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125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彩印涂料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



背景技术:

彩印涂料是用于生产印刷塑料袋使用,而传统的彩印涂料仅仅只起到印刷作用,不具备特有的识别防伪作用,不利于保护企业生产成品,而磁性材质应用在彩印涂料中,可以很方便的跟踪查询在印刷塑料袋产品上显现,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1-35份、酮醛树脂26-30份、环氧树脂28-32份、巴西棕榈蜡14-18份、硅藻土3-7份、沸石粉2-6份、竹碳粉1-5份、硬脂酸钙0.5-0.9份、磷酸铝1.3-1.7份、甘油4-8份、乙二醇1-5份、偶联剂0.4-0.8份、聚硅氧烷消泡剂0.8-1.2份、羟乙基纤维素0.3-0.7份、胺类固化剂0.6-1份、抗氧剂0.5-0.9份。

优选的,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2-34份、酮醛树脂27-29份、环氧树脂29-31份、巴西棕榈蜡15-17份、硅藻土4-6份、沸石粉3-5份、竹碳粉2-4份、硬脂酸钙0.6-0.8份、磷酸铝1.4-1.6份、甘油5-7份、乙二醇2-4份、偶联剂0.5-0.7份、聚硅氧烷消泡剂0.9-1.1份、羟乙基纤维素0.4-0.6份、胺类固化剂0.7-0.9份、抗氧剂0.6-0.8份。

优选的,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3份、酮醛树脂28份、环氧树脂30份、巴西棕榈蜡16份、硅藻土5份、沸石粉4份、竹碳粉3份、硬脂酸钙0.7份、磷酸铝1.5份、甘油6份、乙二醇3份、偶联剂0.6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份、羟乙基纤维素0.5份、胺类固化剂0.8份、抗氧剂0.7份。

优选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巴西棕榈蜡、甘油、乙二醇投入至搅拌机内,升温至58-62℃,在转速1500-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反应0.5-0.9h,备用;

2)称取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投入研磨机内,研磨粉碎后过700-80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备用;

3)再向步骤2)中获得的混合粉末投入步骤1)中,并加入偶联剂、胺类固化剂、抗氧剂,升温至70-74℃,转速2000-2500转/分钟搅拌1.2-1.6h,再降温至40-44℃,并加入聚硅氧烷消泡剂、羟乙基纤维素,在转速1000-1500转/分钟搅拌0.4-0.8h;

4)对步骤3)中静置放置的混合料液经过滤即可获得需要的最终涂料液。

有益效果是:采用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树脂涂料主体,安全环保,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等无机含磁性原料与其余原料合理配合,协同作用,起到更佳的保护作用,增强涂料的防伪性能,应用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1份、酮醛树脂26份、环氧树脂28份、巴西棕榈蜡14份、硅藻土3份、沸石粉2份、竹碳粉1份、硬脂酸钙0.5份、磷酸铝1.3份、甘油4份、乙二醇1份、偶联剂0.4份、聚硅氧烷消泡剂0.8份、羟乙基纤维素0.3份、胺类固化剂0.6份、抗氧剂0.5份。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巴西棕榈蜡、甘油、乙二醇投入至搅拌机内,升温至58℃,在转速15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反应0.5h,备用;

2)称取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投入研磨机内,研磨粉碎后过70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备用;

3)再向步骤2)中获得的混合粉末投入步骤1)中,并加入偶联剂、胺类固化剂、抗氧剂,升温至70℃,转速2000转/分钟搅拌1.2h,再降温至40℃,并加入聚硅氧烷消泡剂、羟乙基纤维素,在转速1000转/分钟搅拌0.4h;

4)对步骤3)中静置放置的混合料液经过滤即可获得需要的最终涂料液。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2份、酮醛树脂27份、环氧树脂29份、巴西棕榈蜡15份、硅藻土4份、沸石粉3份、竹碳粉2份、硬脂酸钙0.6份、磷酸铝1.4份、甘油5份、乙二醇2份、偶联剂0.5份、聚硅氧烷消泡剂0.9份、羟乙基纤维素0.4份、胺类固化剂0.7份、抗氧剂0.6份。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巴西棕榈蜡、甘油、乙二醇投入至搅拌机内,升温至59℃,在转速16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反应0.6h,备用;

2)称取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投入研磨机内,研磨粉碎后过72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备用;

3)再向步骤2)中获得的混合粉末投入步骤1)中,并加入偶联剂、胺类固化剂、抗氧剂,升温至71℃,转速2100转/分钟搅拌1.3h,再降温至41℃,并加入聚硅氧烷消泡剂、羟乙基纤维素,在转速1100转/分钟搅拌0.5h;

4)对步骤3)中静置放置的混合料液经过滤即可获得需要的最终涂料液。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3份、酮醛树脂28份、环氧树脂30份、巴西棕榈蜡16份、硅藻土5份、沸石粉4份、竹碳粉3份、硬脂酸钙0.7份、磷酸铝1.5份、甘油6份、乙二醇3份、偶联剂0.6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份、羟乙基纤维素0.5份、胺类固化剂0.8份、抗氧剂0.7份。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巴西棕榈蜡、甘油、乙二醇投入至搅拌机内,升温至60℃,在转速17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反应0.7h,备用;

2)称取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投入研磨机内,研磨粉碎后过74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备用;

3)再向步骤2)中获得的混合粉末投入步骤1)中,并加入偶联剂、胺类固化剂、抗氧剂,升温至72℃,转速2200转/分钟搅拌1.4h,再降温至42℃,并加入聚硅氧烷消泡剂、羟乙基纤维素,在转速1300转/分钟搅拌0.6h;

4)对步骤3)中静置放置的混合料液经过滤即可获得需要的最终涂料液。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4份、酮醛树脂29份、环氧树脂31份、巴西棕榈蜡17份、硅藻土6份、沸石粉5份、竹碳粉4份、硬脂酸钙0.8份、磷酸铝1.6份、甘油7份、乙二醇4份、偶联剂0.7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1份、羟乙基纤维素0.6份、胺类固化剂0.9份、抗氧剂0.8份。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巴西棕榈蜡、甘油、乙二醇投入至搅拌机内,升温至61℃,在转速19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反应0.8h,备用;

2)称取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投入研磨机内,研磨粉碎后过78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备用;

3)再向步骤2)中获得的混合粉末投入步骤1)中,并加入偶联剂、胺类固化剂、抗氧剂,升温至73℃,转速2400转/分钟搅拌1.5h,再降温至43℃,并加入聚硅氧烷消泡剂、羟乙基纤维素,在转速1400转/分钟搅拌0.7h;

4)对步骤3)中静置放置的混合料液经过滤即可获得需要的最终涂料液。

实施例5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按照原料重量组份分成,丙烯酸树脂35份、酮醛树脂30份、环氧树脂32份、巴西棕榈蜡18份、硅藻土7份、沸石粉6份、竹碳粉5份、硬脂酸钙0.9份、磷酸铝1.7份、甘油8份、乙二醇5份、偶联剂0.8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2份、羟乙基纤维素0.7份、胺类固化剂1份、抗氧剂0.9份。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一种用于防伪的磁性彩印涂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丙烯酸树脂、酮醛树脂、环氧树脂、巴西棕榈蜡、甘油、乙二醇投入至搅拌机内,升温至62℃,在转速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反应0.9h,备用;

2)称取硅藻土、沸石粉、竹碳粉、硬脂酸钙、磷酸铝投入研磨机内,研磨粉碎后过80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备用;

3)再向步骤2)中获得的混合粉末投入步骤1)中,并加入偶联剂、胺类固化剂、抗氧剂,升温至74℃,转速2500转/分钟搅拌1.6h,再降温至44℃,并加入聚硅氧烷消泡剂、羟乙基纤维素,在转速1500转/分钟搅拌0.8h;

4)对步骤3)中静置放置的混合料液经过滤即可获得需要的最终涂料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