。
11.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作为反应容器,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700~800mg/l,180~200kpa负压,温度30~40℃,湿度rh40~
50%,灭菌时间3~5小时,使银耳多糖纳米粉体在完成灭菌的同时通过与环氧乙烷气体进行反应得到油溶性银耳多糖。
12.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所述银耳多糖纳米粉体采用纸塑材料或pvc塑料材料进行密封包装。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创造性的利用环氧乙烷对银耳多糖进行灭菌的同时与银耳多糖进行反应,可以制备得到hlb值6-8之间的油溶性银耳多糖,打破了银耳多糖只能溶于水相而无法溶于油相的传统认知,开启了油溶性银耳多糖的制备先例,是银耳多糖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同时也为银耳多糖在更多产品和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无限可能,未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市场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14.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5.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6.本发明提供的油溶性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
17.s1、制备银耳多糖纳米粉体;
18.在该步骤中,银耳多糖纳米粉体可以由银耳多糖粉末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而成,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的粒径为5~100纳米。不同于一般的银耳多糖粉末,本发明通过将银耳多糖粉末进一步加工成纳米级别的粉体,不仅大大增加了银耳多糖的比表面积,确保银耳多糖与环氧乙烷气体之间能够充分反应,避免形成“盲区”,而且可以极大缩短整个体系的反应时间。
19.s2、将环氧乙烷气体通入银耳多糖纳米粉体中进行反应,得到油溶性银耳多糖。
20.在该步骤中,所采用的环氧乙烷是一利无色气体,其气体穿透力强,可穿透玻璃纸、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等,对微生物的蛋白质、dna、rna产生非特异性的烷基化作用,使其失去新陈代谢的基本反应基而被杀灭,因此具有杀菌力强,杀面谱广,灭菌效果可靠,对灭菌物品损害较小等。但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环氧乙烷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即,跟银耳多糖纳米粉体发生反应,大大降低银耳多糖的hlb值,使其具备其他银耳多糖都不具备的亲油性,能够很好的溶于油相中,从而得到油溶性银耳多糖。将环氧乙烷气体通入银耳多糖纳米粉体中进行反应的方式有很多种,作为其中一种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优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作为反应容器,并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700~800mg/l, 180~200kpa负压,温度30~40℃,湿度rh40~50%,灭菌时间3~5小时。在该反应条件下,银耳多糖纳米粉体在完成灭菌的同时通过与环氧乙烷气体进行反应,可以得到hlb值6-8之间的油溶性银耳多糖。
21.银耳多糖纳米粉体可使用纸塑材料或pvc塑料材料如常用的自封袋等密封包装,可降低灭菌过程中湿度对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的影响,但也能被环氧乙烷气体穿透,尤其是
在负压状态情况下,更能增加环氧乙烷气体的穿透性。除了减少仪器运行过程中环境变化对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的影响外,控制灭菌过程中内部湿度的微环境,还能阻隔银耳多糖纳米粉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二次污染,更有利于保存。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23.实施例1
24.将银耳多糖粉末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粒径为5纳米的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然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中,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700mg/l,180kpa负压,温度30℃,湿度rh40%,灭菌时间3小时,制得油溶性银耳多糖。
25.经乳化法测定,该油溶性银耳多糖的hlb值为6.2。
26.实施例2
27.将银耳多糖粉末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粒径为20纳米的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然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中,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760mg/l,190kpa负压,温度35℃,湿度rh45%,灭菌时间4小时,制得油溶性银耳多糖。
28.经乳化法测定,该油溶性银耳多糖的hlb值为6.8。
29.实施例3
30.将银耳多糖粉末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粒径为50纳米的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然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中,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780mg/l,195kpa负压,温度35℃,湿度rh50%,灭菌时间5小时,制得油溶性银耳多糖。
31.经乳化法测定,该油溶性银耳多糖的hlb值为7.6。
32.实施例4
33.将银耳多糖粉末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粒径为100纳米的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然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中,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800mg/l,200kpa 负压,温度40℃,湿度rh50%,灭菌时间5小时,制得油溶性银耳多糖。
34.经乳化法测定,该油溶性银耳多糖的hlb值为8.0。
35.实施例5
36.将银耳多糖粉末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粒径为80纳米的银耳多糖纳米粉体,然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中,设定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环氧乙烷浓度800mg/l,200kpa负压,温度40℃,湿度rh50%,灭菌时间5小时,制得油溶性银耳多糖。
37.经乳化法测定,该油溶性银耳多糖的hlb值为7.8。
38.通过上述实施例1-5可知,本发明制得的油溶性银耳多糖,hlb值为6-8之间,能够很好的溶于油相中,因此相比现有的水溶性银耳多糖,其在后续产品比如化妆品上的开发应用可以无需使用乳化剂,不仅成本得以降低,而且产品的配方和工艺也会大大简化,不存在乳化工艺控制不当的问题,产品质量更有保障,而且不会发生油水分离的现象。
39.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