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4807发布日期:2019-02-12 23:0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遮光胶带是背光模组中常用的胶带,一方面起到遮挡边缘光线,防止边缘漏光的发生;另一方面起到固定其上的显示面板作用。近年来,随着显示器件薄型化和低功耗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现有超窄边框采用遮光胶带固定显示面板时,要求组装人员在贴附遮光胶带过程中保证直线贴附,且在每条胶带交界处要求无缝对接。该作业要求对生产工人来说是个较难的挑战,很难达成延直线贴附和无缝对接,如此将会造成胶带交界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光现象,从而产生显示不良问题,并且交界处缝隙会导致异物灰尘进入从而进一步造成主画面的显示不良。

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既要考虑实际产品所需尺寸,又要考虑生产工人在作业过程中的误差。导致整体尺寸和公差很难把握,尺寸公差如果给的太大会造成交界处在贴附时产生交叉现象,太小即又造成交界处出现缝隙,且每个生产工人的手法和作业习惯又不可能100%统一,导致设计人员很难给出一个既满足产品性能又满足生产工人作业不出现不良的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遮光胶带,包括:

第一遮光基材,包括第一部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二部;

粘接在第一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胶体;

第二遮光基材,包括第三部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四部;

粘接在第三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胶体;

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

可延伸体,包括固定部和可延伸部;

其中

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一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三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并且

所述可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所述可延伸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露出方向延伸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和第三部向所述露出方向移动并且在撤去外力后所述可延伸部不回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粘结部设置在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可延伸部由可延伸结构和本体结构组成,所述本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结部包括第一子粘结部和第二子粘结部,所述第一子粘接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部粘接,所述第一子粘接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本体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粘接,所述第二子粘接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四部粘接,所述第二子粘接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本体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粘接;

所述第二粘结部包括第三子粘结部和第四子粘结部,所述第三子粘结部与所述可延伸体的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一遮光基材的一侧相粘接,所述第四子粘结部与所述可延伸体的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遮光基材的一侧相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延伸体为pet材料,所述延伸结构为波浪状、锯齿状或包括交替设置凸起和凹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遮光胶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遮光胶带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第一遮光基材材料与第一胶体粘接;

将第一遮光基材材料分割为与第一胶体粘接的第一部和不与第一胶体粘接的第二部;

将第二遮光基材材料与第二胶体粘接;

将第二遮光基材材料分割为与第二胶体粘接的第三部和不与第二胶体粘接的第四部;

通过第二粘结部将可延伸体的一部分固定到所述第一部和第三部,从而形成所述固定部;

通过第一粘结部将可延伸部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并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头。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使用第一方面的遮光胶带的方法,在发光模组的边框上通过第一胶体粘接所述遮光胶带;

将与所述发光模组配套的配套模组通过所述第二胶体粘接在所述遮光胶带上;

当发光模组边框上两个邻接边框的上的遮光胶带之间存在缝隙时,沿所述露出方向拉伸露出的所述可延伸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和第三部向所述露出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将所述缝隙完全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模组为背光模组,配套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

所述发光模组为oled显示面板,配套模组为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遮光胶带,设置在第一遮光基材和第二遮光基材之间的可延伸体,并通过拉伸可延伸体带动所述第一遮光基材和第二遮光基材的一部分向外移动,以实现在显示装置的边角处实现遮光胶带的无缝对接,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降低作业难度,有效提高产品良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上的遮光胶带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拉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第二方向的截面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第三方向的截面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拉伸的俯视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拉伸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所述遮光胶带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现行超窄边框mn/t背光模组的外观示意图,背光模组的边缘有一圈遮光胶带,一方面用于遮挡边缘光线以防止边缘漏光的发生,另一方面起到固定其上的显示面板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生产工人将遮光胶带直线贴附背光模组上,并且由于遮光胶带具有尺寸公差,往往很难实现直线贴附和无缝对接,由此容易导致在胶带交界(图中示出的1、2、3和4)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光,产生显示不良,并且交界处缝隙会造成异物灰尘的进入进一步造成主画面的显示不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光胶带,包括:第一遮光基材,包括第一部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二部;粘接在第一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胶体;第二遮光基材,包括第三部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四部;粘接在第三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胶体;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可延伸体,包括固定部和可延伸部;其中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一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三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可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所述可延伸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露出方向延伸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和第三部向所述露出方向移动并且在撤去外力后所述可延伸部不回缩。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遮光胶带包括第一遮光基材1、第二遮光基材2和可延伸体5(即能延伸体,具有延伸性能,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延伸),所述第一遮光基材1包括第一部11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二部12,以及粘接在第一部11在竖直方向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胶体13;所述第二遮光基材2包括第三部21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四部22,以及粘接在第三部21在竖直方向的下表面上的第二胶体23;所述可延伸体5包括固定部51和可延伸部52。其中所述固定部51通过第二粘接部3与第一部11在竖直方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同时通过第二粘接部3与第三部21在竖直方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二粘结部3设置在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即所述第二粘接部3位于所述遮光胶带在水平方向的边缘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也就是说,第一粘接部4和第二粘接部3分别位于所述遮光胶带在水平方向的两侧边缘处,所述第一遮光基材1和第二遮光基材2与可延伸体5的粘接效果最好;所述可延伸部52通过第一粘接部4与第二部12和第四部22固定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即所述延伸体5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的长度,并且所述可延伸部52除了在所述第一边缘处与所述第一粘接部4固定连接外,所述可延伸部52在竖直方向的两侧为无胶状态,为可延伸部提供了拉伸空间。

当相邻的两个遮光胶带进行贴附产生缝隙时,如图3所示,通过沿所述露出方向向外拉伸可延伸部5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部12和第四部22向外移动以填充缝隙,并且拉伸后所述可延伸部52不会回缩,所述第二部12和第四部22填充缝隙并实现对所述缝隙的遮光功能。如图4所示,为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部与第一遮光基材1、以及第四部和第二遮光基材2在竖直方向的切割截面图,其中可延伸体5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移动,形成切割开口100。所述切割开口100可以在制作所述遮光胶带时制作,当相邻两个遮光胶带贴附产生缝隙时,拉伸所述可延伸体可以通过该切割开口100将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部和第四部拉伸出来以便于填充缝隙;若相邻两个遮光胶带贴附时未产生缝隙则无需拉伸可延伸体。如图5所示,为所述遮光胶带沿垂直纸面方向顺时针旋转90度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为所述遮光胶带拉伸后的俯视图,所述可延伸体5的可延伸部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填充所述缝隙。

如图7所示,所述可延伸部进一步由可延伸机构521和本体结构522组成,所述本体结构522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4与所述第二部12和所述第四部22固定连接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即所述可延伸部包括具有延伸性能的延伸结构521,所述延伸结构521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侧处于无胶状态,并且所述可延伸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基材1和第二遮光基材2的长度,在外力作用下拉伸本体结构52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部12和第四部22沿所述露出方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所述可延伸体5的固定部51与第二粘接部3的连接能力、以及所述可延伸体5的可延伸部52的本体结构522与第一粘接部4的连接能力,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部4包括第一子粘结部41和第二子粘结部42,所述第一子粘接部41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部12粘接,所述第一子粘接部4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本体结构522的至少一部分粘接,所述第二子粘接部42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四部22粘接,所述第二子粘接部42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本体结构522的至少一部分粘接;所述第二粘结部3包括第三子粘结部31和第四子粘结部32,所述第三子粘结部31与所述可延伸体的固定部51靠近所述第一遮光基材1的一侧相粘接,所述第四子粘结部32与所述可延伸体的固定部51靠近所述第二遮光基材2的一侧相粘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延伸体为pet材料,pet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已知的热塑性塑料中具有最优的韧性,其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比一般材料高得多,并且尺寸稳定,模切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波浪状、锯齿状或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和凹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计具体的延伸结构,以满足所述延伸结构的延伸性能为设计准则。

值得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第二粘接部、延伸结构的数量和位置应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以能够解决胶带交界处的漏光问题为设计准则。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述的遮光胶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gps导航仪、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胶带相对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遮光胶带的制作方法,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胶带对应,因此在前述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屏测试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遮光胶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将第一遮光基材材料与第一胶体粘接;将第一遮光基材材料分割为与第一胶体粘接的第一部和不与第一胶体粘接的第二部;将第二遮光基材材料与第二胶体粘接;将第二遮光基材材料分割为与第二胶体粘接的第三部和不与第二胶体粘接的第四部;通过第二粘结部将可延伸体的一部分固定到所述第一部和第三部,从而形成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一粘结部将可延伸部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并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头。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遮光胶带进行遮光的方法,在发光模组的边框上通过第一胶体粘接所述遮光胶带;将与所述发光模组配套的配套模组通过所述第二胶体粘接在所述遮光胶带上;当发光模组边框上两个邻接边框的上的遮光胶带之间存在缝隙时,沿所述露出方向拉伸露出的所述可延伸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和第三部向所述露出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将所述缝隙完全填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带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发光模组为背光模组,配套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则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胶体与背光模组粘接,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胶体与液晶显示面板粘接,能够有效避免所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漏光问题。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带用于oled显示装置,所述发光模组为oled显示面板,配套模组为盖板,则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胶体与oled显示面板粘接,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胶体与盖板粘接,能够有效避免所述oled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的漏光问题。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人工贴附遮光胶带引起的交界缝隙漏光问题,制定一种遮光胶带,通过设置在第一遮光基材和第二遮光基材之间的可延伸体向外延伸拉动第二部和第四部移动以填充相邻两个遮光胶带之间的缝隙,在显示装置的边角处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降低作业难度,有效提高产品良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