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8033发布日期:2018-12-22 08:3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涂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

背景技术

防水涂料是以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为基料,加入其他添加剂而制得的单组份水乳型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的防水薄膜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弹塑性、抗裂性、抗渗性及耐候性,能起到防水、防渗和保护作用。防水涂料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操作简便,易于维修与维护。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液态施工的单组分环保型防水涂料,是以进口聚氨酯预聚体为基本成份,无焦油和沥青等添加剂。它是空气中的湿气接触后固化,在基层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坚韧的无接缝整体防水膜。但是现有的防水涂料不具有环保性能,经常会出现刺鼻的有害气体散发出气,污染环境,很难分解,污染土壤,而且粘接性能差,在航海应用中耐腐蚀性能差,不具有耐候耐磨,防污染自洁的功能,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包括端氨基聚醚、液态胺扩链剂、异氰酸酯、低聚物二元醇、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粉料和辅助试剂,所述端氨基聚醚10-15份;液态胺扩链剂6-8份;所述异氰酸酯为6-10份;所述低聚物二元醇7-12份;所述丙烯酸树脂为6-8份;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为7-9份;所述粉料为4-6份;辅助试剂15-32;所述辅助试剂为填充剂、补强剂、交联剂、催化剂、增塑剂、链增长剂、颜料、增粘剂、稳定剂、阻燃剂和耐热剂;其成分均为1-3份;所述粉料为;特种水泥和级配砂,所述特种水泥和所述级配砂的比例为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制备及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端氨基聚醚、所述液态胺扩链剂、所述颜料、所述填充剂和所述链增长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1小时并抽成真空;并装入a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二:将所述异氰酸酯、所述低聚物二元醇、所述催化剂、所述增塑剂和所述补强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1小时并抽成真空;并装入b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三:将所述丙烯酸树脂、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所述粉料、所述交联剂、所述增粘剂、所述稳定剂、所述阻燃剂和所述耐热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20分钟并抽成真空;并装入c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四:使用的时候,将a、b和c桶内的试剂投放入搅拌缸内进行搅拌5分钟后,通过喷枪进行喷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氨基聚醚、所述液态胺扩链剂、所述异氰酸酯和所述低聚物二元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的聚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通过改性的方法可以制备出涂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料由所述特种水泥和所述级配砂按一比一复合而成的,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并与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相结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的喷涂方式,直上喷涂成型,施工温度为-28℃下施工或在冰面上喷涂固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氨基聚醚的合成工艺为连续的固定床工艺,利用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异氰酸酯为二官能团及以上的异氰酸酯;工业上主要采用伯胺光气法生产异氰酸酯;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是有机硅低聚物与聚氨酯树脂共同制成的一类改性树脂;以含活性经基的聚酯树脂组分先与含活性经基或烷氧基的有机硅低聚物反应,生成仍富含活性轻基的有机硅改性聚酯,然后以所述异氰酸酯组分作为交联剂制成。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该防水涂料具有优秀的金属基材附着力,良好的断裂延伸率和拉伸强度,在各种环境下均能保持优异的性能,优异的耐水性能,优异的太阳光反射性能,优异的长期耐沾污性;优异的理化性能,极高的抗张抗冲击强度、柔韧性、耐磨性、防湿滑、耐老化、防腐蚀等性能;可在钢材、木材、混凝土等任何底材上喷涂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包括端氨基聚醚、液态胺扩链剂、异氰酸酯、低聚物二元醇、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粉料和辅助试剂,端氨基聚醚10-15份;液态胺扩链剂6-8份;异氰酸酯为6-10份;低聚物二元醇7-12份;丙烯酸树脂为6-8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为7-9份;粉料为4-6份;辅助试剂15-32;辅助试剂为填充剂、补强剂、交联剂、催化剂、增塑剂、链增长剂、颜料、增粘剂、稳定剂、阻燃剂和耐热剂;其成分均为1-3份;粉料为;特种水泥和级配砂,特种水泥和级配砂的比例为1:1。

其制备及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端氨基聚醚、液态胺扩链剂、颜料、填充剂和链增长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1小时并抽成真空;并装入a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二:将异氰酸酯、低聚物二元醇、催化剂、增塑剂和补强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1小时并抽成真空;并装入b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三:将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粉料、交联剂、增粘剂、稳定剂、阻燃剂和耐热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20分钟并抽成真空;并装入c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四:使用的时候,将a、b和c桶内的试剂投放入搅拌缸内进行搅拌5分钟后,通过喷枪进行喷涂。

端氨基聚醚、液态胺扩链剂、异氰酸酯和低聚物二元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的聚脲,具有极强的耐候耐磨防腐防水材料。

丙烯酸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光性、户外曝晒耐久性、耐酸碱腐蚀性,成膜性好等优点;而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有良好的耐污性,疏水性;通过改性的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涂料。

粉料由特种水泥和级配砂按一比一复合而成的,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与潮湿基面的粘结力强,抗湿性非常好,抗压强度高,并与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相结合,能使有机和无机结合,优势互补,刚柔相济,抗漆性提高,抗压比提高,综合性能比较优越,达到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步骤四中的喷涂方式,直上喷涂成型,不产生流挂现象,5秒钟凝胶,1分钟即可达到步行强度对湿气、温度不敏感,施工时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可在-28℃下施工;可在冰面上喷涂固化;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施工,卫生施工无害使用。

端氨基聚醚的放热温度降低,其产物无色透明、高光泽、坚韧、耐热冲击;其合成工艺为连续的固定床工艺,利用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催化剂效率高,产品转化率高,副反应少,生产成本低而且性能稳定;异氰酸酯为二官能团及以上的异氰酸酯,且可用于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橡胶、弹力纤维、涂料和胶粘剂;工业上主要采用伯胺光气法生产异氰酸酯;丙烯酸树脂为热固性丙烯酸树脂,除具有丙烯酸树脂的一般性能以外,还具有耐热性、耐水性、耐溶剂性和耐磨耐划的性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是有机硅低聚物与聚氨酯树脂共同制成的一类改性树脂;以含活性经基的聚酯树脂组分先与含活性经基或烷氧基的有机硅低聚物反应,生成仍富含活性轻基的有机硅改性聚酯,然后以异氰酸酯组分作为交联剂制成;多用于制备双组分聚氨酯漆,能在常温固化,提高其耐热性和耐候性。

实施例1

配方及其比例:

端氨基聚醚10份;液态胺扩链剂6份;异氰酸酯为6份;低聚物二元醇7份;丙烯酸树脂为6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为7份;粉料为4份;辅助试剂15;辅助试剂为填充剂、补强剂、交联剂、催化剂、增塑剂、链增长剂、颜料、增粘剂、稳定剂、阻燃剂和耐热剂;其成分均为1-3份;

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步骤一:将计量的端氨基聚醚、液态胺扩链剂、颜料、填充剂和链增长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1小时并抽成真空;并装入a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二:将计量的异氰酸酯、低聚物二元醇、催化剂、增塑剂和补强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1小时并抽成真空;并装入b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三:计量的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粉料、交联剂、增粘剂、稳定剂、阻燃剂和耐热剂投放入双行星搅拌釜中,进行搅拌20分钟并抽成真空;并装入c桶内进行密封包装;

步骤四:使用的时候,将a、b和c桶内的试剂投放入搅拌缸内进行搅拌5分钟后,通过喷枪分别对不锈钢、镀锌板、铝板、混凝土和木材进行喷涂。

性能测试: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环保高粘接性耐候耐磨防污自洁的防水涂料,该防水涂料具有优秀的金属基材附着力,良好的断裂延伸率和拉伸强度,在各种环境下均能保持优异的性能,优异的耐水性能,优异的太阳光反射性能,优异的长期耐沾污性;优异的理化性能,极高的抗张抗冲击强度、柔韧性、耐磨性、防湿滑、耐老化、防腐蚀等性能;可在钢材、木材、混凝土等任何底材上喷涂成型可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和类型的防水防腐工程,最适用于以下工程类型:高速铁路、隧道、混凝土铺筑路面的桥面防水;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工程的防水;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的防水、防潮以及室内游泳池、消防水池等的构筑物防水;地铁、污水处理场、垃圾掩埋场等市政工程防水;水渠、水池等水利设施防水防腐;运动场、体育场、跑道防水防腐;工业储罐、大型构件防水防腐;桥梁、停机坪、工业地坪、停车场等耐磨防水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