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44766阅读:来源:国知局
6]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微藻培养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第一水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的左视图。
[0030]图4是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图1的俯视不意图。
[0032]图6是第一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曝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管式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管式生物反应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是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是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I培养液水箱2第一水栗201叶轮
3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01第一温度电极302第一通气管303第一控温管304第一藻种转移孔305第一支撑架306第一光生物反应器外壳307第一人工光源4第二水栗
5曝气罐501第二温度电极502第二通气管503第二控温管504循环栗505第二藻种转移孔506第二支撑架507曝气罐外壳
6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01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2第三支撑架603第二人工光源605第一四通607八通608第二四通7管式离心机8废水池
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4第四阀门 15第五阀门16第六阀门17第七阀门18第八阀门 19第九阀门20第十阀门21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 23第三管道24第四管道2401倒“八”字挡板2402转动轴 25第五管道26第六管道
27第七管道28第八管道29第九管道30第十管道 31第十一管道
9ICO2钢瓶92气栗93循环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1]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指相应物体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指相应物体的上下左右和前后。
[0042]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培养液水箱1、第一水栗2、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第二水栗4、曝气罐5、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管式离心机7。其中,培养液水箱I通过第一管道21与第一水栗2连通;第一水栗2通过第二管道22与第十一管道31连通;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通过第三管道23连通于第二管道22上;第二水栗4通过第四管道24与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上的第一藻种转移孔304连通,同时第二水栗4通过第五管道25与曝气罐5上的第二藻种转移孔505连通;曝气罐5通过第六管道26与第十一管道31连通;第十一管道31连通曝气罐顶部与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第七管道27连通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的底部与管式离心机7的进水端;第八管道28连通管式离心机7的出水端。
[0043]其中,在第一管道21上设置第二阀门12,在第二管道22上设置第三阀门13,在第三管道23上设置第四阀门14,在第四管道24上设置第五阀门15,在第五管道25上设置第六阀门16,在第六管道26上设置第七阀门17,在第七管道27上设置第八阀门18,在第八管道28上设置第九阀门19。在第十一管道31上设置第十阀门20。
[0044]微藻培养液在培养液水箱I中培养后,启动第一水栗2,培养液则经过第一水栗2转移至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和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中。通过第一温度电极301和第一控温管303,可以将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中的温度调节至适合微藻藻种的温度,并通过第一通气管302通入适当的C02,以及控制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中的光照,让藻种生长。待藻种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启动第二水栗4,将藻种转移至曝气罐5中。同样地,通过第二温度电极501和第二控温管503,将曝气罐5中的温度调节至合适的温度。然后通过第二通气管502,通入适当的⑶2,让藻种充分的曝气。待曝气完成后,启动循环栗504,将曝气后的藻种转移至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中。此时,通过控制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的光照,培养液及曝气后的藻种一同在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中繁殖生长。待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中的微藻生长好后,将微藻转移至管式离心机7中进行提取。微藻提取出来后,将管式尚心机7内的污水排出。
[0045]具体地,如图2-3所示,第一水栗2的叶轮201采用圆柱结构,并进行倒圆角,用来降低对藻体的剪切力。同样地,第二水栗4也采用类似第一水栗201的结构。
[0046]优选地,在第四管道24上,设置如图4所示的混合装置,用于将藻液和培养液进行充分地混合。具体地,在第四管道24的内周壁上设置倒“八”字挡板2401,在第四管道24的轴向中心线上设置一根转动轴2402,转动轴2402上固定连接正“八”字挡板。当藻液和培养液进入第四管道24时,在转动轴2402的转动及倒“八”字挡板2401的共同作用下,藻液和培养液进行了充分的混合。同样地,该混合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第五管道25和第六管道26上。
[0047]具体地,如图5,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的上方设置第一人工光源307,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的上方设置第二人工光源603,方便控制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和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的光照。具体地,第一人工光源307和第二人工光源603为LED光源,其光源强度可控,这样便于针对不同的藻类更换LED波长、光强、光暗周期,来适应不同的微藻。并且,光暗周期还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和曝气罐5的周围,设置CO2钢瓶91和气栗92,用气栗92将⑶2钢瓶91中的CO2送入第一通气管302和第二通气管502,方便控制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和曝气罐5中CO2的量。同样地,在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和曝气罐5的周围,设置循环水槽93,通过循环水槽93分别与第一控温管303和第二控温管503连通,用于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和曝气罐5的温度控制。
[0048]由于本微藻培养系统在CO2控制、温度控制及光照控制均可以控制和调节,使得微藻培养效率高、质量高、结构简单且培养条件容易控制。
[0049]其中,如图6,第一光生物反应器3包括第一温度电极301、第一通气管302、第一控温管303、第一藻种转移孔304、第一支撑架305、第一光生物反应器外壳306。其中,第一温度电极301、第一通气管302、第一控温管303插入第一光生物反应器外壳306中,第一藻种转移孔304设置在第一光生物反应器外壳306的底部,第一支撑架305用于支撑第一光生物反应器外壳306 ο较优地,第一支撑架305为不锈钢支撑架,可以防止支撑架锈蚀。
[0050]如图7,曝气罐5包括第二温度电极501、第二通气管502、第二控温管503、循环栗504、第二藻种转移孔505、第二支撑架506、曝气罐外壳507。其中,第二温度电极501、第二通气管502、第二控温管503插入曝气罐外壳507中。循环栗504和第二藻种转移孔505设置在曝气罐外壳507的底部,第二支撑架506用于支撑曝气罐外壳507。较优地,第二支撑架506为不锈钢支撑架,可以防止支撑架锈蚀。同样地,循环栗504的叶轮采用圆柱结构,并进行倒圆角,用来降低对藻体的剪切力。
[0051]如图8,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和第三支撑架602。第三支撑架602用于支撑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较优地,第三支撑架602为不锈钢支撑架,可以防止支撑架锈蚀。较优地,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设置成螺旋式,这样在对里面的培养液和藻种进行人工光照时,能够使光照更加均匀和充分。
[0052]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除了采用上述主体管道布置方式外,还可以为栅栏式布置。具体地,如图9所示,采用栅栏式布置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6包括:第一四通605,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八通607及第二四通608。其中,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由八根玻璃管道组成,分成上下两组,每组分别为四根。下面四根玻璃管道分别与第一四通605和八通607相连通,上面四根玻璃管道分别与第二四通608和八通607相连通。微藻培养液进入第一四通605,然后流过下面下面四根玻璃管道,进入八通607,接着流过上面四根玻璃管道,再进入第二四通608,最后转移至管式离心机7中进行提取。微藻提取出来后,将管式离心机7内的污水排出。
[0053]为了增加结构的支撑牢度以及节省成本,避免玻璃管道破裂,光生物反应器主体管道601采用PVC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