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接方法

文档序号:3778032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熔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熔接方法。
背景技术
热熔接是通过加热使两种不同的工件熔合为 一体,其 一般借助热熔接装 置完成,由于其适用于不同材料的工件,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请参阅图1,其为一种现有热熔接方法所采用的热熔接装置10,该热熔接装置10包括一个工作机台11及一个控制器12。工作机台11包括一个支 撑架13,该支撑架13上设置有一个加热单元14及一个冷却单元15,该加热 单元14由一个第一推动部141及设置于该第一推动部141底端的加热板142 组成,该冷却单元15由一个第二4#动部151及i殳置于该第二推动部151底端 的冷却模具152组成。该支撑架13下方设置有一个导轨16,其上设置有一 个滑台17,该滑台17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座18。该滑台17被连接到一个滑台 驱动装置19,其可在滑台驱动装置19的带动下沿导轨16进行滑动。请参阅图2,冷却模具152包括一模板153,其上设置有一个模腔154 及四个装配孔155,该模腔154的形状根据工件可有不同的设计。该才莫腔154 内开设有多个贯穿的喷气孔156,这些喷气孔156与一个空气压缩器(图未 示)相连通。请同时参阅图3,该现有热熔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取出一工件(图 未示)并粘贴好双面胶,将其置入安装座18中,接着将另一工件(图未示) 放入安装座18中与先前置入工件相叠合,控制器12控制滑台驱动装置19 驱动滑台17沿导轨进行滑动,当滑台17移位至与加热单元14相对的位置时, 滑台驱动装置19将停止运动,第一推动部141带动加热板142下降至滑台 17上方,进行热熔。热熔完成后,第一推动部141退回原静止位置,滑台17 在滑台驱动装置19的驱动下再次开始运动,当滑台17移位至与冷却单元15 相对的位置时,滑台驱动装置19将停止运动,第二推动部151带动冷却模具 152下降,当冷却模具152的模腔154贴合于工件上时,空气压缩器产生的 压缩气体从喷气孔156喷出,从而对该温度较高的工件进行冷却。冷却完成
后,第二推动部151退回原静止位置,滑台驱动装置19将沿与原运动方向相 反的方向将该滑台17推回初始位置,此时,可将工件从安装座18取出。该热熔接方法只能依次对各工件进行加工,其中一工序作业时,其他工 序均闲置,且加工完成后,仍需要滑台驱动装置沿与原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将该滑台推回初始位置取出工件,造成设备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效率低。发明内容鉴于以上内容,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热熔接方法实为必要。 一种热熔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l)提供一热熔接装置,其包括一 个转动支撑件、 一个加热单元及至少一个冷却单元,该转动支撑件上均匀分 布有多个载置台,其数量较上述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的数目之和多一个;(2) 启动上述热熔接装置,使转动支撑件带动载置台作周期性转动;(3)于转动 支撑件相连两次转动的间隙,依次向位于一位置的载置台装卸工件,而加热 单元则对相应载置台中的工件进行加热,至少一个冷却单元则分别对相应载 置台中的工件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热熔接方法采用设置有一个转动支撑件的热熔接 装置,可使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同时进行作业,从而实现对多个工件同时进 行加工,可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


图1是现有热熔接方法采用的热熔接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热熔接装置的冷却板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热熔接装置的制程分析图;图4是本发明热熔接方法采用的热熔接装置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热熔接装置的加热板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热熔接装置的第一冷却单元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热熔接装置的第一冷却模具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热熔接方法具体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热熔接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热熔接方法是通过一热熔接装置进行热熔接。请参阅图4,该热熔接装置20包括一个框架21、 一个转动支撑件23、 四个载置台24、 一个加热单元25、 一个第一冷却单元26、 一个第二冷却单 元27及一个控制器28。框架21包括一支撑板211,其设于框架21的中上部。转动支撑件23活动设置于该框架21内并位于支撑板211的下方,其可 由驱动装置驱动而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支撑件23为一转盘。四个载置台24均匀分布于转动支撑件23上,其可用于容置工件(图未 示),可以理解的是,该载置台24的形状可根据工件有不同的设计。请同时参阅图5,加热单元25设置于支撑板211上,其包括一个第一驱 动件251及设置于该第一驱动件251底端的加热板252,该第一驱动件251 用于驱动加热板252垂直上升或下降。加热板252上设置有一个凸起253, 该凸起253上表面根据工件的形状设置有相应的加热部254,本实施例的加 热部254为一个凹槽,其上设置有与工件的镜片安装部位(图未示)相对应 的避让结构,该避让结构为一个圆孔255及一个方形凹槽256。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第一冷却单元26设置于支撑板211上,其包括 一个第二驱动件261及设置于该第二驱动件261底端的冷却模具262,该第 二驱动件261用于驱动冷却模具262垂直上升或下降。该冷却模具262由一块冷却板263及将该冷却板263固定于第二驱动件 261的一块固定板264构成。冷却板263包括一个基体2631,该基体2631为一块方形平板,其上设 置有凸起部2632,四个位于基板2631边缘部分的通孔2633及一设置于其中 两通孔2633之间的穿孔2634。该凸起部2632上表面根据工件的形状设置有 相应的冷却部2635,本实施例的冷却部2635为一凹槽,该冷却部2635 #>据 工件的形状开设有一个圆孔2636及一个方形凹槽2637。该冷却部2635还开 设有一个进气孔2638及多条相互平行或垂直的冷却槽2639,该进气孔2638 位于该方形凹槽2637内。该凸起部2632于其两侧还延伸有两个方形凸块 265,该方形凸块265上端面设置有一个导柱安装孔2651,与该上端面相邻
的外侧面上对应该导柱安装孔2651 :没置有一个导柱定位孔2652,该导柱定 位孔2652与该导柱安装孔2651垂直相通。固定板264为一块与冷却板263相配合的方形平板,其包括一上表面 2641, 一与该上表面2641相对的下表面2642,及连接该上表面2641与下表 面2642的四个侧面2643。上表面2641边缘部分对应所述通孔2633开设有 四个固定螺孔2644贯穿至下表面2642,邻近该固定螺孔2644处还分别开设 有一个装配孔2645贯穿至下表面2642。该固定板264的一侧面2643上向内 开设有一个进气孔2646,该进气孔2646延伸至该固定板264的中部,并向 上表面2641延伸为一个与进气孔2638相对应的传输孔2647。该进气孔2646、 传输孔2647及进气孔2638相连通构成一与冷却槽2639相贯通的气体输入通 道,通过向上述气体输入通道输入压缩空气,并从多条冷却槽2639喷出,可 对容置于冷却部2635中的工件进行冷却。该固定板264于其一侧面2643上 还开设一个用于置放侧温仪(图未示)的测温孔2648,于其边缘部分还开设 有一个测温4义固定孔2649与该测温孔2648垂直连通,该测温爿R固定孔2649 与穿孔2634相对应。请再参阅图4,该第二冷却单元27设置于支撑板211上,其包括一个第 三驱动件271及设置于该第三驱动件271底端的冷却模具272,该第三驱动 件271用于驱动冷却模具272垂直上升或下降。该冷却模具272由一块冷却 板273及将该冷却板273固定于第三驱动件271的固定板274构成,该冷却 板273具有与冷却板263相同的结构,该固定板274具有与固定板264相同 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板与固定板可一体成型,冷却板凸起部上的进气孔 也可设置于其它位置,但要满足该进气孔与冷却槽相通。另,该固定板上的 进气孔也可开设于下表面上,且该进气孔贯穿至上表面。该第一驱动件251、第二驱动件261及第三驱动件271均包括一动力汽 缸(图未示),其可推动相应的加热板252、冷却模具262、 272在垂直于支 撑板24的方向上来回运动。控制器28用于控制转动支撑件23、加热单元25、第一冷却单元26及 第二冷却单元27的运动,其包括一块显示面板281,该显示面板281可显示 转盘转速及第一驱动部运动距离等参数,并可对该等参数进行设置。
该热熔接装置20还包括一个空气压缩器(图未示),其可向所述动力汽缸、冷却模具262及冷却模具272提供压缩空气。可以理解的是,该空气压 缩器也可设置于热熔接装置20的外部,热熔接装置通过输气管与空气压缩器 相连。该热熔接装置20还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图未示),其设置于转动支撑件 23下方并可驱动该转动支撑件23于水平面内转动,该驱动装置可为电动机 或液压汽釭。该热熔接装置20还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图未示),其分别设置于加热 单元25、第一冷却单元26及第二冷却单元27上,可用于检测载置台24中 是否置放有工件,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28。该热熔接装置20还包括一块安全挡板29,其设置于加热单元25的外侧, 并与框架21相接,用于将加热单元25与外界相隔离。其底部中央开设有一 个缺口 291,转动支撑件23上的一个载置台24可伸出于该缺口 291外,便 于装卸工件。当一载置台24伸出该缺口 291外,用于装卸工件时,与该载置台24相 邻的另 一载置台24与加热单元25相对,其余的两个载置台24分别与第一冷 却单元26及第二冷却单元27相对。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需要一载置台24 伸出该缺口 291外用于装卸工件,故转动支撑件23上载置台24的数量较加 热单元及冷却单元的数目之和要多一个。请同时参阅图8,本发明的热熔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上述 热熔接装置20,接着启动该热熔接装置20,转动支撑件23带动载置台24 周期性转动。转动支撑件23每转过90度,其上的三个载置台24分别转至与 加热单元25、第一冷却单元26及第二冷却单元27的位置,此时,转动支撑 件23将停顿几秒,然后继续转动。在转动支撑件23相连两次转动的间隙, 依次向位于一位置的载置台24装卸工件,本实施例即为向位于安全档板29 外侧的载置台24中装卸工件,而此时加热单元25、第一冷却单元26及第二 冷却单元27上的光学传感器检测到载置台24中置放有工件,并将信号反馈 给控制器28,控制器28控制第一驱动件251、第二驱动件261及第三驱动件 271同时垂直下降,直至加热板252上的加热部254、冷却板263上的冷却部
的作业完成后,加热单元25、第一冷却单元26及第二冷却单元27—起上升 至初始位置,转动支撑件23继续进行周期性转动。通过加热单元25、第一 冷却单元26及第二冷却单元27的连续运动,以及转动支撑件23与其相配合 的周期性转动,可使该热熔接装置20实现循环、高效运作。
该热熔接方法通过转动支撑件23带动四个载置台24转动而分别对应装 卸、热熔、第一次冷却、第二次冷却四个工位,从而实现对单一工件四个工 位的循环作业。
该热熔接方法的各个工位可同时进行工作。当上一工件在进行冷却作业 时,下一工件可同时进行热熔作业,从而大幅度提升热熔接装置的工作效率。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冷却作业的时间相对热熔作业时间一般要长,为合 理排配工作过程,即防止出现加热单元需等待冷却单元作业完成而闲置的情 况,该热熔接方法将冷却单元数量按一定比例设置,以使加热单元可连续进 行作业。本实施例中将冷却作业分为两革殳来完成,当加热作业时间为冷却作 业时间的两倍时,可达到最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支撑件23周期性转动时,其每次的旋转角度等于 相邻两栽置台24相对转动支撑件23的几何中心所形成的角度,当冷却单元 的数量改变时,转动支撑件23每次的旋转角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支撑件23上的载置台24可根据所需冷却单元的数 量设置为三个或四个以上,另,通过在一驱动件下方设置多个相间隔的加热 板,在其余驱动件下方设置多个相间隔的冷却模具,也可于转动支撑件23 上均勻分布几组载置台,每一组均包括相等数量的载置台,此种设计均由转 动支撑件23带动载置台24至加热单元与冷却单元下方进行相应的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熔接装置,其包括一个转动支撑件、一个加热单元及至少一个冷却单元,该转动支撑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载置台,其数量较上述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的数目之和多一个;(2)启动上述热熔接装置,使转动支撑件带动载置台作周期性转动;(3)于转动支撑件相连两次转动的间隙,依次向位于一位置的载置台装卸工件,而加热单元则对相应载置台中的工件进行加热,至少一个冷却单元则分别对相应载置台中的工件进行冷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件每次 转动的角度等于相邻两载置台相对转动支撑件的几何中心所形成的角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一 个第一驱动件及一块设置于该第一驱动件底端的加热板,该第一驱动件用于 驱动加热板垂直上升或下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 一个动力汽缸。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一 个第二驱动件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二驱动件底端的冷却模具,该冷却模具包括 一块冷却板及一块与该冷却板相配合的固定板,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冷却 模具垂直上升或下降。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 一个动力汽缸。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 基体,该基体上设置有一个冷却部,该冷却部上设置有多条冷却槽,该冷却 模具内还设有一与上述冷却槽相贯通的气体输入通道,通过向上述气体输入 通道输入压缩空气,并从多条冷却槽喷出,可对容置于冷却部中的工件进行 冷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接方法装卸 位置与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之间设有 一安全档板,该安全挡板上开设有一个 缺口。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件下方 设置有一个驱动装置,其推动所述转动支撑件进行旋转。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及冷 却单元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 相对的栽置台中是否置放有工件。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接装置通 过一控制器控制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的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热熔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熔接装置,其包括一个转动支撑件、一个加热单元及至少一个冷却单元,该转动支撑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载置台,其数量较上述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的数目之和多一个;(2)启动上述热熔接装置,使转动支撑件带动载置台作周期性转动;(3)于转动支撑件相连两次转动的间隙,依次向位于一位置的载置台装卸工件,而加热单元则对相应载置台中的工件进行加热,至少一个冷却单元则分别对相应载置台中的工件进行冷却。该热熔接方法采用设置有一个转动支撑件的热熔接装置,可对多个工件同时进行加工,从而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C09J5/06GK101126000SQ2006100622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8日
发明者庄云翔, 蔡子琦, 蔡晋贤, 陈顺河, 黄理培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