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652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领域中一类细胞染色用染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染色早期是通过各种酸碱性染料进行染色,这种染色方法准确度欠佳,而对于血细胞中白细胞分类需要显示十分精细的内部结构差异,进而通过用红色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的检测仪器来捕捉信息,所以这种染色方法已经稍显不足。现在,在白细胞分类领域,广泛采用的是荧光染料染色。

在发展初期,应用的染料有亚甲基蓝、亮苯蓝、派诺宁、溴乙啶等。它们是通过嵌入或静电吸引核酸分子以形成复合物,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增强后的荧光。由于这些染料本身也易形成复合物,会造成很强的荧光背景干扰,同时产生的荧光量子也较低,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近来有人提出用吖啶橙或噻唑蓝来进行细胞核酸染色,它们或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导致光猝灭,使染料核酸复合物发出的荧光降低,从而影响准确度,或要求价格昂贵的激光器光源在488nm激发,或需要指定较高温度(35℃)下反应较长时间才能用于检测,给临床带来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聚次甲基类染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其发射波长长,可有效消除背景荧光干扰,10℃左右便可穿透细胞膜,与核酸分子强力结合牢固染色,灵敏度高,对光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适用于以红色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源,可用做理想的荧光染料。

由于聚次甲基类染料的优良性能和独特的优势,关于此类染料的合成工艺也多种多样,但大多比较繁杂,原材料价格较高,合成周期长,而且中间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难以去除彻底,目标产物的纯度不高。综合来看,如何优化这类染料的合成工艺,提高染料特性以及降低该类染料的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该工艺过程毒副作用小,原料易得,结构简单,合成路线短,通过4步反应即可合成目标分子,易产业化,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有:

(1)2,3-二甲基苯并噻唑甲基硫酸盐和n,n’-二甲基甲脒合成得到第一中间产物

(2)1-辛醇和三氟甲烷磺酸酐合成得到第二中间产物

(3)第二中间产物和4-甲基喹啉合成得到第三中间产物

(4)第一中间产物和第三中间产物合成得到最终产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合成第一中间产物的反应时间为1.5~2.5h。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合成第二中间产物的反应时间为0.75~1.5h。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中合成第三中间产物的反应时间为1.0~1.5h。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4)中合成最终产物的反应时间为3.0~4.0h。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完成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共需要的时间为7.0~9.0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毒副作用小,原料易得,结构简单,对合成人员的伤害较小,生产成本低,合成路线短,通过4步反应即可合成目标分子,得率较高,合成快速,纯度优良,节约成本,易产业化,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提供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见下:

实施例一:第一中间产物的合成

取3mmoln,n’-二甲基甲脒放入一试管中,然后加入0.2ml醋酸酐,于85℃油浴下搅拌溶解(b液)。接着取1mmol2,3-二甲基苯并噻唑甲基硫酸盐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1.5ml醋酸后于85℃油浴下搅拌溶解(a液)。

于85℃油浴下,将a液逐滴加入b液中,中间不断搅拌。滴加过程中混合溶液会逐渐变红,这说明a与b已经开始反应。

滴加完毕后,混合液于85℃油浴下继续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混合液应是深红色液体。

待混合液冷却后,采用减压蒸馏方法将混合液中的醋酸和醋酸酐去除,然后加入约20ml甲醇重新溶解混合物。

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分离第一中间产物。具体做法:将溶解液均匀地点在硅胶板上,用吹风机吹干,然后以乙酸乙酯作展开剂,分离各产物。展开过程中会出现一条黄色展开带,待展开完全后,小心地刮下黄色展开带,捣碎后加入适量甲醇溶解黄色产物,过滤得到黄色溶液。采用减压蒸馏方法将黄色溶液中的甲醇去除,得到黄色固体粉末,该固体即为第一中间产物。

实施例二:第二中间产物的合成

将5mmol1-辛醇和0.435g吡啶与约2mlch2cl2(二氯甲烷)混合。

将0.91ml三氟甲烷磺酸酐与5mlch2cl2混合均匀,然后在-5℃~0℃及n2(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到1-辛醇、吡啶与ch2cl2的混合液中。滴加过程约20min,滴加过快会导致温度上升迅速,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滴加完毕后,于-10℃下搅拌反应45min。反应过程中会出现粉红色产物和白色固体(三氟甲烷磺酸酐和吡啶反应的产物)。

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ch2cl2和水,水会将白色固体溶解,分层后去除水溶液。多次用水洗涤产物以去除多余的吡啶。

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吸水,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去除ch2cl2,得到浅褐色液体即为第二中间产物。

实施例三:第三中间产物的合成

取3.34mmol中间产物2与约5mlch2cl2(二氯甲烷)混合。

将3.34mmol4-甲基喹啉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n2保护下加热回流约1h。

减压蒸馏去除ch2cl2,然后用无水乙醚多次洗涤产物以除去杂质,最后得到一种浅褐色油状物,该油状物即为第三中间产物。

实施例四:最终产物的合成

第一中间产物与第三中间产物以等摩尔的比例混合,并以吡啶作为反应溶剂,在90℃油浴下反应3h。反应完毕后,利用减压蒸馏法将吡啶去除,接着加入适量的甲醇重新溶解反应产物。最后采用薄层层析方法纯化反应产物。具体做法:将溶解液均匀地点在硅胶板上,用吹风机吹干,然后以乙酸乙酯作展开剂,分离各产物。展开过程中会出现一条深蓝色展开带,待展开完全后,小心地刮下深蓝色展开带,捣碎后加入适量甲醇溶解蓝色产物,过滤得到蓝色溶液,接着采用减压蒸馏方法将蓝色溶液中的甲醇去除,得到蓝色固体,该固体即为最终产物。

采用以上工艺合成的目标产物得率达到75%;质谱鉴定仅有一个目标分子量峰,无其他中间产物的杂峰存在,纯度达99.7%以上,说明此种工艺合成的聚次甲基类染料纯度非常高;该工艺过程毒副作用小,对合成人员的伤害较小,原料易得,结构简单,合成路线短,通过4步反应即可合成目标分子,大大缩短了合成周期。综上,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染料的合成方法,可实现多、快、好、省四个优点,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