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感转移胶带及包含该胶带的胶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130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压感转移胶带及包含该胶带的胶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黏着胶带,特别有关于一种压感转移胶带。



背景技术:

可剥离型(removable)压感黏着剂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材料,并且已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不同用途中。便利贴可说是可剥离型压感黏着剂最为人熟知的应用。使用者可从压感黏着剂沉积面的背面轻压下纸张,轻松地将便利贴黏贴于所想贴附的表面上。此外,一般而言,部分种类的压感黏着剂不仅具有可再剥离特性,还具有可移位特性,如此可使便利贴纸张能重复黏贴数次于不同表面上。

着眼于压感黏着剂的有利特性,本领域持续尝试扩大压感黏着剂于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层面,以增加压感黏着剂在产业中的价值。美国7,713,606号专利揭示一种新颖的压感黏着剂应用,其利用修正带的概念。为获得良好的黏胶切断表现,该专利的压感黏着剂是以不连续方式沉积在基材上(例如呈点状)。然而此种沉积形式并不理想,因为呈点状的黏着剂会造成黏贴纸张上的不平整,使用者无法在纸张上滑顺地书写,因此由点状黏着剂覆盖的区域基本上已造成了浪费。

有鉴于此,压感黏着剂的各种应用方式在本领域中仍待持续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利于制造的具有一压感黏着剂层的胶带结构。

本发明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利于转移压感黏着剂至一表面上的胶带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感转移胶带,其包含:一基材,其包含一第一侧,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二侧;一压感黏着剂层,其涂布于所述基材的第一侧上;其中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侧具有一第一未涂布带及一第二未涂布带,其分别位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侧的相对边缘;其中涂布于所述基材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压感黏着剂层,位于所述第一未涂布带及所述第二未涂布带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未涂布带的宽度为至少0.1mm;其中所述第二未涂布带的宽度为至少0.1mm;且其中所述压感黏着剂层的宽度为2mm至60mm。

较佳地,所述基材包含一两面离型层,其中所述两面离型层涂布于所述基材的至少一表面上。

较佳地,所述基材包含一第一离型层(位于所述基材的一侧上)及一第二离型层(位于所述基材的另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离型层涂布于所述基材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离型层涂布于所述基材的另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离型层与所述第二离型层对于所涂布的表面具有不同的离型力。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为5μm至30μm。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直接涂布于所述基材的该侧上。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包含一可移位(repositionable)压感黏着剂。

较佳地,所述可移位压感黏着剂包含:橡胶类黏着剂、压克力树脂类黏着剂、热熔型黏着剂、硅利康类黏着剂或其组合。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wood-freepaper)的一初始剥离黏着力(peeladhesion)为50g/in至800g/in。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的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为0至10%。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的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为0至20%。

可替代地,所述压感转移胶带仅包含一所述压感黏着剂层。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压感转移胶带装置,其包含:一固定座,其定义一内部空间;一第一滚动部,其安装于该固定座上;一第二滚动部,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滚动部与所述第二滚动部设置为朝相异方向共同转动;一胶带导引部,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并自所述固定座突出;及一压感转移胶带,其安置于所述第一滚动部、所述胶带导引部与所述第二滚动部上,所述压感转移胶带的一端附着在所述第一滚动部上,其另一端附着在所述第二滚动部上;其中在所述第一滚动部转动后,所述压感转移胶带的所述压感黏着剂层经由所述胶带导引部输出。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为5μm至30μm。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直接涂布于所述基材的该侧上。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包含一可移位压感黏着剂。

较佳地,所述可移位压感黏着剂包含:橡胶类黏着剂、压克力树脂类黏着剂、热熔型黏着剂、硅利康类黏着剂或其组合。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的一初始剥离黏着力为50g/in至800g/in。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为0至10%。

较佳地,所述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为0至20%。

可替代地,所述压感转移胶带仅包含一所述压感黏着剂层。

较佳地,所述压感转移胶带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壳体,以容纳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滚动部、所述第二滚动部、所述胶带导引部及所述压感转移胶带。

本发明的压感转移胶带由于多个压感黏着剂层平行地形成于基材上,具有多个间隔,在加工过程中,切割间隔部位的中央,黏着剂便不会黏附于切割器上,将大幅提升切割程序的工作效率。并且,由于该压感黏着剂层为一连续层,该压感黏着剂层黏贴在该表面上的片段将不会阻碍使用者于该表面上书写。换言之,黏贴有该压感黏着剂层该片段的该纸张,仍能让使用者滑顺地书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压感转移胶带的一实施例;

图2a及图2b分别表示图1实施例的两胶带实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涂布处理过程中的一张基材,其具有多个压感黏着剂涂布带;

图4为本发明压感转移胶带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描述的三种不同涂布样式。

附图符号说明:

10、压感转移胶带

10’、压感转移胶带

11、基材

12、第一侧

13、第二侧

14、第一离型层

15、第二离型层

16、压感黏着剂层

17、第一未涂布带

18、第二未涂布带

20、基材

21、间隔

26、压感黏着剂层

30、压感转移胶带装置

31、固定座

32、第一滚动部

33、第二滚动部

34、胶带导引部

35、上盖

36、下盖

37、齿状结构

38、齿状结构

40、胶带材单张

50、胶带材单张

51、间隔

60、胶带材单张

61、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有关一种压感转移胶带及包含该胶带的胶带装置。该压感转移胶带的配置方式使得该胶带更容易被制造及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感转移胶带。参见图1及图2a,其表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该压感转移胶带10包含一基材11及一压感黏着剂层16。该基材11具有一第一侧12及一第二侧13。该压感黏着剂层16涂布于该基材11的第一侧12之上。

在图1及图2a所示的该较佳实施例中,该基材11的第一侧12具有一第一未涂布带17及一第二未涂布带18,分别位于该基材11的第一侧12的两相对边缘。具体而言,涂布于该基材11的第一侧12之上的该压感黏着剂层16,位于该第一未涂布带17及该第二未涂布带18之间。举例来说,如图1及图2a所示,该第一未涂布带17、该压感黏着剂层16及该第二未涂布带18沿水平方向依序配置(如图1的箭头指示)。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压感转移胶带1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离型层,其中该离型层涂布于该基材11的前述第一侧12与第二侧13至少其中一者上。如图2b所示,该压感转移胶带10’进一步包含一第一离型层14涂布于该基材11的第一侧12之上,以及一第二离型层15涂布于该基材11的第二侧13之上,一压感黏着剂层16涂布于该第一离型层14之上,其中该第一离型层14的离型力(releaseforce)不同于该第二离型层15的离型力。具体而言,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离型层14的离型力比该第二离型层15的离型力更强。此外,如图2b所示,该压感黏着剂层16直接涂布于该第一离型层14之上。

“未涂布带”指未涂布有该压感黏着剂层16的区域。换言之,图2a中该基材11的第一侧12,或是图2b中的该第一离型层14,均未完全被该压感黏着剂层16所涂布。

较佳地,该第一未涂布带17的宽度较佳为至少0.1mm;该第二未涂布带18的宽度较佳为至少0.1mm;和/或该压感黏着剂层16的宽度较佳为2mm至60mm。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压感黏着剂层16的厚度为5μm至30μm。

不受理论所约束,前述未涂布带与压感黏着剂层16的配置形态有利于该压感转移胶带10或10’的制造。具体而言,参见图3,在制造如图2a所示压感转移胶带10的过程中,多个压感黏着剂层26平行地形成于基材20上,且具有多个间隔21。借由切割位于两相邻压感黏着剂层26之间的该间隔21的中央(如图3箭头指示处),即可获得本发明该压感转移胶带10。以此方式,黏着剂便不会黏附于切割器上,将可大幅提升切割程序的工作效率。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压感黏着剂层16或压感黏着剂层26包含一可移位压感黏着剂。于另一实施例中,该压感黏着剂层16或压感黏着剂层26可主要由一可移位(repositionable)压感黏着剂组成。该压感黏着剂层16或压感黏着剂层26可进一步包含其他添加物,例如色素和/或芳香剂。“可移位”一词,指包含可移位压感黏着剂的该压感黏着剂层可黏贴于一表面上,并可将其从该表面剥离再黏贴于另一表面上,而该压感黏着剂层仍能维持可接受的黏性。该可移位压感黏着剂包括但不限于:橡胶类黏着剂、压克力树脂类黏着剂、热熔型黏着剂、硅利康类黏着剂或其组合。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wood-freepaper)的一初始剥离黏着力(initialpeeladhesion)为50g/in至800g/in。“对道林纸的初始剥离黏着力”一词,指将一压感黏着剂层从一道林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其中该压感黏着剂层初次黏贴于该道林纸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该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one-time-useddecayrate)为0至10%。“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一词,指在一压感黏着剂层已黏贴一次于一道林纸表面后,使该压感黏着剂层从该道林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将较于前述初始剥离黏着力的衰减率。具体而言,该“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可借由以下公式计算: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force1/force0)×100%。

上述公式中,force0代表将一压感黏着剂层从一原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其中该压感黏着剂层未曾黏贴于任何表面上(即对原纸的初始剥离黏着力);force1代表将一压感黏着剂层从一原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其中该压感黏着剂层已黏贴一次于原纸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该压感黏着剂层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为0至20%。“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一词,指在一压感黏着剂层已黏贴五次于一道林纸表面后,使该压感黏着剂层从该道林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将较于前述初始剥离黏着力的衰减率。具体而言,该“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可借由以下公式计算:

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force5/force0)×100%。

上述公式中,force0代表将一压感黏着剂层从一原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其中该压感黏着剂层未曾黏贴于任何表面上(即对原纸的初始剥离黏着力);force5代表将一压感黏着剂层从一原纸表面剥离所需的力,其中该压感黏着剂层已黏贴五次于原纸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压感转移胶带装置。参见图4与图5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图中所示的压感转移胶带装置30包含一固定座31、一第一滚动部32、一第二滚动部33、一胶带导引部34以及一本发明的压感转移胶带10。该第一滚动部32进一步包含一齿状结构37,而该第二滚动部33进一步包含一齿状结构38。于图4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压感转移胶带装置30进一步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上盖35及一下盖36,用以置放该固定座31(见图5)、该第一滚动部32、该第二滚动部33、该胶带导引部34及该压感转移胶带10。此实施例中的该压感转移胶带10亦可替换为图2b所示的压感转移胶带10’。

该固定座31包含一内部空间。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内部空间为一开放空间,而该固定座31基本上为一支持骨干,以供该第一滚动部32、该第二滚动部33、该胶带导引部34及该压感转移胶带10直接或间接定位于其上。

于图4与图5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滚动部32与该第二滚动部33安装于该固定座31之上,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较佳地,该第一滚动部32与该第二滚动部33设置为朝相异方向共同转动。换言之,该第一滚动部32的齿状结构37会与该第二滚动部33的齿状结构38啮合,使得该第一滚动部32与该第二滚动部33其中一者转动时,另一组件即随之共同转动。

该胶带导引部34亦安装于该固定座31之上,并自该固定座31突出。该压感转移胶带10经由该胶带导引部34置放于该第一滚动部32与该第二滚动部33上,其中该压感转移胶带10的一端附着在该第一滚动部32之上,其另一端则附着在该第二滚动部33之上。

在该第一滚动部32与该第二滚动部33共同转动后,该压感转移胶带10会借由该胶带导引部34导引而输出在欲黏贴的一纸张表面上。当该压感转移胶带10接触欲黏贴的该纸张表面时,该压感黏着剂层16会从该基材11脱离(或者,于使用压感转移胶带10’的情形,则从第一离型层14脱离)而黏贴于该纸张表面上。于图4与图5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可注意到该胶带导引部34具有一锥形端。该锥形端用以切断该压感黏着剂层16,以使该压感黏着剂层16在该纸张表面留下所想要的长度。本发明不欲受任何理论所限,然本发明认为前述第一未涂布带17、第二未涂布带18及压感黏着剂层16的配置形态,有利于在该表面上有效切断该压感黏着剂层16。

使用者接着可将该纸张贴附于另一表面上。此外,由于该压感黏着剂层为一连续层,该压感黏着剂层黏贴在该表面上的片段将不会阻碍使用者于该表面上书写。换言之,黏贴有该压感黏着剂层该片段的该纸张,仍能让使用者滑顺地书写。

实施例一:制备本发明的压感转移胶带。

制备压感黏着剂

将90g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与2500g的去离子水,加入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凝器及温度计的反应瓶。接着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800g)、n-丙烯酸丁酯(300g)及丙烯酸(100g)的混合物加入该反应瓶并搅拌(转速500rpm)15分钟加以混合。接着放入50g偏亚硫酸氢钠(sodiummetabisulfite)于该反应瓶中,并将该反应瓶加热至40℃。之后,加入20g过氧化氢溶液(30%),并保持反应温度于70℃持续8小时。之后,经过滤后即制得压感黏着剂的乳化液。

制备压感转移胶带

取得一pet基材,其厚度为12μm且两侧分别涂布有一离型层。取适量前述压感黏着剂乳化液涂布于该基材上,以形成一压感黏着剂层。本实施例中,该压感黏着剂层的宽度约为1寸。

在涂布该压感黏着剂乳化液于该基材后,将该基材以100℃加热约2分钟,以使该基材上的涂布层干燥,即制得本发明实施例的压感转移胶带。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压感转移胶带,具有一厚度5μm的压感黏着剂层(下称“胶带-5μm”,以此类推)。

以相同方式,分别制得具有压感黏着剂层厚度为10μm(胶带-10μm)、15μm(胶带-15μm)、20μm(胶带-20μm)、25μm(胶带-25μm)或30μm(胶带-30μm)的不同胶带。

实施例二:本发明压感转移胶带的黏着力测试。

使用一次衰减率及使用五次衰减率

在本实验中,分别测试经由实施例一所制得的压感转移胶带及市售其他三款不同的转移胶带(plusspineco、nichibantenori及tombowpit),以获得各胶带对道林纸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及使用五次衰减率结果。市售三款不同的转移胶带共同特征为,胶带上的压感黏着剂层完全涂布于基材上,而不具任何未涂布区域。

将实施例一所制得胶带的压感黏着剂层以及其他三款不同的市售转移胶带分别取其中一段,使用一2kg的橡胶滚轮,将各片段黏贴于不同的单面涂布纸张(one-side-coatedpapers)表面。接着使用2kg的橡胶滚轮,将该等不同的单面涂布纸张黏贴于一道林纸上。随后,借由一拉力试验机,测试各胶带黏着剂层的初始剥离黏着力。

将该等单面涂布纸张剥离后,再次使用2kg的橡胶滚轮将该等单面涂布纸张黏贴于一道林纸上,并测试各胶带黏着剂层的剥离黏着力(即测试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一次衰减率)。接下来,使用2kg的橡胶滚轮,重复将该等单面涂布纸张黏贴于一道林纸上并剥离,如此再重复三次黏贴并剥离的动作后,再次将该等单面涂布纸张黏贴于一道林纸上,以测试各胶带黏着剂层的剥离黏着力(即测试剥离黏着力的使用五次衰减率)。初始剥离黏着力、使用一次衰减率及使用五次衰减率的记录结果,如以下表一所示。

表一:剥离黏着力测试结果

根据上列表一的结果,市售三款不同的转移胶带因为其压感黏着剂层为完全涂布于基材上,因此皆表现很强的初始剥离黏着力。而在本发明中,每一压感转移胶带的压感黏着剂层并非完全涂布,因此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为影响剥离黏着力结果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压感黏着剂层愈厚,所提供的黏着力就愈强。为获得与该等市售胶带相当的初始剥离黏着力,本发明该压感转移胶带的压感黏着剂层厚度较佳为大于20μm。

然而,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愈厚,压感型胶带就愈不容易具有可移位特性;从使用一次衰减率及使用五次衰减率结果,可看出本发明的优势。与上述市售产品(plusspineco、nichibantenori及tombowpit)相比,本发明的压感转移胶带展现了与之相当的剥离黏着力(本发明某些样本的剥离黏着力甚至更强),然而衰减率却显著优于该等市售产品。也就是说,本发明压感转移胶带的压感黏着剂层不仅能够经历数次移位,且仍能保持理想的黏着力。因此,若考虑可移位需求,该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较佳为不超过30μm。

黏着保持力测试

将本发明压感转移胶带的压感黏着剂层以及其他三款不同的市售转移胶带(plusspineco、nichibantenori及tombowpit)分别取其中一段,使用2kg的橡胶滚轮,将各片段分别转移至不同海报(84cm×119cm;150g)的一上边缘表面上。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各个胶带片段尺寸均为84cm×1in。接着将该等海报分别黏贴至一干净墙面上,并记录各别维持时间(即记录海报从墙面掉落的时间)。所记录的测试结果如以下表二所示。

表二:维持时间

基于以上表二所显示结果,可看出由本发明压感转移胶带的压感黏着剂层所黏贴的海报,维持黏贴在墙面上的时间均比该等市售胶带所黏贴的海报更长。若考虑该压感转移胶带的黏着保持力表现,该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较佳为大于5μm。

因此,为满足可移位与黏着保持力需求,该压感黏着剂层的厚度较佳为5μm至30μm。

实施例三:不同样式压感黏着剂层的切割测试。

取得数个pet基材,其中每一基材的厚度为12μm、宽度为310mm,且两侧均分别涂布有一离型层。取适量前述实施例一所制得的压感黏着剂乳化液,以不同样式涂布于各基材上,以形成压感黏着剂层。

如图6所示,制得一胶带材单张40、胶带材单张50及胶带材单张60,该等胶带材单张的pet基材上的压感黏着剂层呈现不同样式。该胶带材单张40上的压感黏着剂为完全涂布而无间隔;该胶带材单张50上具有多个宽度10mm的压感黏着剂涂布带,每两个压感黏着剂涂布带之间则具有宽度2mm的间隔51;该胶带材单张60上具有多个宽度8mm的压感黏着剂涂布带,每两个压感黏着剂涂布带之间则具有宽度4mm的间隔61。该等胶带材单张40、50及60上的压感黏着剂厚度均为15μm。

之后,切割该胶带材单张40,以获得一宽度12mm的压感转移胶带,其压感黏着剂层的宽度因此亦为12mm。另一方面,分别切割该等胶带材单张50及60的该等间隔中央,以获得宽度为12mm的压感转移胶带,其中胶带材单张50及60上的黏着剂层宽度分别为10mm及8mm,未涂布带的宽度则分别为1mm及2mm。以此方式,便能获得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压感转移胶带,其具有沿水平方向配置的一第一未涂布带17、一压感黏着剂层16及一第二未涂布带18。

在此必须指出,在切割该胶带材单张40的过程中,切割器曾被黏着剂黏住。事实上,切割该胶带材单张40的程序曾被迫暂停数次,其原因是为了清除切割器上的黏着剂污染物或替换干净的切割器,以使切割程序得以继续。

另一方面,在切割黏着剂涂布带具有2mm间隔的基材时,切割器虽然曾稍微被黏着剂黏住,但其污染物并未严重影响切割程序。更进一步,在切割黏着剂涂布带具有4mm间隔的基材时,仅发生切割器受到黏着剂污染的情形。因此,经过实验后发现,具有4mm间隔的黏着剂涂布带样式,特别利于压感转移胶带的制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