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0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胶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带,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层胶带,该胶带尤其适用于柔性线路板加工过程中的粘结和保护。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的发展十分迅猛,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每年以高于30%的速度增长。这些电子设备向着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它们内部越来越多的使用柔性线路板进行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因此对柔性线路板的需求量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柔性线路板生产厂商急需提高生产效率。在柔性线路板加工工艺中,传统上通常使用单面胶带将柔板的基材一侧粘结和保护起来,然后在另一侧进行镀层和其它加工工艺。当前业内也开发出另一个有效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即同时对两条柔板基材进行加工。在该方法中,通常使用双面胶带对两条柔板基础进行粘结和保护,要求在加工过程中柔板基材不能脱落,在加工完成后还要求胶带容易剥离且不留残胶。因此,目前急需开发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可用于柔性线路板加工过程的双面胶带,以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易于剥离的双面胶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胶带,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第一胶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第二胶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相对第一胶层的另一面上,第三胶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相对第一胶层的另一面上。其中,第一胶层为粘性均小于第二和第三胶层的粘性的胶粘剂胶层,第二和第三胶层分别为可由紫外光照射引发而粘性降低的胶粘剂胶层。可选择地,第一胶层为180°剥离强度不大于4克/毫米的胶层。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分别为180°剥离强度不小于6克/毫米的胶层,优选地,不小于40克/毫米的胶层。可选择地,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分别为在经紫外光照射引发后其180°剥离强度可至少降低50%的胶层,优选地,可至少降低80%的胶层。具体地,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分别为在经紫外光照射引发后其180°剥离强度可降低至不大于4克/毫米的胶层。在本专利申请文件中,如无特别说明,胶层的剥离强度指在常温常压无特殊光照射下的通常实验条件所测得的强度值。可选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为透明的基材层。优选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分别为透光率大于30%的基材层,更优选地为透光率大于70%的基材层。适合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材质可分别选自聚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尼龙、聚酰亚胺、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嵌段共聚物。可选地,在第二胶层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一离型膜层,在第三胶层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离型膜层,第一和第二离型膜层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完全透明的。可选地,第一和第二离型膜层中的至少一个为透光率不大于30%的离型膜层。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较低粘性的第一胶层有助于将多层胶带从中间剥离开,而紫外光处理后粘性可降低的第二和第三胶层有助于将胶带从需要粘贴的基材如柔板基材上剥离下来,并能保护柔板基材不会被破坏,很容易剥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而且,这些附图也不应理解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任何限制。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实施例的半成品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实施例的半成品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实施例的半成品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胶带10包括第一基材层12、第二基材层14、第一胶层11、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其中,第一胶层1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间,第二胶层13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2相对第一胶层11的另一面上,第三胶层15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4相对第一胶层11的另一面上。特别地,第一胶层11为粘性均小于第二和第三胶层13,15的粘性的胶粘剂胶层。也即,第一胶层11的粘性分别小于第二、第三胶层13,15的粘性。可选择地,第一胶层11选择为180°剥离强度不大于4克/毫米的胶层。第一胶层11可以是亚克力胶、聚氨酯胶、橡胶、环氧胶、硅胶等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这样,胶带10可在外力作用下比较容易地在第一胶层11处被剥离开。第二和第三胶层13,15分别为可由紫外光照射引发而粘性降低的胶粘剂胶层。在不被紫外光照射引发的情况下,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的粘性很强。如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分别选择为180°剥离强度不小于6克/毫米的胶层。优选地,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分别为180°剥离强度不小于40克/毫米的胶层。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的粘性在经紫外光照射引发后可迅速降低,优选地,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分别为在经紫外光照射引发后其180°剥离强度可至少降低50%的胶层,更优选地,180°剥离强度可至少降低80%的胶层。具体地,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在经紫外光照射引发后其180°剥离强度分别降低到不大于4克/毫米。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中可含有胶粘剂、紫外光引发剂以及可以经引发聚合的不饱和双键,其中胶粘剂可以是亚克力胶、聚氨酯胶、橡胶、环氧胶、硅胶等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的组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选择地,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为透明的基材层。优选地,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分别为透光率大于30%的基材层;更优选地,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分别为透光率大于50%的基材层;再优选地,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分别为透光率大于70%的基材层。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可分别选择高透光率的材质所形成。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的材质可分别选自聚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尼龙、聚酰亚胺、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嵌段共聚物。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这样,在需要时,可分别通过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将紫外光分别照射到第二胶层13和第三胶层15上,进而使其粘性降低,易于与第一基材层12和第二基材层14分离。可选择地,在第二胶层13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一离型膜层16,在第三胶层15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离型膜层17,其中第一和第二离型膜层16,17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完全透明的。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离型膜层16,17中的至少一个为透光率不大于30%的离型膜层,更优选的为透光率不大于20%的离型膜层,再优选的为透光率不大于10%的离型膜层。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胶带10在储存等过程中受到紫外光照射而导致粘性降低。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结构为胶带10的基本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胶带10还可以包含其他的层结构,如在第一离型膜层16和第二胶层13间还可设置一层不透明或低透光率的保护层以避免或减轻胶带10在储存等过程中受到紫外光照射而导致粘性降低。具体实施例以下描述如图1所示胶带10的具体实施例。表1所示为制备胶带10的样品及对比样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表1.其中,表2为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所用UV胶水的配方,表3为第一胶层的胶水配方,表4为对比样品的第二、第三胶层的胶水配方。表2.SV-8900胶水Irugacure184L-75UV胶水-198.040.980.98UV胶水-297.091.461.46表3.CSA5310乙酸乙酯L-45L-75低粘胶水-174.1725.090.740低粘胶水-271.0126.8602.13表4.CSA3035乙酸乙酯GA90ARD-1054对比胶水-157.630.511.30.5对比胶水-265.034.400.6胶带10样品将按照如下方法制备。1)如图2所示,将第二胶层13涂布于第一基材层12的一侧,然后第二胶层13的另一面与第一离型膜层16的离型面贴合,形成半成品胶带21。2)如图3所示,将第三胶层15涂布于第二基材层14的一侧,然后与第二离型膜层17的离型面贴合,形成半成品胶带22。3)如图4所示,将第一胶层11涂布于半成品胶带21的第一基材层12的第二侧,形成半成品胶带23。4)将半成品胶带23的第一胶层11与半成品胶带22的第二基材层14的第二侧贴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胶带10。测试方法180°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测试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测试设备和辅助工具及原料:异丙醇(分析纯)、玻璃板(尺寸:2英寸X5英寸)、擦拭纸、ImassSP-2000(供应商:Instrumentor′s,Inc.USA)、单边刀片、手持式橡胶辊、标准PSTC&TLMI4.5磅橡胶压辊、裁刀(1英寸宽)。操作步骤:1.1、将胶带样品平铺,根据需要裁成1英寸(25.4mm)宽,样品长度大约10英寸(254mm)长,取多个样品。1.2、用异丙醇洗净玻璃板。1.3、将待测样品的胶面贴在玻璃板上。贴合时,用手持式橡胶辊压一次贴合样品,尽量减少有气泡。1.4、用自动压辊机以12英寸/分钟的速度来回压样品一次。1.5、在测试前将样板在恒温恒湿实验室中放置20分钟。1.6、启动ImassSP-2000,固定好样板,将胶带样品固定在夹具上。测试探头要尽量拉低,保持玻璃或钢板与被拉胶带样品的剥离角度为180°。1.7、设置空白时间4秒,操作时间20秒。1.8、按开始按钮,使平板开始以12英寸/分钟的速度快速、稳定的推动,在松弛发生后,或样品已经耗尽时,LED指示器将显示红灯,按停止键使平板停止,并移走样品,使测试板复位。1.9、重复测试多个样品。记录每一次测试结果数据,最后求取平均值。如果出现个别样品偏离较大,需要重新取样重测。B.紫外光处理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方法将胶带样品从第一胶层剥离开,然后分别从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方向用紫外光照射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使第二和第三胶层的粘性降低。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所用的紫外光设备为SpectronisSP公司Spectroline系列紫外设备,型号为ENB-280C/12,照射时长3分钟。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贴合和剥离测试的方法将胶带切成1英寸*10英寸的条形样品,剥离第一离型膜层,然后将第二胶层贴合在一片25um的聚酰亚胺膜上。再剥离第二离型膜层,然后将第三胶层贴合在另一片25um的聚酰亚胺膜上。制备多片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a)从第一胶层将上述样品剥离成两片,记录剥离的难易。b)按照“紫外光处理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所述的方法处理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然后将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从聚酰亚胺膜上剥离下来,并记录聚酰亚胺是否变形。实施例1表4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原材料,将第二胶层(UV胶水-1)涂布于第一基材层(50um聚酯膜)的一侧,然后与第一离型膜(白色PCK离型膜)贴合,形成第一半成品胶带。然后将第三胶层(UV胶水-1)涂布于第二基材层(50um聚酯膜)的一侧,然后与第二离型膜层(透明36um聚酯离型膜)贴合,形成第二半成品胶带。再将第一胶层涂布于第一基材层(50um聚酯膜)的第二侧,形成第三半成品胶带。最后将第三半成品胶带的第一胶层面与第二半成品胶带的第二基材层(50um聚酯膜)的第二侧贴合,形成实施例1的多层胶带样品。其中,第一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二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三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3.5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粘的180°剥离强度均分别约为70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实施例的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实施例2表5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本实施例样品与实施例1样品的区别在于:第一胶水配方为低粘胶水-2,第一胶层的厚度是10um,第二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三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1.5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分别约为60克/毫米和60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实施例的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实施例3表6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配方是UV胶水-2。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3.5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分别约为70克/毫米和70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实施例的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实施例4表7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和第三胶粘层所用胶水配方为UV胶水-2,第一胶水配方为低粘胶水-2,第一胶层的厚度是10um,第二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三胶层的厚度是15um。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1.0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均分别约为65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实施例的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实施例5表8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三胶层所用胶水配方为UV胶水-2,第三胶层的厚度为15um。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3.5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分别约为70克/毫米和65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实施例的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对比实施例对比实施例1表9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胶层所用配方为对比胶水-1。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60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均分别约为70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对比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对比实施例2表10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低粘胶层所用配方为对比胶水-2。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35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均分别约为70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对比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对比实施例3表11根据前文所述的胶带制备方法和上表所示的原料制备胶带样品。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胶层所用的配方为对比胶水-1,第三胶层所用的配方为对比胶水-2。第一胶层的180°剥离强度约为3.5克/毫米,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的180°剥离强度分别约为60克/毫米和35克/毫米。胶层固化完全后,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方A和测试方法B对本对比样品进行处理,对第一胶层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并对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进行紫外光处理前和处理后的180°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2。然后按照测试方法C在聚酰亚胺膜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13。测试结果表12.各胶带样品的胶层180°剥离强度(克/毫米)测试结果表13.在聚酰亚胺膜上的测试结果根据表12和13中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结果可知,第一胶层的粘性低时有助于将多层胶带从中间剥离开,尤其在第一胶层180°剥离强度不大于4克/毫米时很容易将多层胶带剥离开;紫外光处理后粘性大幅降低的第二和第三胶层在不破坏基材的情况下很容易剥离下来,有助于保护柔板基材。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胶带特别适用于两层柔板同时进行加工。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胶带也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粘贴。可以理解,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描述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和变形,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上述的修改和变形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此外,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动词“包括”和其变形不排除出现权利要求中声明以外的其他的元件或步骤。在元件或步骤之前的不定冠词“一”不排除出现多个这样的元件或步骤。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