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66172发布日期:2019-03-08 22:5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壤污染净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中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灌溉用水被污染而造成。对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净化通常有两种天然途径:光照下的光降解和土壤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引起的生物降解。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进入土壤中的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很多种类的有机物对天然降解过程具有抵抗力,同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必须对此类土壤采取更为有效的净化方式。光催化氧化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功应用于大气和水污染净化过程。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够产生强氧化性的物质,可以有效氧化降解各种难降解的有机物,然而此种技术还较少应用于土壤中污染物的净化处理。在土壤中使用光催化技术必须考虑光催化材料与土壤的相互影响,要使得光催化材料不仅能够与被污染的土壤充分接触,还能够充分接受自然光照。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制备轻质颗粒状材料。该种材料比土壤质轻,不易被土壤覆盖,即使被土壤掩埋也能够自发地向土壤表层移动,从而保证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保持光照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净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1)在52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1~15ml正硅酸丁酯、5~8ml磷酸三丁酯、3~6ml乳化剂np-10,将混合物加热至65℃,在此温度下保温30min,形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25g珍珠岩颗粒,继续在65℃保温30min,制得固液混合物a。

(3)将110ml乙醇和13~16ml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形成溶液b。

(4)将溶液b加入固液混合物a中,在常温下搅拌均匀,静置30min,过滤,得到固体物a。

(5)将固体物a在150℃干燥12h,再在550℃煅烧3h,得到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步骤2:配制钨锶前驱体。

(1)将300ml的0.3mol/l的naoh溶液和6~8g钨酸混合,在常温下搅拌形成均匀溶液,然后滴加1mol/l盐酸溶液直到溶液ph值为7,得到溶液c。

(2)向溶液c中加入5~6g硝酸锶和6~9ml表面活性剂span80,搅拌均匀形成钨锶前驱体。

步骤3:水热成型。

(1)将钨锶前驱体和硅强化珍珠岩颗粒混合,置于不锈钢水热反应釜中,在160~170℃反应30h,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体物b。

(2)将固体物b在230℃干燥12h,即制得土壤污染治理材料。

所述珍珠岩颗粒为灰白色颗粒,粒径3~6mm,密度2.3g/cm3,筒压强度2.0mpa。

本发明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的主要技术特征如下:粒径3~6mm,密度2.5~2.6g/cm3,筒压强度3.1~3.3mpa,比表面积300~350m2/g,气孔率45%~48%。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本发明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具有多孔和轻质特点,同时在表面附着具有光催化净化活性的涂层。光催化活性涂层的主要成分为钨酸锶,其与珍珠岩颗粒结合紧密。本发明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性能稳定,强度显著增强,不仅可吸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在光照下分解有机污染物,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1)在52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1ml正硅酸丁酯、5ml磷酸三丁酯、3ml乳化剂np-10,将混合物加热至65℃,在此温度下保温30min,形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25g粒径3mm的珍珠岩颗粒,继续在65℃保温30min,制得固液混合物a。

(3)将110ml乙醇和13ml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形成溶液b。

(4)将溶液b加入固液混合物a中,在常温下搅拌均匀,静置30min,过滤,得到固体物a。

(5)将固体物a在150℃干燥12h,再在550℃煅烧3h,得到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步骤2:配制钨锶前驱体。

(1)将300ml的0.3mol/l的naoh溶液和6g钨酸混合,在常温下搅拌形成均匀溶液,然后滴加1mol/l盐酸溶液直到溶液ph值为7,得到溶液c。

(2)向溶液c中加入5g硝酸锶和6ml表面活性剂span80,搅拌均匀形成钨锶前驱体。

步骤3:水热成型。

(1)将钨锶前驱体和硅强化珍珠岩颗粒混合,置于不锈钢水热反应釜中,在160℃反应30h,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体物b。

(2)将固体物b在230℃干燥12h,即制得土壤污染治理材料。

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的主要技术特征如下:粒径3mm,密度2.6g/cm3,筒压强度3.3mpa,比表面积350m2/g,气孔率48%。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1)在52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3ml正硅酸丁酯、6ml磷酸三丁酯、4ml乳化剂np-10,将混合物加热至65℃,在此温度下保温30min,形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25g粒径5mm的珍珠岩颗粒,继续在65℃保温30min,制得固液混合物a。

(3)将110ml乙醇和15ml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形成溶液b。

(4)将溶液b加入固液混合物a中,在常温下搅拌均匀,静置30min,过滤,得到固体物a。

(5)将固体物a在150℃干燥12h,再在550℃煅烧3h,得到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步骤2:配制钨锶前驱体。

(1)将300ml的0.3mol/l的naoh溶液和7g钨酸混合,在常温下搅拌形成均匀溶液,然后滴加1mol/l盐酸溶液直到溶液ph值为7,得到溶液c。

(2)向溶液c中加入5g硝酸锶和7ml表面活性剂span80,搅拌均匀形成钨锶前驱体。

步骤3:水热成型。

(1)将钨锶前驱体和硅强化珍珠岩颗粒混合,置于不锈钢水热反应釜中,在165℃反应30h,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体物b。

(2)将固体物b在230℃干燥12h,即制得土壤污染治理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的主要技术特征如下:粒径5mm,密度2.6g/cm3,筒压强度3.2mpa,比表面积330m2/g,气孔率46%。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1)在52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5ml正硅酸丁酯、8ml磷酸三丁酯、6ml乳化剂np-10,将混合物加热至65℃,在此温度下保温30min,形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25g粒径6mm的珍珠岩颗粒,继续在65℃保温30min,制得固液混合物a。

(3)将110ml乙醇和16ml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形成溶液b。

(4)将溶液b加入固液混合物a中,在常温下搅拌均匀,静置30min,过滤,得到固体物a。

(5)将固体物a在150℃干燥12h,再在550℃煅烧3h,得到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步骤2:配制钨锶前驱体。

(1)将300ml的0.3mol/l的naoh溶液和8g钨酸混合,在常温下搅拌形成均匀溶液,然后滴加1mol/l盐酸溶液直到溶液ph值为7,得到溶液c。

(2)向溶液c中加入6g硝酸锶和9ml表面活性剂span80,搅拌均匀形成钨锶前驱体。

步骤3:水热成型。

(1)将钨锶前驱体和硅强化珍珠岩颗粒混合,置于不锈钢水热反应釜中,在170℃反应30h,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体物b。

(2)将固体物b在230℃干燥12h,即制得土壤污染治理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的主要技术特征如下:粒径6mm,密度2.5g/cm3,筒压强度3.1mpa,比表面积300m2/g,气孔率45%。

对比实验。

对比例1珍珠岩颗粒。

对比例2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1)在52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1ml正硅酸丁酯、5ml磷酸三丁酯、3ml乳化剂np-10,将混合物加热至65℃,在此温度下保温30min,形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25g粒径3mm的珍珠岩颗粒,继续在65℃保温30min,制得固液混合物a。

(3)将110ml乙醇和13ml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形成溶液b。

(4)将溶液b加入固液混合物a中,在常温下搅拌均匀,静置30min,过滤,得到固体物a。

(5)将固体物a在150℃干燥12h,再在550℃煅烧3h,得到硅强化珍珠岩颗粒。

将对比例与实施例中制备的材料进行性能检测,检测方法如下。

以20g颗粒直径1mm的洁净石英砂粉末作为模拟土壤,在5份模拟土壤中分别添加10ml的30ppm的活性艳红溶液,充分混匀,制得模拟污染土壤。在5份模拟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200mg对比例1~2和实施例1~3制备的材料,充分混匀,在避光处搅拌3h,取样测定土壤中活性艳红溶液的浓度,计算吸附率。然后在搅拌下,开启20w紫外杀菌灯照射上述混合物,每隔1h取样测定土壤中活性艳红溶液的浓度,计算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见下表。

由表得知,本发明制备的土壤污染治理材料强度显著增强,不仅吸附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明显提高,还可以在光照下分解有机污染物,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