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革鞣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44943发布日期:2023-12-02 09:0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革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皮革鞣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皮革在鞣制时需要加入鞣剂,醛(醛供体)和合成单宁都是在预鞣工序中常见的鞣剂,不过醛(醛供体)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醛类,醛类不仅会大量存在于污水中,还会残留在皮革中;而合成单宁同样会造成甲醛或苯酚污染。在预鞣步骤之后,通过剃毛刮皮操作使皮革的厚度减小,达到校准的厚度。但是因此会造成皮革部分表面丢失,如果鞣剂的渗透效果不佳,经过剃毛刮皮操作后的皮革表面甚至会出现鞣剂含量降低或者部分区域未含有鞣剂的情况。

2、近几十年来,人们又开始使用三价铬盐,特别是碱性硫酸铬来鞣制的。采用铬盐鞣制得到的皮革具有最佳的机械、耐光和耐热性能。但是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金属废水,也会让皮革中残留大量金属离子。

3、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尝试制造不含醛或金属的皮革。这是制革市场日益迫切的要求,尤其是要考虑到供应制革工序中所需的化学品的制备过程对环境影响、制革工业的总体环境影响以及用户产生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革鞣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鞣制工序所采用的鞣剂含有醛或金属而污染环境或者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皮革鞣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制备季铵类聚合物乳液,将季铵类聚合物与水溶性溶剂混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5-50%的季铵类聚合物乳液;

4、s2,将动物生皮置于含氯化钠的酸溶液中,溶液的ph值为≤5,浸泡18至30h后常温晾干;

5、s3,将晾干的生皮置于转鼓中,加入季铵类聚合物乳液,季铵类聚合物乳液的加入量为生皮可吸收最大保留量的100至120%,室温下旋转搅拌50至80min;

6、s4,将转鼓内的温度提至35至45℃,旋转搅拌50至80min;

7、s5,停鼓,浸泡10至14h;

8、s6,加入碱溶液,调节体系ph=6.5-8,室温下旋转搅拌10至30分钟;

9、s7,取出室温晾干,即成为皮革。

10、进一步的,季铵类聚合物为甲基硫酸二硬脂基乙基羟乙基铵、聚二丙烯胺环氧氯丙烷的一种或多种。

11、进一步的,酸为硫酸、盐酸、硝酸、乙酸或丙酸;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或三乙醇胺。

12、进一步的,酸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3%-8%。

13、进一步的,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15%。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季铵类聚合物是典型的水性阳离子树脂,在鞣制生皮过程中,易于渗透到皮层内部,即使动物皮的表面在后续刮皮工艺中会被部分刮除,也可以保证动物皮内含有足量的阳离子,进而使得这些阳离子在碱性环境中,可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巯基等官能团反应,提高了交联密度,使得皮革物理力学性能、收缩温度、抗张强度和抗撕裂强度都与采用常规鞣制手段得到的皮革制品接近,且无重金属铬离子和致癌性甲醛的危害;2.季铵类聚合物乳液的加入量与生皮最大可吸收量接近,提高季铵类聚合物乳液的利用率,进而降低鞣制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皮革鞣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革鞣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溶液为季铵类聚合物乳液,包含季铵类聚合物和水溶性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革鞣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类聚合物为甲基硫酸二硬脂基乙基羟乙基铵、聚二丙烯胺环氧氯丙烷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革鞣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溶液中的酸为硫酸、盐酸、硝酸、乙酸和丙酸中的任意一种;碱溶液中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和三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革鞣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3%-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革鞣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革鞣制方法。该方法将生皮先后放入阳离子溶液和碱溶液,在鞣制生皮过程中,阳离子易于渗透到皮层内部,即使动物皮的表面在后续刮皮工艺中会被部分刮除,也可以保证动物皮内含有足量的阳离子,进而使得这些阳离子在碱性环境中,可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巯基等官能团反应,提高了交联密度,使得皮革物理力学性能、收缩温度、抗张强度和抗撕裂强度都与采用常规鞣制手段得到的皮革制品接近,且无重金属铬离子和致癌性甲醛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安少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集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