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体医用注射器系统以及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14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流体医用注射器系统以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所述的方明涉及医用流体输送应用,并且具体地涉及ー种或多种医用流体自动输送至接受医疗诊断或治疗过程的患者。
背景技术
在许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如内科医生)为患者注射流体。近年来, 已经开发了多种注射器致动的针筒以及用于流体(例如造影剤(通常简称为“对比剂”))的加压注射的动カ注射器用于在例如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检查和NMR/MRI 的过程中使用。总体而言,这些动力注射器设计成以预置流速输送预置量的对比剂。血管造影用于检测和处理血管中的异常或限制。在血管造影过程中,血管结构的射线影像是通过使用射线照相对比剂而获得的,通过导管注射射线照相对比剂。与对比剂注入其中的静脉或动脉流体连接的血管结构填充有对比剂。通过感兴趣区域的X射线被对比剂吸收,从而形成包含对比剂的血管的射线照相轮廓或射线照相影像。生成的图像能够例如显示在视频监控器上并且被记录。在典型的血管造影过程中,医生将心导管放置到静脉或动脉中。导管连接至手动对比剂注射机构或自动对比剂注射机构。典型的手动对比剂注射机构包括与导管连接处于流体连接的的针筒。流体路径还包括例如对比剂源、冲洗液(通常是生理盐水)源以及压 カ传感器用以测量患者血压。在典型的系统中,对比剂源通过阀(例如三通旋塞阀)连接至流体路径。生理盐水源和压カ传感器也可以通过另外的阀(同样例如旋塞阀)连接至流体路径。手动对比剂注射机构的操作者控制针筒以及阀中的每ー个,以将生理盐水或对比剂抽入针筒中并且通过导管连接将对比剂或生理盐水注射给患者。针筒的操作者可以通过改变施加于针筒的柱塞的力来调节注射的流速和体积。因此,医疗应用中所使用的流体压力和流量的手动源(例如针筒和歧管)通常需要操作者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向操作者提供所产生的流体压力/流量的反馈。反馈是合意的,但是操作者的努力通常导致疲劳。因此,流体压カ和流量可以根据操作者的力量和技术发生变化。自动对比剂注射机构通常包括连接至动カ注射器(具有例如动カ线性致动器)的针筒。通常,操作者进入动力注射器的电子控制系统中设置固定的对比剂体积和固定的注射速率。在许多系统中,除了开始或停止注射,操作者与动カ注射器之间不存在交互控制。 通过停止机器以及重新设置注射參数在这样的系统中出现流速的改变。然而,相比这种手动装置的成功使用取决于对装置进行操作的医生的技能的手动设备而言,自动对比剂注射机构提供改进的控制。尽管手动注射器和自动注射器是医疗领域内已知的,但是在医疗领域内继续需要改进的流体输送系统,该改进的流体输送系统适于在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用(在该过程期间ー种或多种流体供给患者)。此外,可以与流体输送系统一起使用的用于引导和调整流体流量的改进的流体传输装置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流量控制和调整装置也是医疗领域内期望的。此外,医疗领域仍然需要用于在例如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检查和NMR/MRI的医疗过程中向患者供给流体的改进的医疗装置和系统。

发明内容
尽管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期望对多流体注射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这种流体注射器系统的ー个实施例包括动カ注射器、压カ套支承件、针筒压力套和针筒。压カ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后板连接至注射器,并且前板与后板间隔开且限定了槽。针筒压カ套具有近端,近端枢转地连接至后板,使得压カ套的远端相对于前板枢转。针筒包括针筒体部,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通过布置在压カ套的筒中的针筒,压カ套远端朝向前板的枢转运动将排放管道放置到前板中的槽内。在一个变型中,排放管道可以相对于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此外,针筒体部可以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前板可以限定用于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圆锥形远端随着排放管道收容在前板中的槽中而与配合凹部相接合。配合凹部可以相对于槽偏置。备选地,前板中的槽可以大体二等分所述配合凹部。前板和后板可以通过中心梁连接。针筒体部可以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前板限定了用于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圆锥形远端与配合凹部相接合,并且圆锥形远端的顶点随着排放管道收容在前板中的槽中而收容在形成于配合凹部中的顶点曲线中。针筒体部可以包括至少ー个键元件,并且压力套可以限定至少ー个内部槽或内部键槽,以用于收容至少ー个键元件,从而在压カ套中定向针筒体部。流体控制阀可以连接至从针筒体部延伸的排放管道,并且流体控制阀可以包括旋塞阀、活塞阀和双止回阀中的ー种。在另ー个实施例中,流体注射器系统包括动カ注射器、压カ套支承件、针筒压力套、针筒和流体控制模块。压カ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后板连接至注射器,并且前板与后板间隔开且限定了槽。针筒压カ套具有近端,近端枢转地连接至后板,使得压カ套的远端相对于前板枢转。针筒包括针筒体部,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流体控制模块连接至前板。通过布置在压カ套的筒中的针筒,压カ套远端朝向前板的枢转运动将排放管道置于前板中的槽内。在一个变型中,排放管道可以相对于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此外,针筒体部可以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前板可以限定用于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圆锥形远端随着排放管道收容在前板中的槽中而与配合凹部相接合。配合凹部可以相对于槽偏置。备选地,前板中的槽可以二等分配合凹部。前板和后板可以通过中心梁连接。针筒体部可以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前板限定了用于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圆锥形远端与配合凹部相接合,并且圆锥形远端的顶点随着排放管道收容在前板中的槽中而收容在形成于配合凹部中的顶点曲线中。针筒体部可以包括至少ー个键元件,并且压力套可以限定至少ー个内部槽或内部键槽,以用于收容至少ー个键元件,从而在压カ套中定向针筒体部。流体控制阀可以连接至从针筒体部延伸的排放管道,并且流体控制阀可以包括旋塞阀、活塞阀和双止回阀中的ー种。压カ套远端朝向前板的枢转运动可以使流体控制阀与流体控制模块操作性接ロ。流体控制模块可以包括对流体控制阀进行操作的控制阀致动器。
本公开对操作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实施例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提供动カ注射器。动カ注射器包括压カ套支承件和针筒压カ套。压カ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后板连接至注射器。前板与后板间隔开并且限定了槽。针筒压力套具有近端,近端枢转地连接至后板,使得压カ套的远端相对于前板枢转。在该方法中,针筒装载到压力套的筒中,并且针筒包括针筒体部,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压 カ套接着枢转,使得压カ套远端朝向前板枢转,以将排放管道置于前板中的槽内。在一个变型中,排放管道可以相对于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此外,针筒体部可以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前板可以限定用于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圆锥形远端随着排放管道收容在前板中的槽中而与配合凹部相接合。配合凹部可以相对于槽偏置。备选地,前板中的槽可以二等分配合凹部。当利用其中的排放管道相对于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的针筒时,该方法可以进一歩包括使注射器枢转到一个侧面上,以将排放管道定位到针筒体部上的顶部位置, 并且可以在针筒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purging)过程。此外,注射器可以枢转到其相对侧面上,以将排放管道定位到针筒体部上的底部位置,并且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可以与针筒总体相关联。该方法可以进一歩包括在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本文还对操作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重点在系统的部件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这个方法通常包括提供动カ注射器,动カ注射器包括对针筒进行支承的压カ套。针筒包括针筒体部,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并且排放管道相对于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注射器枢转到一个侧面上,以将排放管道定位到针筒体部上的顶部位置,并且在针筒体部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此外,注射器可以枢转到其相对侧面上,以将排放管道定向到针筒体部上的底部位置,以用于在注射过程中对患者使用。此外,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可以被置于与针筒相关联,从而与针筒体部流体连通,可以在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通过阅览下列结合附图的对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文详述的各种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图I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前透视图。图3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俯视透视图。图4是适于在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中使用的针筒的透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5-5截取的图4的针筒的纵向横截面图。图6是图5中的细节6的详细视图。图7是示出了装载到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压カ套中的图4的针筒的透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视图的主视图。图9是如沿图8中的线9-9截取的图7的视图中的压カ套和所装载的针筒的前部的横截面图。图10是图8中的细节10的详细视图。
图IlA至图IlE示出了用于将针筒装载到压力套中的装载顺序。图12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横截面图,其中示出了装载到压カ套中的针筒。图13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了与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中的压カ套支承件的前板相接ロ的ー对针筒。图14是图13所示的视图的近视透视图。图15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了系统的流体控制模块以及与流体控制模块相接ロ的流体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图16是图I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纵向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与如图15所示的流体控制阀相关联的流体控制模块。图17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流体控制模块的隔离透视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流体控制模块的主视图。图19是沿图18中的线19-19截取的横截面图。图20是图17所示的流体控制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21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了系统的流体控制模块以及与流体控制模块相接ロ的流体控制阀的第二实施例。图22是图I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纵向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与如图21所示的流体控制阀相关联的流体控制模块。图23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了系统的流体控制模块以及与流体控制模块相接ロ的流体控制阀的第三实施例。图24A是图I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纵向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与如图23所示的流体控制阀相关联的流体控制模块。
透视图。
的透视图。












24B是图24A中的细节24B的详细视图。
25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26是图25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透视图。
27是用于在图25的流体注射器系统中进行流体连接的流体连接器的透视图。 28是图27所示的流体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29是图27所示的流体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30是适于与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各种实施例一起使用的次级空气探測器模块的
31是沿图30中的线31-31截取的横截面图。
32是沿图30中的线32-32截取的横截面图。
33A是示出了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取向的透视图。 33B是图33A中的细节33B的详细视图。
34A是示出了处于中间位置同时过渡到大致水平取向的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 34B是图34A中的细节34B的详细视图。
35A是示出了处于大致水平取向的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透视图。
35B是图35A中的细节35B的详细视图。
36A是示出了处于中间位置同时过渡到注射取向的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透视图。图36B是图36A中的细节36B的详细视图。图37A是示出了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注射取向的透视图。图37B是图37A中的细节37B的详细视图。图38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用干支承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基座支承件。图39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图38所示的基座支承件的变型。图40是41是图用的流体输送装置。图42是43是图
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40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俯视图,并且示出了系统中所使
40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中所使用的Y型连接器管道的透视图。
40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另外的部件的透视图。图44A至图441分别是示出了将图4的针筒中的针筒柱塞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 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动力注射器的活塞元件相接ロ的顺序的横截面图。图45A至图45H分别是示出了将图4的针筒中的针筒柱塞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 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动力注射器的活塞元件相接ロ的顺序的横截面图。图46A至图461分别是示出了将图4的针筒中的针筒柱塞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 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动力注射器的活塞元件相接ロ的顺序的横截面图。图47A至图471分别是示出了将图4的针筒中的针筒柱塞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 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动力注射器的活塞元件相接ロ的顺序的横截面图。图48A至图48D分别是示出了将图4的针筒中的针筒柱塞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 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动力注射器的活塞元件相接ロ的顺序的横截面图。图。

图49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0是沿图49中的线50-50截取的图49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横截面图。
图51是图50中的细节51的详细横截面图。
图52是适于在图49的流体注射器系统中使用的针筒和流体控制阀的分解透视
图53是沿图52中的线53-53截取的图52所示的针筒的横截面图。
图54是图53中的细节54的详细横截面图。
图55是图52所示的针筒和流体控制阀的组装透视图。
图56是沿图55中的线56-56截取的图55所示的针筒和流体控制阀的横截面图。 图57A至图57C是图49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流体注射器系统从大致水平取向运动至大致竖直取向。图58A至图58C是图49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后视图,其中示出了图57A至图57C 所示的运动的相同顺序,但是是从流体注射器系统的相反侧。图59A至图59C是图49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主视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图57A至图 57C所示的运动的顺序,但是是从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前侧。图60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1是图60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前透视图。图62是图60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俯视透视图。图63是图I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4是图63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前透视图。图65是图62的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向前部的俯视透视图。图66是示为具有留置导管的血管的示意图,以用于示出流体注射器系统的各种
实施例的应用用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下文说明的目的,当所參照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定向或者在以下的详细说明中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描述时,所使用的空间取向术语应当涉及所參照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具有很多备选的变型和构造。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和本文所述的特定的部件、装置以及特征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认为具有限制意义。首先參照图I至图14,示出了多流体医用注射/注射器系统10的实施例。多流体医用注射/注射器系统10(在下文中称作“流体注射器系统10”)包括如本文单独进行描述的多个部件。总体而言,流体注射器系统10包括动カ注射器管理器或动カ注射器装置 20以及流体输送装置1000,流体输送装置1000用干与注射器20相关联,从而引导ー种或多种流体在压カ下通过患者导管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本文也对注射器20和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各种装置、部件和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压カ套支承组件或压カ套支承元件100被支承于注射器20的远端,流体控制模块200从压カ套支承组件或压カ套支承元件100的远端受到支承,并且空气探测器模块300布置在流体控制模块200 的远侧并且支承于其上。流体输送装置1000用来与注射器20相关联,以便与其物理接ロ, 并且进一歩与压カ套支承组件或压カ套支承元件100、流体控制模块200以及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物理接ロ。尽管本文提供了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细节,但是流体输送装置1000 通常包括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和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500。期望注射器20至少是双针筒注射器,其中两个流体输送针筒以并排关系定向井且分别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相应的活塞元件致动。用于这个目的的合适的注射器是由Pittsburgh, PA的Medrad制造的StellantTM注射器。StellantTM注射器的细节可以在美国专利No. 7,018, 363 (Cowan等人)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4/0064041 (Lazzaro 等人)和No. 2005/0113754(Cowan)中找到,这些专利中的每ー个都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总体而言,注射器20包括注射器壳体22,注射器壳体22包括相对的侧面24、远端 26和近端28。注射器壳体22封闭各种机械驱动部件、对机械驱动部件进行驱动所需的电气和电カ部件,以及用于离散地控制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可以往复地运动的活塞元件60(本公开在下文中结合图44至图48进行了描述)的控制部件,例如电子存储器和电子控制装置(在下文中称作“电子控制装置”)。这种活塞元件60可以通过机电驱动部件往复地操作,例如由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轴、音圈致动器、齿条-齿轮传动驱动、线性电机等。注射器20包括ー个或多个显示窗ロ 32,期望显示窗ロ 32呈如动力医用注射器领域内众所周知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显示窗ロ的形式。如动カ医用注射器领域内已知的,显示窗ロ 32可以显示与涉及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流体注射过程相关的信息,例如当前流速、流体压カ以及连接至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流体源中的剰余体积的非限制性示例。此外,应当理解,尽管显示窗ロ 32示为位于注射器壳体22上,但是这样的显示窗ロ 32也可以是有线或无线地联结至注射器20的相对于注射器壳体22的远程显示器。此外,注射器20 可以包括ー个或多个(例如,多个)控制按钮34以用于由注射器20的參与操作者进行触觉操作。这些控制按钮可以硬接线至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向电子控制装置提供直接输入。如动カ医用注射器领域内技术人员易于清楚的,这样的控制按钮34还可以是图形用户界面显示窗ロ 32的图形部件。在任何ー种布置中,控制按钮34都向注射器 20的參与操作者提供某种单个控制特征,例如但不限于(I)确认/开始;(2)填充/排出;
(3)前进;(4)卸载;以及(5)停止。注射器20还包括基座支承件90,基座支承件90包括用于总体支承注射器20和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支承柱92 (见本文讨论的图38至图39)。注射器壳体22的远端26限定了注射器壳体22的开ロ远端,以用于与压カ套支承组件/压カ套支承元件100 (在下文中称作“压カ套支承件100”)相接ロ。如本文所述, 压カ套支承件100可以是用干支承针筒压カ套136的多部件支承结构,针筒压カ套136用于限制与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相关联的针筒1120的径向膨胀。如将从图I显而易见的,压カ套支承件100构造成支承处于并排关系的一对针筒压カ套 136,该对针筒压カ套136支承与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相关联的相应的针筒1120。 如动カ医用注射器领域内众所周知的,当处于可能导致围绕针筒柱塞的密封件的加压流体的爆炸或泄漏的压カ下时,针筒压カ套的使用限制了针筒的径向膨胀。压カ套支承件100 的另ー个功能是限制或基本防止针筒1120随着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使针筒柱塞在相应的针筒1120中运动而相对于注射器20向前运动;本文详细描述了与注射器20 一起使用的针筒1120以及将活塞元件60与针筒1120中的针筒柱塞相接ロ的细节。压カ套支承件100通常包括通过中心梁124结合的两个相対的支承板102、112。 支承板102、112之间通过中心梁124的连接为压カ套支承件100提供了总体I型梁的构造或形状,中心梁124通常形成I型梁的腹板部分。通过这个构造,相应的邻近空间104限定在中心梁124的相对侧面上,相应的压カ套136布置在邻近空间104中并且是可操作的。后板或近侧板102可以具有适于插入到注射器壳体22的开ロ远端26中的压型形状106。这样的压型形状106可以包括梯台108以用于与注射器20的开ロ远端26相接ロ。此外,相应的前开ロ 110限定在后板102中,以允许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通过,使得活塞元件60可以与装载到相应的压カ套136中的针筒1120中的针筒柱塞相接ロ。前板或远侧板112包括前侧或远侧114和后侧或近侧116。相应的凹部118限定在后侧116中以面向压カ套136并且针筒1120如本文所述地装载到凹部118中。凹部118 包括中心顶点曲线或中心顶点区域120以容纳相应的针筒1120的远侧尖端,并且侧向配合接触表面121出现在中心顶点曲线120的任ー侧上,以接触和接合针筒1120中的每ー个的远端。槽122竖直限定在前板112中并且相对于相应的凹部118侧向偏置,以容纳从针筒1120延伸的排放出ロ ;本文对适于与压カ套支承件100中的压カ套136 —起使用的针筒 1120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描述。如本文所述,前板112的前侧114为流体控制模块200提供了支承/安装位置。中心梁124在这样的横向横截面中大致限定了倒置的T形该横向横截面限定了相应的压カ套操作空间104。尽管后板102、前板112和中心梁124在附图中示为并且在上文中描述成不同的元件,但是这些单个部件或元件可以形成为整体、统ー的部件。但是,后板102、前板112和中心梁124通常通过使用传统的机械紧固件机械地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永久结合方法相结合(例如通过焊接)。期望由金属(例如属于适于在医疗环境中使用的等级的不锈钢)形成后板102、前板112和中心梁124,但是这些部件可以备选地由任何这样的材料制成该种材料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以承受与压カ套136中的针筒1120的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压力。例如,通常需要2,400磅的カ来约束150ml针筒(具有在1,200p. s. i.下
2.0in2的横截面)的向前运动。安装凸缘134设置在后板102的前侧上,以用于将相应的压カ套136安装至后板102。在本实施例中,双针筒注射器20设置有双压カ套136。每个压カ套136都在由压力套支承件100限定的压カ套操作空间104中进行操作。通常每个压カ套136都具有近端 138和远端140。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压カ套136都是包括近侧圆柱凸缘部142和远侧圆柱体部152的复合两件结构。尽管凸缘部142和体部152示为分离的部件,但是这些部件可以备选地整体形成为统一部件。在所示实施例中,期望凸缘部142由金属(例如从适于金属环境的等级选择的铝或不锈钢)形成并且期望体部152由适于约束装载到压カ套136 中的针筒1120的径向膨胀的透明塑料材料(例如聚碳酸酯等相对较硬的塑料材料)形成。 凸缘部142具有远侧缘或远端144和近侧缘或近端146。同样地,体部152具有远侧缘或远端154和近侧缘或近端156。重叠接头170形成于凸缘部142与体部152的结合位置并且重叠接头170可以通过医疗领域内惯常的结合方法固定(例如通过合适的医疗等级粘合剂、溶剂粘结、超声焊接摩擦配合结合、螺纹接合等)。具体而言,重叠接头170形成在凸缘部142的远侧缘144与体部152的近侧缘156上的重叠区域之间。每个压カ套136的凸缘部142都进ー步包括两个外部并且向外延伸的安装毂148以用于与后板102的前侧上相应的安装凸缘134形成枢转连接并且与中心梁124上的枢转位置形成枢转连接。如图所示, 每个压カ套136都通过安装毂148枢转地支承于后板102上的安装凸缘134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中心梁124上的枢转位置中的ー个。这样的枢转连接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机械紧固件制造。应当注意到,每个压カ套136的凸缘部142上的安装毂148都在纵向平分压カ 套136的平面B上方偏置,并且因此,每个压カ套136的枢轴P都位于图8所示的二等分面 B的上方。安装凸缘134类似地在这样的二等分水平面B上方偏置。如图11的视图所示, 当相应的压カ套136布置成在相应的压カ套操作空间104内大致水平取向时,这些附图所示的水平面H与通过压カ套136的纵向二等分面B同延。本文对上述的偏置布置的目的和功能进行了描述。但是,简而言之,每个压カ套136都适于在其操作空间104中向上枢转, 以允许在其中装载针筒1120。为了允许压カ套136的这个向上枢转运动,后板102中相应的前开ロ 110具有这样的位置和尺寸该位置和尺寸允许每个压カ套136的凸缘部142上的近侧缘或后缘146至少部分地枢转至相应的前开ロ 110中。更具体地,前开ロ 110具有足够的尺寸,从而允许随着压カ套136向上枢转以允许在其中装载针筒1120的用于每个压 カ套136的凸缘部142上的近侧缘或后缘146的间隙。每个压カ套136的另ー个特征包括设置有限定在每个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远侧缘154中的键槽158。键槽158限定于体部152在远侧缘154处的内部表面160中。两个槽或键槽158可以限定在每个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内部表面160中并且基本或大致平行于彼此延伸。但是,附图仅示出了一个键槽158。如通过上文应当理解的,每个压カ套 136的凸缘部142和体部152 —起大致限定了压カ套136的接收孔或接收筒162,以用于接收与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相关联的针筒1120。如在上文中注意到的,流体输送装置1000通常包括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 和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500。尽管预期两个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和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500都是一次性用品,但是可以预想多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100(在下文中称作“多次使用装置1100”)可以重新使用一定数量的次数并且/或者用于一定数量的患者, 而预期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1500(在下文中称作“单次使用装置1500”)是单次使用或每个患者使用的组(根据美国专利 No. 5,840,026(Uber,III)、No. 5,843,037 (Uber,III)以及No. 5,806,519 (Evans,III,等人)中概述的理念,这些专利的全部内容都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如在上文中进ー步注意到的,针筒1120是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ー个部件或部分,本文对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另外的部件或部分进行了描述。在流体注射器系统 10的建立或准备使用状态中,通常安装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和一个单次使用装置1500, 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都包括装载到相应的压カ套136的接收孔或接收筒162中的针筒 1120。下列讨论对适于与流体注射器系统10 —起使用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进行了描述。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针筒1120都包括细长、圆柱形的针筒体部1122,针筒体部1122具有前端或远端1124和后端或近端1126。针筒柱塞1300布置在针筒体部1122 内并且本公开中针筒柱塞1300的各种实施例在此处都描述成用于接ロ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可以往复操作的活塞元件60。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1124大致呈圆锥形并且朝向顶点或锥端1128逐渐变细,顶点或锥端1128适于如本文进ー步所述地与形成在凹部118中的中心顶点曲线120相接ロ,凹部118限定在前板112的后侧或近侧116中。针筒顶点或锥端 1128沿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L定位。在一个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针筒体部1122 的逐渐变细的远端1124以大约22°的角度逐渐变细。此外,针筒体部1122包括相对于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L偏置的排放出ロ或排放管道1130。排放出ロ或排放管道1130形成为从针筒体部1122的侧壁1132向远侧延伸,使得由排放出ロ 1130限定的排放端ロ 1134 位于紧邻针筒体部1122的侧壁1132并且位于由针筒体部1122的圆锥形远端1124限定的圆锥的基部。排放出口 1130可以形成有传统的鲁尔配合型连接,从而如本文所述地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另外的下游部件相配合。期望针筒体部1122的近端1126形成有膨胀段1138。针筒体部1122的大致圆柱形的“工作”段1140连接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1124和近端1126并且限定成相对于针筒体部1122的膨胀段或存放段1138基本向前或向远侧。针筒体部1122的圆柱段1140具有相对均匀的外径。膨胀段1138大致设置成用于针筒柱塞1300的存放段或存放区域。膨胀段1138优选地形成于针筒体部1122的近端1126,但是可以沿针筒体部1122任选地形成于不同位置。总体而言,膨胀段1138由针筒体部1122的侧壁1132形成,针筒体部1122的侧壁1132从针筒体部1122的主体圆柱段1140中的侧壁1132的厚度t变窄成减小的壁厚 tr。因此,膨胀段1138的内径大于针筒体部1122的主体圆柱段1140的内径,并且在膨胀段1138处的合成减小壁厚tr允许膨胀段1138在存放期间通过由针筒柱塞1300施加的径向力向外膨胀。膨胀段1132因此能够在即使很长的存放期之后仍让适应针筒体部1122的塑性蠕变。即使在很长的存放期之后,具有预装针筒柱塞1300的针筒1120仍然可以快速并且容易地被致动,以从存放段/膨胀段1138运动到针筒体部1122的圆柱段1140中。通常,一旦针筒1120以将在本文进行描述的方式插入到其接收压カ套136中,注射器20就被致动,以使相应的活塞元件60向前或向远侧运动从而与存放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 的存放段/膨胀段1138内的针筒柱塞1300相接ロ。之后,活塞元件60可以使所接合的针筒柱塞1300运动到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主体圆柱段1140中。针筒体部1122的近端1126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唇部1142,以向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段/膨胀段1138提供強度和硬度。近侧唇部或后唇部1142可以执行例如接合与注射器 20相关联的接触式传感器以及相似部件或装置的其它功能,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接触式传感器以及部件或装置可以用于例如确定相应的压カ套136内是否存在针筒1120。但是, 近侧唇部或后唇部1142的外径优选地与针筒体部1122的主体圆柱段1140的外径大致相同,使得针筒1120平滑地被接受到压カ套1136的接收筒或接收孔162中。此外,针筒体部1122进ー步包括一个或多个键元件或凸出元件1144,键元件或凸出元件1144形成在针筒体部1122的主体或工作段1140上并且紧邻针筒体部1122的圆锥形远端1124。键元件或凸出元件1144适于在针筒1120插入到其接收压カ套136中时与限定在每个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内表面160中的键槽158相接ロ。总体而言,如图4至图 9的若干视图所示,平行的键元件或凸出元件1144定向成相对于排放出ロ或排放管道1130 大致相对(180° )。针筒体部1122可以由医疗领域中用于形成针筒的传统材料形成,例如聚碳酸酷、聚丙烯等。通过记住上文对压カ套支承件100和针筒1120的描述,现在将对针筒1120示例性地装载到接收压カ套1136中并且从其上卸载进行描述,具体參照图11至图14。首先,接收压カ套136围绕与安装毂148相关联的枢转连接在其压カ套操作空间104中向上枢转。 枢转运动持续到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远侧缘或远端154在顶板或前板112的上方枢转, 以提供通向压カ套136的筒或孔162的明确入口。如图IlA至图IlE所示,在这个位置中, 与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L共轴的压カ套136的中心纵向轴线相对于大致平分注射器壳体22的水平面H限定了鋭角。由于接收压カ套136的筒162现在可以进入,參与操作者对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进行大致定向,使得针筒体部1122上的键元件或凸出元件1144与限定在接收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内表面160中的键槽158对齐。通过限定在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的相应的偏置槽122,以这种方式定位针筒体部1122能够自动竖直地定向从针筒体部1122向远侧延伸的排放出ロ 1130。针筒1120可以接着插入到压カ套136的筒162中,并且键元件1144在限定于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内表面160 中的键槽158中的接合限制了针筒体部1122插入到压カ套136中。压カ套136接着围绕与安装毂148相关联的枢转连接在其压カ套操作空间104中向下枢转,从而使锐角减小,如图IIA至图IlE所示。枢转运动持续到从针筒体部1122向远侧延伸的排放出ロ 1130安装到限定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的相应的偏置槽122中。在这个位置中,现在对针筒1120进行支承的压カ套136大致水平并且将针筒1120置于准备使用的装载位置。压 カ套136和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L现在与水平面H对齐。如将特别从图12理解的,随着压カ套136如上文所述地从压カ套操作空间104向上/向下枢转或者向上/向下枢转到压カ套操作空间104中,位于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 1124处的顶点或锥端1128限定了如由圆弧路径线A所示的弓形运动或弧型运动。如上文注意到的,位于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1124处的顶点或锥端1128适于与形成在相应的接收凹部118中的中心顶点曲线120相接ロ,相应的接收凹部118限定在前板112的后侧或近侧116中。当受到压カ时,这个接合以及针筒体部1122的圆锥形远端1124与由接收凹部 118限定的侧向配合表面121之间的配合接合对针筒体部1122进行轴向约束。具体而言, 位于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1124处的中心顶点1128大致在这个曲线的曲率的中点M处安装于中心顶点曲线120内,而侧向配合表面121接触并且支承针筒体部1122的圆锥形远端 1124。上述的中心顶点1128与接收中心顶点曲线120之间的以及圆锥形远端1124与侧向配合表面121之间的配合特征保证了当针筒体部1122处于由针筒柱塞1300施加的压カ下时,针筒体部1122相对于前板112保持在中心。当装载到处于准备使用状态或条件下的压 カ套136中时,上述的配合特征为针筒1120提供了自定心动作。没有这个自定心动作的话,如果针筒体部1122受压从而使向上导向的力施加于针筒体部1122,则存在相应的转矩力施加于压カ套136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导致压カ套136围绕安装毂148向上枢转并且导致针筒1120可能从压カ套136脱出。像上文中注意到的,作为ー个部件,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都包括如上文所述的针筒1120。多次使用装置1100进ー步包括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即,如本文进ー步描述的适于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相接ロ的流体控制阀1150。进ー步參照图15至图16,流体控制阀 1150的一个实施例是三通旋塞阀1160。旋塞阀1160包括阀体1161,阀体1161限定了三个端ロ 1162、1164和1166以及由致动手柄1170致动的塞子1168。第一端ロ 1162流体联接至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并且这个流体联接可以是由中间管道元件1172提供的永久连接,中间管道元件1172粘结于第一端ロ 1162并且粘结于针筒体部 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例如,通过医疗等级粘合剂、溶剂粘结、超声焊接等医疗领域内已知的结合方法)。备选地,第一端ロ 1162与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可以设置断开(disconnecting)连接,例如通过第一端ロ 1162与排放管道1130之间的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与所示的中间管道元件1172相似但是具有合适的连接器端ロ的中间管道元件。 第二端ロ 1164通过连接管路1174流体联接至具有传统的端部连接器钉(spike) 1175的连接管线1174,连接管路1174通过上文所述的结合方法中的任意ー种永久结合于第二端ロ 1164。备选地,如果需要,连接管路1174与第二端ロ 1164之间可以形成断开布置。第三端 ロ 1166设置有流体连接器1176,同样期望流体连接器1176通过上文所述的传统的结合方法中的任何ー种永久固定于第三端ロ 1166或者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设置断开布置。由于针筒1120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根据本公开通常优选第三端ロ 1166与流体连接器1176之间以及第一端ロ 1162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的永久并且稳健的流体连接。可以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8/0086087 (Spohn等人)和/或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0234428 (Spohn等人)中找到用于流体连接器1176的各种合适医疗连接器及其细节,两个专利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如上所述,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设置成分别与两个压カ套136相接ロ,两个压 カ套136通过压カ套支承件100支承于注射器20。如上文中进ー步讨论的,流体输送装置1000包括单次使用装置1500,单次使用装置1500接合并且流体联接至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并且提供从多次使用装置1100到患者的流动路径。单次使用装置1500包括若干部件,并且通常包括分别端接于流体连接器1506中的第一输入线1502和第二输入线1504、下游Y型连接器1508、重力流动防止隔膜阀1509、压カ隔离阀1510、具有致动手柄1513的旋塞阀1512以及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8/0086087 和No. 2005/0234428(都属于Spohn等人)中还描述了用于流体连接器1506的合适的医疗连接器,这些医疗连接器具有配合特征,以用于与为多次使用装置1100设置的流体连接器1176相接ロ。可以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8/0058720和No. 2008/0154214 (都属于Spohn等人)中找到压力隔离阀1510的细节和操作,每个专利都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可以在国际申请No. PCT/US2008/076378 (W0/2009/036413)中找到结合到单次使用装置1500中以用于防止重力流动情况的另外的期望特征,为此目的通过引用的方式将该专利结合到本文中。此外,可以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0161970和 NO. 2005/0234407(都属于Spohn等人)中找到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另外的方面,每个专利都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下游旋塞阀1512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患者隔离、废料倾倒、空气吸入,或者可能包括药物注射功能。进ー步參照图17至图20,流体控制模块200通常包括壳体202,壳体202封闭ー 对控制阀致动器220。固定段或固定区域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相关联,以用于与设置有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流体控制阀1150相接ロ。总体而言,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包括相依的致动器外壳204(其中布置有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以及用于封闭致动器外壳204 的顶盖或顶板206。顶盖或顶板206限定了布置成三联体的两组分离的附连点或附连元件 208,以用于与设置有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流体控制阀1150相接ロ。附连点或附连元件208与盖板206—体地形成,以用于将设置有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流体控制阀1150 固定至流体控制模块200。在一个实施例中,附连点或附连元件208形成为用于与相应的旋塞阀1160卡扣配合/摩擦配合接合,并且具体而言,通过如医疗领域内众所周知地与每个旋塞阀1160上的端ロ 1162、1164、1166卡扣配合接合。此外,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包括从前板112的前侧或远侧114向前延伸的远侧支承凸缘210,从而为致动器外壳204以及顶盖或顶板206提供附连位置或安装位置。 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同样在远侧支承凸缘210下方安装至远侧支承凸缘210。如上文中注意到的,流体控制模块200用于封闭致动器外壳204中的两个控制阀致动器220,以用于接合与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关联的相应的流体控制阀1150。用于每个这样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针筒1120都如上文所述地与由压カ支架支承件100支承的压カ套136相接ロ。盖板206限定了两个顶部开ロ或顶部孔212,以允许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在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与相应的流体控制阀1150相接ロ。远侧支承凸缘210可以与压力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 —体地形成,并且因此期望远侧支承凸缘210由如上文注意到的适于医疗应用等级的铝或不锈钢形成。致动器外壳204和盖板206可以由医疗等级塑料材料形成并且通过机械紧固件214安装至远侧支承凸缘210。每个控制阀致动器220都包括布置在盖板206中的相应的开ロ 212中的致动器元件222,盖板206封闭致动器外壳204以用于与流体控制阀1150相接ロ。如上文注意到的,对处于适当构造的针筒体部1122进行定向从而将针筒体部 1122上的键元件或凸出元件1144与限定在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内表面160中的键槽 158对齐能够通过限定在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相应的偏置槽122对从针筒体部 1122向远侧延伸的排放出ロ 1130进行自动定向。一旦针筒1120完全插入到接收压カ套136的筒162中并且键元件1144在键槽158中的接合完成,压カ套136就可以接着向下枢转。枢转运动持续到从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出ロ 1130安装到相应的偏置槽122中, 偏置槽122限定在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在所述实施例中,这个枢转运动还自动对齐旋塞阀1160,从而与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的盖板206上相应的附连点或附连元件 208对齐。具体而言,随着容纳针筒1120的压カ套136向下枢转,端ロ 1162、1164和1166 与盖板206上相应的卡扣配合/摩擦配合附连元件208对齐,并且随着压カ套136枢转至大致水平的取向,相应的端ロ 1162、1164和1166处于用于连接至附连元件208的位置中。一旦相关联的压カ套136到达大致水平的取向,则參与操作者可以简单地在旋塞阀1160的阀体1161上按压,使得相应的端ロ 1162、1164和1166卡合至与附连元件208相接ロ。这个卡扣配合或摩擦配合连接还使致动手柄1170就位,从而与布置在流体控制模块200的致动器外壳204内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的相应的致动器元件222机械接合。随着致动手柄1170 对旋塞阀1160的旋塞阀塞子1168进行操作,致动手柄1170通过控制阀致动器220的操作将旋塞阀塞子1168置于不同的操作状态中。如上文注意到的,第一端ロ 1162流体联接至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第二端ロ 1164通过连接管路1174流体联接至传统的连接器钉1175,并且第三端ロ 1166设置有流体连接器1176以用于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上的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506相接ロ。对将通过压カ套136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第二多次使用装置1100重复上述的使旋塞阀1160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相接ロ的装载顺序。旋塞阀1160是传统的三通旋塞阀,其中旋塞阀塞子1168限定了 T形交叉通道 1178,使得任何两个端ロ 1162、1164和1166都可以在任何ー个时候连接。在图16的视图中,与“较低”或右侧针筒1120相关联的旋塞阀1160处于允许流体从这个针筒1120流向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的状态中,而“较高”或左侧针筒1120处于允许流体从连接至连接器钉1175的流体源流向这个针筒1120。用于旋塞阀1160的关闭条件还可以通过将旋塞阀塞子1168定向在这样的位置中提供在该位置中,通道1178阻塞了端ロ 1162、1164、 1166中任何一个之间的流体连通。如图16中的视图进一步显示的,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 1100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之间的连接基本限定在流体控制模块200处,并且更具体地,通过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176、1506之间的无菌配合流体连接器装置基本限定于旋塞阀1160 的第三端ロ 1166或出口端ロ 1166处。如图20中的分解图所示,盖板206形成为安装在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 延伸的远侧支承凸缘210上。远侧支承凸缘210限定了相应的凹部224,这些凹部224对应于盖板206中的开ロ 212并且旋转地接受相应的致动器元件222。在所示实施例中,致动器元件222包括适于接受旋塞阀1160上的旋塞阀致动手柄1170的插口元件。此外,开ロ 226 限定在凹部224中,以允许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与致动器元件222机械接合。具体而言,每个控制阀致动器220都包括输出轴228,输出轴228与相应的致动器元件222机械接合,以操作性地控制旋塞阀致动手柄1170的位置,并且从而操作性地控制旋塞阀1160的操作位置。总体而言,每个控制阀致动器220都适于选择性地定位旋塞阀致动手柄1170,以到达旋塞阀1160的至少三个设定位置,即(I)注射位置或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端 ロ 1162与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流体连接;(2)填充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二端ロ 1164与第一端ロ 1162流体连接,以允许通过与流体容器相关联的连接管路1174和连接器钉 1175填充针筒1120;以及(3)关闭位置或隔离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端ロ 1162和第二端 ロ 1164与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隔离并且相对于彼此隔离。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阀致动器220可以是直流有刷电机或步进电机,直流有刷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机械紧固件 230固定至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延伸的远侧支承凸缘210的底侧。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来自包括控制阀致动器220的电机的输出轴228为插ロ致动元件222的转动提供动力,并且从而使旋塞阀致动手柄1170进行操作性运动。流体控制模块200的另ー个特征包括一对传感器232,该对传感器232适于识别总体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何时出现为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相关联。探测器或接近传感器232可以是安装和固定于相应的环形安装件对234内的光学传感器,相应的环形安装件对234形成为封闭致动器外壳204的盖板206的部件。探測器传感器232 延伸通过远侧支承凸缘210中的相应的接收开ロ对236。如动カ医用流体注射器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探測器传感器232电子联接至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用于离散地控制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可以往复运动的活塞元件60的操作,使得注射器20的操作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来自探測器传感器232的输入。探測器传感器安装件234大致定位成以便允许相应的探测器传感器232确认旋塞阀1160的第一端ロ 1162何时位于其盖板206 上的接收附连点或接受附连元件208中,或者期望相应的探測器传感器232确认第一端ロ 1162与从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的连接元件1172何时出现在探测器传感器232附近,从而表示排放管道1130完全安装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的接收槽122中。机械紧固件214可以用于通过远侧支承凸缘210将盖板206固定至致动器外壳 204,远侧支承凸缘210夹置在这些部件之间并且同样由机械紧固件保持固定。此外,致动器外壳204可以限定两个前凹部240,以与支承臂相配合,支承臂用于如本文所述地相对于流体控制模块200向远侧向外地支承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空气探测器模块300通过两个向远侧延伸的支承臂302大体支承于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并且具体而言支承于盖板206。支承臂302支承壳体或体部304,壳体或体部304 接着支承多个空气柱探测器320 (在下文中称作“空气探测器320”)。具体而言,空气探测器模块壳体304是对位于盖板306的顶侧上的两个空气探测器320和位于前侧或远侧308 上的两个空气探测器320进行支承的大致矩形、箱形壳体结构。支承臂302结合至壳体304 的后侧或远侧310,以将壳体304支承于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空气探测器320可以是传统的超声空气探测器传感器或光学空气探测器传感器,并且每个都限定了探測器凹部322 以用于接收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和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医疗管路。每个空气探测器320都设置有具有一对附连点326的安装元件324,一对附连点326位于探测器凹部322 的任ー侧上,以用于接收和固定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和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医疗管路。通常期望在空气探测器模块壳体304上顶部安装或顶部定位的空气探测器320接合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输入线1502、1504,而期望在空气探测器模块壳体304上前部安装或前部定位的空气探测器320接合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相应的旋塞阀1160的第二端ロ 1164相关联的相应的连接管线1174。通过这种方式,在其操作过程中被抽入针筒 1120中并且从针筒1120分配的流体在进入针筒1120和从针筒1120流出时接受空气探測。 如动カ医用注射器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相应的空气探测器320联结至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用于为了安全以及其它的目的离散地控制与注射器 20相关联的可以往复地运动的活塞元件60的操作。支承桥328可以布置在壳体304内,从而提供壳体304内的支承元件或支承基底以用于附连对相应的空气探测器320进行支承的相应安装元件324以及附连支承臂302的锚固位置,如图所示,支承臂302可以通过支承桥 328中的后开ロ,从而使用传统的机械紧固件330固定于封闭在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内的远侧支承凸缘210。接下来參照图21至图22,呈活塞阀1180形式的流体控制阀1150的另ー个实施例示为形成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部件。活塞阀1180是对流体控制阀模块200进行了适当改型的用于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应用的流体控制阀1150的另ー个合适的实施例。活塞阀 1180通常包括限定了三个端ロ 1182、1184和1186的阀壳体1181以及活塞1188。活塞1188 包括活塞头1190和向远侧延伸的活塞杆1192。活塞杆1192在可以安装0型环1194和相似的密封元件以用于与由阀壳体1181限定的内部活塞腔或内部活塞孔1200形成流体紧密连接的位置沿活塞杆1192限定了相间隔的径向凹部。两个流体连接径向凹部1196同样以间隔开的轴向位置限定在活塞杆1192中,从而使得能够操作活塞阀1180。如本文所述,活塞头1190形成为与控制阀致动器220的修改致动器元件222 (根据适于与活塞阀1180相接ロ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的修改实施例)相接合。活塞阀1180以与旋塞阀1160固定至盖板206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固定至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的盖板206,但是具有现在进行描述的某些修改。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 盖板206上的附连元件208中的一个适于以这样的布置与第一端ロ 1182卡扣配合或摩擦配合接合该布置类似于用于固定旋塞阀1160的第一端ロ 1162的卡扣配合/摩擦配合接合。但是,活塞阀壳体1181包括径向固定凸缘1204,以用于将活塞阀壳体1181进ー步固定至盖板206上的第二、修改的附连元件216,附连元件216包括适于在其间接收径向固定凸缘1204的两个相対的壁。此外,修改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的致动器元件222可以形成为用于以与传统的附连元件208或者期望地与盖板206上的第二、修改的附连元件216相似的方式与活塞头1190卡扣配合/摩擦配合接合。活塞阀1180的第一端ロ 1182流体联接至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并且这个流体联接可以是通过例如医疗等级粘合剂、溶剂粘结、超声焊接和医疗领域内已知的相似的结合方法实现的永久连接。备选地,通过例如第一端ロ 1182与排放管道 1130之间的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管道元件(类似于上文结合旋塞阀1160讨论的中间管道元件1172)在第一端ロ 1182与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设置断开连接。第 ニ端ロ 1184以与上文结合旋塞阀1160进行描述的相同的方式通过连接管路1174流体联接至传统的连接器钉1175。这个流体连接可以是通过上文所讨论的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现的永久连接,但是备选地,如果需要的话,连接管路1174与第二端ロ 1184之间可以形成断开布置。第三端ロ 1186设置有流体连接器1206,流体连接器同样可以通过上文中所描述的传统结合方法中的任意ー种永久固定至第三端ロ 1186。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采用断开布置。根据本公开,由于在针筒1120的致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第三端ロ 1186与流体连接器1206之间以及第一端ロ 1182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的永久并且稳健的流体连接通常是优选的。流体连接器1206类似于上文所述的流体连接器1176并且适于以与流体连接器1176相似的方式接ロ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506 ;可以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8/0086087中和/或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0234428中找到流体连接器1176、1206以及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506的细节, 两个专利都通过引用的方式在上文结合到本文中。活塞阀1180中的流体连接径向凹部1196允许第一端ロ 1182交替地置于与端ロ 1184、1186流体连接。在图22的视图中,与“左”侧针筒1120相关联的活塞阀1180处于允许流体从这个针筒1120流向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86的状态,而“右”侧针筒1120处于允许流体从连接于连接器钉1175的流体源流向这个针筒1120的状态。限定在径向凹部 1196之间的活塞杆1192的中间部1208可以用于在这个中间部1208在第一端ロ 1182上方大致居中时阻塞或隔离第一端ロ 1182。在这个位置中,第二端ロ 1184和第三端ロ 1186 同样彼此隔离。活塞1188使活塞杆1192运动以达到各种上述的流体连接的操作是通过控制阀致动器220的修改的致动器元件222与活塞头1190的接合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显而易见的是,期望有益于活塞阀1180操作的相关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是能够通过活塞头 1190向活塞杆1192施加线性往复运动的线性致动器。接下来參照图23至图24,流体控制阀1150的另ー个实施例是双或双重止回阀 1210。双止回阀1210包括阀体1211,阀体1211以与上文所讨论的旋塞阀1160相似的方式限定了三个端ロ 1212、1214和1216。第一端ロ 1212流体联接至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 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并且这个流体联接可以是由中间管道元件1218提供的永久连接, 中间管道元件1218通过例如医疗等级粘合剂、溶剂粘结、超声焊接和医疗领域内已知的相似的结合方法粘结至第一端ロ 1212并且粘结至排放管道1130。备选地,可以通过例如第一端ロ 1212与排放管道1130之间的直接但是断开的连接或者通过类似于所示的中间管道元件1218但是具有合适的连接器端ロ的断开中间管道元件在第一端ロ 1212与排放管道1130 之间设置断开连接或相似的连接。第二端ロ 1214以与上文所讨论的流体控制阀1150的实施例相似的方式通过连接管路1174流体联接至传统的连接器钉1175。第三端ロ 1216设置有连接器1220(类似于上文结合活塞阀1180进行描述的连接器元件1206和上文结合旋塞阀1160进行描述的流体连接器1176),并且适于以类似的方式使连接器元件1206、1176 接ロ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506;可以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 No. 2008/0086087中和/或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0234428中找到流体连接器1176、 1206,1220的细节,两个专利都通过引用的方式在上文结合到本文中。考虑到上文的内容, 应当理解,流体连接器1176、1206、1220是相同的流体连接器,但是具有不同的附图标记以用于分别确定流体控制阀1150的实施例。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器元件1220包括从连接器元件1220向近侧延伸至的连接器管道1221,以通过接ロ衬套1222与第三端ロ或出口端 ロ 1216相接ロ。每个端ロ 1212、1214和1216都以与上文结合旋塞阀1160进行描述的大致相同的方式通过卡扣配合/摩擦配合接合与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的盖板206上相应的附连元件208相接ロ。第一止回阀1224布置在双止回阀1210的第二端ロ 1214中。第一止回阀1224包括统ー的连接器体部1226,统ー的连接器体部1226具有固定于第二端ロ 1214内的第一环形部1228以及第二环形部1230,连接于连接器钉1175的连接管路1174布置并且固定于第 ニ环形部1230中。连接器体部1226的第一环形部1228在第二端ロ 1214内的固定以及连接管路1174在连接器体部1226的第二环形部1230内的固定可以是本公开在上文进行描述的传统的结合方法中的任何ー种。第一止回阀构件1232布置在连接器体部1226的第一环形部1228内。相应地,第二止回阀1234与双止回阀1210的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216 相关联。具体而言,第二止回阀1234包括安装在第三端ロ 1216的第一环形部1238内的第 ニ止回阀构件1236。第三端ロ 1216进ー步限定了第二、较大的环形部1240,以用于通过中间衬套或介入衬套1222与从连接器元件1220从近侧延伸的连接器管道1221相接ロ。衬套1222可以进ー步用于保持第二止回阀构件1236在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216的第一环形部1238内的定位。止回阀构件1232、1236可以相对于彼此相反地操作,使得第一止回阀构件1232允许流体从通过连接器钉1175连接于连接管路1174的流体源流动至进入双止回阀1210的阀体1211,但是通过第一止回阀构件1232在例如针筒1120操作为通过排放管道1130分配或注射流体时防止相反流动进入连接管路1174中。类似地,第二止回阀构件1236可以操作为允许流体流动至进入第三端ロ 1216和连接器元件1220并且通过单次使用装置1500,但是防止相反流动从单次使用装置1500进入连接器元件1220,并且具体而言,防止从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相应的输入线1502、1504朝向针筒1120的任何相反流动。修改版本的多流体医用注射/注射器系统10示于图25至图29中,现在将对其进行描述。修改版本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包括上文所讨论的相同的动カ注射器装置20和压力套支承件100,但是具有对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的某些改型,从而导致对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某些改型。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包括组合的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其中上文所讨论的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的部件结合到流体控制模块200的壳体构造中。关于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修改实施例中组合的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流体控制模块200现在总体包括ー对顶部盖板242和底部盖板244,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延伸的远侧支承凸缘210以与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似的方式夹置并且固定到顶部盖板242与底部盖板244之间。此外,所示的流体控制模块200包括与上文所述的相同的基本部件,顶部盖板242包括用于旋塞阀1160上相应的端ロ 1162、1164、1166 的附连点或附连元件208、如上所述的相似的探測器传感器232并且还有如上所述的类似的控制阀致动器220。但是,每个控制阀致动器220都包括与底部盖板244 —体地形成的其自身的致动器外壳246。在组合的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中,顶部盖板242、底部盖板 244以及远侧支承凸缘210在流体控制模块200的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延长,并且进ー步限定前槽或前凹部248以用于接收和支承适于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输入线1502、1504 — 起使用的两个枢转空气探测器组件336。如上文所讨论的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的实施例, 两个前部定位的空气探测器320设置在与上述基本相同的位置,以用于与相应的连接管线 1174相关联,连接管线1174用于将流体从流体源引导至装载到压カ套136中的相应的针筒 1120。三个前部安装的空气探测器320可以通过与上述相似的方式支承在顶部盖板242与底部盖板244之间。每个相应的空气探测器组件336都包括空气探测器340,空气探测器 340限定了探測器凹部342以用于接收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医疗管路。每个空气探测器340都与上述的空气探测器320相同并且由安装元件344支承,安装元件344具有位于探测器凹部342的任一侧上的一对管路附连元件346以用于接收并且固定医疗管路。 每个安装元件344都连接至枢转支承臂348,枢转支承臂348枢转地固定于相应的前部定位的接收槽/接收凹部248内。相应的空气探测器组件336在前槽或前凹部248中从相应的空气探测器340在顶部盖板242与底部盖板244之间大致水平对齐的位置枢转至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输入线1502、1504中的ー个相接合的枢转位置。当相应的空气探测器340大致水平对齐或位于相应的前端槽或前端凹部248中时,空气探测器组件336处于非使用位置。当相应的空气探测器组件336向上枢转以限定支承臂348的直立的、大致竖直的取向从而使空气探测器 340可以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输入线1502、1504相接ロ时,限定了空气探测器组件336 的使用位置。期望空气探测器组件336的竖直枢转的使用位置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中提供另外的功能。具体而言,在空气探测器组件336的竖直枢转的使用位置中,用作管路固定元件或管路固定凸缘的安装元件344的附连元件346还保证单次使用装置1500与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之间的流体连接由详细地示于图27至图29的备选的流体连接器1516提供。这些流体连接器1516可以设置为上述的流体连接器1506的备选且安装至输入线1502、1504,并且进一步设置成代替上述的流体连接器1176(上述的流体连接器1176 设置为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相应的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ロ或出ロ端ロ 1166的部件)。每个流体连接器1516都包括圆柱形体部1518,圆柱形体部1518具有闭合底端 1520、开ロ顶端1522以及限定了接收孔或接收筒1526的侧壁1524。侧端ロ 1528从侧壁 1524延伸并且总体适于在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每ー个中与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ロ 1166 相接ロ。例如,侧端ロ 1528可以构造成用于与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配合连接。备选地,侧端ロ 1528可以与第三端ロ 1166具有永久连接,并且因此成为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旋塞阀1160的部件。帽部1530适于与圆柱形体部1518相配合。帽部1530 具有T形管道1532以用于与侧端ロ 1528流体连通。帽部1530的顶部端ロ 1534形成连接端ロ以用于连接至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流体线1502、1504。帽部1530可以设置成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部件,每个带有帽部1530的流体线1502、1504都代替上述的流体连接器 1506。帽部1530包括适于插入到圆柱形体部1518的筒1526中的细长杆1536。杆1536限定了ー对环形接收凹部1538以用于接受密封0型环1540,使得当这些部件结合在一起时可以在帽部1530与圆柱形体部1518之间建立大致流体紧密的密封。帽部1530适于可拆除地插入到圆柱形体部1518的筒1526中并且这个接合如本文所述的是有保证的。杆1536 上的肩部1542具有外径,以在圆柱形体部1518中紧密地配合到筒或孔1526的直径内。此外,如本文所述,帽部1530包括向外延伸的径向凸缘1544,径向凸缘1544设置为接触表面, 以用于接ロ与空气探测器组件336中的每ー个中的空气探测器340相关联的安装元件344 上的附连元件346中的ー个,从而保证了圆柱形体部1518与帽部1530之间的接合。基于上述,应当理解,单次使用装置1500中的每个输入线1502、1504都设置有适于与相应的圆柱形体部1518流体连接的帽部1530,相应的圆柱形体部1518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一个中的旋塞阀1160上的第三端ロ 1166相接ロ(以可拆除方式或以永久连接)。因此,为了图25所示地使用流体连接器1516制造期望的流体连接,用于每个流体连接器1516的圆柱形体部1518上的侧端ロ 1528被置于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相应的旋塞阀1160中的ー个上相应的第三端ロ 1166流体连接或流体接合,并且圆柱形体部1518位于顶部盖板242上。顶部盖板242形成有一对安装件350,从而为圆柱形体部1518提供安装位置。一旦侧端ロ 1528插入相应的旋塞阀1160上相应的第三端ロ 1166或者通过其它方式与相应的旋塞阀1160上相应的第三端ロ 1166相关联,安装件350就接收用于每个流体连接器1516的圆柱形体部1518。备选地,如上文所述,如果圆柱形体部1518通过侧端ロ 1528与旋塞阀1160上的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之间的永久连接而连接至旋塞阀1160, 则旋塞阀1160与盖板206上的附连点或附连元件208的关联将圆柱形体部1518置于盖板 206上相应的接收安装件350中。接下来,通过其相应的顶部端ロ 1534连接至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相应的输出线 1502、1504的帽部1530插入到接收圆柱形体部1518中的筒1526中。一旦制造这些流体连接,则相应的枢转支承臂348可以向上枢转至支承臂348的使用位置,在该位置中,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相应的输入线1502、1504收容在与由相应的支承臂348带有的相应的安装元件344支承的空气探测器340的操作性接合中,并且附连元件346与形成相应的输入线1502、1504的管路相接合,从而将管路固定在空气探测器340的探测器凹部342中。同时,每个安装元件344上“较低”附连元件346与帽部1530上的顶部端ロ 1534相接合,并且进ー步抵接由围绕帽部1530延伸的径向凸缘1544限定的接触表面。通过这种接触式接合,“较低”接合的附连元件346保证相应的流体连接器1516中的帽部1530与圆柱形体部 1518之间的流体连接。进ー步參照图30至图32,可以期望通过利用单次使用装置1500专用的下游空气探測器模块或次级空气探測器模块360提供根据本公开的另外的或增强的空气注射保护。 期望次级空气探測器模块360包括关闭特征,从而如果在管路中探测到导向下游关闭旋塞阀或隔离旋塞阀1512的空气,则这个旋塞阀1512可以快速并且自动地转至关闭位置,以隔离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并且从而保护患者不受可能的空气注射情况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空气探測器模块360是空气探測器和保护模块360 (在下文中称作“次级空气探測器模块 360”)。次级空气探測器模块360包括模块壳体362,模块壳体362包括相依的致动器外壳 364,其中阀致动器380布置成用于隔离旋塞阀1512的受控操作。顶盖或顶板366封闭致动器外壳364并且包括一系列附连点或附连元件368以用于与隔离旋塞阀1512的端点相接ロ,从而将隔离旋塞阀1512机械地固定至模块壳体304。这个机械布置类似于上述的旋塞阀1160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的盖板206相接ロ的方式。盖板306和致动器外壳364以可拆除的方式连接,并且进一歩一起封闭支承安装板370,阀致动器380使用传统的机械紧固件372固定至支承安装板370。阀致动器380通过从阀致动器380延伸的输出轴388与插ロ致动器元件382机械接ロ,以向插ロ致动器元件382施加旋转运动。插ロ致动器元件382构造成与致动手柄1513相接合,致动手柄1513 用于以与上述的插ロ致动器元件222(与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相关联)接ロ旋塞阀 1160的致动手柄1170的方式控制旋塞阀1512的操作。安装板370限定了孔,以允许输出轴388为了与插ロ致动器元件382相接合而通过,从而操作性地控制旋塞阀致动手柄1513 的位置,并且进而控制隔离旋塞阀1512的操作位置。总体而言,阀致动器380适于将旋塞阀致动手柄1513选择性地定位在三个位置中的至少ー个中,S卩(I)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中, 允许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的流体从隔离旋塞阀1512的端ロ SI流向隔离旋塞阀1512的端 ロ S2;(2)关闭或隔离位置,在该位置中,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与上游部件隔离(例如,阻塞端ロ S2);以及(3)废物位置,在该位置中,隔离旋塞阀1512的废物端ロ W打开,以允许在如果需要的情况下从单次使用装置1500排干流体。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阀致动器380可以是直流有刷电机或步进电机或者相似的装置,从而为插ロ致动元件382的转动运动提供动力,并且从而使旋塞阀致动手柄1513进行操作性运动。此外,次级空气探测器模块360包括安装于凸缘392的一对空气探测器390,凸缘 392连接于盖板306。空气探测器390类似于上述的空气探测器320、340,并且适于感测空气在连接于隔离旋塞阀1512的端ロ SI中以及在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的管路中的出现。 隔离旋塞阀1512的两侧上的这样的空气探测器布置为空气保护功能提供了双余度(dual redundancy)。此外,空气探测器390联结至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向电子控制装置提供涉及空气在隔离旋塞阀1512的附近出现的输入。同样地,阀致动器380电子联接至电子控制装置,使得如果电子控制装置接收空气出现在隔离旋塞阀1512附近的输入,则阀致动器380可以受到控制从而将隔离旋塞阀1512置于上述的关闭或隔离位置中。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装载步骤,与注射器20—起使用的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 1100的装载包括将相应的针筒1120插入到相应的压カ套136中。装载步骤使从每个针筒 1120的针筒体部1122向远侧延伸的排放出ロ 1130安装在限定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 112中的相应的偏置槽122中。同样地,用于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旋塞阀1160以上述的方式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相关联,其中相应的旋塞阀1160的致动手柄1170与相应的致动器或致动控制阀致动器220的插ロ致动器元件222机械接ロ,并且使得旋塞阀1160上相应的端ロ 1162、1164和1166与设置在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的盖板206上的固定附连元件208相接合。与动カ注射器20—起使用的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每ー个都以与本公开中在上文中所述的相似的方式进行装载,从而使针筒1120装载到相应的压カ套136 中,并且旋塞阀1160与流体控制模块200接ロ且固定在可操作状态中。进ー步參照图33至图39,如图35A至图35B所示,认为注射器20的大致水平取向是如上文所述的对多次使用装置1100进行装载的最方便的取向。基于人体工学的原因, 大致水平取向是期望位置。例如接触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等的接近传感器用于确定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是否处于用于通过活塞元件60接合的正确位置,期望姆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处于位于针筒体部1122的近端1126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如果针筒柱塞1300并没有这样位于存放/膨胀段1138 中,则这能够表示针筒1120不是新针筒1120,而是可能在先前已经使用的,或者已经拆除针筒1120中的一个或两个并且根据本公开中在下文中阐述的可能的“重新使用情況”稍后取回从而像所述的那样使用。因此,可以通过注射体壳体22上的显示窗ロ 32并且/或者在远程显示窗口上向參与操作者由注射器20中的电子控制装置提供可视或可听见的提示从而表示针筒1120可能在先前已经使用并且可能是未消毒的。这样的电子控制装置可以禁止注射器20的操作,直到由參与操作者致动覆盖提示或按钮,从而准许针筒1120的进ー 步使用。电子控制装置可以接着使活塞元件60向前或向远侧延伸,以完全捕获装载到接收压カ套136中的相应的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此外,上述的探测器传感器232还向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确认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与流体控制模块200和压カ套136正确接ロ。此外,与每个旋塞阀1160的第二端ロ 1164相连接的连接管路1174被置于与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的前部安装的空气探测器320操作性相关联。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出现其它的流体输送装置1000安装步骤,而注射器20仍然处于大致水平构造(例如使单次使用装置1500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接ロ),但是可以更多地期望这个接ロ步骤如本文所述的在后一歩骤中实施。还认为注射器20的水平取向是在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使用寿命耗尽时卸载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最佳取向。一旦已安装多次使用装置1100,则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使活塞元件60向远侧向前驱动所捕获的针筒柱塞1300,从而接触针筒体部1122的圆锥形远端1124 并且相对于针筒体部1122的圆锥形远端1124安装。设置于连接管路1174的远端并且与两个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每个旋塞阀1160上的第二端ロ 1164相连接的连接器钉 1175可以接着被置干与两个流体供给容器36、38流体连接,如图2至图3所示,两个流体供给容器36、38可以是相似的流体或者不同的流体,并且通常包括生理盐水和射线照相造影剂。一旦上述的初始建立顺序完成,则注射器20可以旋转至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位置,从而如本公开接下来讨论的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在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顺序中,注射器20围绕基座支承件90枢转至排出位置或排出取向。如上文所讨论的,基座支承件90包括支承柱92以用于支承邻近患者支承表面 (例如检查台)的注射器20。如图38至图39所示,支承柱92可以包括夹具94,以用于将支承柱92附连至患者检查台或具有用于将仪器附连至检查台的导轨的相似表面。图38示出了存放室96可以与支承柱92 —体地形成,以用于存放与流体注射器系统10相关联的辅助仪器。枢转接头98固定于注射器壳体22的底面并且将注射器20连接至支承柱92。机电部件位于注射器壳体22中以实现枢转接头98的操作,从而允许注射器20在基座支承件 90上进行枢转运动。备选地,如果需要的话,注射器20可以手动枢转。为了到达填充和排出位置,注射器20同样在远离患者支承表面(未示出)的方向上围绕基座支承件90枢转,使得从装载到相应的压カ套136中的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位于针筒体部1122的顶部或位于用于各个装载针筒1120的高点。注射器20的枢转运动使注射器20在本方案中远离患者支承表面地“滚动”。随着针筒1120通过每个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处于顶部位置中进行定位,如本文所述,由于相应的针筒1120灌注而剰余的任何气泡将出现在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 的顶部并且处于易于观察和从针筒体部1122排出的位置。一旦注射体20被置于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位置或取向,则參与操作者可以按压注射器20上的“填充/排出”硬接线控制按钮34,从而通过流体自动填充相应的针筒1120并且排出残留在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空气。在用于这个循环的示例性自动顺序中,一旦參与操作者压下“填充/排出”控制按钮34,则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相应的旋塞阀1160打开至填充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二端ロ 1164与第一端ロ 1162处于流体连接,从而允许通过与流体容器(通常是如图
2至图3所示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相关联的连接管路1174和连接器钉1175填充针筒 1120。在附图所示的各种实施例中,期望相应的流体供给容器包括对比剂和生理盐水,使得不同的流体装载到相应的针筒1120中。这样的不同的流体可以是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或者可能是不同浓度的对比剂,或者可能完全是其它类型的流体,例如放射性药物和生理盐水。接下来,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对活塞元件60进行致动,以缩回安装于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内的针筒柱塞1300,使得针筒柱塞1300在每个针筒1120 的针筒体部1122中向近侧或向后运动。这个向近侧运动可以持续到期望量的填充流体从外部流体源抽入到姆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相应的活塞元件60以lml/s运动,从而将大约15ml的流体和伴随的空气导入相应的针筒1120中。活塞元件60接着受到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致动,以向远侧或向前运动,使得姆个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都在针筒体部1122中向远侧或向前运动,从而将针筒体部1122中存在的空气通过由旋塞阀1160、连接管路1174和连接器钉1175限定的流体路径排出回到相应的流体供给容器中。这样的空气排出或向前运动可以通过相应的活塞元件60以5ml/s向远侧或向前运动直到通过空气传感器320探測到流体而出现,并且活塞元件60接着进ー步从空气传感器320向前运动一次性元件的体积至钉1175的尖端。活塞元件60接着被致动至相反方向并且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从而使所捕获的与姆个活塞元件60 相关联的针筒柱塞1300在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从而开始通过来自所连接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的流体填充针筒体部1122。期望这个运动持续到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基本填充流体至期望的水平。之后,活塞元件60受到致动从而向前运动小量,例如从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喷出大约I. 5ml的流体以用于松弛矫正目的。接着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对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相应的旋塞阀1160进行操作至关闭或隔离位置,其中第一端ロ 1162和第二端ロ 1164都与第三端 ロ或出口端ロ 1166隔离。为了到达注射位置或注射取向,注射器20围绕基座支承件90进行枢转,但是在本方案中现在是在朝向患者支承表面的方向上,使得从装载于相应的压カ套136中的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位于不对称的针筒体部1122的底部上。图 33至图37示出了注射器20的从图33所示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取向相继运动至图37所示的注射取向。为了到达注射位置,注射器20的枢转运动使注射器20在本方案中朝向患者支承表面“滚动”并且跨过大约180°旋转。在注射位置中,从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 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处于最低点,从而使得空气的注射很困难。当注射器20旋转至注射位置时,期望将单次使用装置1500连接至与注射器操作性关联的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这个连接步骤通常包括将单次使用装置 1500的相应的输入线1502、1504连接至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相应的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 ロ或出口端ロ 1166。具体而言,设置于每个输入线1502、1504的近端的流体连接器1506结合至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每个旋塞阀1160的出ロ端ロ 1166上的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176。此外,输入线1502、1504被置于以上述的方式与空气探测器模块300上的顶部定位的空气探测器320操作性相关联。尽管单次使用装置1500能够潜在地连接至处于上述的注射器20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位置中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但是具有这样的可能性 单次使用装置1500可以在注射器20的枢转运动过程中落在围绕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无菌区域的外側。应当注意到,上述的注射器20的滚动运动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优点流体供给容器36、38可以保持靠近针筒1120,从而减小流体供给容器36、38与针筒1120之间的管长,并且因此减小针筒1120的填充时间或重新填充时间。一旦单次使用装置1500结合至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并且进一歩与空气探测器300中适当的空气探测器320相关联,则单次使用装置1500准备通过流体进行灌注并且排出空气。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可以包括特定的准备步骤,例如将压力传感器(未示出)连接至压カ隔离阀1510并且通过手动冲洗从压カ传感器和压カ隔离阀1510清除空气。为了开始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參与操作者同样
2按压“填充/排出”控制按钮34。在用于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的示例性自动顺序中,一旦參与操作者压下“填充/排出”控制按钮34,则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相应的旋塞阀1160运动至注射位置,在该位置中,每个旋塞阀1160的第一端ロ 1162被置于与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流体连接。每个相应的旋塞阀1160都通过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被置于上述的注射位置,控制阀致动器220通过插ロ致动器元件222使每个旋塞阀1160的致动手柄1170旋转,使得旋塞阀1160中的T形通道处于第一端ロ 1162和第三端ロ 1166处于流体连通的取向。控制阀致动器220如上所述地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进ー步使得活塞元件60向远侧或向前运动,来自相应的针筒1120的流体由此进入单次使用装置1500,并且具体而言, 进入相应的输入线1502、1504。输入线1502、1504中的流体的运动持续到每个线中的流体都到达Y型连接器1508的正远侧点或正向前点。通常,对比剂和生理盐水分别出现在输入线1502、1504中(例如,每个输入线1502、1504都在其中携带不同的流体)。一旦相应的流体到达Y型连接器1508的正远侧点或正向前的点,流体联接至容纳有对比剂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的旋塞阀1160被操作至关闭位置或隔离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端ロ 1162与第三端ロ或出ロ端ロ 1166隔离。期望流体联接至生理盐水流体供给容器36、38的旋塞阀1160 仍然处于打开位置或注射位置并且相关联的针筒1120继续向单次使用装置1500供给生理盐水,从而向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下游部件的剰余部分灌注,即,压カ隔离阀1510、隔离旋塞阀1512和患者导管将连接于其上的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之后,第二“生理盐水”旋塞阀1160被操作至关闭位置。在上文的讨论确定了用于首先通过流体灌注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和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步骤的同时,从多次使用装置1100(包括针筒1120)并且从单次使用装置 1500排出空气进ー步期望允许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操作过程中重新填充针筒1120,使得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通常可以重新用于一定数量的使用和/或一定数量的患者。 由于ー些涉及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介入过程相比根据上述讨论的出现在ー个填充的针筒 1120中的对比剂的一次“排放”能够使用更多的对比剂,因此在实践中通常需要重新填充针筒1120。在重新填充条件下,期望在对于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參与操作者而言方便的时间段内完成一个或两个针筒1120的重新填充。通过如上文所述的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和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布置以及注射器20的枢转运动,相应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总是非常靠近从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并且可以使将流体引导至针筒1120所需的医疗管路的长度更短。因此,重新填充速度较快。具体而言,众所周知,对于给定内径(ID)的管,管路的长度越短,则在通过真空蒸发填充液体之前,重新填充速度越快。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针筒1120的标准的重新填充方法可以包括注射器20上的硬接线的“重新填充”控制按钮34,參与操作者压下“重新填充”控制按钮34以使ー个或两个针筒1120重新填充。这个功能还可以结合到注射器20上的图形用户界面(⑶I)显示窗ロ 32 中,例如作为图形用户界面(⑶I)显示窗ロ 32上的用户选项。重新填充针筒1120的重新填充速度和重新填充体积可以由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參与操作者预编程成用干与注射器 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建立的初始数据入口的一部分,或者预编程到电子控制装置中。 可以根据预编程參数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停止手动重新填充过程,或者备选地,可以通过按压注射器20上的“停止”控制按钮34或通过致动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另ー个装置(例如操作性地连接至注射器20并且电子联接至电子控制装置的手动控制器(未示出))断开手动重新填充过程。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也可以预编程,使得自动重新填充基于相应的针筒1120中的预编程触发最小体积发生。例如,当(ー个或两个)相应的针筒1120中剰余的流体的体积小于程序设计体积时,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启动针筒重新填充过程。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追踪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操作过程中从相应的针筒1120分配的流体体积来确定已经达到预编程触发最小体积。备选地,光学流体水平传感器可以结合到对相应的针筒1120进行支承的压カ套136中,并且来自这些流体水平传感器的输入可以提供给电子控制装置,使得电子控制装置可以确定在针筒1120的ー个或两个针筒中何时已经达到预编程触发最小体积。可以在电子控制装置中预编程填充体积和重新填充的速度。能够如上文所述地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停止自动重新填充过程,或者可以通过按压注射器20上的“停止”控制按钮34或通过致动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另ー个装置(例如操作性地连接至注射器20的手动控制器(未示出))手动断开自动重新填充过程。此外,自动重新填充过程可以在流体注射过程完成时ー个或两个针筒1120中的流体不足以进行下一个程序流体注射过程时启动,例如,下一个预编程注射体积超过针筒1120中的实际体积时。在上述的自动重新填充过程的变型中,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定时器和相关联的程序设计以在电子控制装置确定涉及针筒1120的流体注射过程不可能在近期发生时启动重新填充过程。换句话说,期望电子控制装置的程序设计预期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某些部件的不活动,或者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某种状态或条件表示流体注射过程不可能发生并且针筒1120中一个或两个针筒的自动或“不可见”重新填充可以在不与即将发生的流体注射过程相冲突的前提下开始。例如,一个触发事件能够是手动控制器在某个时间段的不活动。基于这个不活动,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触发自动或“不可见”重新填充。在另ー个示例中,手动控制器中的位置传感器或取向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能够为电子控制装置确认手动控制器已经降下;其它可能的传感器实施例包括电容接触式传感器或者热敏传感器。正如上述的重新填充过程一祥,一旦开始上述的重新填充过程,则填充体积和重新填充速度能够基于预编程參数和重新填充过程的断开。上述的自动或“不可见”重新填充过程也可以被本公开中上文所讨论的断开事件中的任何ー个断开。此外,上述的自动或“不可见”重新填充过程的控制可以由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进行, 使得当需要流体注射过程时,注射器20能够从重新填充过程快速过渡到流体注射过程,使得參与操作者将不会察觉时滞。这个结果可以由非常慢地进行重新填充过程实现,从而在过渡至注射状态时不必耗散真空。在重新填充过程中,与相应的针筒1120相关联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中的ー个或两个容器可以变成空的(例如,最初缺少充足的流体来完成针筒1120的完全重新填充)。 因此,替换流体供给容器36、38是必需的并且期望这样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的替换快速进行且不会将空气导入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任何部件中。用于实施流体供给容器更换的示例性过程如下。首先,已经以ー些方式触发重新填充过程,例如手动、自动或者自动-不可见重新填充过程。此外,需要重新填充的与针筒1120相关联的旋塞阀1160被致动至填充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二端ロ 1164与第一端ロ 1162流体连通,从而允许通过与当前部分使用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相关联的连接管路1174和连接器钉1175来填充针筒1120。与重新填充的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相接ロ的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从而开始重新填充针筒1120。随着流体供给容器36、38的流体排放,空气被抽入连接管路1174,并且随着这个空气柱到达空气探测器模块300上的线内(in-line) 空气探测器320,空气探测器320更改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使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的运动停止或反向的电子控制装置,从而推动流体通过连接管路1174回到连接器钉1175。电子控制装置接着将旋塞阀1160致动至关闭或关位置,从而将出口端ロ 1166与第一端ロ 1162和第二端ロ 1164隔离。通过注射器20上的图形用户界面(⑶I)显示窗ロ 32给參与操作者提示,从而拆除流体供给容器36、38并且刺入具有连接器钉1175的新的流体供给容器36、 38。电子控制装置接着致动旋塞阀1160至上述的填充位置,并且致动在重新填充针筒1120 的针筒体部1122中与针筒柱塞1300相接合的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向前运动小量,从而排出连接器钉1175或连接管路1174中剩余的任何空气。本公开所述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一个优点是每个这样的装置1100都易于拆除与注射器20、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的关联,使得例如可以为ー个患者 (患者体部)进行造影剤更换或者可以容易地在患者之间进行造影剤更换。此外,本公开所述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允许拆除已使用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并且允许将其暂时存放用于再次使用(通常在同一天并且不会影响消毒)。具体而言,容纳对比剂的多次使用装置 1100及其相关联的容纳造影剤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形成闭合系统,可以拆除该闭合系统以用于暂时存放,仅需的另外的无菌保护是无菌帽或无菌盖,以便将流体连接器1176封闭在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上。现在将对以上段落所述的用于拆除、存放和再次使用已使用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 的示例性过程进行描述。在下面的讨论中,假设当前患者完成了当前的介入研究,并且因此,可以拆除单次使用装置1500与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连接并且作为医疗废物丢弃。 像上文中注意到的,将无菌帽添加至每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ロ 1166或出口端ロ 1166上的流体连接器1176。參与操作者接着致动注射器20上的“卸载” 控制按钮34。如本文所迷,“卸载”控制按钮34接着使动作顺序发生,从而允许在需要的情况下话拆除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一个或另ー个。但是,还可以期望提供两个“卸载”控制按钮34,一个“卸载”控制按钮34用于ー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从而允许从注射器20拆除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ー个或另ー个,例如,如果期望拆除容纳造影剤的多次使用装置 1100而容纳生理盐水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与注射器20、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模块300保持接合。下列讨论对用于示例性目的的一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拆除顺序进行了描述。一旦致动“卸载”控制按钮34,则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对控制阀致动器220进行控制,从而使旋塞阀1160运动至上述的填充位置,并且接着致动与针筒 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相接合的活塞元件60向近侧或向后运动至存放位置。活塞元件60的存放位置对应于针筒柱塞1300放置到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的设定位置,并且这个位置通常是与出厂设定轴向位置不同的来自 “新”针筒1120的轴向位置。电子控制装置接着使控制阀致动器220将旋塞阀1160置于关闭位置或关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与第一端ロ 1162和第二端ロ 1164隔离。在这个点处,旋塞阀1160可以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的盖板206上的附连元件 208脱离并且相应的压カ套136可以以上述的方式向上枢转,从而允许从压カ套136的筒 162拆除针筒1120。针筒1120、旋塞阀1160以及附连有连接管路1174的连接器钉1175接着与连接至连接器钉1175的流体供给容器36、38作为ー个单元一起存放。如将通过上文理解的,每次针筒1120装载到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压カ套136中并且相应的活塞元件60延伸至与针筒1120中的针筒柱塞1300相接合,就可以确定针筒 1120是否是全新的针筒1120,即意味着针筒1120先前未经使用,或者是先前已经使用的针筒1120并且已经在先卸载了。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能够通过一体形成在注射器20的活塞元件60中的位置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 进行这个确定,位置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能够向电子控制装置提供关于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位置的信息。如果针筒柱塞1300的位置对应于针筒1120 制造过程中设定的初始位置,则电子控制装置确定针筒1120是未经使用的针筒1120。如果针筒柱塞1300位于如针筒卸载过程的结果的到达的上述的存放位置,则电子控制装置确定针筒1120是先前已经使用的针筒1120并且流体非常可能容纳在其中。应当理解,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的初始设定位置或出厂设定位置同样位于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内,但是由于针筒卸载过程相对于存放位置处于不同的轴向位置。首先,注射器20如上所述地在基座支承件90上枢转至大致水平的取向,并且无论将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针筒1120是新的针筒1120还是先前已经使用的针筒1120, 这个步骤都是相同的。根据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方法论,针筒1120接着装载到接收压カ 套136中并且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旋塞阀1160与流体控制模块200物理接ロ。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接着致动相应的活塞元件60向远侧或向前运动直到针筒 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上的接近传感器相遇。美国专利 No. 7, 018, 363 (Cowan等人)中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04/0064041 (Lazzaro等人)和 No. 2005/0113754 (Cowan)中对用于这个目的的合适的接近传感器进行了描述,这些专利中的每ー个都通过引用的方式在上文结合到本文中。如果确定针筒1120在先前已经使用,则下列示例性过程可以用于将针筒1120重新装载于针筒20并且将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其它部件与流体控制模块200和空气探测器模块300相关联。一旦确定所遇的针筒1120是先前已经使用的针筒,则活塞元件60并不像上文结合全新的针筒1120所述的一祥驱动针筒柱塞1300向前至针筒体部1122中的最远侧位置。 相比而言,活塞元件60的运动随着与针筒柱塞1300的接ロ接合而停止。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接着使注射器20枢转或滚动至填充和排出位置(或者參与操作者手动进行这个步骤),如图33A至图33B所示,从而将针筒体部1122上的偏置排放管道1130定向至顶部位置或排出位置。參与操作者接着致动“排出”控制按钮34并且将提示或其它显示展示给參与操作者,以手动控制活塞元件60从而使活塞元件60向前运动。旋塞阀1160 基本同时受到电子控制装置致动从而运动至注射位置,使得可以进行空气排出步骤。由參与操作者进行可视探测有助于保证没有空气滞留在针筒1120中。根据本公开中上文概述的过程,旋塞阀1160接着被电子控制装置致动至填充位置,并且接着重新填充针筒1120。如果针筒1120完全排空流体(这是针筒在上述的卸载过程中的ー个可能状态),则可以备选地跟随上文參照新的针筒1120进行描述的初始填充顺序,以通过流体(通常是造影剤) 完全填充针筒1120。在上文中,对单次使用装置1500总体进行了描述并且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细节參照某些美国公开和国际公开。对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改进示于图40至图43中并且总体指定为附图标记1600。当对比单次使用装置1500与单次使用装置1600时,如本文所述,总体而言,基于流动的压カ隔离阀1510被压カ隔离旋塞阀组件或压カ隔离旋塞阀装置1610 代替,从而增强了空气排出操作,因为相关联的压力传感器(未示出)的空气排出可以自动进行。此外,空气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旋塞阀压カ隔离阀的下游侧,并且可能设置在旋塞阀上的压カ隔离端ロ本身上以用于增强安全性的目的。此外,期望旋塞阀压カ隔离阀由硬塑料制成,使得血液动力学压カ信号不像在更加柔性的压カ隔离阀中那样多地衰减。此外,由旋塞阀压カ隔离阀提供的正关闭(positive closure)特征防止流体(例如,在大多数申请中的对比剂以及生理盐水或血液)的交叉污染和密度交換。上述由单次使用装置1600提供的优点是示例性并且非穷尽的。总体而言,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对于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保持不变,但是増加了如本文所述的Y型连接器。图40至图43示出了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关联的相应的旋塞阀1160,多次使用装置1100与流体控制模块200操作性接ロ。但是,为了这些附图简明的目的,省略了与每个旋塞阀1160的第二端ロ 1164相关联的连接管路1174。压カ隔离旋塞阀组件或压カ隔离旋塞阀装置1610包括控制阀致动器装置1612,控制阀致动器装置1612 以与空气探测器模块300被支承至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的方式相似的方式通过ー对支承臂从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的远端或前端受到支承。控制阀致动器装置1612(在下文中称作“致动器装置1612”)大体类似于上述的控制阀致动器220。致动器装置1612包括接ロ 致动器元件1614以及附连点或附连元件1616。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以与上述的旋塞阀 1160机械接ロ流体控制模块200的致动器元件222和附连元件208相似的方式通过致动手柄1621与致动器元件1614机械接ロ并且通过附连元件1616固定至致动器装置1612。因此,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是可以以与上述的旋塞阀1160的操作相似的方式在若干位置或状态之间进行操作的自动旋塞阀。期望致动器装置1612的操作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实现。本文对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的操作状态进行了描述。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通常是包括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第二端ロ或出口端 ロ 1624以及第三端ロ或压カ隔离端ロ 1626的三位置自动旋塞阀,将与高压流动流体隔离的压カ传感器T连接至第三端ロ或压カ隔离端ロ 1626。压カ传感器T可以安装至高度调节杆,以便与患者的胸腔对齐。第一端ロ 1622或入口端ロ 1622通过Y型连接器管道1628 连接至旋塞阀1160的相应的第三出口端ロ 1166。Y型连接器管道包括Y型连接器,Y型连接器具有适于与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相接ロ的远侧流体连接器1630。第一端ロ 1622 或入口端ロ 1622和远侧流体连接器1630可以具有与上述的配合的流体连接器1176、1516 相似的配合构造,或者可以是医疗领域内众所周知的标准鲁尔连接。Y型连接器管道1628 还包括近侧流体连接器1632,近侧流体连接器1632适于流体联接至设置在多次使用装置 1100的旋塞阀1160的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上的流体连接器1176,并且因此可以具有特定的配合连接以用干与流体连接器相接ロ,或者备选地,可以是医疗领域内众所周知的标准鲁尔连接。通过使Y型连接器管道1628就位,流体在单次使用装置1600中的混合恰恰在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之前完成。尽管Y型连接器管道1628可以设置成单次使用装置 1600的部件,但是Y型连接器管道1628还可以设置成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部件。如果Y 型连接器管道1628设置成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部件,则无菌断裂点或无菌连接点位于远侧流体连接器1630。如果Y型连接器管道1628设置成单次使用装置1600的部件,则无菌断裂点或无菌连接点位于近侧流体连接器1632。出口导管连接器1634流体联接至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的第二端ロ或出口端ロ 1624。在上述的流体连接中,可以期望通过上述合适的结合技术中的任何ー种在第三隔离端ロ或压カ隔离端ロ 1626与压カ传感器T之间以及第ニ端ロ或出口端ロ 1624与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之间形成连接作为整体或永久连接。通常,为了上文详细描述的原因,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与Y型连接器管道1628之间的连接是可分开的。因此, 单次使用装置1600通常包括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任选地压カ传感器T,并且任选地包括Y型连接器管道1628。如果需要的话,例如如通过医疗领域内众所周知的接ロ鲁尔连接所提供的,第三端ロ或压カ隔离端ロ 1626与压カ传感器T之间以及第ニ 端ロ或出ロ端ロ 1624与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可分开的连接。空气探测器1640安装于致动器装置1612,以便与连接于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的第二端ロ或出口端ロ 1624的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相接ロ。空气探测器1640接ロ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以确认空气在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中的出现。致动器装置 1612包括,或者任选地空气探测器1640包括探測器传感器,以确认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的出现,并且这样的探測器传感器可以以与上述的和流体控制模块200相关联的探測器传感器232相似的方式结合到致动器装置1612中。备选地,这样的探測器传感器可以仅仅确定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是否与空气探测器1640相关联。下游隔离旋塞阀1642可以设置成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的部件并且提供类似于上述的旋塞阀1512的患者隔离、废物丢弃、空气吸入,或者可能的药物注射功能。应当理解,上文结合旋塞阀1512进行描述的各种特征和特性中的任何ー个都可以应用于旋塞阀1642,例如使第二空气探测器模块或下游空气探测器模块360与旋塞阀1642相接ロ。通过现在进行描述的单次使用装置1600的各种特征,现在将对单次使用装置 1600的示例性操作使用进行阐述。在流体输送或注射过程的使用中,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 与致动器装置1612相接合,致动手柄1621与致动器元件1614操作性接合,致动手柄1621 的操作由此可以将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置于与第二端ロ或出口端ロ 1624流体连通。 进入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的流体流可以通过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并且最終通过连接至管道连接器导管1634的患者导管,而连接于导管连接器管道1634上的压カ隔离端ロ 1626 和压カ传感器T与旋塞阀1620中的任何加压流体流隔离。如果期望读取动脉血或静脉血压力,则可以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对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进行操作,以将压カ隔离端ロ 1626置干与第二端ロ或出口端ロ 1624流体连通,并且从而允许进行血管压カ测量。此外,可以对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进行操作,从而将第三端ロ或压カ隔离端ロ 1626置干与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流体连通,使得可以排出处于连接至压カ传感器T的管路中的空气。下游旋塞阀1642包括旋转导管连接端ロ 1644,以用于连接至患者导管(未示出)以及能够进行若干功能的侧端ロ 1646,包括废物端ロ(例如,吸气端ロ)、药物注射端n等。现在接着对用于单次使用装置1600的示例性空气排出过程进行描述。下列讨论总体假设单次使用装置1600与根据上文所讨论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接ロ,并且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已经根据上述的技术排出了空气。使注射器20处于“注射”位置,压カ 传感器T的远端被置于或保持在打开状态连接至大气压,并且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处于流体连通出现在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与第三端ロ或隔离端ロ 1626之间的状态或位置中。注射器20被激活至将期望的流体(通常是生理盐水)从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ー个“推动”到单次使用装置1600中,从而使冲洗流体通过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并进入连接于压カ传感器T的管路,并且通过压カ传感器T流出。一旦确定流体已经从压カ传感器T流出,则參与操作者接着停止冲洗流体从注射器20的进ー步注射。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接着操作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至注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与第二端ロ或出口端ロ 1624处于流体连通,并且注射器20再次被致动从而注射与第二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关联的第二流体(通常是造影剤),使得流体体积等于第 ニ多次使用装置1100通过压カ隔离旋塞阀1620的第一端ロ或入口端ロ 1622(例如,经过第一端ロ 1622)的容量。这个第二注射过程停止,并且注射器20重新开始通过第一多次使用装置1100推动冲洗流体和推动等于单次使用装置1600的容量的体积的流体。当来自对比剂填充过程的最后的气泡或体积进入单次使用装置1600,并且因此“推动”等于单次使用装置1600的容量的体积的冲洗流体足以从单次使用装置1600完全排出空气时,空气探测器1640提供确认。接下来參照图44至图48,本公开现在阐述用于将布置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 1122内的针筒柱塞1300可分开地结合或接ロ至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中的一个的若干实施。在下文中对这些若干实施进行了阐述并且下列实施中的任何ー个都可以根据本公开用于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图44A至图441示出了第一实施,在该实施中,钩式接ロ通常设置在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首先,应当注意到,针筒柱塞1300通常包括被弹性盖1304包绕的柱塞元件1302,弹性盖1304限定了多个周向密封肋1306。在钩式接ロ实施例中,期望柱塞元件1302是固体并且包括逐渐变细的远部或远端1308和外部凸缘部或后凸缘部1312,逐渐变细的远部或远端1308安装在盖1304中的逐渐变细的腔 1310内,外部凸缘部或后凸缘部1312相对于盖1304的近端安装。周向凹部1314限定在逐渐变细的远部或远端1308与外部凸缘部或后凸缘部1312之间并且使逐渐变细的远部或远端1308与外部凸缘部或后凸缘部1312分离,盖1304的向内延伸的径向肋1316安装并且固定在外部凸缘部或后凸缘部1312内,以固定柱塞元件1302与盖1304之间的接合。近侧钩元件或后钩元件1320从柱塞元件1302的凸缘部1312向近侧或向后延伸,钩元件1320 限定了从钩尖1330向内的钩接ロ凹部1322。如现在进行描述的,相对的活塞元件60适于与柱塞元件1302上的钩元件1320相接合。如动カ医用注射器领域中常见的,活塞元件60通常包括被外套筒602包绕的滚珠丝杠轴600。柱塞接口元件604通过机械紧固件606固定至外套筒602。柱塞接口元件604 限定了面向滚珠丝杠轴600的远端610的内部腔608,并且内部腔608中布置有接近传感器612。接近传感器612设置成识别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内的轴向位置,并且如上所述,接近传感器612可以是物理接触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接近传感器。如上所述,接近传感器612能够向电子控制装置提供关于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 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位置的信息。如果针筒柱塞1300的位置对应于针筒1120的制造过程中设置的初始位置,则电子控制装置确定针筒1120是未经使用的针筒1120。如果针筒柱塞1300位于如针筒卸载过程的结果到达的上述的存放位置,则电子控制装置确定针筒 1120是先前已经使用的针筒1120。柱塞接口元件604包括可以与其一体形成的侧板616。枢转钩元件620在枢转点 622枢转地连接至侧板616并且压缩弹簧624作用在枢转钩元件620上。压缩弹簧或支持 (backing)弹簧624分别固定在限定于柱塞接口元件604和钩元件620的相対的凹部626、 628中;支持弹簧624的相对端部可以通过传统方法固定在相対的凹部626、628中。密封裙座629可以围绕活塞元件60的外套筒602设置并且固定在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后板102 中的凹部或腔中以用于无菌目的。钩元件620具有钩尖630。通过现在为所示的用于与针筒柱塞1300和活塞元件60相接ロ的钩接ロ实施阐述的针筒柱塞1300和活塞元件60的相应的接ロ部件,现在将对用于钩接ロ实施的操作顺序进行描述。图44A示出了首先将针筒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其中针筒1120接收到压 カ套136的筒162中。如上所述,针筒1120的插入通常通过键元件1144接合在键槽158 中完成,键槽158限定于压カ套136的体部152的内表面160中,因为该结构限制了针筒体部1122插入到压カ套136中。随着压カ套136以上述的方式向下枢转,钩元件620上的钩尖630布置在由从针筒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向近侧延伸的钩元件1320限定的钩凹部1322中,如图44C所示。支持弹簧624通过相对于钩元件1320提供支持力来保持这个布置。小空间或小间隙限定在钩元件1320的钩尖1330与钩元件620的钩尖630之间,从而允许钩元件1320、620之间的相互接合。通过现在形成的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 之间的钩接ロ,活塞元件60在向远侧或向前方向上的运动向针筒柱塞1300施加线性运动。 具体而言,随着活塞元件60在向远侧或向前方向上运动,如图44C至图44D所示,侧板616 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相接触,并且这个接触式接合向针筒柱塞1300施加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如果活塞元件60在向近侧或向后方向上运动,如图44E和图44F所示,则钩元件620接触并且接合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延伸的相对的钩元件1302,并且这个相互接合向针筒柱塞1300施加向近侧或向后运动,相应的钩620、1320的相互接合通过支持弹簧624保持。图44G至图441示出了在从接收压カ套136拆除针筒1120时的用于针筒1120的卸载顺序,并且这个顺序与上述的用于将针筒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的顺序恰恰相反。 在拆除顺序中,小空间或小间隙再次限定在钩元件1320的钩尖1330与钩元件620的钩尖 630之间,从而允许钩元件1320、620之间的枢转脱离。具体而言,如果期望释放针筒柱塞 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则针筒柱塞1300首先通过活塞元件60被缩回到存放位置,存放位置对应于如上所述的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的置位。在这个位置中,活塞元件60被抽回,使得柱塞接ロ元件604大致定位在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后板102中的前ロ 110内。钩元件1320的钩尖1330与钩元件620 的钩尖630之间的小间隔通过活塞元件60的小幅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形成,活塞元件60总体仍然留在前开ロ 110内。一旦小空间或小间隙限定在钩元件1320的钩尖1330与钩元件 620的钩尖630之间,则压カ套136可以如图44H至图441所示地向上枢转,从而使钩元件1320、620彼此枢转地脱离,并且针筒1120可以从压カ套136拆除。下文中參照图45A至图45H对另ー个针筒柱塞1300和活塞元件60接口装置进行讨论,其中将相似的元件指定为如图44A至图441的上述描述中所用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图45A至图45H中,旋转活塞接口装置用于形成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机械接ロ。在这个实施例中,柱塞元件1302是限定了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的空心元件,并且后凸缘部1312在近端限定了向内延伸的径向肋或径向缘1342以用于与活塞元件60相接ロ。 近侧径向肋或近侧径向缘1342形成在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从而限定了环形凹部1344。柱塞元件1302的逐渐变细的远端1308中可以如图所示地限定开ロ 1346,但是远端1308同样也可以是完全闭合的端壁。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肋或径向缘1342限定了ー对相对的键槽或槽1348,如图4 和图45F所示,从而允许与活塞元件60相关联的元件进入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对的活塞元件60包括内套筒632,内套筒632布置在外套筒602 内并且进ー步围绕滚珠丝杠轴600布置。外套筒602和内套筒632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统一的装置或部件,并且备选地,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形成为ー个统ー结构。柱塞接口元件 634由外套筒602和内套筒632支承。内套筒632限定了容纳电机638的内部室或内部腔 636,电机638通过电机安装板640固定至内套筒632。来自电机638的输出轴642与柱塞接ロ元件634机械接ロ并且用于将旋转运动施加给柱塞接ロ元件634。柱塞接ロ元件634 包括限定了孔646的活塞杆644,电机输出轴642布置在孔646中并且孔646与柱塞接ロ兀件634干涉接合,使得电机输出轴642的旋转运动施加给柱塞接口元件634。柱塞接口元件 634包括一对键元件或凸出元件648,以用于与设置在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近侧径向缘1342相接ロ。用于接ロ针筒柱塞1300和活塞元件60的操作顺序在图45A中开始,其中示出了针筒1120在接收压カ套136中的完全插入位置并且压カ套136枢转至水平取向。省略了用于将针筒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的装载步骤,但是类似于上文结合图44A至图441进行描述的内容。如图45A所示,活塞杆644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间隔一定距离,但是大致与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对齐。针筒柱塞1300定向成使得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缘1342中的键槽1348与活塞杆644上的相对的键元件或凸出元件648对齐。因此,活塞元件60的任何向远侧或向前运动都允许键元件648通过键槽1348 进入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活塞元件60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示于图 45A至图45C中,并且键元件648在键槽1348中相应的通过示于图4 中。活塞元件60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使活塞杆644收容在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随着活塞杆644延伸到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活塞元件60的任何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都通过外套筒602的远端或远面650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之间的接触式接合向针筒柱塞1300施加向远侧或向前运动。特别參照图44E至图44G,应当理解,为了使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向近侧或向后运动,需要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为了形成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操作电机638被操作为使电机输出轴642 旋转,从而使柱塞接口元件634同样地旋转。施加于柱塞接口元件634的旋转运动处于大约90°的量级,从而使活塞杆644上的键元件648定向成大致正交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中的径向缘1342中的键槽1348。因此,键元件648被置于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缘1342干渉接合。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就在键元件648通过键槽 1348进入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从而由此提供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之后,建立键元件648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肋 1342之间的干渉接合。备选地,可以在期望活塞元件60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被导向成在相反或向近侧方向运动时建立干渉接合。尽管上文将注射接口元件634 的大约90°的旋转运动描述成是期望的,但这仅意味着是示例性的,并且根据本公开将键元件648置干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缘1342干渉接合的旋转运动是足够的。通过键元件648与柱塞元件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缘1342之间建立的干涉接合,活塞元件60的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使针筒柱塞1300抽出或者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向近侧或向后运动。当期望释放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时,针筒柱塞1300通过活塞元件60回到存放位置,对应于如上所述的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 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的置位。电机638接着操作成使电机输出轴642旋转,从而使柱塞接口元件634同样地旋转。施加给柱塞接口元件634的旋转运动同样处于大约90°的量级(沿任一方向),活塞杆644上的键元件648由此定向成大致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缘1342中的键槽1348对齐。因此,键元件648被置于将去除与柱塞元件 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中的径向缘1342的干涉接合的取向。活塞元件60的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使柱塞接ロ兀件634从与柱塞兀件1302的接合抽出,并且柱塞接ロ兀件634可以被抽入到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后板102中的前开ロ 110中。之后,压カ套136可以向上枢转至拆除取向,以用于根据本公开中上文阐述的卸载过程从压カ套136的筒162拆除针筒1120。下文參照图46A至图461对又ー个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的接口装置进行讨论,其中将相似的元件指定成如上文对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的接口装置的上述实施例进行描述所使用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例中,凸轮接口装置用于形成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机械接ロ。在这个实施例中,柱塞元件1302同样是限定了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的空心元件。但是,鉴于旋转活塞接口装置包括具有向内延伸的径向肋或径向缘1342以用于与活塞元件60相接ロ的后凸缘部1312,这样的接口径向肋1352现在形成在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内并且形成远端部1308的部件。径向肋1352限定了腔或孔 1340中的远侧环形凹部1354。此外,相比旋转活塞接口装置,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的接口径向肋或径向缘1352并不限定上述的相对的键槽或槽1348,而是取而代之的周向延伸径向肋或径向缘。像上述实施例ー样,本实施例中的相对的活塞元件60包括外套筒602并且包括支承于外套筒602的远端的柱塞接口元件654。柱塞接口元件654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结合方法固定至外套筒602的远端,包括机械紧固、摩擦配合接合或者可能是通过使用粘合剤。 外套筒602限定了容纳螺线管658的内部室或内部腔656,螺线管658通过机械紧固、摩擦配合接合或者可能通过使用粘合剂固定在室656内,从而保持螺线管658在套筒室656中的定位。输出轴662从螺线管658延伸至与柱塞接口元件654机械接ロ。柱塞接口元件 654包括限定了孔666的活塞杆664,螺线管输出轴662布置在孔666中并且孔666与凸轮元件668机械接合,使得螺线管输出轴662的旋转运动施加给凸轮元件668。空心帽或空心端元件670布置在柱塞接口元件654的远端,从而封闭活塞杆664的开ロ远端。帽元件 670中限定了空心腔672并且对帽元件670中的一对相对的开孔676中的一对可以向外或径向延伸的滑臂674进行支承。扭转弹簧678同样布置在由帽元件670限定的空心腔672 中并且与相应的滑臂674相接合。扭转弹簧678保持固定在帽元件670中并且起到将滑臂 674保持在空心腔672内的缩回位置中的作用。每个滑臂674都包括布置在相应的相对开孔676中的第一端部680和向内延伸到由帽元件670限定的空心腔672中的第二端部682。 扭转弹簧678作用在相应的侧壁674上,使得滑臂674中的每ー个都位于相应的接收开孔 676中,从而与活塞杆664的外部表面684大致齐平(例如,缩回位置)。如进一步图不的, 凸轮元件668与由帽元件670限定的空心腔672内的滑臂674中的每ー个的第二端部682 操作性接合。柱塞接ロ元件654进ー步包括形成于活塞杆664近侧的肩部或凸缘686,肩部或凸缘与外套筒602中的开ロ远端688相接合,从而封闭限定在套筒602内的套筒室656。 肩部或凸缘686可以与活塞杆664—体地形成有并且通过机械紧固、干渉接合、粘合剂接合等方法固定在外套筒602的开ロ远端688中。特别參照图46A,该附图示出了枢转至水平朝向的压カ套136并且装载于其中的针筒1120准备用于与活塞元件60相接ロ。因此,图46A至图461同样省略了用于将针筒 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的装载步骤,但是遵守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同的方法论。如图 46A所示,活塞杆664相对于针筒柱塞1300向近侧间隔开并且接近针筒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但是大致与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对齐。在本实施例中,不像上文所述的上述实施例那样考虑针筒柱塞1300的取向。活塞元件60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允许活塞杆664进入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应当理解, 活塞杆664的外径小于柱塞元件1302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的接口径向缘1352的内径。因此,期望活塞元件60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使活塞杆664进入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 直到帽元件670与柱塞盖1304进行接触或者非常接近柱塞盖1304。在这个位置,与帽元件 670相关联的滑臂674位于径向缘1352的向远侧向前并且与环形凹部1354同延。此外,通过活塞杆664延伸到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活塞元件60的任何向远侧或向前运动都通过和活塞杆664相关联的肩部或凸缘686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 1312之间的接触式接合自动向针筒柱塞1300施加向远侧或向前运动。特别參照图46E至图46G,如通过上文所讨论的旋转活塞接口装置,为了使针筒 1120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的向近侧或向后运动,需要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 之间的干渉接合。为了形成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螺线管658操作成使螺线管输出轴662旋转,从而使凸轮元件668旋转并且作用在滑臂674上;图46F中示出了凸轮元件668的这个旋转位置并且还示出了滑臂674的相应位置。凸轮元件668的旋转运动使滑臂674径向运动,使得滑臂674进入径向缘1352向远侧向前限定的环形凹部 1354。因此,滑臂674被置于与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内的径向肋或径向缘1352干涉接合。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就在活塞杆664完全进入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并且与柱塞盖1304相接合或者非常接近柱塞盖1304之后建立滑臂674与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内的径向缘1352 之间的这个干涉接合。备选地,可以在活塞元件60被导向成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在相反或向近侧方向上运动时建立干渉接合。通过滑臂674与柱塞元件1302 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内的径向缘1352之间建立的必要的干涉接合,活塞元件60的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使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抽回或者向近侧或向后运动。如果需要释放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则期望针筒柱塞 1300通过活塞元件60返回存放位置,对应于如上所述的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的置位。螺线管658接着去激励,从而允许扭转弹簧678 作用在滑臂674上并且使滑臂674回到其初始位置,在该位置中,滑臂674中的每ー个的第一端部680都定位在相应的将与活塞杆664的外部表面684大致齐平的接收开孔676中。 活塞元件60的随后的向近侧或向后运动将活塞杆664从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抽出并且允许柱塞接口元件654与柱塞元件1302脱离。柱塞接口元件654可以被抽入到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后板102中的前开ロ 110中。之后,压カ套136可以向上枢转至拆除取向以用于拆除针筒1120并且根据本公开中上文阐述的卸载过程从压カ套136的筒162拆除的针筒1120。在下文中參照图47A至图471对第四针筒柱塞1300和活塞元件60进行讨论,其中将相似的元件指定成与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接口装置的上文所讨论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例中,滑键装置用于形成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机械接ロ。在这个实施例中,柱塞元件1302同样是限定了接收腔或接收孔 1340的空心元件。正如上文所讨论的旋转活塞接口装置,后凸缘部1312包括在近端处向内延伸的肋或缘1342,以用于与活塞元件60相接ロ。本实施例中相对的活塞元件60像上述实施例ー样包括外套筒692并且包括支承于外套筒692的远端的柱塞元件694。柱塞接口元件694可以通过包括机械紧固、摩擦配合接合或者可能的通过使用粘合剂的任何合适的结合方法固定至外套筒692的远端。柱塞接口元件694的近端696相对于限定在外套筒692内的内部肩部698安装。柱塞接口元件694包括相对于外套筒692的远端安装的向外延伸的径向凸缘700。外套筒692限定了通过柱塞接口元件694封闭并且容纳线性螺线管710的内部室或内部腔702。线性螺线管 710可以通过机械紧固、摩擦配合接合或者可能通过使用粘合剂固定在套筒室702内,并且外套筒692在套筒室702中限定了第二、位于近侧的肩部704,线性螺线管710相对于肩部 704安装或接合,从而保持线性螺线管710在套筒室702中的定位。线性螺线管710包括激励部712,激励部712具有相对于第二肩部704安装的近侧凸缘714。激励部712限定了中心孔或中心腔716,可延伸并且可缩回的螺线管输出轴722共轴地布置在中心孔或中心腔716中。可延伸并且可缩回的螺线管输出轴722具有如图所示的直径减小的远侧接ロ部 724。线性螺线管710的激励部712可以操作成以尝试的机电领域中的已知方式延伸并且缩回螺线管输出轴722。柱塞接口元件694包括限定了孔732的活塞杆730,从而封闭与螺线管输出轴722 的远侧接ロ部724相接ロ的滑键致动器734。滑键致动器734与螺线管输出轴722的远侧接ロ部724之间设置了固定连接,使得螺线管输出轴722的延伸和缩回运动直接施加给滑键740。滑键致动器734适于与滑键740机械接ロ。滑键致动器734包括多个向远侧延伸的成角度键元件736,键元件736限定了多个(通常一対)成角度的槽738以用于与滑键740 相接ロ。滑键740包括一对相对的键齿742、744,每个键齿742、744都具有径向尖端745。 在本实施例中,相対的键齿742、744通过远侧键元件736接合,从而实现键齿742、744从第一位置或缩回位置以及延伸径向位置的径向运动,在第一位置或缩回位置中,键齿742、744 布置在限定于活塞杆730中的相应的开ロ 746、748内,从而与柱塞接口元件694的活塞杆 730的外表面750大致齐平,并且在延伸径向位置中,键齿742、744从相应的开ロ 746、748 径向向外延伸,从而与形成在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肋或径向缘1342相接ロ。每个键齿742、744都限定了用于键元件736中的一个通过其中的开ロ 751。特别參照图47A,该附图示出了枢转至水平取向的压カ套136以及装载到其中准备与活塞元件60相接ロ的针筒1120。因此,图47A至图471省略了用于将针筒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的装载步骤,但是遵守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同的方法论。在图47A中, 活塞杆730相对于针筒柱塞1300以及针筒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的近侧向近侧间隔开但是与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大致对齐。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键齿742、744可以操作成与形成在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周向近侧肋或缘1342的任何部分相接合,因此针筒柱塞1300的取向也不是考虑因素。活塞元件60 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允许活塞杆730进入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应当理解,活塞杆730的外径小于形成在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接口径向肋或接口径向缘1342的内径。因此,活塞元件60的向远侧或向前运动使活塞杆730进入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直到活塞杆730的远侧尖端或远端752与柱塞盖1304相接触或者非常接近柱塞盖1304。在这个位置,活塞杆730中的相对的开ロ 746、748位于径向缘1342向远侧向前并且与环形凹部1344同延。此外,通过活塞杆730进入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活塞元件60的任何向远侧或向前运动都通过柱塞接口元件694的径向凸缘700 与柱塞兀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之间的接触式接合向针筒柱塞1300自动施加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在图47A至图47D中,线性螺线管710的激励部712处于激励状态,使得螺线管输出轴722从线性螺线管710的激励部712向远侧延伸。在这个状态中,螺线管输出轴722 的近侧端726在激励部712的孔716内限定了近侧开ロ空间754。在这个向远侧延伸位置中,滑键740的相対的键齿742、744接合在由远侧键元件736限定的成角度槽738中,从而使键齿742、744缩回到限定在活塞杆730中的相应的开ロ 746、748中并且与柱塞接口元件 694的活塞杆730的外表面750大致齐平。这个缩回取向允许活塞杆730明显进入针筒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中并且允许通过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肋或径向缘1342的内径。特别參照图47E至图47G,正如上述实施例一祥,为了使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 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向近侧或向后运动,需要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为了形成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线性螺线管710的激励部 712去激励,从而使螺线管输出轴722缩回到激励部712的孔716内。螺线管输出轴722的这个向近侧或向后运动的结果是,激励部712的孔716中的近侧开ロ空间754消失。此外, 随着螺线管输出轴722抽入激励部712中,滑键致动器734由于其与螺线管输出轴722的远侧接ロ部724的固定接合而向近侧运动。此外,这个向近侧运动使将随着键齿742、744径向向外运动的键齿742、744受到通过远侧键元件736限定的成角度的槽738的影响。更具体地,随着键致动器734通过螺线管输出轴722向近侧运动,键齿742、744在其相应的成角度的接收槽738内滑动,从而如图所示地相对于彼此向外分叉,并且这个分叉或者成角度取向向键齿742、744施加径向向外运动。随着键齿742、744到达槽738的开ロ,键齿742、 744中的每ー个的径向尖端745安装在由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上的近侧径向缘 1342限定的环形凹部1344内。在活塞杆664完全进入接收孔1340并且与柱塞盖1304或者非常接近柱塞盖1304之后立即建立键齿742、744与径向缘1342之间的干涉接合。备选地,当活塞元件60被导向成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在相反或向近侧方向上运动时建立干涉接合。通过键齿742、744与设置在后凸缘部1312上的径向缘1342之间建立的必要的干涉接合,活塞元件60的向近侧或向后运动使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向近侧或向后抽入或运动。当期望释放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干渉接合时,期望针筒柱塞1300 首先通过活塞元件60回到存放位置,对应于上述的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 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的置位。线性螺线管710接着被重新激励,从而使螺线管输出轴722在激励部712的孔716内向远侧或向前运动,从而在激励部712的孔716内重新建立近侧空间954。这个向前或向远侧运动施加给滑键致动器734并且使滑动键齿742、744 进入其由远侧键元件736限定的相应的成角度槽738中。显而易见,随着滑动键齿742、744 进入其相应的成角度的槽738,键齿742、744被径向抽入活塞杆730中相应的开ロ 746、748 中。一旦被抽入成与活塞杆730的外表面750齐平,活塞杆730就可以通过活塞元件60的向后运动从限定在柱塞元件1302中的接收腔或接收孔1340被抽动。当柱塞接口元件694 与柱塞元件1302脱离时,柱塞接口元件694的进ー步向近侧或向后运动将其抽入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后板102中的前开ロ 110中。之后,压カ套136可以向上枢转至拆除取向,以用于根据本公开中上文阐述的卸载过程将针筒1120从压カ套136的筒162拆除。下文參照图48A至图48D对最后的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的接口装置进行讨论,其中将相似的元件指定成如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接口装置的上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图48A至图48D中,附连臂装置用于形成针筒柱塞 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机械接ロ。在这个实施例中,柱塞元件1302现在是基本刚性元件,该基本刚性元件具有从后凸缘部1312向近侧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以用于通过如本文所述的柔性支承臂装置接合。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限定了由如本文所述的柔性支承臂装置接合的周向凹部1358。本实施例中的相对活塞元件60包括布置在外套筒772内的滚珠丝杠轴770,并且像上述实施例一祥,包括柱塞接口元件774。柱塞接口元件774包括通过销778固定至外套筒772的一对柔性附连臂776。附连臂776朝向彼此向内且朝向滚珠丝杠轴770的中心纵向轴线偏斜,并且进一歩包括向内导向的径向尖端780。楔形件782通过机械紧固件786 固定至滚珠丝杠轴770的远端784。楔形件782适于实现如本文所述的附连臂776的操作。 总体而言,如图48A和图48B所示,附连臂776通过附连臂776之间的楔形件782的间隙保持在分离取向中并且大致平行于彼此。随着滚珠丝杠轴770在ー个方向上旋转,外套筒772 像动カ医用注射器领域内众所周知的那样向远侧或向近侧运动。随着外套筒772向远侧或向前运动,所附连的附连臂776同样相对于楔形件782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并且这个运动最终去除由楔形件782提供的施加在附连臂776上的分离力。当去除这个カ吋,附连臂776 被允许朝向彼此运动,从而与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向近侧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相接合。
特别參照图48A,该附图示出了枢转至水平取向的压カ套136以及装载在其中准备与活塞元件60相接合的针筒1120。因此,图48A至图48D中同样省略了用于将针筒1120 装载到压カ套136中的装载步骤,但是遵守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同的方法论。如图48A 所示,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向近侧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相对于附连臂776向远侧间隔开。随着滚珠丝杠轴770在ー个方向上旋转,外套筒772由于如动力医用注射器领域内众所周知的滚珠丝杠螺母(未示出)与滚珠丝杠轴770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滚珠丝杠螺母与外套筒772之间的固定连接向远侧或向前运动。在一些点处,外套筒772的远端788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相接触。此外,随着外套筒772以及所附连的附连臂776向前或向远侧运动,从而相对于楔形件782向远侧或向前运动。期望楔形件782的轴向长度选择成使得附连臂776的向内导向的径向尖端780之间的间隔S保持为基本接触至少直到外套筒772的远端788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相接触, 使得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可以通过径向尖端780之间。在这个位置中,即,当外套筒772的远端788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相接触时,附连臂776的径向尖端780 与由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限定的周向凹部1358大致对齐。滚珠丝杠轴770的进ー 步旋转使外套筒772进ー步向前或向远侧运动以及所附连的附连臂776同时向前或向远侧运动,从而向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的针筒柱塞1300施加向前或向远侧运动。滚珠丝杠轴770的旋转运动以及外套筒772和所附连的附连臂776的相应的向前或向远侧运动的结果是,最終去除由楔形件782相对于附连臂776提供的径向间隔カ或径向分离力,从而允许向内偏斜的附连臂776捕获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向近侧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当去除楔形件782的楔入作用吋,附连臂776的径向尖端780与由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限定的周向凹部1358相接合,并且固定接合现在出现在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滚珠丝杠轴770的持续旋转使针筒柱塞1300由于外套筒772的远端788 与针筒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之间的接触式接合而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内前进。滚珠丝杠轴770在相对方向上的旋转使针筒柱塞1300由于附连臂 776的径向尖端780与由从针筒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限定的周向凹部1358之间的干渉接合而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 1122内抽出。当期望释放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之间的固定接合时,期望针筒柱塞 1300通过活塞元件60被抽动至存放位置,对应于如上所述的针筒柱塞1300在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中的置位。滚珠丝杠轴770的持续旋转使附连臂776 重新接合楔形件782并且楔形件782开始相对于附连臂776重新产生楔入作用,从而重新建立附连臂776的向内导向的径向尖端780之间足够尺寸的间隔S,以允许远侧径向尖端 780与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向近侧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脱离。 因此,滚珠丝杠轴770的额外旋转使针筒柱塞1300与活塞元件60解除关联,并且从柱塞元件1302的后凸缘部1312向近侧延伸的近侧凸出部或按钮元件1356同样相对于附连臂776 向远侧间隔开。之后,压カ套136可以向上枢转至拆除取向,以用于根据本公开中上文阐述的卸载过程从压カ套136的筒162拆除针筒1120。參照图49至图56,示出了多流体医用注射/注射器系统10并且其中将相似的部件指定成如本公开中上文指定的相似的附图标记。由于图49至图56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总体类似于本公开阐述的上述实施例,因此本文只对图49至图56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特定区别和/或改型进行描述。如上所述,流体注射器系统10包括动カ注射器管理器或动カ注射器装置20以及流体输送装置1000,流体输送装置1000用干与注射器20 相关联,从而通过患者导管引导ー种或多种流体在压カ下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在本实施例中,注射器20示为具有接合图47A至图471进行描述的活塞元件60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流体输送装置1000利用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单次使用装置1500,为了清楚的目的, 各种视图中省略了单次使用装置1500。当前实施例出现了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某些改型并且本文对这些改型进行了详细讨论。至于压カ套支承件100,所示的压カ套支承件100与本公开上文參照压力套支承件100进行描述的内容基本相同,压カ套支承件100具有后板102和前板112,后板102连接于注射器20的注射器壳体22的远端26,前支承板102和后支承板112通过中心梁124 连接。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当针筒1120位于接收压カ套136内并且压カ套136处于大致水平位置吋,前板112中相应的槽122定位成大致垂直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し因此,如上所述,压カ套136的相同的枢转运动自动将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置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的接收槽122中。如本文所述,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的一个区别在于针筒体部1122的排放管道1130 的取向,该取向现在位于沿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周向L,而不是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偏置。因此,像注意到的一祥,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相应的槽122不再如上所述地偏置从而容纳偏置排放管道1130,而是现在形成在前板112中从而在针筒1120装载到接收压カ套136内并且压カ套136处于大致水平位置时大致垂直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し如上文所讨论的,每个压カ套136的凸缘部142和体部152都可以是单独部件或一体形成为ー个或统ー的体部152。这类型的压カ套136示于图49至图56。统ー的体部 152包括上文结合凸缘部142进行描述的所有安装特征。除了上述区別,压カ套支承件100 的各种部件都与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同。此外,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的流体控制模块200如现在下文进行描述的结合了某些改型。首先,应当注意到,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如上所述地封闭并且支承相依外壳204内的一对控制阀致动器220。但是,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现在相对于压力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受到支承,使得相依外壳204将每个控制阀致动器220的致动器输出轴 228定位在前板112的后侧或近侧116上,以用于如本文详细描述地接ロ与针筒1120相关联的控制阀。为此目的,前板112可以包括底部支撑凸缘252,相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可以使用机械紧固件254固定至底部支撑凸缘252。盖板206如上所述地封闭相依外壳204。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支承一对顶部安装空气探测器或顶部定位空气探测器260从而接ロ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相关联的输入线1502、1504。因此,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支承前部安装空气探测器或前部定位空气探测器262以及侧面安装空气探测器或侧面定位空气探测器264从而接ロ将根据本文所述的针筒1120的改型与每个针筒1120相关联的相应的连接管路1174。空气探测器260、262、264大体类似于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各种空气探測器的形式和功能。參照图49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平面图,应当注意到,该视图中的“顶部”针筒1120使其相关联的连接管路1174与侧面安装空气探测器264相接ロ,并且该视图中的“较低”针筒1120将使其相关联的连接管路1174与前部安装空气探测器262相接ロ。此外,前部安装空气探测器262和侧面安装空气探测器264可以以与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管路附连元件相似的方式包括管路附连元件268。如上文所讨论的,适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使用的针筒1120 在ー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使得针筒体部1122的排放管道1130现在位于沿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L,而不是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偏置。 然而,针筒1120包括与上文所述的相似的特征。总体而言,针筒1120包括细长、圆柱形的针筒体部1122,针筒体部1122具有前段或远端1124和后端或近端1126。但是,在针筒1120 的本实施例中,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1124包括外裙座1250,外裙座1250封闭圆锥形的远部或远端1252,并且排放管道1130从外裙座1250向远侧延伸。圆锥形的远部或远端1252 以与针筒体部1122的上文所讨论的实施例中针筒体部1122的远部或远端1124逐渐变细成顶点或锥端1128的方式相似的方式以大约22°的角度向内逐渐变细。排放管道1130具有现在与针筒体部1122的中心纵向轴线L共轴的排放端ロ 1134,并且排放管道1130可以形成有传统的鲁尔配合型连接,以与适干与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一起使用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另外的下游部件相配合。针筒体部1122的近端1126也可以形成有膨胀/存放段1138。针筒体部1122的大致圆柱形的“工作”段1140与针筒体部1122的远端1124和近端1126相连接并且限定成相对于针筒体部1122的膨胀/存放段1138基本向前或向远侧。针筒体部1122的圆柱段1140具有相对均匀的外径并且外裙座1250从针筒体部1122的圆柱段1140向远侧延伸。 外裙座1250从针筒体部1122的圆柱段1140的外径略微向内大致逐渐变细。如上所述,膨胀/存放段1138大致设置成用于针筒柱塞1300的存放段或存放区域。期望针筒体部1122 的近端1126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唇部1142 (图49至图56中未示出),以向针筒体部1122的存放/膨胀段1138提供強度和硬度或者同样如上文所述地提供其它功能。外裙座1250进ー步限定了一对侧开ロ 1254、1256。侧开ロ 1254、1256形成在外裙座1250中,从而大致垂直于彼此。例如,如将通过观察图52理解的,侧开ロ 1256实际上意在作为外裙座1250中的“底部”开ロ,从而允许控制阀致动器220的致动器输出轴228通过。因此,应当理解,针筒1120装载到接收压カ套136中是特定取向的并且通常需要针筒体部1122定向成使得针筒体部1122上的外裙座1250中的侧开ロ或底部开ロ 1256在压カ套 136中面向下。与压カ套136的体部152中的键槽158相配合的接ロ凸出部或键元件1144 将底部开ロ 1256自动定向到正确的取向中。因此,随着压カ套136枢转至针筒1120出现在其中的大致水平或工作位置,侧开ロ或底部开ロ 1256允许相关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的致动器输出轴228通过开ロ 1256。期望外裙座1250的远侧边缘1258展示出弓形或弯曲形状并且现在期望前板112的后侧或近侧116中的接收凹部118形成有配合的弓形或弯曲形状。在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加压时,这个配合构造为针筒1120提供类似的自定心功能。正如上文所讨论的实施例一祥,用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包括流体控制阀1150,并且具体而言包括三通旋塞阀1160。旋塞阀1160大体类似于上述的内容并且包括限定了三个端ロ 1162、1164和1166的阀体1161以及由致动手柄1170致动的塞子1168。在旋塞阀1160的本实施例中,致动手柄1170布置在塞子1168的底端,从而处于与相关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的致动器输出轴228相接ロ的位置。第一端ロ 1162流体连接至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并且这个流体联接可以是通过上述的方法实现的永久连接,或者备选地,断开连接可以设置在第一端ロ 1162与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第二端ロ 1164流体通过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但是为了清楚的目的在图49 至图56中省略的连接管路1174联接至传统的连接器钉1175。第三端ロ 1166设置有流体连接器1176,流体连接器1176同样通过上文所述的传统的永久结合方法中的任何ー种固定至第三端ロ,或者如果需要的话,断开布置可以设置成备选。流体连接器1176可以包括径向裙座1260,径向裙座1260面向针筒体部1122上的外裙座1250,从而封闭围绕排放管道1130的环形空间1262以用于无菌目的。如上所述,由于在针筒1120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第三端ロ 1166与流体连接器1176之间以及第一端ロ 1162与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之间的永久并且稳健的流体连接根据本公开通常是优选的。如上所述,每个控制阀致动器220都适于选择性地定位旋塞阀致动手柄1170,从而实现旋塞阀1160的至少三个设定位置,即(I)注射位置或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端ロ 1162与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流体连接;(2)填充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二端 ロ 1164与第一端ロ 1162流体连接,以允许通过与流体供给容器36、38相关联的连接管路 1174和连接器钉1175填充针筒1120 ;以及(3)关闭位置或隔离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端 ロ 1162和第二端ロ 1164与第三端ロ或出口端ロ 1166隔离。除了上文中注意到的区别,针筒1120装载到压力套支承件100的压カ套136中的过程与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过程基本相同。具体而言,当在压カ套136的向上枢转位置中将针筒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时,针筒裙座1250中的底部开ロ 1256大致面向下,从而将布置在旋塞阀1160的塞子1168的底端处的致动手柄1170定向在与相关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的致动器输出轴228直接接ロ的位置。因此,随着压カ套136大致向下枢转至压 カ套操作空间104中的水平取向,致动器输出轴228与致动手柄1170自动接合,从而在致动手柄1170与控制阀致动器220之间形成操作性接合。因此,随着压カ套136向下枢转, 外裙座1250的远侧边缘1258与前板112的后侧或近侧116中的接收凹部118的相应的弓形或弯曲形状配合地接合。当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地加压时,这个配合构造为针筒1120提供了类似的自定心功能。接下来參照图57至图59并且继续參照图49至图56,随着注射器20从针筒装载位置或取向运动至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位置并且接着运动至注射位置,根据所示实施例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展示了注射器20的不同运动。如图58A至图58C所示,注射器20由基座支承件900支承,基座支承件900包括支承柱902,支承柱902可以具有适于与例如检查台的患者支承表面相接ロ的下端904。注射器壳体22通过枢转销906枢转地支承干支承柱 902。此外,传统的IV杆908通过枢转销910枢转地连接至流体控制模块壳体202。联结臂 912具有第一端部914和第二端部916。联结臂912的第一端部914通过枢转销918枢转地连接至支撑柱902,并且联结臂912的第二端部916通过枢转销920枢转地连接至IV杆 908的下端922。上述构造限定了四杆机构布置,其中支撑柱902限定了地面联结,注射器壳体22限定了ー个接地联接,联结臂912限定了第二接地联结,并且IV杆限定了运动学领域内众所周知的连杆机构。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中,用干与注射器20 —起使用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关联与上文所述的基本类似并且通常包括根据上述的装载步骤将相应的针筒1120插入到相应的压カ套136中。但是,如图57A所示,尽管本实施例中的注射器20仍然处于水平取向以用于将针筒1120装载到压カ套136中,注射器20在其侧面(例如,ー个侧面24)上定向,使得压カ套136布置在彼此上方。因此,为了以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方式装载相应的压カ套136,需要压カ套136从注射器20侧向向外枢转,而不是如上所述地相对于注射器20向上枢转。然而,上文阐述的用于将针筒1120装载到相应的压カ套136中的装载步骤使得从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向远侧延伸的排放出ロ 1130安装到限制在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中的相应的槽122中。但是,每个针筒体部1122上的外裙座 1250的弓形远侧边缘1258现在与压カ套支承件100的前板112的后侧或近侧116中的接收凹部118的配合的弓形或弯曲形状相接合。此外,压カ套136的使压カ套136回到其由压力套支承件100限定的相应的压カ套操作空间104中的枢转运动使布置在用于每个旋塞阀 1160的塞子1168的底端处的致动手柄1170自动与相关联的控制阀致动器220机械接ロ。 通过每个压カ套136都侧向枢转到其压カ套操作空间104中,两个多次使用装置1100中的每ー个都准备使用。单次使用装置1500与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关联与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相同。此外,从这些探測器的上文描述中可以得到使与多次使用装置1100相关联的各种管路元件与流体控制模块200上的前部安装空气探测器262、侧面安装空气探测器 264相关联的细节。一旦已经安装了多次使用装置1100并且流体供给以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方式连接至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则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使活塞元件60向远侧向前驱动所捕获的针筒柱塞1300,以接触针筒体部1122的呈圆锥形逐渐变细的远端1124并且相对于针筒体部1122的呈圆锥形逐渐变细的远端1124安装。一旦上述的初始建立顺序完成,则注射器20可以如下文所讨论地运动至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位置。为了到达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位置,注射器20围绕将注射器壳体22连接至支承柱902的枢转销906枢转。随着这个枢转运动的发生,联结臂912同样围绕枢转销918枢转。IV杆908通过由枢转销910、920提供的双枢转连接在注射器20和联结臂912的枢转运动过程中保持直立。如图57C、58C和59C所示,随着注射器20枢转从而到达大致竖直的取向,IV杆908和联结臂912沿大致竖直轴线与支承柱902大致竖直地对齐。在注射器20 的竖直取向中,装载于压カ套136中的针筒1120通过从装载于指向上的相应的压カ套136 中的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延伸的排放管道1130竖直地定位。通过指向上的每个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定位的针筒1120,与通过流体填充相应的针筒1120相关联的任何气泡都将出现在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逐渐变细的远端1124处并且处于易于从针筒体部1122排出的位置。一旦注射器20如图所示地被置于竖直位置或取向,则參与操作者可以按压注射器20上“填充/排出”硬接线按钮34,以通过流体填充相应的针筒1120并且排出每个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中剩余的空气。用于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循环的示例性自动顺序在本公开的上文中进行了描述并且可以应用于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一旦完成流体填充和空气排出循环,则注射器20回到如图57A、58A和59A所示的水平取向,并且同样位于其侧面上,装载于其中的压カ套136和针筒1120取向成位于彼此上方。为了到达这个注射取向,注射器20围绕将注射器壳体22连接至支承柱902的枢转销906枢转,但是现在是沿相反方向。随着这个枢转运动的发生,联结臂912同样围绕枢转销918枢转,同样沿相反方向。IV杆908同样通过由枢转销910、920提供的双枢转连接在注射器20和联结臂912的枢转运动过程中保持直立。随着注射器20枢转从而到达其侧面上的水平取向,装载于压カ套136中的针筒1120同样通过其大致指向水平的排放管道1130 定位成大致水平。就在注射器20旋转至注射位置吋,期望将单次使用装置1500连接至与注射器20操作性相关联的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并且进一步任选地使单次使用装置 1500与下游空气探測器模块或次级空气探測器模块360 (如果存在的话)相接ロ。一旦单次使用装置1500结合至相应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则根据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示例性过程通过流体灌注单次使用装置1500并且排出空气。当用于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完成吋,注射器20可以用于流体输送过程中。此外,上述的重新填充过程中的任何ー个都可以使用结合图49至图59进行描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完成。同样地,如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已经使用的多次使用装置1100的拆除、存放和重新使用可以使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本实施例完成。此外,还应当注意到,上述的注射器20的四杆机构枢转运动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优点流体供给容器36、38同样可以保持靠近针筒1120,从而减小流体供给容器36、38与针筒1120之间的管路长度,并且因此减少用于针筒1120的填充时间或重新填充时间。本公开中阐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相应的实施例能够同时提供两种流体的流动,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例如血管造影)的期间处于期望压カ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同时流动对接受该手术的患者能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这些效益包括通过较少的对比剂剂量获得改进的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減少是与冲洗试剂同时输送对比剂试剂的結果。如果能够通过这个方式减少过量对比剂,则通过降低的毒性水平提供患者利益, 并且向具有肾脏损坏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成像选项。例如,在血管造影类型的手术中,由于临床医生观察与输送流体的导管非常接近的对比剂的实际情況,将易于在血管中观察这种流体的阶段性输送。这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不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成像通常是在体内一定水平的扩散之后进行的。能够通过利用本公开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同时输送生理盐水和对比剂来提供若干流体输送技木。一种这样的流体输送技术是脉冲式流动输送。这将使活塞元件60具有离散运动。例如,一个活塞元件60可以运动离散距离,从而允许特定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到患者体内;这能够接着跟随由第二活塞元件60启动的对比剂的“脉冲”,接着跟随由初始 “生理盐水”活塞元件60启动的生理盐水。这个脉冲效应可以在若干领域具有临床优点。 例如,在外围诊断应用中,能够在交替的生理盐水-对比剂-生理盐水输送中将在给定长度上使血管不透明的具有给定体积的对比剂的离散体积分组在一起。这个离散对比剂体积接着通过显著体积的生理盐水被推下外周血管。通常,这样的“径流”型过程中使用70-100ml 体积。如果这个离散的对比剂体积通过与注射器20通讯而与成像扫描器的运动同步,则能够追踪小体积的对比剂从而照亮任何限制或堵塞,并且因此显著減少必须注射到患者体内的对比剂试剂的量。此外,通过活塞元件60离散的联接运动,诊断或治疗中的生理盐水冲洗应用能够具有“选通”作用。这个作用允许生理盐水的离散注射由生理盐水侧活塞元件60启动,跟随由对比剂侧活塞元件60的对比剂的离散注射,同样跟随生理盐水的另ー个离散注射。可以期望使生理盐水的离散注射相比对比剂的离散体积是较高的离散体积,使得所输送的对比剂的总体积減少。这个快速脉冲或“选通”作用能够在放置支架、成形术或其它的治疗方法过程中向临床医生提供反馈信息,同时减少输送给患者的对比剂的量。“选通”作用能够构造成用于时基或图案。尽管上述的脉冲流动输送能够通过活塞元件60的离散运动实现,但是这个作用还能够通过根据本公开提供的流体控制阀1150的变型中的任何ー种的流体控制阀1150的操作实现。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文提供的特定示例,并且用于这些应用的合适的“阀门” 能够呈旋塞阀、夹管阀、止回阀或者能够交替地使能和关闭来自生理盐水侧针筒1120和对比剂侧针筒1120的流动的机构形式。这个类型的流动切换能够呈多种形式,从小体积非常快速的连续到大得多的抽出脉冲作用(当若干毫升体积的ー种流体经过若干秒注射并且接着切换至较短或较长时间间隔的第二流体,并且接着回到第一流体)。此外,在稳定状态同时流动条件下,当基本同时以恒速驱动活塞元件60时,在流体注射过程中动态调节活塞元件60的速比(例如,生理盐水活塞元件60速度相比对比剂活塞元件60速度)具有作为时间、体积或用户控制的函数増大或减小图像強度的作用。此外,如上文段落中所述的“阀门”的操作控制提供了与调节活塞元件速度相同的作用。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实现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有效的同时流体输送,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每个线输入线1502、1504中必须具有基本相等的压カ以及对系统中电容的核算。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中可以设置算法,以总体调节系统电容并且均衡流体注射器10中的压力,从而使得来自与流体注射器系统10相关联的两个流体源的流体同时流动。期望在同时流动输送应用中基本同时致动活塞元件60,以均衡每个线中的压力。如果通过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每个线输入线1502、1504中的差动压カ操作注射器20, 则较低压カ线中的流体可以停止或反向,直到该线中出现足够的电容并且实现了足够压カ 从而使能流动。这个时延能够降低图像质量的用处。期望上述的多流体注射技术用于減少施于患者的对比剂剂量,同时提供有效成像。通过以生理盐水补充总体流体输送过程,患者的额外水化自动发生并且允许冲洗肾脏从而使得人体能够去除造影剤的毒性。除了改进的患者舒适度和较小的毒性,以临床显著的压カ和流速导入生理盐水还允许以注射器20上设置的较低压力实现较高流速。在另ー个应用中,本公开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实施例可以用于计算动脉中的血液流速。为了获得动脉中的血液流速,需要进行两次測量。第一次測量时动脉的内侧直径(ID),并且第二次測量是动脉内对比剂推注(contrast bolus)的线性速度。接着能够使用简单等式计算流速Q = AV,其中,Q是流速,A至动脉的内侧横截面的面积,并且V是对比剂推注流动前沿的线性速度。可以在对比剂推注填充动脉时在荧光屏上完成动脉内侧直径(ID)的测量并且常规地进行动脉内侧直径(ID)的測量来測量介入过程所需的支架尺寸。还能够通过測量流动前沿或推注在已知时间段中运动的距离在注射了尖鋭的对比剂推注之后于荧光屏上测量对比剂推注的线性速度。能够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度V = D/T,其中V是线性速度,D是对比剂经过的流动前沿的距离,并且T是对比剂的流动前沿经过所测量的距离花费的时间单元。这个为了获得准确的流速信息的方法中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在短时间短中输送紧密、轮廓分明的对比剂推注。这一点能够通过若干方式实现。对比剂推注能够行进、跟随预定位并且灌注到管路组中的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可以接着触发注射器20来在短时间段输送高流速,以将对比剂推注冲洗到动脉中。在一个示例中,高瞬时流速能够通过对关闭的阀(例如旋塞阀1160)之后的针筒进行预加压实现,从而去除所有的系统顺应性,接着在短时间段快速打开阀以输送对比剂推注。能够通过位干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程序设计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上自动进行这些注射步骤以便易于使用。上文所述的单独流速測量仅仅代表了在给定时刻动脉中的流速。动脉中的实际流速根据心搏周期发生变化。可以基于心脏脉冲触发注射器20,以在心搏周期内的任何期望点处输送尖鋭的对比剂推注,从而给出最大、最小或平均流速測量。此外,如上文所述,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可以编程为给出多个脉动流,从而重复注射生理盐水跟随对比剂跟随生理盐水。这多个脉动流允许获得将表示完整心搏周期的动脉流速的特征的多次測量。如上所述的为了获得流速采取的实际测量能够通过将测量功能结合到成像扫描器硬件和软件中或者通过采用注视显示器荧光屏的单独视觉系统而自动实现。视觉系统能够自动測量动脉直径、每单元时间的距离行进,并且接着自动进行期望的流速測量且通过图像为临床医生显示結果。这个上述应用代表注射器20使用小体积脉冲对比剂注射用于測量血液流速的新颖用途。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另ー个特征中,当来自两个针筒的同时流动在“ Y”型接头或类似连接中结合在一起吋,两个针筒都经历相同的平均压カ,这是已知的。在本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针筒1120由于单次使用装置1500中的Y型连接器 1508的出现而经历这个情況。这个平均压カ使两个针筒1120肿胀或具有额外电容。电容肿胀是平均压力、针筒材料、针筒形状和柱塞设计的函数。如果在针筒1120中推动流体的活塞元件60中的ー个明显快于另ー个,例如两至三倍快,则较慢的活塞元件60-针筒1120组合相比在较慢的活塞元件60-针筒1120组合中向前运动的针筒柱塞1300采取的体积具有较快的增长电容。在这种条件下,来自较快的活塞元件60-针筒1120组合的管线(例如,输入线1502或输入线1504)中的流体将被推入导向较慢的活塞元件60-针筒1120组合的管线中,从而展示相反的流动条件。这个相反的流动条件能够出现在任何双针筒注射器系统中。当相対的速度区别很大时,回流或逆流的量増加,同时流体流动经过小限制,总体流体注射的速度很大,并且流体的粘度很高。回流或逆流能够防止同时输送的流体的不同比出现在某些注射中,这种不同比对于所有的双针筒式注射器系统而言都会造成损害。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使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的运动较慢的活塞元件60与发生的电容肿胀成比例地加速。因此,能够维持同时流体输送的比。为了实现这个结果的电容算法首先为用于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使用的流体输送装置1000计算电容肿胀作为压カ(P)的函数,能够如下地表示=Cap(P)= 毫升体积。这个函数能够来源于验证或者来源于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材料和形状计算。 在最简单的情况中,能够由线性函数表示。电容算法接着在设定时间间隔对压カ进行采样并且以这个速度计算电容。在每个样本测量处,计算电容的改变并且通过采样率时间划分电容的改变加速流动={Cap (P(tl))-Cap (P(t2))}/TSo由于能够通过仅仅知道针筒1120 中的压カ并且知道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特性就能够完成,因此上述方法是有利的。测试注射的使用能够进ー步允许在进入导管之前确定跨过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压降。在这个应用中,可以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进行导管未连接至导管连接器管道1514的一系列一个连续的测试注射或者多个小测试注射。这些注射是预编程的,使用缓慢上升时间以便获得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准确压カ測量。对任何流速的由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产生的流体输送装置1000上的压カ损失进行预測。已知的是,动カ流体注射器系统通常使用多种感测机构来确定针筒内的压力,并且期望这样的感测机构是本流体注射器系统10中的注射器20的部件。使用预测到的压カ损失,与注射器 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能够校准单次使用装置1500的端部处的压力偏置并且有效地减去由沿流体输送装置1000的整个长度的内部限制压降产生的损失。这个压降计算允许导管入口处的压力以额定导管压力建立,因此能够増大流动。这个压力损失预测能够接着显示在注射器壳体22上的图形用户界面(⑶I)显示窗ロ 32上,或者其它相关联的⑶I的显示窗ロ。此外,可以基于最大流体输送可能性预编程控制參数并且这个特征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推导出的流体注射分布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増大的流体输送范围。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另ー个特征中,在同时流动应用的过程中,流体输送装置 1000中的流体体积与连接于其上的导管基于最终注射參数具有给定的流体(通常是生理盐水和对比剂)的比。此外,通常期望确定生理盐水和对比剂的需要最佳流体比以用于将要进行的注射。但是,像注意到的一祥,流体比可以已经存在于流体输送装置1000和所连接的导管中,并且这个预先流体混合必须从流体输送装置1000和所连接的导管冲洗,以便不会污染新需要的流体比。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中具有的另ー种算法利用流体输送装置1000和所连接的导管的几何形状来充分地冲洗这些元件,从而以自动方式准备新的流体比并且使这个新的流体比可以在导管尖端处获得。因此,使用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同时流动应用在心脏病学手术中尤其具有提高的有效性。尽管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各种实施例的上述讨论涉及双针筒装置用于输送例如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的两种流体的用途,但是这个装置应当被认为是如图60至图62透露的限制性的,其中示出了包括多个针筒1120装置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这个实施例包括与例如图I至图3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但是为上述的双流体注射器系统10増加了额外的针筒1120-压カ套136组合或者阶段。由于涉及总体示于图I至图 3及以下附图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上述讨论可以应用于图60至图62所示的实施例,因此下文仅讨论这些系统之间的相应区别。在图60至图62中,为了说明目的,针筒1120中的两个针筒示为通过连接管线 1174与流体供给容器38处于流体连接,连接管线1174端接于传统的端部连接器钉1175。 具体而言,连接管线1174进ー步包括分支线1174a,分支线1174a在图60至图62所示的视图中连接至与最高针筒1120相关联的旋塞阀1160上的第二端ロ 1164,以从流体供给容器 38向这个针筒1120提供流体。最高针筒1120通过单次使用装置1500中的点输入线1504a 包括与Y型连接器1508最终流体连接,单次使用装置1500修改为包括能够容纳这样的第三输入线1504a的Y型连接器1508。最高针筒1120与单次使用装置1500之间的关联结合图60至图62中的视图所示的两个较低针筒反映了本公开中上文所述的内容。图60至图 62中所示的视图中的两个较低针筒1120通过其它方式具有与图I至图3及以下附图所示的双针筒装置相同的流体连接。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图60至图62中的最高针筒1120和中间针筒1120连接于相同的流体源,例如流体供给容器38中具有的生理盐水源。由于上述的较高针筒和中间针筒1120都能够用于进入生理盐水源,因此这些针筒1120的交错或交替操作允许临床医生例如在所述情况下能够获得连续的生理盐水供给,以用于对比剂冲洗操作或涉及生理盐水的使用的其它操作,这样的操作仅通过流体供给容器38中可以获得的流体进行限制。因此,可以在图60至图62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仅通过可以在流体供给容器38中获得的流体进行限制的来自较高针筒和中间针筒1120 的流体的连续流动。尽管上述的说明性示例具有联接至单个流体源的两个针筒1120,但是不同的分离的流体源可以专用于图60至图62的最高针筒1120,并且因此所示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 将接着能够将三种不同流体的混合物输送至单次使用装置1500(例如,以任何需要的混合比同时输送),或者通过与注射器20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适当的程序设计以任何需要的顺序有序地输送三种不同流体中的每ー种。此外,基于上述理念,能够增加针筒-压カ套组合的额外“阶段”,以允许处理不同种类或相似种类的另外的流体。在这些多个阶段实施例中,针筒1120可以与单独流体源単独关联,例如图60至图62所示的最低针筒1120的情况,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针筒1120中的每ー个都可以具有与共有流体源的连接,例如图60至图62所示的两个较高针筒1120的情况;上述的多阶段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从相同流体源抽取的单个流体源针筒1120或多个针筒1120的任何组合。此外,上述涉及图33至图37的讨论描述了注射器20随着其从图33所示的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取向枢转至图37所示的注射取向的有序运动。如在本讨论中注意到的,为了到达注射位置,注射器20的枢转运动使注射器20 “滚动”并且跨过大约180°旋转,从而从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取向枢转至注射取向。同样地,涉及图57至图59的讨论描述了注射器20从大致水平取向至大致竖直流体填充和空气排出取向并且接着回到大致水平取向的运动,其中压カ套136和针筒1120定向成大致水平并且准备进行注射过程。尽管注射器 20的这样的“球形”运动具有多个有点,但是作为备选,图63至图65示出了图I至图3及以下附图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其中只有针筒1120在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取向(例如,在该取向中,排放出口或排放管道1130位于“顶部”)与注射取向(例如,在该取向中,排放出 ロ或排放管道1130位干“底部”)之间旋转。图63至图65示出了竖直地限定在前板112 中的槽122可以具有呈大致半圆形弧形式的弯曲延伸部122a,以容纳针筒1120在相关联的压カ套136中的旋转运动,使得排放出ロ或排放管道1130可以在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顶部”取向与注射“底部”取向之间旋转运动。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来获得针筒1120在相关联的压カ套136中的需要的旋转运动。 例如,捕获针筒1120中的柱塞1300的活塞元件60可以适于旋转运动,该旋转运动通过柱塞盖1304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接触施加给柱塞1300 ;期望这个摩擦接触足以实现针筒1120在压カ套136中的旋转,而不会在柱塞1300与针筒1120之间 “滑动”。备选地,可以在例如柱塞1300的柱塞元件1302与从针筒体部1122的内壁向内径向延伸的相应的内部元件(未示出)之间设置干渉接合结构,使得柱塞1300的旋转使柱塞元件1302上的结构与从针筒体部1122的内壁延伸的径向结构相接合并且从而将活塞元件 60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针筒体部1122。另ー个合适的旋转装置在安装在压カ套136内时包括针筒1120的直接机械接合,以使针筒1120在其中旋转。一个这样的机械装置包括使用通过压カ套136中的底部开ロ延伸的摩擦轮,从而摩擦地接合针筒体部1122的外部表面。 因此,期望摩擦轮的旋转运动及其与针筒体部1122的外部表面的摩擦接触使针筒1120在压カ套136中旋转,而针筒1120中的柱塞1300在由注射器20的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提供的约束カ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备选地,可以允许柱塞1300通过与相关联的活塞元件60 的合适的机械连接与针筒1120以至少ー些角度(或者完全)旋转。上述的摩擦轮装置可以通过连接支承板102、112的中心梁124进行支承并且包括合适的机电驱动元件来实现摩擦轮的旋转并且进ー步包括合适的机械结构来允许摩擦轮移入或移出压カ套136中的底部开口内的接合,从而不会妨碍压カ套136的装载和卸载。作为备选,摩擦轮可以具有齿轮和相似的结构以用于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表面上/中合适的压型相接ロ,以允许摩擦轮上的轮齿或压型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的表面上相应的齿轮结构或其他压型相接合,从而使针筒1120在压カ套136中进行需要的旋转。用于将旋转运动施加给针筒1120的另ー个直接机械接合装置包括驱动带(或绳) 装置,其中摩擦带与针筒体部1122相接合同时位于压カ套136内。这样的驱动带装置与上述的驱动轮装置具有共同特性并且可以在任一方向上被驱动从而实现针筒1120在压カ套 136中沿任ー旋转方向的运动。在上述用于实现针筒1120在压カ套136中旋转的装置中的每ー个中,期望中间导管元件1172具有足够的长度和柔性以容纳针筒1120在压カ套136 中的旋转运动。作为提醒,管道元件1172粘结至旋塞阀1160的第一端ロ 1162并且粘结至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上的排放管道1130,但是还出现在流体控制阀1150的其它实施例中以用于将流体控制阀1150的各种实施例上的第一端ロ与针筒1120的针筒体部1122 上的排放管道1130相连接。接下来參照图66,流体注射器系统10的上述实施例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另外的应用,例如用于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非侵入性评估。在许多血管手术中,期望知道血管V中的流量以评估狭窄的重要性、移植的适宜性或者评估通过任何其它方式不能探測到的微血管疾病存在的可能性。使用上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10,系统10可以编程用于将稀释的对比剂通过导管C注射到血管V中,例如多于I秒的长度、线性上升流速以及合成流速可以实时显示在合适的监视器上显示的过程的透视图像上。參与医生(或者可能是电脑)能够审查图像并且选择回流开始的一幅(例如,回流点RP),并且血管中的流量大致等于图像上的注射速率。这个应用非常适于实时注射器-成像器通讯接ロ,或者后处理同步注射的能力。期望使用稀释的对比剂介质,使得其粘度并不显著影响流动,并且稀释的对比剂还减少了给患者的对比剂加载量。尽管与成像系统和显示监视器相接ロ的实时注射器是优选的,但是备选地,在注射器与成像器之间存在实时连接之前,注射器能够告知例如处于0. 5ml/sec增量的流速,并且当医生确定显示图像上的回流点RP时,他或她或者另ー个參与者能够记录最后列举的流速,或者当确定回流吋,临床医生可以触摸注射器20上的显示窗ロ 32中的一个或者注射器20上的控制按钮34中的ー个(例如“确认/开始”按钮),并且注射器20保存最新的流速。期望导管C是具有侧面开ロ的多开ロ导管以用于准确目的,因为单个端部开ロ导管能够展示出能够影响测量的来自端部开ロ的流体流动。期望地,所选择的导管可以具有自始至终通向尖端的若干管腔,使得生理盐水能够在尖端处向远侧从侧面开ロ向外注射,而对比剂从更接近地定位的侧面开ロ注射。期望对比剂流速相对较慢和恒定。生理盐水流量能够匀变,并且在对比剂开始回流的点处,对比剂流速与生理盐水流速的和等于血管自然流速。可以在除了零的流速处开始注射,从而将期望的流速归为ー类,或者如果期望流量较低,则注射流速能够从零开始。如果以例如30帧每秒获取图像,则注射仅需要持续几秒就可以相当准确,受到对允许流体注射器系统10准备对系统10进行加速和加压从而填充系统10所有的机械电容所需的ー些时间的影响。任选地,医生可以选择显示图像上的感兴趣区域,并且注射器20能够增大流量直到对比剂回流到所选择的区域。流速的改变并非必须线性增大并且能够成阶梯状、减小或以ー些其它方式发生变化。在存在自动反馈的情况下,注射器20能够合理低地开始,接着跳高,并且最后确认正确流速。尽管上述说明中提供了多流体医用注射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型和替换。因此,上述说明g在说明而非限制。上文所述的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并且本发明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属于其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流体注射器系统,包括动カ注射器;压カ套支承件,所述压カ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连接至所述注射器,并且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间隔开且限定了槽;针筒压カ套,所述针筒压カ套具有近端,所述近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后板,使得所述压力套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前板枢转;以及针筒,所述针筒包括针筒体部,所述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其中通过布置在所述压カ套的筒中的所述针筒,所述压カ套远端朝向所述前板的枢转运动将所述排放管道置于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相对于所述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所述前板限定了用于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所述圆锥形远端随着所述排放管道收容在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中而与所述配合凹部相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配合凹部相对于所述槽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二等分所述配合凹部。
6.根据权利I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所述前板限定了用于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所述圆锥形远端与所述配合凹部相接合并且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顶点随着所述排放管道收容在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中而收容在形成于所述配合凹部中的顶点曲线中。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至少ー个键元件,并且所述压カ套限定了至少ー个内部键槽以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一个键元件,从而在所述压カ套中定向所述针筒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注射器系统进一歩包括连接至从所述针筒体部延伸的所述排放管道的流体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阀包括旋塞阀、 活塞阀和双止回阀中的ー种。
10.ー种流体注射器系统,包括动カ注射器;压カ套支承件,所述压カ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连接至所述注射器,并且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间隔开且限定了槽;针筒压カ套,所述针筒压カ套具有近端,所述近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后板,使得所述压力套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前板枢转;针筒,所述针筒包括针筒体部,所述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以及流体控制模块,所述流体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前板;其中通过布置在所述压カ套的筒中的所述针筒,所述压カ套远端朝向所述前板的枢转运动将所述排放管道置于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相对于所述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所述前板限定了用于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所述圆锥形远端随着所述排放管道收容在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中而与所述配合凹部相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凹部相对于所述槽偏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二等分所述配合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所述前板限定了用于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所述圆锥形远端与所述配合凹部相接合并且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顶点随着所述排放管道收容在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中而收容在形成于所述配合凹部中的顶点曲线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至少ー 个键元件,并且所述压カ套限定了至少ー个内部键槽,以用于收容所述至少ー个键元件从而在所述压カ套中定向所述针筒体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注射器系统进ー 步包括连接至从所述针筒体部延伸的所述排放管道的流体控制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阀包括旋塞阀、活塞阀和双止回阀中的ー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カ套远端朝向所述前板的枢转运动进一歩使所述流体控制阀与所述流体控制模块操作性地相接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注射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模块包括对所述流体控制阀进行操作的控制阀致动器。
21.ー种操作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动カ注射器,所述动カ注射器包括压カ套支承件,所述压カ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连接至所述注射器,并且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间隔开且限定了槽;以及针筒压カ套,所述针筒压カ套具有近端,所述近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后板,使得所述压力套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前板枢转;将针筒装载到所述压カ套的筒中,所述针筒包括针筒体部,所述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以及使所述压カ套远端朝向所述前板枢转,以将所述排放管道置于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相对于所述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体部包括圆锥形远端,并且所述前板限定了用于所述圆锥形远端的配合凹部,使得所述圆锥形远端随着所述排放管道收容在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中而与所述配合凹部相接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凹部相对于所述槽偏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中的所述槽二等分所述配合凹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相对于所述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并且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注射器枢转到一个侧面上,以将所述排放管道定向到顶部位置;在所述针筒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以及使所述注射器枢转到其相对侧面上,以将所述排放管道定向到底部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使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与所述针筒相关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在所述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
29.ー种操作流体注射器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动カ注射器,所述动カ注射器包括压カ套,所述压カ套支承针筒,所述针筒包括针筒体部,所述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并且其中所述排放管道相对于所述针筒体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偏置;使所述注射器枢转至一个侧面上,以将所述排放管道定向到顶部位置;以及在所述针筒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将所述注射器枢转至其相对侧面上,以将所述排放管道定向到底部位置;使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与所述针筒相关联,以与所述针筒体部流体连通;以及在所述单次使用流体输送装置上进行流体灌注和空气排出过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流体注射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这种流体注射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动力注射器、压力套支承件、针筒压力套和针筒。压力套支承件包括前板和后板。后板连接至注射器,并且前板与后板间隔开,且限定了槽。针筒压力套具有近端,近端枢转地连接至后板,使得压力套的远端相对于前板枢转。针筒具有针筒体部,针筒体部具有向远侧延伸的排放管道。通过布置在压力套的筒中的针筒,压力套的枢转运动使其远端朝向前板枢转,以将排放管道置于前板中的槽内。
文档编号B05C17/01GK102612412SQ20108004325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4日
发明者A·E·乌伯, A·麦赫费尔, J·A·德迪格, J·A·斯托克斯, M·斯庞, M·赖利, P·B·坎贝尔, R·H·舒瑞弗, T·P·乔伊斯, W·D·巴洛 申请人:梅德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