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_2

文档序号:8508798阅读:来源:国知局
2g/L,琼脂粉15g/L,121 °C高压蒸汽灭菌20min,倒平板备用;所述的 TAP 盐溶液为:NH4Cl 15g/L, MgSO4.7Η20 4g/L, CaCl2.2Η20 2g/L ;所述的磷酸盐溶液为!K2HPO4 288g/L, KH2PO4 144g/L ;所述Hutner微量元素为:EDTA 二钠盐 50g/L, ZnSO4.7H20 22g/L, H3BO3 11.4g/L, MnCl2.4H20 5.06g/L, CoCl.6H201.61g/L, CuSO4.5H20 1.57g/L, (NH4)6Mo7O24.4H20 1.lg/L, FeSO4.7H20 4.99g/L,用 KOH 或者 HCl调节pH至7.0。
[0024]所述含有混合抗菌剂的类型、浓度与使用方法为:抗真菌剂戊唑醇使用终浓度10ug/ml,在上述TAP固体培养基配制时添加,抗细菌剂萘啶酮酸使用终浓度15ug/ml,在上述TAP固体培养基配制灭菌以后,冷却至约55°C后添加。
[0025]实施例1:该除菌方法的工艺如下:A.将含有混合菌污染的衣藻接种到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C,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进行培养3-5天;B.配制含有10ug/ml戊唑醇以及15ug/ml萘啶酮酸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备用;C.将已经在TAP固体培养基平板长好的衣藻转接划线至含有混合抗菌剂的TAP平板上,在23±0.5°C,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SOOOLx光强下进行培养5-8天;D.将已经除过菌的衣藻再次转接划线至普通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C,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进行培养3-5天,进行后续实验或者保种备用。
[0026]具体步骤如下:
[0027]1、污染衣藻活化:将受到污染的衣藻接种至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C,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SOOOLx光强下进行培养3-5天,以便于衣藻处于生长能力较强的状态;所述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包括:TAP盐溶液25ml/L,磷酸盐溶液0.375ml/L,Hutner微量元素lml/L,乙酸lml/L, Tris 2.42g/L,琼脂粉15g/L,121 °C高压蒸汽灭菌20min,倒平板备用;所述的 TAP 盐溶液为:NH4Cl 15g/L, MgSO4.7H20 4g/L, CaCl2.2H202g/L ;所述的磷酸盐溶液为!K2HPO4 288g/L, KH2PO4 144g/L ;所述的Hutner微量元素为:EDTA二钠盐 50g/L, ZnSO4.7H20 22g/L, H3BO3 11.4g/L, MnCl2.4H20 5.06g/L, CoCl.6H201.61g/L, CuSO4.5H20 1.57g/L, (NH4)6Mo7O24.4H20 1.lg/L, FeSO4.7H20 4.99g/L,用 KOH 或者 HCl调节pH至7.0。
[0028]2、污染衣藻除菌:配制含有10ug/ml戊唑醇以及15ug/ml萘啶酮酸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将上述已经在TAP固体培养基平板长好的污染衣藻转接划线至含有上述混合抗菌剂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 ± 0.5°C,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进行培养5-8天,保证污染杂菌的去除。
[0029]3、去除菌后的衣藻转接:将已经去除杂菌的衣藻再次转接划线至普通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C, 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进行培养3_5天,进行后续实验或者保种备用。
[0030]4、进一步污染衣藻除菌,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可选加入步骤:如果衣藻污染杂菌较为严重,可以经过上述第2步处理后,再次将已经经过第2步处理的衣藻转接划线于含有上述混合抗菌剂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 ± 0.5 °C,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进行培养5-8天,以保证污染杂菌的彻底去除。
[0031]本发明的图1、图2和图3中,I未受到污染的衣藻;2_4受到不同种类菌污染的衣藻。
【主权项】
1.一种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其特征是:该除菌方法如下:杂菌污染的衣藻转接划线至含有混合抗菌剂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C, 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SOOOLx光强下进行培养5_8天,实现衣藻的除菌;所述的混合抗菌剂包括10 ug/ml抗真菌剂和15 ug/ml抗细菌剂;所述的抗真菌剂为戊挫醇,抗细菌剂为萘啶酮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为:TAP盐溶液25 ml/L,磷酸盐溶液0.375 ml/L,Hutner微量元素I ml/L,乙酸I ml/L, Tris 2.42 g/L,琼脂粉15 g/L,121°C高压蒸汽灭菌 20 min,倒平板备用;所述的 TAP 盐溶液为:NH4Cl 15g/L, MgS04*7H20 4g/L, CaCl2CH2O2g/L ;所述的磷酸盐溶液为:K2HP04 2 88g/L, KH2PO4 144g/L ;所述的Hutner微量元素为:EDTA 二钠盐 50g/L, ZnSO4*7H20 22g/L, H3BO3 11.4g/L, MnCl2.4Η20 5.06g/L, CoC1.6H201.61g/L, CuS04*5H20 1.57g/L, (NH4) 6Μο7024.4Η20 1.1 g/L, FeS04.7H20 4.99g/L,用 KOH 或者HCl调节pH至7.0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含有混合抗菌剂的类型、浓度与使用方法为:抗真菌剂戊唑醇使用终浓度10 ug/ml,在上述TAP固体培养基配制时添加,抗细菌剂萘啶酮酸使用终浓度15 ug/ml,在上述TAP固体培养基配制灭菌以后,冷却至约55°C后添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实验藻种为:莱茵衣藻,即ChIamydomonasreinhardtiL.
【专利摘要】一种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属于莱茵衣藻除细菌与真菌的方法。方法:A.将含有混合菌污染的衣藻接种到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培养3-5天;B.配制含有10ug/ml戊唑醇以及15ug/ml萘啶酮酸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备用;C.将已经在TAP固体培养基平板长好的衣藻转接划线至含有混合抗菌剂的TAP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培养5-8天;D.将已经除过菌的衣藻再次转接划线至普通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培养3-5天,为后续实验或者保种备用。优点:利用混合抗菌剂对衣藻细菌与真菌污染处理,解决利用衣藻进行科学实验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杂菌污染问题。
【IPC分类】C12N1-12, C12R1-89
【公开号】CN104830694
【申请号】CN201510275826
【发明人】王亮, 陆军, 郑元林, 陈慧怡, 杨丰源
【申请人】江苏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