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物品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198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片状物品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中,第一辊(31)和第三辊(51)旋转,同时每个第一凹部(312)朝向凸部(512),并且因此片材凹部排(913)形成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所述第一片状部件(91)从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传送到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并且所述筒外侧表面(211)的下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同时供应有颗粒的供料凹部(212)朝向所述片材凹部排(913)。因此,颗粒可以准确地供应到所述片材凹部排(913)所包括的每个片材凹部(912)中并且保持在片材凹部(912)中,同时可以实际防止所述颗粒分散到所述片材凹部(912)的外部。
【专利说明】片状物品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吸收性产品用片状物品的片状物品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吸收性物品中,例如用于轻度失禁的通过附加在一次性尿片内部使用的吸收垫中,按照惯例使用通过将高吸收性树脂颗粒夹在两个由无纺织物或类似物制成的片材之间以将所述高吸收性树脂颗粒固定在所述两个片材之间而获得的吸收性片材。
[000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7-130818 (文献I)涉及一种复合片材。在该复合片材中,两个片材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多个凹部,并且诸如吸收性聚合物的功能性材料支撑在所述凹部中。在用于文献I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中,将第一片材供应到具有彼此接合的凹凸形状的两个辊之间的接合区,并且通过在所述第一片材上施加吸力将所述第一片材沿位于第一辊圆周上的凹凸形状支撑。然后,通过在所述第一片材上施加冲压吸力,将储存在与所述第一辊相对的输送管里的功能性材料支撑在所述第一片材上。然后,将第二片材放置并结合在所述第一片材上,以完成所述复合片材。
[0004]国际公开N0.W02006/15141 (文献2)涉及一种具有微粒材料图案(particulatematerial pattern)的夹层结构的生产过程。在文献2的设备中,在将粘合剂涂覆在载体材料上之后,在所述载体材料上形成压痕。将从传送装置的凹口之一排出的微粒材料传送至相应的压痕中, 然后将覆盖材料覆盖并结合到所述载体材料上。
[0005]另外,在文献I的制造设备中,由于输送管中的功能性材料是通过重力和吹气供应到第一片材上,因此所述功能性材料不仅会供应到所述第一片材的凹部,而且会供应到第一片材除了所述凹部之外的其他部分上。因此,难以生产出功能性材料的存在区域以点状模式分布的复合片材。功能性材料通过所述第一辊的吸力支撑在所述第一片材上,直到从所述输送管通过的所述第一片材被所述第二片材覆盖。然而,由于在这种设备中所述辊的转速普遍很高,所述功能性材料可能由于离心力从所述第一片材上分散开。
[0006]在文献2的设备中,微粒材料从传送装置向载体材料排出。因此,当微粒材料与载体材料碰撞时,微粒材料可能散射至所述压痕的外面。由于粘合剂是预先涂覆在载体材料上的,传送装置和载体材料之间的距离不能降低至某个数值以下。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意在用于制造吸收性产品用片材物品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将颗粒准确地供应到片材凹部排中并且使所述颗粒保持在所述片材凹部排中。
[0008]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包括:片材凹部形成部,该片材凹部形成部用于在第一片状部件上沿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传送方向连续地形成片材凹部排的片材凹部,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为连接的片材;供料筒,该供料筒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筒外侧表面上的多个供料凹部,所述供料筒围绕沿水平方向的筒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筒外侧表面的下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件接触以能够使得每个供料凹部朝向片材凹部,从而连续地从所述多个供料凹部向所述片材凹部排的多个所述片材凹部中供应吸收性材料或防臭材料的颗粒;颗粒填充部,该颗粒填充部用于连续地为所述多个供料凹部填充所述颗粒;以及片材结合部,该片材结合部用于将第二片状部件放置在供应有所述颗粒的所述片材凹部排上,以使所述第二片状部件结合至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所述第二片状部件为连续的片材;其中,所述片材凹部形成部包括:第一辊,该第一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辊外侧表面上排列的多个第一凹部,所述第一辊通过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与所述供料筒接触,并且所述第一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使每个第一凹部朝向供料凹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第一辊外侧表面传递到所述筒外侧表面;以及凹部形成部,该凹部形成部用于通过使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一部分凹陷到第一凹部中以连续地形成所述片材凹部;所述片材结合部包括:第二辊,该第二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辊通过所述片材凹部排中供应有所述颗粒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与所述供料筒接触,并且所述第二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能够使得每个第二凹部朝向供料凹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筒外侧表面传递到所述第二辊外侧表面;以及第二片材供应部,该第二片材供应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片状部件供应到位于所述第二辊外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在所述片材物品制造设备中,能够将颗粒准确地向供应到片材凹部排中并且将所述颗粒保持在所述片材凹部排中。 [000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凹部形成部包括用于经由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从所述第一辊内抽吸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吸部,可以保持形成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中的所述片材凹部排。
[0010]所述凹部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三辊,该第三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三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三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使每个凸部朝向第一凹部,从而通过所述每个凸部朝向所述第一凹部挤压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三辊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多个凸部的凸部加热部,并且因此所述第一片状部件能够在受到所述凸部挤压时容易地变形。
[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包括:供料筒,该供料筒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筒外侧表面上的多个供料凹部,所述供料筒围绕沿水平方向的筒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筒外侧表面的下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件接触,以能够连续地将吸收性材料或防臭材料的颗粒从所述多个供料凹部供应到所述第一片材部件上;颗粒填充部,该颗粒填充部用于连续地为所述多个供料凹部填充所述颗粒;以及片材结合部,该片材结合部用于将第二片状部件放置在通过所述供料筒已经供应到所述第一片材部件的吸收性材料或防臭材料的所述颗粒上,以使所述第二片状部件结合至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所述第二片状部件为连续的片材;其中所述片材结合部包括:辊,该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吸口,所述辊通过供应有所述颗粒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与所述供料筒接触,并且所述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能够使得所述吸口朝向供料凹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筒外侧表面传递到所述辊外侧表面;吸部,该吸部用于通过经由所述吸口和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辊内抽吸所述颗粒以保持所述颗粒;以及第二片材供应部,该第二片材供应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片材部件供应到位于所述辊外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在所述片材物品制造设备中,能够容易地制造颗粒以点状形式分布的吸收性产品用片材物品。[0012]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的视图。
[0014]图2是供料筒附近的剖视图。
[0015]图3是所述供料筒的主视图。
[0016]图4是第一辊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所述第一辊的主视图。
[0018]图6是显示所述第一辊内部的管道布置方式的视图。
[0019]图7是第二辊的剖视图。
[0020]图8是所述第二辊的主视图。
[0021]图9是第三辊的剖视图。
[0022]图10是所述第三辊的主视图。
[0023]图11是第四辊的剖视图。
[0024]图12是第二辅助结合辊的剖视图。
[0025]图13是所述第二辅助结合辊的主视图。
[0026]图14是片材传送辊的主视图。
[0027]图15是显示所述供料筒附近的视图。
[0028]图16是吸收性片材的平面图。
[0029]图17是显示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的视图。
[0030]图18是显示供料筒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视图。
[0031 ]图19是所述供料筒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的视图。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是一种用于加工吸收性产品用片状物品的片材制造设备,并且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通过将诸如SAP (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的高吸收性树脂的颗粒夹在由无纺织物或类似物制成的片状部件之间来制造吸收性片材。所述吸收性片材是用于诸如轻度失禁用一次性尿片或吸收垫的吸收性产品中的片状物品。
[0033]所述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包括供料筒21、第一辊31、第二辊41、第三辊51、第四辊61以及片材传送辊71,供料筒21是围绕(其中心位于)沿(朝向)水平方向的筒旋转轴线RO的大致圆柱形的部件,第一辊31位于供料筒21左下方,第二辊41位于供料筒21右下方,第三辊51位于第一辊31左侧,第四辊61位于第二辊41右侧,片材传送辊71位于第二辊41上方并且靠近第二辊41和供料筒21。在图1中,为了有助于理解附图,没有在供料筒21和辊的截面上画出剖面线(在其他附图中同样如此)。
[0034]第一辊31具有围绕旋转轴线Rl的大致圆柱形状,所述旋转轴线Rl平行于沿筒旋转轴线RO的方向(以下,该方向被称为“轴向”),第二辊41具有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旋转轴线R2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一辊31和第二辊41具有彼此相似的结构,并且关于包括供料筒21的筒旋转轴线RO且平行于垂直方向(重力方向)的平面对称地布置。第三辊51和第四辊61具有分别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旋转轴线R3、R4的大致圆柱形状。片材传送辊71具有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旋转轴线R5的大致圆柱形状。
[0035]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还包括位于第四辊61下方的辅助结合部62。辅助结合部62包括第一辅助结合辊63和第二辅助结合辊64,第一辅助结合辊63具有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旋转轴线R6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二辅助结合辊64具有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旋转轴线R7的大致圆柱形状。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包括位于第一辊31的左上方和左下方的一对轧辊81 (即两个轧辊81)。每个轧辊81具有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中心轴线的大致圆柱形状。另外,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包括多个辅助辊32、42以及位于辅助辊42上方的涂覆部72,所述多个辅助辊32、42分别具有围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中心轴线的大致圆柱形状。[0036]在图1中,供料筒21、第三辊51、第四辊61、片材传送辊71以及第一辅助结合辊6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第一辊31、第二辊41以及第二辅助辊6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037]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由无纺织物或类似物形成的连续的片材的第一片状部件91 (的每一部分)通过辅助辊32传送到第一辊31,并且通过第一辊31和下侧的轧辊81之间。随后,第一片状部件91通过第一辊31和第三辊51之间,并且通过第一辊31和上侧的轧辊81之间。第一辊31通过第一片状部件91与第三辊51保持接触,并且第一片状部件91夹在第一辊31和第三辊51之间。因此,每个片材凹部排913 (如图15所示)的片材凹部沿第一片状部件91的传送方向连续地形成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这将在以下描述。在以下的描述中,用于形成片材凹部排913的组件,例如第一辊31和第三辊51,共同命名为片材凹部形成部30。
[0038]第一片状部件91从第一辊31的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传送到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并且通过供料筒21供应的高吸收性树脂颗粒(以下简称为“颗粒”)连续地进入第一片状部件91上的片材凹部排913的片材凹部内。进一步地,第一片状部件91从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传送到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411。
[0039]另一方面,第二片状部件92(由无纺织物或类似物制成的连续的片材)通过辅助辊42引导至片材传送辊71。粘合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热熔型粘剂)通过涂覆部72涂覆在第二片状部件92的一个主表面的几乎整个面上。第二片状部件92从片材传送辊71传送到第二辊41,并且供应到铺在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411上的第一片状部件91上。也就是说,片材传送辊71是用于将第二片状部件92供应到第一片状部件91上的第二片材供应部。层压的(层状的)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通过第二辊41和第四辊61之间,并且随后通过第一辅助结合辊63和第二辅助结合辊64之间。因此,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彼此结合,从而形成吸收性片材。在以下的描述中,用于结合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的组件,例如第二辊41、第四辊61、片材传送辊71以及辅助结合部62 (包括第一辅助结合棍63和第二辅助结合棍64),共同命名为片材结合部40。
[0040]供料筒21上方设置有颗粒填充部23。颗粒填充部23包括颗粒箱231,颗粒箱231位于供料筒21上方并且存储有所述颗粒,颗粒箱231设置有水平传感器233。当水平传感器探测到颗粒箱231中存储的颗粒的总量等于或低于某一水平时,颗粒添加到颗粒箱231中。颗粒箱231几乎平行于垂直方向延伸,并且与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相对的颗粒填充开口 232设置在颗粒箱231的下端。颗粒填充开口 232朝向包括供料筒21的最高部分的部分。
[0041]覆盖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的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件221和覆盖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的另一部分的第二覆盖件222围绕供料筒21设置。第一覆盖件221沿供料筒21的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从颗粒填充开口 232向供料筒21的最接近第一辊31的部分附近延伸,以在供料筒21的左侧覆盖筒外侧表面211。第二覆盖件222沿与供料筒2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后侧(也就是,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从颗粒填充开口 232向供料筒21的右端部附近延伸,以在供料筒21的右侧覆盖筒外侧表面211。
[0042]图2是显示供料筒21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与筒旋转轴线RO正交的剖面。图3是显示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的视图,并且在图3中显示了沿与筒旋转轴线RO正交的方向观察的筒外侧表面211的外貌。在图2中,颗粒区域填充有密集的剖面线。在图3中,省略了第一覆盖件221和第二覆盖件222。
[0043]如图2和图3所示,关于沿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多个供料凹部212围绕筒旋转轴 线RO沿圆周方向以固定的间隔排列在筒外侧表面211上(内)从而彼此间隔。如图3所示,当将沿所述轴向位于相同位置的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供料凹部212命名为供料凹部排213时,在供料筒21上设置有三个供料凹部排213。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供料凹部212沿与筒旋转轴线RO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形状为近似圆形。如图2所示,在与筒旋转轴线RO正交的剖面中,每个供料凹部212的底面的形状为近似弧形。供料凹部212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每个供料凹部212沿与筒旋转轴线RO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形状可以是近似矩形。同样,在与筒旋转轴线RO正交的剖面中,每个供料凹部212的形状可以是近似矩形。在筒外侧表面211中,可以设置一个、二个、四个或更多的供料凹部排213。在每个供料凹部排213中,多个供料凹部212不必以固定的间隔排列。
[0044]在未设置供料凹部212的区域,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与第一覆盖件221的内侧表面以及第二覆盖件222的内侧表面非常接近,并且筒外侧表面211几乎与第一覆盖件221的内侧表面以及第二覆盖件222的内侧表面接触。
[0045]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供料筒21围绕筒旋转轴线RO高速旋转,并且通过重力,颗粒连续地从颗粒填充部23的颗粒箱231通过颗粒填充开口 232填充到多个供料凹部212中。在图2中,与颗粒填充开口 232邻近的连通部26设置在颗粒填充开口 232的右侧(即在供料筒21的旋转方向上位于颗粒填充开口 232的后部)。连通部26设置为跨过供料筒21的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三个供料凹部排213 (如图3所示)的几乎全部范围。
[0046]与供料筒21的颗粒填充开口 232的后部边缘(即供料筒21沿旋转方向的后部)相对的多个供料凹部212中的供料凹部212a (使用参考标记212a表示所述供料凹部以便与其他的供料凹部212区分)通过连通部26与外部空间连通。因此,当颗粒从颗粒填充部23填充到供料凹部212a时,供料凹部212a中的空气被进入供料凹部212a的颗粒逼出并通过连通部26容易地排放到外部空间。因此,能够增大填充在供料凹部212a中的颗粒密度。
[0047]在连通部26中,第一端部261是与供料筒21相对的一个端部,第二端部262是位于连通部26的外部空间侧的另一个端部,并且第一端部261位于第二端部262下方。连通部26的连通路径260包括至少两个弯曲部(即连通路径260至少在两个点处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径260包括三个弯曲部,并且连通路径26的第一端部261沿垂直方向几乎正好在第二端部262之下。这可以减少颗粒通过连通部26从供料凹部212a向外部空间逃逸。
[0048]连通部26中用于抽吸的连通部吸部264通过管263连接于连通部26的第二端部262。连通部吸部264包括用于调节抽吸压力的调节器并且微弱地执行抽吸。因此,供料凹部212a中的空气更有效地排放,并且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填充在供料凹部212a中的颗粒
山/又o
[0049]图4是第一辊31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与旋转轴线Rl正交的剖面。图5是显示第一辊31的第一辊外侧表面311的视图,并且在图3中,显示了沿与旋转轴线Rl正交的方向观察的第一辊外侧表面311的外貌。关于沿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多个第一凹部312围绕旋转轴线Rl沿圆周方向排列在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上以彼此间隔。如图5所示,当将沿所述轴向位于相同位置的沿所述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凹部312命名为第一凹部排313时,第一辊31设置有三个第一凹部排313。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与旋转轴线Rl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每个第一凹部312的形状是近似圆形。如图4所示,在与旋转轴线正交的剖面中,每个第一凹部312的底面形状是近似弧形。
[0050]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辊31中,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口314。沿与旋转轴线Rl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每个第一吸口 314的形状是近似圆形,并且与第一凹部312相比第一吸口 31 4足够小。第一吸口 314设置为围绕旋转轴线Rl沿圆周方向跨过第一辊外侧表面311的整个圆周。在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图,仅有位于旋转轴线Rl上方的第一吸口 314用细线画出 (同样适于图8)。多个第一吸口 314设置为(从一侧到另一侦D沿所述轴向跨过三个第一凹 部排313。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吸口 314与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排313的整个区域重叠,并且自然地多个第一吸口 314设置在每个第一凹部312的内部。如图4所示,第一吸管315从每个第一吸口 314向旋转轴线Rl延伸。
[0051]图6是显示第一辊31上部的内部管道布置的视图。从多个第一吸口 314延伸的多个第一吸管315连接于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共用管316。在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附图,在第一辊31的除第一吸管315和共用管316之外的区域画了剖面线,而在每个第一凹部312的剖面中与第一吸口 314重叠的部分用画了虚线。分别沿所述轴向从第一辊31的一端向第一辊31的另一端延伸的共用管316连接于沿所述轴向设置在第一辊31两侧的第一吸部33。第一吸部33通过未显示的支撑件支撑,并且第一吸部33不与第一辊31—起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部33设置为与第一辊31稍微地间隔,并且共用管316中的空气通过执行空气抽吸的第一吸部33抽吸。
[0052]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第一吸部33从第一辊31与第三辊51通过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从而将第一片状部件91夹在第一辊31与第三辊51之间)的位置附近朝向第一辊31的旋转方向的前侧(即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延伸,以到达第一辊31与供料筒21通过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的位置附近。如图4所示,在第一辊31中,在多个第一吸口 314中,只有连接于朝向(实质上连接于)第一吸部33的共用管316的之间存在较小间隔的一些第一吸口 314执行抽吸。
[0053]图7是第二辊41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与旋转轴线R2正交的剖面。图8是显示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411的视图,并且在图8中显示了沿与旋转轴线R2正交的方向观察的第二辊外侧表面的外貌。第二辊41具在与第一辊31相似的结构。具体地,关于沿轴向的多个位置的每一个,多个第二凹部412围绕旋转轴线R2沿圆周方向排列在第二辊外侧表面411上以彼此间隔。如图8所不,在第二棍41中,设置有三个第二凹部排413。
[0054]在第二辊外侧表面411中,设置有多个第二吸口 414以与设置有多个第二凹部排413的整个区域重叠。如图7所示,第二吸管415从每个第二吸口 414向旋转轴线R2延伸以连接于共用管416。共用管416连接于设置在第二辊41沿轴向的两侧的第二吸部43。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第二吸部43从第二辊41与供料筒21通过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的位置附近朝向第二辊41的旋转方向的前部(即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延伸,以到达第二辊41与第四辊61通过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的位置附近。如图7所示,在第二辊41中,多个第二吸口 414中,只有连接于朝向第一吸部43的共用管416的之间存在较小间隔的一些第二吸口 414执行抽吸。
[0055]图9是第三辊51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与旋转轴线R3正交的剖面。图10是显示第三辊51的第三辊外侧表面511的视图,并且在图10中,显示了沿与旋转轴线R3正交的方向观察的第三辊外侧表面511的外貌。关于沿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的每一个,多个凸部512围绕旋转轴线R3沿圆周方向排列在第三辊51的第三辊外侧表面511上以彼此间隔。如图10所示,当将沿所述轴向位于相同位置的沿所述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512命名为凸部排513时,在第三辊51中设置有三个凸部排513。如图9所示,第三辊51包括位于该第三辊51内部的加热器514,该加热器514是用于加热多个凸部512的凸部加热部。
[0056]图11是第四辊61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与旋转轴线R4正交的剖面。第四辊61的第四辊外侧表面611是围绕旋转R4旋转的平滑的圆柱表面。第四辊61包括位于该第四棍61内部的加热器614,该加热器614是用于加热第四棍外侧表面611的外侧表面加热部。图1所示的辅助结合部62的第一辅助结合辊63具有与第四辊61相似的结构,并且包括位于该第一辅助结合棍63内部的加热器634。
[0057]图12是辅助结合部62的第二辅助结合辊64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与旋转轴线R7正交的剖面。图13是显示第二辅助结合辊64的外侧表面641的视图,并且在图13中,显示了沿与旋转轴线R7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外侧表面641的外貌。第二辅助结合辊64具有与供料筒21相似的结构,并且关于沿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多个辅助凹部642围绕旋转轴线R7沿圆周方向排列在外侧表面641上(内)以彼此间隔。如图13所示,当将沿所述轴向位于相同位置的沿所述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辅助凹部642命名为辅助凹部排643时,在第二辅助结合辊64上设置有三个辅助凹部排643。图14是片材传送辊71的主视图。片材传送辊71的传送辊外侧表面711是平滑的圆柱表面。
[0058]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供料筒21的多个供料凹部排213 (如图3)、第一辊31的多个第一凹部排313 (如图5)、第二辊41的多个第二凹部排413 (如图8)、第三辊51的多个凸部排513 (如图10)以及第二辅助结合辊64的多个辅助凹部排643 (如图13)分别沿轴向位于相同位置。另外,供料筒21、第一辊31、第二辊41、第三辊51以及第二辅助结合辊64的直径彼此相同。并且,供料凹部212沿圆周方向的间距、第一凹部312沿圆周方向的间距、第二凹部412沿圆周方向的间距、凸部512沿圆周方向的间距以及辅助凹部642沿圆周方向的间距彼此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312、第二凹部412以及辅助凹部642的直径和容积等于或大于供料凹部212的直径和容积。[0059]如图15所示,在通过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加工吸收性片材的过程中,第一辊31围绕旋转轴线Rl沿图1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传送位于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上的第一片状部件91。同时,第三辊51围绕旋转轴线R3旋转,并且每个凸部512朝向(接合)一个第一凹部32 (也就是说第三辊51旋转为使得凸部512连续地朝向第一凹部312),并且通过加热器514加热的凸部512朝向第一凹部312挤压第一片状部件91的一部分。因此,第一片状部件91的所述一部分(由于凹陷导致)形成凹陷到第一凹部312中的凹痕,从而形成片材凹部912,并且沿第一片状部件91的传送方向的片材凹部排913连续地形成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
[0060]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第一片状部件91被第三辊51的多个凸部512挤压,也就是说,贯穿片材凹部排913的整个形成过程,第一片状部件91始终通过两个轧辊81在第一辊31和第三辊51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上侧和下侧(即沿第一片状部件91的传送方向的两侧)朝向第一棍31被挤压。
[0061]在第一辊31的第一辊外侧表面311的位于第三辊51和供料筒21之间的区域中,通过第一吸部33从第一辊31内抽吸空气。因此,经由多个第一凹部312从第一辊31内抽吸第一片状部件91的多个片材凹部912,并且每个片材凹部912变形为配合第一凹部312的内表面,也就是说,片材凹部912的容积增大。在图15中,为了有助于理解附图,将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描绘为与第一辊31、第二辊41和供料筒21等稍微地间隔开。
[0062]此处,当将用于通过使第一片状部件91的一部分凹陷到第一凹部312中以连续地形成片材凹部排913的片材凹部的组件命名为凹部形成部301时,凹部形成部301包括第一吸部33、第三辊51以及成对的轧辊81。片材凹部形成部30包括第一辊31以及凹部形成部301。由于第一辊31和供料筒21的旋转,通过片材凹部形成部30形成有片材凹部排913的第一片材91 (的一部分)从第一辊31的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传送到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
[0063]如上所述,在供料筒21中,颗粒连续地从颗粒填充部23填充到多个供料凹部212中。填充有颗粒的每个供料凹部212到达第一覆盖件221的下端并且填充有颗粒的每个供料凹部212的外端被第一覆盖件221封闭(即填充有颗粒的每个供料凹部212的外端覆盖在筒外侧表面221上)。在以下的描述中,关于供料筒21的旋转方向,从第一覆盖件221的下端到第二覆盖件222的下端的区域被命名为“颗粒供应区域210”。
[0064]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第一辊31旋转,同时导致每个第一凹部312朝向(接触)供料筒21的一个供料凹部212 (即第一辊31旋转因此第一凹部312 —个接一个连续地朝向供料凹部212)。因此,在颗粒供应区210,第一片状部件91的片材凹部排913(片材凹部912)朝向供料筒21的供料凹部212。在这种状态下,筒外侧表面211的下部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并且因此颗粒连续地从多个供料凹部212供应到片材凹部排913的多个片材凹部912中。使颗粒通过颗粒供应区210供应到片材凹部912的每个供料凹部212移动到供料筒21的上部并且外端由第二覆盖件222封闭,继而向颗粒填充部23的颗粒填充开口 232移动。
[0065]片材凹部排913已经供应有颗粒的第一片状部件91 (第一片状部件91的一部分)通过围绕旋转轴线R2旋转的第二辊41从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向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411传送。此时,随着第二辊41的旋转,每个第二凹部412朝向供料凹部212(即第二凹部412 —个接一个连续地朝向供料凹部212),因此将储存有颗粒的每个片材凹部912放入第二凹部412中。在第二辊外侧表面411的位于供料筒21和第四辊61之间的区域中,通过第二吸部43从第二辊41内抽吸空气。因此,经由多个第二凹部412从第二辊41内抽吸第一片状部件91的多个片材凹部912,并且每个片材凹部912通过抽吸支撑以配合在第二凹部412的内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第二吸部43也属于片材结合部40。[0066]另一方面,涂有粘合剂的第二片状部件92通过片材传送辊71被引导至第二辊41,并且在第二辊外侧表面411上,第二片状部件92放置在供应有颗粒的第一片状部件91的片材凹部排913 (在片材凹部912的开口上)上。然后,彼此重叠的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被夹在第二辊41和第四辊61之间(在此处第四辊外侧表面611通过加热器614加热),因此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彼此结合。
[0067]如图1所示,彼此结合的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被引导至辅助结合部62,并且被夹在第一辅助结合辊63和第二辅助结合辊64之间。此时,将多个片材凹部912放入第二辅助结合辊64的多个辅助凹部642中(参见图12和图13)。因此,可以防止片材凹部912变形。在辅助结合部62中,第一辅助结合辊63的外侧表面通过加热器634加热,并且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被夹在第一辅助结合辊63和第二辅助结合辊64之间,以更牢固地结合。因此,如图16所示,形成了具有以点状形式排布的多个颗粒存在区域951的吸收性片材95。在每个颗粒存在区域951中,分散(存在)有高吸收性树脂颗粒,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在多个颗粒存在区域951之外的区域(围绕每个颗粒存在区域951)结合。
[0068]如上所述,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片材凹部排913通过片材凹部形成部30形成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在片材凹部排913朝向供料凹部212的同时,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因此,颗粒可以准确地供应到片材凹部排913的每个片材凹部912中并且被保持在片材凹部912中,同时实际防止了颗粒分散到片材凹部912的外部。
[0069]在片材凹部形成部30,由于第三辊51的多个凸部512将第一片材部件91的一部分向第一辊31的第一凹部312挤压,可以容易地形成片材凹部排913。通过加热器514加热多个凸部512,通过凸部512可以在挤压时容易地实现第一片状部件91的变形。结果是,片材凹部排913可以容易地形成。另外,在第一辊31和第三辊51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两侧通过两个轧辊81 (成对的轧辊81)将第一片状部件91朝向第一辊31挤压,并且因此可以减少(抑制)或防止在通过凸部512挤压第一片状部件91的过程中第一片状部件91沿传送方向的移位。
[0070]在片材凹部形成部30中,因为第一片状部件91是经由多个第一凹部312通过第一吸部33抽吸,可以保持形成在多个第一凹部312中的片材凹部排913。另外,片材凹部排913的每个片材凹部912适于第一凹部312的内表面的形状。从而能够增大每个片材凹部912的容积并均衡片材凹部912的形状。
[0071]在片材结合部40中,片材凹部排913位于第四辊41的第二凹部412中。因此,可以防止保持有颗粒的每个片材凹部912在第四辊41上变形,并且可以防止片材凹部912中的颗粒向周围分散。由于经由多个第二凹部412第一片状部件91被第二吸部43抽吸,片材凹部排913可以容易地保持在多个第二凹部412中。另外,可以防止各个片材凹部912中的颗粒向周围分散。此外,彼此重叠的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位于(夹在)第二辊41和第四辊61之间。这使得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容易并牢固地结合。
[0072]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图17是显示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a的视图。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a中,设置第一棍31a替代图1中的第一棍31,第一棍31a的第一棍外侧表面311大致为圆柱形并且具有平滑的表面。并且去除了用于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形成片材凹部排913的凹部形成部301,即第三辊51、轧辊81以及第一吸部33。其他组成元件与图1所示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的相同,并且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
[0073]在通过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a加工(生产)吸收性片材的过程中,第一辊31a围绕旋转轴线Rl沿图17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因此第一片状部件91从第一辊31a的第一辊外侧表面311传递到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在供料筒21中,每个填充有颗粒的供料凹部212到达第一覆盖件221的下端并且每个填充有颗粒的供料凹部212的外端被第一覆盖件221封闭,并且在颗粒供应区210中,筒外侧表面211的下部(包括供应凹部212的部分)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因此,颗粒连续地从多个供料凹部212连续地供应到第一片状部件91上。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由多个供料凹部212供应的颗粒以点状形式分布。在以下描述中,将第一片状部件91上布置有颗粒的多个区域命名为“颗粒布置区”。
[0074]供应有颗粒的第一片状部件91通过围绕旋转轴线R2旋转的第二辊41从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传递到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411。此时,在第二辊41旋转的同时,每个第二凹部412朝向供料凹部212 (即每个第二凹部412朝向颗粒布置区)。并且,通过第二吸口 414从第二辊41内抽吸第一片状部件91 (参见图7和图8)。因此,以点状形式分布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的所述颗粒布置区与颗粒一起放入第二凹部412中。由于通过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吸口 414抽吸,颗粒保持在所述颗粒布置区中。
[0075]另一方面,引导涂有粘合剂的第二片状部件92通过片材传送辊71到达第二辊41,并且在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411上,第二片状部件92覆盖在供应有颗粒的第一片状部件91上。然后,在第四辊外侧表面611通过加热器614加热处,彼此重叠的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夹在第二辊41和第四辊61之间,因此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彼此结合。彼此结合的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被引导至辅助结合部62,并且夹在第二辅助结合辊64和外侧表面被加热的第一辅助结合辊63之间,以更牢固地结合。因此,如图16所示,形成了具有多个以点状形式分布的颗粒存在区951的吸收性片材95。
[0076]在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a中,在供料筒21的筒外侧表面211的下部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的同时,颗粒供应到第一片状部件91上。因此,颗粒可以以期望的点状形式分布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第二辊41旋转,同时每个设置有第二吸口 414的第二凹部412朝向第一片状部件91的颗粒布置区中的一个。从而能够使第一片状部件91和第二片状部件92结合同时使以点状形式分布的颗粒支撑在多个第二凹部412中。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颗粒以期望的点状形式分布的吸收性片材。
[0077]在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可以设置与上述的供料筒21结构不同的供料筒。图18是显示供料筒的另一种示例的剖视图。图18显示了与旋转Rl正交的供料筒21a的剖面,并且在图18中,也画出了剖面附近的组件。图19是显示供料筒21a的筒外侧表面211的视图,并且在图19中,显示了沿与旋转轴线Rl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供料筒21a的筒外侧表面211的外貌。
[0078]如图18和图19所示,供料筒21a是围绕旋转轴线Rl的近似的圆柱形件,并且具有环状侧壁214。供料筒21a通过驱动沿圆周方向围绕筒外侧表面211缠绕的带来围绕旋转轴线Rl旋转。如图18所示,作为图1中颗粒填充部23的替代物,圆柱排出部24设置在供料筒21上方,并且排出部24的上开口通过由无纺织物或类似物制成的袋形过滤器241封闭。与图1中相似的第一覆盖件221和第二覆盖件222围绕供料筒21a设置。在图19中,省略第一覆盖件221和第二覆盖件222。
[0079]如图18和图19所示,供料筒21a包括作为穿过侧壁214的孔的多个通孔212b。关于沿轴向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所述多个通孔212b围绕旋转轴线Rl沿圆周方向以固定的间隔排列。如图19所示,三个通孔排213a (即,一个通孔排是沿轴向位于相同位置的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通孔212a)设置在供料筒21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通孔212b的形状是近似矩形,然而通孔212b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近似圆形形状)。在供料筒21a中,可以设置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个通孔排213a。在每个通孔排213a中,通孔212b不必以固定间隔排列。 [0080]如图18所示,覆盖供料筒21a的侧壁214的内表面215的一部分的隔离件25设置在供料筒21a的内部空间。在图18中,隔离件25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右部中并且从供料筒21a的最下部的附近到最上部的附近覆盖内表面25的右部。隔离件25的外表面(SP朝向供料筒21a的内表面215的表面)朝向第一覆盖件221的下端部、全部颗粒供应区210以及全部第二覆盖件222。
[0081]在供料筒21a中,不存在隔离件25的所述内部空间的部分是存储高吸收性树脂颗粒的颗粒存储空间217。在图18中,所述颗粒(的区域)画了密集的剖面线。隔离件25的内表面的下部向下移动同时接近第一覆盖件221的下部。因此,颗粒存储空间217中的颗粒沿着隔离件25的内表面向供料筒21a的内表面215移动。隔离件25设置为沿轴向跨过供料筒21a的内表面215的几乎整个宽度,因此在内表面215的覆盖有隔离件25的区域中的通孔212b与颗粒存储空间217隔离开。因此,在颗粒供应区210中,通孔212b也与颗粒存储空间217隔离开。
[0082]在图19中,颗粒填充部23和水平传感器233设置在供料筒21a的右侧。水平传感器233是感光式、超声波式或接触式传感器。颗粒填充部23是其中具有螺旋的螺旋加料机,并且沿轴向从供料筒21a的一个端部(图19中的右端部)将颗粒补充到供料筒21a的颗粒存储空间217中。当水平传感器233探测到颗粒存储空间217中存储的颗粒总量等于或少于某一水平时,则补充颗粒到颗粒存储空间217中。当颗粒被补充到颗粒存储空间217中,颗粒存储空间217中的空气主要通过排出部24排出。即使颗粒从供料筒21a出来进入排出部24中,也可以通过过滤器241防止颗粒逃逸到外部。
[0083]颗粒向颗粒存储空间217中的补充并不是必须要沿轴向从供料筒21a的一端进行。例如,可以在供料筒21a的上方设置一个存储有高吸收性树脂颗粒的颗粒箱来替代上述的排出部24,并且所述颗粒箱中的颗粒通过重力经过供料筒21a的多个通孔212b下落到颗粒存储空间217中,从而将颗粒补充到颗粒存储空间217中。
[0084]在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中,供料筒21a围绕旋转轴线Rl高速旋转,以能够使得颗粒存储空间217中的颗粒填充到供料筒21a的多个通孔212b之中的朝向存储在颗粒存储空间217中的颗粒的通孔212b中。也就是说,用于旋转供料筒21a的旋转机构(以上所述的带等)是用于将颗粒连续地填充到多个通孔212b中的颗粒填充部。直到每个填充有颗粒的通孔212b到达设置在供料筒21a的下部的颗粒供应区210,通孔212b的外端通过第一覆盖件221封闭(覆盖)(即通孔212b由筒外侧表面211覆盖)。通孔212b移动到通孔212b朝向隔离部25的位置,并且因此通孔212b中的颗粒与颗粒存储空间217中的颗粒隔离(分离)开。
[0085]在颗粒供应区210中,筒外侧表面211的下部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同时第一片状部件91的片材凹部排913 (参见图15)和供料筒21a的通孔212b彼此相对,因此颗粒连续地从多个通孔212b供应到片材凹部排913的多个片材凹部912中。在供料筒21a中,多个通孔212b是用于为片材凹部排913供应颗粒的多个供应凹部。每个已经将颗粒供应到片材凹部912中的通孔212b经过颗粒供应区210,并且移动到供料筒21a的上部且外端被第二覆盖件222封闭。
[0086]包括图18和图19的供料筒21a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具有与图1所示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相似的样式,片材凹部排913通过片材凹部形成部30形成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参见图1)。供料筒21a的筒外侧表面211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同时片材凹部排913朝向供料凹部212。因此,颗粒可以准确地供应到片材凹部排913的各个片材凹部912中并且保持在片材凹部912中,同时实际防止颗粒分散到片材凹部912的外部。
[0087]图18和图19的供料 筒21a可以设置在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a (参见图17)中。在这种情况下,供料筒21a的筒外侧表面211的下部与第一片状部件91接触,同时颗粒供应到第一片状部件91上。因此,颗粒(颗粒布置区)可以容易地以期望的点状形式分布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
[0088]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变形。
[0089]在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中,第一吸口 314可以只设置在第一辊31的多个第一凹部31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片材凹部912可以变形以沿第一凹部312的内表面配合,并且可以保持片材凹部排913。如果片材凹部排913可以容易地保持在多个第一凹部312中,可以省略通过第一吸部33抽吸。另外,如果仅通过第一吸部33经由第一凹部312抽吸第一片状部件91来形成片材凹部排913,可以省略通过第三辊51的凸部512对第一片状部件91挤压。
[0090]在第二辊41中,第二吸口 414可以仅设置在多个第二凹部412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第二辊41上的每个片材凹部912的变形,并且可以防止颗粒从片材凹部912脱离。如果实际没有发生颗粒从片材凹部912脱离,可以省略从第二辊41内部经由第二凹部412的抽吸。在片材结合部40中,第二辊41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第二辊外侧表面411的加热器。可能存在的情况是,第二辊41设置有加热器,并且省略第四辊61中的加热器614。在第二辊41中执行通过第二凹部412的抽吸时,优选地,第四辊61设置有加热器614,从而避免由于抽吸引起的热量损失。[0091]在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Ia中,第二辊41的第二辊外侧表面不必设置多个第二凹部412,而是只需要设置多个第二吸口 414。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辊41旋转,同时第二吸口 414朝向片材凹部912,并且第二吸部43通过经由第二吸口 414和第一片状部件91从第二辊41内部抽吸颗粒来以点状形式保持供应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的颗粒。因此,能够保持第一片状部件91上颗粒的排布形式。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颗粒以点状形式排布的吸收性片材。
[0092]在所述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中,吸收性材料的颗粒为部分中和交联聚丙烯酸(crosslinked partially neutralized polyacrylic acid)、水解淀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hydrolyzed starch-acrylic acid graft polymer)、阜化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saponified vinyl acetate-acrylic ester copolymer)、水解丙烯臆共聚物(hydrolyzed acrylonitrile copolymer)> 交联丙烯臆共聚物(crosslinkedacrylonitrile copolymer)、水解丙烯酸胺共聚物(hydrolyzed acrylamide copolymer)、交联丙烯酰胺共聚物(crosslinked acrylamide copolymer)、交联阳离子单体(crosslinked cationic monomers)或交联聚氨基酸(crosslinked polyamino acid)。
[0093]通过在第一片状部件91上供应诸如活性炭、二氧化硅、铝、沸石、离子交换树脂或分子筛等除臭材料,所述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的结构可以应用至用于制造防臭片材(用于诸如轻度失禁用一次性尿片或吸收垫的吸收性产品中的片材物品)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中。
[0094]以上所讨论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变形示例中的组成元件可以彼此在不排斥的情况下适当地组合。
[0095]已经详细地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以上描述是全方面的但并非是限制性的。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多种变形和改变。
[0096]附图标记说明
[0097]1,1a 吸收性片材制造设备
[0098]21,21a 供料筒
[0099]23 颗粒填充部
[0100]30 片材凹部形成部
[0101]31,31a 第一辊
[0102]33 第一吸部
[0103]40 片材结合部
[0104]41 第二辊
[0105]43 第二吸部
[0106]51 第三辊
[0107]61 第四辊
[0108]71 片材传送辊
[0109]81 轧辊
[0110]91 第一片状部件
[0111]92 第二片状部件
[0112]95 吸收性片材[0113]211辊外侧表面
[0114]212,212a 供料凹部
[0115]212b通孔
[0116]301凹部形成部
[0117]311第一辊外侧表面
[0118]312第一凹部
[0119]411第二辊外侧表面
[0120]412第二凹部
[0121]414第二吸口
[0122]511第三辊外侧表面
[0123]512凸部
[0124]514 加热器
[0125]913片材凹部排
[0126]RO 筒旋转轴线
[0127]R1-R7旋转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产品用片材物品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该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包括: 片材凹部形成部,该片材凹部形成部用于在第一片状部件上沿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传送方向连续地形成片材凹部排的片材凹部,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为连续的片材; 供料筒,该供料筒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筒外侧表面上的多个供料凹部,所述供料筒围绕沿水平方向的筒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筒外侧表面的下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件接触以能够使得每个供料凹部朝向片材凹部,从而连续地从所述多个供料凹部向所述片材凹部排的多个所述片材凹部中供应吸收性材料或防臭材料的颗粒; 颗粒填充部,该颗粒填充部用于连续地为所述多个供料凹部填充所述颗粒;以及片材结合部,该片材结合部用于将第二片状部件放置在供应有所述颗粒的所述片材凹部排上,以使所述第二片状部件结合至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所述第二片状部件为连续的片材;其中 所述片材凹部形成部包括: 第一辊,该第一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凹部,所述第一辊通过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与所述供料筒接触,并且所述第一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 旋转以能够使每个第一凹部朝向供料凹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第一辊外侧表面传递到所述筒外侧表面;以及凹部形成部,该凹部形成部用于通过使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一部分凹陷到第一凹部中以连续地形成所述片材凹部; 所述片材结合部包括: 第二辊,该第二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辊通过所述片材凹部排中供应有所述颗粒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与所述供料筒接触,并且所述第二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能够使得每个第二凹部朝向供料凹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筒外侧表面传递到所述第二辊外侧表面;以及第二片材供应部,该第二片材供应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片状部件供应到位于所述第二辊外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部包括吸部,该吸部用于经由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从所述第一辊内抽吸所述第一片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部包括第三辊,该第三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三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三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能够使每个凸部朝向第一凹部,从而通过所述每个凸部朝向所述第一凹部挤压所述第一片状部件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辊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多个凸部的凸部加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部还包括两个轧辊,该两个轧辊用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之间的接触位置的沿传送方向的两侧朝向所述第一辊挤压所述第一片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片材结合部还包括第四辊,该第四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四辊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片状部件放置在所述第四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片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片状部件彼此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片材结合部还包括吸部,所述吸部用于经由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从所述第二辊内抽吸所述第一片状部件。
8.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产品用片材物品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该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包括: 供料筒,该供料筒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筒外侧表面上的多个供料凹部,所述供料筒围绕沿水平方向的筒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筒外侧表面的下部与所述第一片状部件接触,以能够连续地将吸收性材料或防臭材料的颗粒从所述多个供料凹部供应到所述第一片材部件上; 颗粒填充部,该颗粒填充部用于连续地为所述多个供料凹部填充所述颗粒;以及 片材结合部,该片材结合部用于将第二片状部件放置在通过所述供料筒已经供应到所述第一片材部件的吸收性材料或防臭材料的所述颗粒上,以使所述第二片状部件结合至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所述第二片状部件为连续的片材;其中 所述片材结合部包括: 辊,该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吸口,所述辊通过供应有所述颗粒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与所述供料筒接触,并且所述辊围绕平行于所述筒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以能够使得吸口朝向供料凹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筒外侧表面传递到所述辊外侧表面; 吸部,该吸部用于通过经由所述吸口和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从所述辊内抽吸所述颗粒以保持所述颗粒;以及 第二片材供应部,该第二片材供应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片材部件供应到位于所述辊外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一片状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物品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辊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辊外侧表面上的多个凹部,并且所述多个吸口形成在所述多个凹部中,所述吸部经由所述多个凹部从所述辊内抽吸所述第一片状部件。
【文档编号】B05C19/04GK103648458SQ201280034034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丸畠和也 申请人:利卫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