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328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双面胶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胶带,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的贴合的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及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使用双面胶带,然而对于双面胶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体积正在逐渐缩小,其在组装过程中为了达到所需结果和组装效果,需要采用双面胶带将各个相关元件材料层进行叠加。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也是通过双面胶进行贴合。

背光模组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其包括发光区域和环绕所述发光区域的胶框,在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工序中,背光模组的发光区域和胶框分两道工序和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贴合。发光区域和液晶显示面板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同时为了调整光线,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会增加具有扩散、偏光作用的光学膜;而胶框和液晶显示面板则通过一种黑色的遮光胶贴合在一起。该组装方法具有加工工序复杂的缺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双面胶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方便的双面胶带,且粘接性能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带应用于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的贴合,其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及夹设于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之间的胶带本体,所述第一离型层靠近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胶带本体包括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区域的透明胶带以及环绕所述透明胶带且与所述透明胶带连接的边框胶带,所述边框胶带包括两个第一粘接层以及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之间且层叠设置的白色基材层和黑色基材层,所述白色基材层靠近所述第一离型层设置,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为固态光学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为熔点为65~80℃的粘接剂,所述第二胶层设于所述第一胶层的中央区域且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之比为1:9~1:5。

优选的,所述第二胶层主要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优选的,所述第二胶层主要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优选的,所述微晶蜡粒径为20~30微米,所述合成蜡为脂肪酸酚、胺和肽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固化剂为封闭型六氟锑酸盐。

优选的,所述第二胶层还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增粘树脂2%和有机硼酸酯6%。

优选的,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10~30微米。

优选的,所述透明胶带包括自所述第一离型层至所述第二离型层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粘接层、透明基材层、扩散层、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三粘接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粘接层中溶入有偏光碘分子。

优选的,所述透明胶带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三粘接层之间的第四粘接层、偏光层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四粘接层夹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偏光层之间,所述第二保护层夹设于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第三粘接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双面胶带为膜切胶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面胶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胶带本体包括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区域的透明胶带以及环绕所述透明胶带且与所述透明胶带连接的边框胶带,通过将透明胶带和边框胶带设置在一起,在组装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时,可一次完成贴合,组装更简单方便。

二、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为固态光学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为熔点为65~80℃的粘接剂,在组装前,通过光线照射,使第二胶层熔化,然后进行组装,可对应微小的空隙,降低贴合时气泡的产生且提高粘接强度。

三、一方面所述透明胶带设计有扩散层和偏光层,可以降低采用该双面胶带的显示模组的反射率,提高整体亮度,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粘接层中溶入偏光碘分子,不但使所述透明胶带具有偏光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应用所述双面胶带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四、所述边框胶带包括白色基材层和黑色基材层,白色基材层反射光线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黑色基材层具有很好的遮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面胶带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面胶带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面胶带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面胶带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双面胶带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本发明提供的双面胶带100主要应用于背光模组300和液晶显示面板500的贴合。所述双面胶带100包括第一离型层1、第二离型层3及夹设于所述第一离型层1和所述第二离型层3之间的胶带本体5。

所述第一离型层1靠近所述背光模组300,所述第二离型层3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500。所述第一离型层1和所述第二离型层3为离型纸或离型膜。

所述胶带本体5包括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300的发光区域的透明胶带53以及环绕所述透明胶带53且与所述透明胶带53连接的边框胶带51。所述双面胶带100为膜切胶带,具体尺寸可根据所述背光模组300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尺寸进行模切,方便组装。通过将所述边框胶带51和所述透明胶带53一体设置,可减少所述背光模组300和液晶显示面板500的组装工序,一次完成贴合,组装更简单方便。

所述边框胶带51包括两个第一粘接层515及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515之间且层叠设置的白色基材层511和黑色基材层513,所述白色基材层511靠近所述第一离型层1设置。即自所述第一离型层1至所述第二离型层3的方向,所述第一粘接层515、所述白色基材层511、所述黑色基材层513及所述第一粘接层515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白色基材层511为白色PET聚酯薄膜片材,所述黑色基材层513为黑色PET聚酯薄膜片材。所述白色基材层511和所述黑色基材层513两者为一体化成型设置。所述白色基材层511可反射光线,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所述黑色基材层513具有很好的遮光性能。

所述第一粘接层515包括第一胶层5151和第二胶层5153,所述第一胶层5151为固态光学胶层,所述第二胶层5153为熔点为65~80℃的粘接剂,所述第二胶层5153设于所述第一胶层5151的中央区域,防止溢胶到背光模组300的发光区域。所述第二胶层5153和所述第一胶层5151的厚度之比为1:9~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层5153的厚度为10~30微米,优选的厚度为30微米。所述第二胶层5153的厚度很薄,且熔点为65~80℃,在组装前,通过光线照射,使半固化的所述第二胶层5153液化,然后进行组装,可对应微小的空隙,降低贴合时气泡的产生且能提高粘接强度。

具体地,所述第二胶层5153主要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优选,丙烯酸酯20%,微晶蜡6%,合成蜡14%,松香35%,固化剂5%,光吸收剂12%;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二胶层5353还包括增粘树脂2%,有机硼酸酯6%。

所述微晶蜡粒径为20~30微米,所述合成蜡为脂肪酸酚、胺和肽胺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合理配制丙烯酸酯、微晶蜡、合成蜡和松香的质量百分比可使所述第二胶层5153的溶点控制在65~80℃。所述光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可吸收阳光或荧光光源中的紫外线部分,而本身不会发生变化,提高所述第一粘接层515的抗老化性能。所述固化剂为封闭型六氟锑酸盐,装配完成后可加快所述第二胶层5153的固化。所述增粘树脂用于提高所述第二胶层5153的粘着力。所述有机硼酸酯可以和蜡形成凝胶,从而缩短干燥时间。

所述透明胶带53包括自所述第一离型层1至所述第二离型层3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粘接层531、透明基材层532、扩散层533、第一保护层534以及第三粘接层535。

所述第二粘接层531和所述第三粘接层535均为透明的固态胶层。所述透明基材层532为透明的PET聚酯薄膜,其透光率为99%以上。所述扩散层533可使所述背光模组300发出的线光源或点光源呈面光源输出,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500的整体亮度。

所述第三粘接层535中溶入有偏光碘分子,可以起到偏光的作用,无需再设置偏光层,可降低应用所述双面胶带100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图3,为图1所示的双面胶带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胶带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带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与实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透明胶带53的结构不完全相同,所述第三粘接层535未溶入有偏光碘分子,而是通过增设偏光层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所述透明胶带53还包括第四粘接层537、偏光层538及第二保护层539。所述偏光层538通过所述第四粘接层537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534,所述第二保护层539夹设于所述偏光层538和所述第三粘接层535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双面胶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胶带本体包括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区域的透明胶带以及环绕所述透明胶带且与所述透明胶带连接的边框胶带,通过将透明胶带和边框胶带设置在一起,在组装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时,可一次完成贴合,组装更简单方便。

二、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为固态光学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为熔点为65~80℃的粘接剂,在组装前,通过光线照射,使第二胶层熔化,然后进行组装,可对应微小的空隙,降低贴合时气泡的产生且提高粘接强度。

三、一方面所述透明胶带设计有扩散层和偏光层,可以降低采用该双面胶带的显示模组的反射率,提高整体亮度,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粘接层中溶入偏光碘分子,不但使所述透明胶带具有偏光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应用所述双面胶带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四、所述边框胶带包括白色基材层和黑色基材层,白色基材层反射光线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黑色基材层具有很好的遮光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