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34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覆铜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



背景技术:

覆铜板又称基材,它是由木浆纸或玻纤布等作增强材料,浸以树脂,单面或双面覆以铜箔,经热压而成的一种板状材料,称为覆铜箔层压板。 它是做PCB的基本材料,常叫基材,当它用于多层板生产时,也叫芯板。覆铜板按照机械刚性分为:刚性板、挠性板;按照不同绝缘材料结构分为:有机树脂类覆铜板、金属基覆铜板、陶瓷基覆铜板;按照厚度分为:常规板和薄板,其中厚度小于0.5mm的为薄板;按照增强材料分为:玻璃布基覆铜板、纸基覆铜板、复合基覆铜板;按照某些特殊性能分为:高TG板、高介电性能办、防UV板。覆铜板主要用于制作印制电路板,用于各种军用电子装备、通信设备、电脑、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覆铜板的需求快速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最早发表用聚酰亚胺树脂预聚物直接涂布在铜箔上的两层法 FCCL 的专利,是在日本于1986年被批准公开的昭61-275325;与其相关的PI树脂最早发表的发明专利是昭60-243100(1985年被批准公开)。在1993年7月批准公开的“特开平5-175634”的专利中,新日铁化学公司渡边尚等五名研发人提出的涂布法2L-FCCL制造技术比较成熟。新日铁公司由此奠定了在2L-FCCL方面的领先地位。新日铁化学公司已批准公开的此方面的专利数量,以2005~2006年的专利为最多。在涂布型两层法用聚酰亚胺材料的研发过程中,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有:1、PI热膨胀系数与铜箔差别较大,需解决最终所得的两层FCCL的尺寸稳定性,尤其是卷曲问题;2、保证聚酰亚胺与铜箔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3、应用液晶聚合物膜以提高 FCCL 的性能。两层法用聚酰亚胺材料及相应的挠性覆铜板的制备过程,通常是选择合适的二酐和二胺的组合,在常温或低温下合成聚酰亚胺酸,然后将聚酰胺酸涂覆于铜箔之上,随后进行去溶剂以及高温亚胺化的处理,在使得聚酰胺酸转化为聚酰亚胺的同时得到两层挠性覆铜板。为了进一步提高PI的耐热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合成聚酰胺酸时加入填料是一种有效手段。目前的聚酰亚胺覆铜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制胶,需要先将固化剂溶解,然后加入添加剂经过充分溶解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让胶液熟化若干小时,让各组分有足够相互接触、相互渗透,经一段时间使胶体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状态。在制胶过程中,需要加入添加剂,目前的添加剂的组分为较为单一,在制作聚酰亚胺覆铜板时,热稳定性较差,同时导电性能也不是很好,与树脂的混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所述的覆铜板包括胶黏剂层、玻璃纤维布、铜箔层,将所述胶黏剂层涂布于玻璃纤维布上,用环氧树脂在50℃以上将固化剂溶解,然后加入添加剂经过充分溶解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让胶液熟化若干小时,让各组分有足够相互接触、相互渗透,经一段时间使胶体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状态,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氢氧化铝粉末10-20份、二甲基甲酰胺3-7份、氢氧化镁粉末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聚乙烯醇3-6份、氢氧化钙粉末3-6份和聚丙烯酰胺4-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铝粉末10份、二甲基甲酰胺3份、氢氧化镁粉末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聚乙烯醇3份、氢氧化钙粉末3份和聚丙烯酰胺4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铝粉末20份、二甲基甲酰胺7份、氢氧化镁粉末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聚乙烯醇6份、氢氧化钙粉末6份和聚丙烯酰胺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铝粉末15份、二甲基甲酰胺5份、氢氧化镁粉末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份、聚乙烯醇5份、氢氧化钙粉末5份和聚丙烯酰胺6份。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Al(OH)3,是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也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化学式Al(OH)3,是铝的氢氧化物。由于又显一定的酸性,所以又可称之为铝酸(H3AlO3),但实际与碱反应时生成的是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它是化学反应的常用溶剂。纯二甲基甲酰胺是没有气味的,但工业级或变质的二甲基甲酰胺则有鱼腥味,因其含有二甲基胺的不纯物。名称来源是由于它是甲酰胺(甲酸的酰胺)的二甲基取代物,而二个甲基都位于N(氮)原子上。二甲基甲酰胺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理的进行。 二甲基甲酰胺是利用甲酸甲酯和二甲基胺制造的。二甲基甲酰胺在强碱如氢氧化钠或强酸如盐酸或硫酸的存在下是不稳定的(尤其在高温下),并水解为甲酸与二甲基胺。

氢氧化镁别名苛性镁石,轻烧镁砂等,氢氧化镁在水中的悬浊液称为氢氧化镁乳剂,简称镁乳,氢氧化镁是无色六方柱晶体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和醇,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水溶液呈弱碱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氢氧化镁的天然矿物水镁石。可用于制糖和氧化镁等。因氢氧化镁在大自然含量比较丰富,而其化学性质和铝较相近,因此使用者开始用氢氧化镁来取代氯化铝用于香体产品。化学式Mg(OH)2,式量58.32。白色无定形粉末。难溶于水,易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1.9毫克/升(18℃),呈碱性。加热到350℃失去水生成氧化镁。

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PVP,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且被研究得最深、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品种。已发展成为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大类,工业级、医药级、食品级3种规格,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千至一百万以上的均聚物、共聚物和交联聚合物系列产品。

聚乙烯醇,有机化合物,白色片状、絮状或粉末状固体,无味。溶于水(95℃以上),微溶于二甲基亚砜,不溶于汽油、煤油、植物油、苯、甲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丙酮、醋酸乙酯、甲醇、乙二醇等。聚乙烯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耐汽油管道和维尼纶合成纤维、织物处理剂、乳化剂、纸张涂层、粘合剂、胶水等。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添加剂由氢氧化铝粉末、二甲基甲酰胺、氢氧化镁粉末、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氢氧化钙粉末以及聚丙烯酰胺组成,并将这些种类的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配制好在高温下熔融搅拌混合而成,将得到的添加剂运用到聚酰亚胺覆铜板的生产工艺当中,这种类型的添加剂在使用时一方面和环氧树脂的混溶性很好,另一方面弥补了酚醛固化的韧性较差的缺点,因此产品在热态下电性能很好,能够提高其常温下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所述的覆铜板包括胶黏剂层、玻璃纤维布、铜箔层,将所述胶黏剂层涂布于玻璃纤维布上,用环氧树脂在50℃以上将固化剂溶解,然后加入添加剂经过充分溶解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让胶液熟化若干小时,让各组分有足够相互接触、相互渗透,经一段时间使胶体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状态,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铝粉末10份、二甲基甲酰胺3份、氢氧化镁粉末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聚乙烯醇3份、氢氧化钙粉末3份和聚丙烯酰胺4份。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铝粉末20份、二甲基甲酰胺7份、氢氧化镁粉末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聚乙烯醇6份、氢氧化钙粉末6份和聚丙烯酰胺8份。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高TG聚酰亚胺覆铜板的添加剂材料配方,所述的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铝粉末15份、二甲基甲酰胺5份、氢氧化镁粉末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份、聚乙烯醇5份、氢氧化钙粉末5份和聚丙烯酰胺6份。

在制胶完成时,需要进行浸胶烘干,采用背涂加全浸方式,分两次将玻璃纤维布用单向移动浸胶装置浸胶,然后烘干至半固化片;所述的单向移动浸胶装置包括有浸胶槽,在所述浸胶槽的边缘分别设有进胶口与溢流槽,所述的进胶口略高于所述溢流槽,在所述浸胶槽内设有传动辊,在所述浸胶槽上设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为一对轧辊;所述玻璃纤维布由所述浸胶槽上段进入浸胶槽,穿过所述传动辊再穿过所述驱动辊。然后再进行叠合与层压,采用无尘自动叠配装置与真空热压装置将所述半固化片与铜箔自动叠配在一起,在所述真空热压装置中设有导热油加热部件和湿法清洗器。

本发明通过将添加剂由氢氧化铝粉末、二甲基甲酰胺、氢氧化镁粉末、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氢氧化钙粉末以及聚丙烯酰胺组成,并将这些种类的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配制好在高温下熔融搅拌混合而成,将得到的添加剂运用到聚酰亚胺覆铜板的生产工艺当中,这种类型的添加剂在使用时一方面和环氧树脂的混溶性很好,另一方面弥补了酚醛固化的韧性较差的缺点,因此产品在热态下电性能很好,能够提高其常温下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