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喷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919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喷雾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及应用该 装置的喷雾头。
背景技术
普通水龙头出水嘴是把水和空气混合产生汽泡的起泡器,增加了水的容积,减少 了出水截面增加了流速,起到节水效果,但因无流量控制,水压过高时仍很浪费水。也有些 产品在起泡器内加装过流控制片,起到一些限流作用,但在水压波动大时,使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水龙头 的出水流量。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 的喷雾头,能够自动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形成雾状伞形高速水流,节约用水。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包括主体、检测活塞、 唇型密封圈、弹簧和止水塞,唇型密封圈套在检测活塞上,检测活塞安装在主体内部,止水 塞通过螺母固定在检测活塞的活塞杆上,弹簧设于检测活塞与下级元件之间用于检测活塞 的复位;圆形的主体的上段设有外螺纹与水管连接,下段设有内螺纹与下级元件连接,中 段内部从上段至下段依次设有直径不等的四级同心圆孔,第二级圆孔的直径比第一级圆孔 小,第二级圆孔、第三级圆孔、第四级圆孔的直径逐级增大;检测活塞的直径小于主体的第 四级圆孔的直径并大于第三级圆孔的直径,检测活塞中部圆周设有凹槽,检测活塞上还设 有轴向的贯通小孔,检测活塞的活塞杆上设有螺纹,活塞杆的直径小于主体的第二级圆孔; 止水塞呈六角螺母状,在下端面设有贯穿螺纹孔直径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轴向的小孔;装配 时,唇型密封圈套在检测活塞的凹槽内;检测活塞的活塞杆穿过主体的第二级圆孔,并且止 水塞的凹槽朝向第二级圆孔一侧安装在活塞杆上;弹簧安装在检测活塞与下级元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下级元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头结构。喷雾头组件包括外壳和内芯;圆形的外壳的入水端孔壁设 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出水端为喇叭状圆形小孔;内芯上部为设有与外壳内螺纹匹配的外螺 纹的圆柱体,圆形的下部与上部同轴并且末端呈锥形并能穿过外壳的出水端的小孔,内芯 上还设有小孔贯通上部的圆柱体但不贯穿下部;内芯通过外螺纹与外壳的内螺纹啮合固 定。喷雾头组件通过外壳的外螺纹与所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主体的下段的内螺纹 连接,弹簧置于内芯与检测活塞之间。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当水压升高时,检测活塞往下段方向移动,止水塞紧贴压堵住第二级圆孔,水龙头流量减少;当水压降低时,检测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 往上段方向移动,止水塞远离第二级圆孔,水龙头流量增加;因此,可以达到水龙头自动限 流的调节功能,检测活塞采用唇型圈密封,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本实用新型应用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喷雾头,除了具备上述自动限流调节功能以外,还具备雾化水流,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水流通过喷雾头的内芯的小孔,形成高 速水流,高速水流碰到内芯未端锥形面裂成无数小水滴,接近雾状伞形高速喷出,增大了洗 涤面积,视觉和感觉水量大而实际流量很小,冲刷有力,去污能力大大增加,缩短了使用时 间,节水效果显置。本实用新型在水龙头出水终端进行自动限流量控制,使出水流量保持稳定,不因 水压升高而浪费水资源;特别对冷热型水龙头更有益处,冷热型水龙头的出水流量约为两 进水口流量之和,很难单独控制流量,调温时间长,且随供水水压上升流量急升,造成大量 水资源的浪费,但配置了本实用新型后,终端流量为额定流量,不会因水压上升和调节手 柄时造成浪费;由于流量稳定,还可节省调温时间,双重节水。本实用新型下级元件,即出 水部分可以是起泡器,输出低流量(<5L/min);也可以是喷雾头,输出为雾状,流量更低 (彡2L/min )。下级元件外螺纹与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主体的内螺纹匹配,可以互 换,方便地变换节水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检测活塞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检测活塞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止水塞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喷雾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喷雾头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喷雾头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起泡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5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检测活塞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检测活塞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止水塞结构示意图。如图1,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包括主体7、检测活塞2、唇型密封圈 5、弹簧010和止水塞4 ;主体7设有外螺纹与水管1连接;止水塞4通过螺母3固定在检测 活塞的活塞杆上;唇型密封圈5套在检测活塞2上;主体7还设有内螺纹与下级元件8连 接,两者之间设有ο型圈6用于防止高压水流从螺纹处渗出。如图2,所述的主体7的上段设有外螺纹73与水管1连接,下段设有内螺纹76与 下级元件8连接,中段内部从上段至下段依次设有直径不等的四级同心圆孔,第二级圆孔 72的直径比第一级圆孔小,第二级圆孔72、第三级圆孔71、第四级圆孔75的直径逐级增大;在第一级圆孔与第二级圆孔72之间还设有一凸台74,以减少止水塞4与主体7之间的接触 面积。如图3、图4,检测活塞2的直径小于主体7的第四级圆孔75的直径并大于第三级 圆孔71的直径,检测活塞2中部圆周设有凹槽21,检测活塞2上还设有轴向的贯通小孔23, 检测活塞2的活塞杆上设有螺纹,活塞杆的直径小于主体7的第二级圆孔72 ;如图5,止水塞4呈六角螺母状,在下端面设有贯穿螺纹孔直径的凹槽41,凹槽41 内设有轴向的小孔42。当止水塞4紧贴主体7时,水可以从凹槽41和小孔42流出。本实用新型应用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喷雾头如图6-8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喷雾头 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喷雾头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喷雾头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本实用新型喷雾头为在上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下级元件采用以 下喷雾头组件,包括外壳81和内芯9 ;外壳81通过螺纹与上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连 接;外壳81与内芯9之间亦以螺纹连接。如图8,圆形的外壳81的入水端孔壁设有外螺纹811和内螺纹812,出水端为喇叭 状圆形小孔813。如图7,内芯9的上部为设有与外壳81内螺纹812匹配的外螺纹01的圆柱体,圆 形的下部04与上部同轴并且末端05呈锥形并能穿过外壳81的出水端的小孔813,内芯9 上还设有小孔03贯通上部的圆柱体但不贯穿下部;内芯9通过外螺纹01与外壳81的内螺 纹812啮合固定;内芯9上还设有凹槽02,以在外壳81与内芯9之间设一密封圈10,防止 高压水流从螺纹处渗出。起泡器实施例当改变本实用新型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下级元件时,还可以得到具有其他 特殊效果的水龙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列举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如图9为本 实用新型应用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起泡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外壳82以螺纹与 上述的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连接,外壳内设有网状物12。当水流进过网状物12时,形 成水泡,增加水流与清洗物品的接触面积,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检测活塞、唇型密封圈、弹簧和止水塞,唇型密封圈套在检测活塞上,检测活塞安装在主体内部,止水塞通过螺母固定在检测活塞的活塞杆上,弹簧设于检测活塞与下级元件之间用于检测活塞的复位;所述主体的上段设有外螺纹与水管连接,下段设有内螺纹与下级元件连接,中段内部从上段至下段依次设有直径不等的四级同心圆孔,第二级圆孔的直径比第一级圆孔小,第二级圆孔、第三级圆孔、第四级圆孔的直径逐级增大;所述检测活塞的直径小于主体的第四级圆孔的直径并大于第三级圆孔的直径,检测活塞中部圆周设有凹槽,检测活塞上还设有轴向的贯通小孔,检测活塞的活塞杆上设有螺纹,活塞杆的直径小于主体的第二级圆孔;所述止水塞呈六角螺母状,在下端面设有贯穿螺纹孔直径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轴向的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与 所述的下级元件之间设有o型圈用于防止高压水流从螺纹处渗出。
3.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的喷雾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 内芯,内芯通过外螺纹与外壳的内螺纹啮合固定;所述外壳的入水端孔壁设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出水端为喇叭状圆形小孔;所述内芯上部为设有与外壳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的圆柱体,圆形的下部与上部同轴并 且末端呈锥形并能穿过外壳的出水端的小孔,内芯上还设有小孔贯通上部的圆柱体但不贯 穿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喷雾头。所述装置包括主体、检测活塞、唇型密封圈、弹簧和止水塞,唇型密封圈套在检测活塞上,检测活塞安装在主体内部,止水塞通过螺母固定在检测活塞的活塞杆上,弹簧设于检测活塞与下级元件之间用于检测活塞的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自动限流出水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水龙头的出水流量,节约用水。当所述装置的下级元件为喷雾组件时,可以形成雾状伞形高速水流,进一步节约用水。
文档编号B05B1/30GK201565383SQ20092005886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钟国强 申请人:钟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