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79861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涉及露天煤场及港口散货堆场的降尘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方的中部连接竖向布置的外管,外管的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外管内穿置竖向水管,竖向水管的上端穿过外管后连接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内腔与竖向水管相连通,旋转接头上连接两根第一横向水管,两根第一横向水管的进水端分别与旋转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两根第一横向水管的出水端分别连接雾化喷嘴,其中一根第一横向水管上的雾化喷嘴与另一根第一横向水管上的雾化喷嘴旋转对称设置。本发明是分布在煤场及堆场分片区域中心,自中心向外喷洒,能0°-360°覆盖且覆盖半径叠加。
【专利说明】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露天煤场及港口散货堆场的降尘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煤场及港口堆等场所在装卸、自然风速造成粉尘,主要除尘的措施有喷洒水、 喷洒抑尘剂、覆盖防尘网等,具有一定的抑尘效果,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问题。
[0003] 洒水装置有固定式及车载式存在以下缺陷: 1)固定式的洒水降尘装置受风向及风速影响偏大,且安装的装置分布密度大,另外还 要根据货物的高度调整角度等一系列问题。自动旋转喷枪的旋转角度小、故障率高,主要与 工作的环境有关。
[0004] 2)车载式的洒水装置:相关的工作量大。
[0005] 3)雾化炮装置:主要靠动力、电能等因素。传统的洒水的主要方式:由煤场或堆场 的边缘向中心覆盖。防尘罩:虚工作量,且不能根本解决装卸时产生的粉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结构简单、降尘范 围广的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的中 部连接坚向布置的外管,外管的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外管内穿置坚向水管,坚向水管 的上端穿过外管后连接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内腔与坚向水管相连通,旋转接头上连接两 根第一横向水管,两根第一横向水管的进水端分别与旋转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两根第一横 向水管的出水端分别连接雾化喷嘴,其中一根第一横向水管上的雾化喷嘴与另一根第一横 向水管上的雾化喷嘴旋转对称设置。
[0008] 本发明通过以上设计,底座与地面混凝土基座支架螺栓连接,降尘时,主要是气、 水、固化剂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坚向水管)输送到第一横向水管上的雾化喷嘴 产生的水压雾冲击空气产生反方向的推力,使连接在第一横向水管的旋转接头自动旋转, 介质通过压力作用在第一横向水管的雾化喷嘴形成方圆雾团(雾化喷嘴喷出的介质主要 是气水混合物及适量比例的粉尘固化剂),从而达到降尘目的。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无动 力),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可形成景观效果),降尘覆盖范围(〇° -360° )广,面积大(1256 m2 -5024 m2,通过调节压力还可提高),且无人值守等特点。
[0009] 与传统的煤场及堆场喷洒不同,传统的喷洒装置分布在煤场及堆场的边缘,本发 明是分布在煤场及堆场分片区域中心,自中心向外喷洒,能0° -360°覆盖且覆盖半径叠 加。
[0010]为了支撑第一横向水管,旋转接头上还连接两个横向布置的旋翼,两个旋翼对称 设置,两根第一横向水管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旋翼内,每根第一横向水管远离旋转接头的一 端分别为盲端,每根第一横向水管上分别设置出水口,每个雾化喷嘴分别连接在出水口处 的第一横向水管上,每个雾化喷嘴分别伸出旋翼。
[0011] 本发明的两根第一横向水管的出水端分别通过第一弯头与相应的雾化喷嘴连接, 雾化喷嘴的出水端向上斜向布置;所述旋转接头上还连接两根第二横向水管,两根第二横 向水管的进水端与旋转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两根第二横向水管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弯头连接 第三连接管,两个第二弯头、两个第一弯头旋转对称布置,每根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的直径 大于自由端的直径,每根第三连接管的出水端分别向上倾斜布置。旋转接头上的四根管同 时喷洒,降尘效果更佳。管路压力、流量的增加,喷嘴喷出的水雾化与空气作用下反方向推 力加大,雾化旋翼装置旋转加速,在离心力、空气撞击力下产生大量的方圆雾(俗称撞击雾 化),在风速的作用下迅速扩散,从而达到抑制粉尘扩散、降尘目的。
[0012] 为了方便生产安装外管和固定内部的坚向水管,外管包括上外管和下外管,上外 管的下端与下外管的上端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法兰的内径与坚向水管的外径相配合,坚向 水管通过法兰固定在上外管和下外管内。
[0013] 为了便于检修,底座上铰接检查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0016] 图3为图2中I部放大图。
[0017] 图4为图1中B-B向视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图5中局部示意图。
[0020] 图7为图6中C向视图。
[0021] 图8为图6中D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如图1 一 4所示,为第一种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底座1上铰接检 查门2,底座1上方的中部连接坚向布置的外管3,外管3的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外管 3内穿置坚向水管4,外管3包括上外管3-1和下外管3-2,上外管3-1的下端与下外管3-2 的上端之间通过法兰3-3连接,法兰3-3的内径与坚向水管4的外径相配合,坚向水管4通 过法兰3-3固定在上外管3-1和下外管3-2内。坚向水管4的上端穿过上外管3-1后连接 旋转接头5,接旋转接头5的内腔与坚向水管4相连通,旋转接头5上连接两个横向布置的 旋翼6,两个旋翼6对称设置,每个旋翼6内分别设置第一横向水管7,每根第一横向水管7 的进水端分别与旋转接头5的内腔相连通,每根第一横管水管7远离旋转接头5的一端分 别为盲端,每根第一横向水管7上分别设置两个出水口 9,每个出水口 9处分别连接雾化喷 嘴8,每个雾化喷嘴8分别伸出旋翼6,其中一根第一横向水管7上的两个雾化喷嘴8与另 一根第一横向水管7上的两个雾化喷嘴8旋转对称设置。
[0023] 实施例2 如图5 - 8所示,为第二种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底座1'上铰 接检查门2',底座1'上方的中部连接坚向布置的外管:V,外管:V的上端直径小、下端 直径大,外管3'内穿置坚向水管4',外管3'包括上外管3-1'和下外管3-2',上外管 3-Γ的下端与下外管3-2'的上端之间通过法兰3-3'连接,法兰3-3'的内径与坚向水 管4'的外径相配合,坚向水管4'通过法兰3-3'固定在上外管3-1'和下外管3-2'内。 坚向水管4'的上端穿过上外管3-1'后连接旋转接头5',接旋转接头5'的内腔与坚向 水管4'相连通,接旋转接头5'上连接两根第一横向水管7',两根第一横向水管7'的出 水端分别通过第一弯头10连接雾化喷嘴8',雾化喷嘴8'的出水端向上斜向布置。旋转 接头5'上还连接两根第二横向水管11,两根第二横向水管11的进水端与旋转接头5'的 内腔相连通,两根第二横向水管11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弯头12连接第三连接管13,两个第二 弯头12、两个第一弯头10旋转对称布置,每根第三连接管13的连接端的直径大于自由端的 直径,每根第三连接管13的出水端分别向上倾斜布置。
[0024]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应当理解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 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 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效的实验可以得到 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方的中部连接坚向布置 的外管,外管的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外管内穿置坚向水管,坚向水管的上端穿过外管 后连接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内腔与坚向水管相连通,旋转接头上连接两根第一横向水管, 两根第一横向水管的进水端分别与旋转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两根第一横向水管的出水端分 别连接雾化喷嘴,其中一根第一横向水管上的雾化喷嘴与另一根第一横向水管上的雾化喷 嘴旋转对称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上还 连接两个横向布置的旋翼,两个旋翼对称设置,两根第一横向水管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旋翼 内,每根第一横向水管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分别为盲端,每根第一横向水管上分别设置出 水口,每个雾化喷嘴分别连接在出水口处的第一横向水管上,每个雾化喷嘴分别伸出旋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第一横向水管 的出水端分别通过第一弯头与相应的雾化喷嘴连接,雾化喷嘴的出水端向上斜向布置;所 述旋转接头上还连接两根第二横向水管,两根第二横向水管的进水端与旋转接头的内腔相 连通,两根第二横向水管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弯头连接第三连接管,两个第二弯头、两个第一 弯头旋转对称布置,每根第三连接管的连接端的直径大于自由端的直径,每根第三连接管 的出水端分别向上倾斜布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上外 管和下外管,上外管的下端与下外管的上端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法兰的内径与坚向水管的 外径相配合,坚向水管通过法兰固定在上外管和下外管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铰接检 查门。
【文档编号】B05B3/06GK104056739SQ201410259265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李勇, 盛华兴 申请人:扬州引江矿业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