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825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包括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和2500目超细碳酸钙,它们的质量比为: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15:20-60:10-40。本发明能实现对较大孔喉及其它各种尺寸孔喉进行有效暂堵和保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液对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所造成的伤害,可以减轻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的程度,起到保护储层的作用。
【专利说明】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剂,具体涉及一种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钻井液的合理设计是获得无伤害完井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对钻井液中所使用的暂堵剂颗粒尺寸进行优选使之与地层孔喉相匹配又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所在。屏蔽暂堵技术已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技术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来优选暂堵剂颗粒尺寸,因此难以有效封堵对油气层渗透率贡献大的大孔喉,Kaeuffer首先将涂料工业的前期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石油工业中,提出了暂堵剂颗粒的“理想充填理论”(Ideal Packing Theory),又称作(6/72理论,即当暂堵剂颗粒累积体积分数与粒径的平方根(即?/1/2)成正比时,可实现颗粒的理想充填。Hands等人依据“理想充填”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便于现场实施的d90规则,即当暂堵剂颗粒在其粒径累积分布曲线上的值(指9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与储层的最大孔喉直径或最大裂缝宽度相等时,可取得理想的暂堵效果。该方法、对整个地层孔喉尺寸进行综合考虑,并优选出与地层孔喉相匹配的一组完整的暂堵剂粒径分布序列,尤其是考虑到储层中较大孔喉对渗透率的突出贡献,可实现对较大孔喉及其它各种尺寸孔喉进行有效暂堵和保护,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液对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所造成的伤害,因而在原理上更为合理,更为科学。通过对现场钻井液粒度的分析,补充不同粒径的暂堵颗粒,使之符合理想充填的规律,达到降低钻井液滤失,减少滤液侵入的效果。
[0003]但目前理想充填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它仅仅是考虑了理想充填剂颗粒与地层孔喉的匹配问题,并没有考虑现场钻井液的粒度对充填过程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对较大孔喉及其它各种尺寸孔喉进行有效暂堵和保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液对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所造成的伤害,可以减轻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的程度,起到保护储层作用的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
[0005]其技术方案是: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包括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和2500目超细碳酸钙,它们的质量比为: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15:20-60:10-40ο
[0006]其中最佳质量配比是: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3:40:25o
[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实现对较大孔喉及其它各种尺寸孔喉进行有效暂堵和保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液对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所造成的伤害,可以减轻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的程度,起到保护储层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
[0008]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包括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和2500目超细碳酸钙,它们的质量比为: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15:20-60:10-40。
[0009]其中最佳质量配比是: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3:40:25o
[0010]本发明所述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通过具有不同目数的超细碳酸钙颗粒组成,所需的超细碳酸钙的目数及配比由目标储层孔喉半径及渗透率确定,使用时,通过对现场钻井液进行粒度分析,将现有钻井液的粒度考虑为暂堵剂的一个粒径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理想充填所需要的粒径序列分布,按照上述原料的质量配比,混合搅拌均匀,使得处理剂加入钻井液后能够整体符合理想充填的规律,达到更好的效果。
[0011]实验结果如下:
现场钻井液性能变化
【权利要求】
1.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和2500目超细碳酸钙,它们的质量比为: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15:20-60:10-40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液用封堵屏蔽剂,其特征在于:其中最佳质量配比是:纳米碳酸钙:500目超细碳酸钙:2500目超细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3:40:25。
【文档编号】C09K8/03GK103555295SQ201310568461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奈世杰, 李斌, 董建荣, 于雷, 李波, 宋茹, 陈艳, 丁解放, 蒋娟 申请人:东营利丰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