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复合材料预浸料生产的新型液体基体浸渍方法和设备

文档序号:36229527发布日期:2023-11-30 1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连续生产z-穿插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是一种编织或非编织的碳纤维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基体传递站上游的所述预成型纤维织物和预成型固化树脂膜中的至少一者上应用化学表面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型纤维织物和预成型固化膜中的至少一者由位于基体传递站上游的传感器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的厚度在0.01毫米至20毫米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型固化膜选自由可熔热固性树脂、可熔热塑性树脂、聚合物衍生陶瓷、相变材料,以及任何前述物质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内的所述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0.001至1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内的所述纳米纤维的长度为10至15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大部分在预成型固化膜内长度在100至500微米范围内的纳米纤维在预成型固化膜的厚度维度上排列,使得这些纤维的末端具有在预成型固化膜的厚度维度上测量的介于所述纤维长度的55%至100%之间的高度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传递站包括顶板和底板,并且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间距限定了在加工期间供具有堆叠关系的所述膜和纤维织物通过的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操作性关系将一个或多个冷却元件布置于所述顶板,以保持所述顶板的温度低于所述基础基体材料的熔点,并且以操作性关系将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布置于所述底板,以保持所述底板的温度处于或超过所述基础基体材料的熔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入口间距与出口间距之比为1.1∶1至12∶1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传递站内,在横跨所述纤维织物背向所述膜的面上应用真空力。

14.一种用于连续、自动生产z-穿插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连续生产z‑穿插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包括多根纤维的预成型纤维织物以及具有膜厚度维度的预成型固化膜,其中该膜包括可热熔基础基体材料和布置在该基础基体材料中的多根z‑排列的纳米纤维的组合。将膜和纤维织物以分层关系推进穿过收缩基体传递站,其中纤维织物被加热到达或高于基础基体材料熔点的温度,并且随着膜和纤维织物移动穿过基体传递站,基础基体材料在与织物面的接合处逐渐熔融并与纳米纤维一起在织物厚度维度上流入纤维织物。基体传递站包括将膜推向纤维织物并穿过至少一部分基体传递站的收缩处理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萧广丁,S·基尔姆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阿拉巴马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