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具促腐促生解磷能力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5894979发布日期:2023-10-28 21:5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株具促腐促生解磷能力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具体涉及一株具促腐促生解磷能力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产物之一,含有丰富的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氮、磷、钾养分。秸秆还田是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利用方式,然而,秸秆直接还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秸秆在自然状态下腐解较慢,对后茬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秸秆未经过高温腐熟处理,直接还田可能会增加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从而不利于下茬作物生长。

2、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高分子化合物,是非常有价值的生物质能源和化工原料。木质素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变得困难,这也被认为是抑制秸秆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在降解秸秆的众多处理方法中,利用微生物进行秸秆降解具有先天的优势。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添加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外源微生物的方式来促进秸秆还田后的腐化。

3、植物促生菌可通过分泌激素在促进植株生长的同时提升植株的抗逆性,并且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提升养分有效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作为植物促生菌所分泌的一种植物生长素,不仅能促进植物种子萌发,还对植物生长起到调节作用。

4、我国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无效磷,植物很难利用,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很低,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3%。土壤中存在大量的解磷微生物,它们对磷的循环和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解磷微生物能提高土壤中的可溶性磷含量,进而增加作物的产量。解磷菌也能增加植物根系对一些微量营养元素(例如锌、铜等)的吸收,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御能力。

5、因此,筛选兼具有高效促生、解磷及降解木质素的功能菌株,对实现秸秆资源利用、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m15c3,所述菌株m15c3能够促进秸秆降解,同时具有植物促生和土壤解磷功能。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m15c3,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628。

4、优选的,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发酵菌液。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酵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将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发酵菌液。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酵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菌液在秸秆降解、植物促生和土壤解磷中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中的应用。

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降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将粉碎的秸秆与水和硝酸钠混合,得到秸秆物料;

11、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酵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菌液接种于秸秆物料中进行秸秆的降解。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促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将种子依次进行浸种、消毒和催芽后,得到预处理的种子;

14、将预处理的种子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酵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菌液进行浸泡,得到菌剂处理的种子;

15、将菌剂处理的种子进行培养。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解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酵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菌液与土壤混合后进行土壤解磷。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m15c3,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628。本发明提供的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具有木质素降解特性,可提高木质素降解率,从而促进还田秸秆腐解,提升秸秆还田效率;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具有解磷能力,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作物种子萌发,促进作物生长,实现作物增产等。本发明提供的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在加速还田秸秆转化、改善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成绿色促腐促生解磷菌剂奠定基础。

20、生物保藏说明

21、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m15c3,于2023年02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单位简称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628。



技术特征:

1.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variicola)m15c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66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发酵菌液。

4.权利要求3所述发酵菌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权利要求3所述发酵菌液或者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菌液在秸秆降解、植物促生和土壤解磷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中应用。

6.一种秸秆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一种植物促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土壤解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及其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variicola)M15C3,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6628。本发明提供的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具有木质素降解特性,可促进还田秸秆腐解,提升秸秆还田利用效率;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具有解磷能力,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所述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作物种子萌发、促进作物生长,实现作物增产。本发明提供的变栖克雷伯氏菌M15C3在加速还田秸秆转化、改善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胡占琴,鲁梦醒,母跃,丁可欣,佘文静,李允聪,张旋旋,杞海盈,卢洪美,叶新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