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16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末涂层,特别是一种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由镀锌基材制成的零部件表面一般都会涂覆一层涂料,起到对零部件保护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粉末涂料自身的吸附能力较差,使用一段时间后涂层就会脱落,导致涂层的使用寿命较短;而且现有的粉末涂料涂层的透气性能较差,粉末涂层基体内部会有少量水分,使得粉末涂层易发生脱落,涂层难以固定在所需要涂料的物体表面。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涂层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提高涂层的粘结性能,降低涂层脱落的频率,从而延长涂层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涂覆在镀锌基材表面的PVC膜层、抗静电纤维层、第一粉末涂层、第一抗撕裂纤维层、隔热层、纳米二氧化钛层、第二粉末涂层、第二抗撕裂纤维层、抗菌层、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和第三粉末涂层,所述的第三粉末涂层外还依次设有尼龙层、颜料层和改性聚酯层。

前述的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一粉末涂层、第二粉末涂层和第三粉末涂层均由从内往外依次喷涂的第一环氧树脂层、填料层和第二环氧树脂层。

前述的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中,所述的抗菌层和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之间的防锈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镀锌基材表面涂覆分别喷涂三层粉末涂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整体涂层的质量;先在镀锌基材表面涂覆一层PVC膜层,从而使得镀锌基材和第一粉末涂层之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PVC膜还能增加粘性,使得第一粉末涂层能够紧密贴合,有效的防止了涂层的脱落;抗静电纤维层可以消除静电对镀锌基材的干扰;通过在第一粉末涂层和第二粉末涂层之间设置纳米二氧化钛层,在第二粉末涂层和第三粉末涂层之间设置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可以有效的提高粉末涂层内部的透气性能,同时纳米二氧化钛层还具有防锈的功能,纳米陶瓷颗粒层还具有自清洁和防雾的功能;在第一粉末涂层和第二粉末涂层以及第二粉末涂层和第三粉末涂层之间分别设置第一抗撕裂纤维层和第二抗撕裂纤维层,可以提高涂层的抗撕裂性能,改善涂层的柔韧性能,继而可以提高涂层的粘结性能,有效的防止涂层脱落;同时,通过设置改性聚酯层,使得涂层具有良好的绝缘功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提高涂层的粘结性能,降低涂层脱落的频率,从而延长涂层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粉末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PVC膜层,2-抗静电纤维层,3-第一粉末涂层,4-第一抗撕裂纤维层,5-隔热层,6-纳米二氧化钛层,7-第二粉末涂层,8-第二抗撕裂纤维层,9-抗菌层,10-防锈层,11-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12-第三粉末涂层,13-尼龙层,14-改性聚酯层,15-颜料层,16-第一环氧树脂层,17-第二环氧树脂层,18-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镀锌基材粉末涂层结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涂覆在镀锌基材表面的PVC膜层1、抗静电纤维层2、第一粉末涂层3、第一抗撕裂纤维层4、隔热层5、纳米二氧化钛层6、第二粉末涂层7、第二抗撕裂纤维层8、抗菌层9、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11和第三粉末涂层12,所述的第三粉末涂层12外还依次设有尼龙层13、颜料层15和改性聚酯层14。

所述的第一粉末涂层3、第二粉末涂层7和第三粉末涂层12均由从内往外依次喷涂的第一环氧树脂层16、填料层18和第二环氧树脂层17。

所述的抗菌层9和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11之间的防锈层10。防锈层采用常规的防锈材料。

所述的第三粉末涂层外还设有紫外线吸收层,且紫外线吸收层采用纤维素树脂抗紫外线剂。

所述的抗菌层由常规的抗菌涂料构成。

所述的颜料层由钛白粉、炭黑、颜料绿和铁黄构成。

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抗撕裂纤维层均由玻璃纤维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先在镀锌基材表面涂覆一层PVC膜,从而形成PVC膜层,然后在PVC膜层上涂覆一层抗静电纤维层,然后使用喷枪,用粉末涂料原料在PVC膜层表面从内往外依次喷涂第一环氧树脂层16、填料层18和第二环氧树脂层17,形成第一粉末涂层3,然后在第一粉末涂层3表面涂覆第一抗撕裂纤维层4、隔热层5和纳米二氧化钛层6,然后使用喷枪,将粉末涂料原料在纳米二氧化钛层表面从内往外依次喷涂第一环氧树脂层16、填料层18和第二环氧树脂层17,形成第二粉末涂层7(纳米二氧化钛层不仅可以增大摩擦力,提高粘附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透气性能),随后在第二粉末涂层7表面依次粘附第二抗撕裂纤维层8、抗菌层9、防锈层10和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11,随后使用喷枪,将粉末涂料原料在纳米陶瓷纤维颗粒层表面从内往外依次喷涂第一环氧树脂层16、填料层18和第二环氧树脂层17,形成第三粉末涂层12,在第三粉末涂层12外表面依次涂覆尼龙层13、颜料层15和改性聚酯层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