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8125发布日期:2019-04-17 06:0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壤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大的重金属矿区之一,分布着大量的优质重金属矿区。长久以来,在重金属矿藏的开采过程当中,开采企业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污水、尾砂等废弃物的处理不到位,甚至未经过处理,导致废渣、污水等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或者堆放在地表上。废渣、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十分高,导致土壤内的重金属含量急剧上升,同时,重金属难以降解、仅靠土壤自身的恢复力,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使土壤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土壤内的重金属含量过高,易导致土壤内的微生物死亡、耕种的农作物也含有重金属、土壤进一步污染水源和空气;如果人或动物食用了重金属土壤耕种的作物,重金属还会进入到人或动物体内,对人或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一般都采用金属吸附、固化等方式,将重金属吸附集中或使重金属反应生成稳定性高的化合物,但是采用该方式就必须向土壤中投入大量的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可能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对土壤产生更严重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以解决现有的修复技术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

包括第一修复剂,所述第一修复剂包括重量份数计,泥土60-75份、氮肥1-8份、高岭土15-35份、草木灰5-15份;第一修复剂还包括天然沸石,所述天然沸石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每个所述孔洞中均填充有具备吸水性的吸水球粒,所述吸水球粒上附着有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红螺菌和趋磁螺菌;

还包括第二修复剂,所述第二修复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液、胶质芽孢杆菌液、巨大芽孢杆菌液和柠檬酸杆菌液;

还包括第三修复剂,所述第三修复剂包括蕈状芽孢杆菌液、希瓦氏菌液、铜绿假单胞菌液和白腐真菌液;

还包括第四修复剂,所述第四修复剂包括氮肥、磷肥、粪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采用沸石、高岭土和各类微生物细菌液来吸附、吞噬重金属,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加入有泥土,未受污染的泥土中含有足够的微生物、营养元素等,后续在种植植株时,植株能够从泥土中汲取养分;同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高,而未污染泥土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低,两者混合后,重金属离子会缓慢地进入到未污染泥土中,从而降低污染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使土壤中的原生微生物得以存活。

2、污染土壤中镉金属会使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死亡,而该部分微生物能够为土壤提供氮元素的养料,所以镉金属含量高的土壤十分缺乏氮元素,本方案中加入氮肥以保证土壤中的氮含量,保证植株能够在土壤中吸收氮元素并存活。

3、本方案中加入有高岭土和草木灰,高岭土和草木灰能够吸收水中的重金属,导致整个土壤内的重金属含量更高,但是,高岭土和草木灰吸收重金属后,重金属不会在水的作用下快速下沉、甚至下沉到地下水的部分,避免了重金属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土壤淋洗的办法来降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虽然其效果好,但是实际上,重金属是在水的作用下逐渐朝下沉积,导致下层土壤的污染相当严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金属继续下沉,最终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4、本方案中加入了沸石,沸石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内重金属含量。本方案中的沸石上开有孔洞,孔洞中填充有吸水球粒,吸水球粒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吸收球粒上附着有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红螺菌和趋磁螺菌;首先,吸水球粒能够吸收大量水分,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的环境,同时,沸石表面有大量的缝隙,这些缝隙也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所以沸石在埋入土壤之前就能够携带大量微生物,使微生物能够快速地在土壤中增殖。同时,本方案选择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红螺菌均为光合细菌液,其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沼泽红假单胞菌还具有去除镉金属的作用。

5、本方案中的第二修复剂具有较强的吸收镉金属的作用,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镉金属的含量。

6、本方案中的第三修复剂具有较强的吸收铅锌金属的作用,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铅锌金属的含量。

7、本方案中的第四修复剂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为植物提供养分。

8、本方案中将第一修复剂、第二修复剂、第三修复剂和第四修复剂分开制作,具有分步去除土壤中镉、铅锌金属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吸水球粒为棉花或摘雾棉。采用本方案,棉花的吸水性好,价格便宜;摘雾棉是近几年的新兴产品,具有超强的吸水作用,能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大量的水分,但其价格较贵,使用者可根据经济预算进行选择。摘雾棉来自期刊《advancedmaterials》2013年第25卷第8期第1149页的论文,论文题目为《temperature-triggeredcollectionandreleaseofwaterfromfogsbyasponge-likecottonfabric》。

进一步,所述第二修复剂的组分及配比为:以重量份数计,蜡样芽孢杆菌液1-4份、胶质芽孢杆菌液2-3份、巨大芽孢杆菌液2-3份和柠檬酸杆菌液2-5份。采用本方案,第二修复剂去除镉金属的效果最好。

进一步,所述第三修复剂的组分及配比为:以重量份数计,蕈状芽孢杆菌液1-5份、希瓦氏菌液5-10份、铜绿假单胞菌液4-11份和白腐真菌液6-13份。采用本方案,第三修复剂去除铅锌的效果最好。

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松动土壤,并且使用磁选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部分金属废渣筛除;

s2:向土壤中投入第一修复剂,且将天然沸石埋在土壤0.1m-1m深处;

s3:15-45天后,向土壤中投入第二修复剂,再隔15-45天后,在土壤上栽种矮植株;栀子、槐花、蔷薇、茜草或红花;

s4:两次或三次开花之后,将生长缓慢、开花少、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且植株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

s5:再次松动土壤,并向土壤中投入第二修复剂,15-45天后,将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并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再种植香根草或紫穗槐,一次或两次开花之后,将生长缓慢、开花少、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并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

s6:再次松动土壤,向土壤中投入第三修复剂,15-45天后,将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并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再种植盐肤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s1中,松动土壤,便于投放第一修复剂,在松动土壤的同时还能够将其中的大块金属废渣筛除,尽可能地减少污染,且金属废渣都堆放在地表,深层土壤基本不会有金属废渣,所以本步骤中筛除废渣效果极好。

2、s2中,向土壤中投入第一修复剂,并埋入天然沸石。土壤中的镉、铅、锌三种重金属,镉金属会对土壤中的原本的微生物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导致大部分的微生物死亡、造成土壤营养贫瘠、植物无法栽种。本方案中先投入第一修复剂的作用是提高土壤的肥力、逐渐恢复土壤中的微生物存活环境、同时吸收重金属、为植株的种植打基础。

3、s3中,向土壤中投入第二修复剂,第二修复剂能够起到良好的去除镉金属的作用。去除镉金属后,土壤中的光合微生物能够更快地增殖生长,为土壤提供肥力。同时,本方案中栽种的栀子、槐花等植物属于染料植物,其叶、花、根等能够用于制作天然染料,使其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减少整个修复工程的成本。同时,镉金属属于不易沉降的重金属之一,其随着水而向下沉积的速度很慢,大部分镉金属都处于上层土壤中。栀子、槐花等植物属于矮植株的植物,其生长较快、根茎等深入土壤的深度较浅,其根茎部分只能从上层土壤来吸收养分,所以这类植株吸收镉金属的效果最好,且镉金属分布在植株的花叶部分较多,当花叶部分用于制作染料后,镉金属就完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4、s4中,将生长情况不好的制作铲除,这类植株吸收的镉金属较多或营养不良,将其铲除后可以种植新的植株,加快植株吸收镉金属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其腐烂后镉金属重回土壤。同时,本方案中种植的植株只能用于制造工业染料,工业染料基本不会进入到人的食物链中,避免其对人造成不利影响。

5、s5中,再次投入第二修复剂能够提高微生物吸收镉金属的效率;种植紫穗槐,紫穗槐与栀子等植株不同,栀子等植株吸收镉金属更多,而紫穗槐吸收铅锌金属更多,此时镉金属的含量已经大幅度降低,所以需要进行铅锌金属的处理,同时紫穗槐还能够进一步吸收镉金属,以求完全去除镉金属。

6、s6中,种植盐肤木。此步骤中,土壤内镉金属的含量变少,土壤内的微生物种群逐渐恢复、养分变多、能够为木本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环境,但是铅锌金属较多,仍然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盐肤木属于木本植物,根茎生长较深,能够吸收中层或下层土壤内铅锌金属,同时,盐肤木的花叶能够用于制成染料带来经济价值。

进一步,s2至s6中,种植植株后,每月向土壤中投放第四修复剂2-3次,每个月向土壤中浇水4-8次。土壤修复期间,浇水量尽量减少,避免重金属随着水向土壤深层沉降。

进一步,s6中,松动土壤后,将天然沸石从土壤中清理出来。沸石能够吸收重金属,沸石上的大量微生物也吸收了很多重金属,将其清理出来后集中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重金属土壤修复剂:

包括第一修复剂,第一修复剂包括泥土6kg、氮肥0.1kg、高岭土15kg、草木灰0.5kg和天然沸石,天然沸石上开设有若干孔洞,孔洞中塞入有棉花,孔洞和棉花上均附着有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红螺菌和趋磁螺菌;

还包括第二修复剂,第二修复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液1kg、胶质芽孢杆菌液2kg、巨大芽孢杆菌液2kg和柠檬酸杆菌液2kg;

还包括第三修复剂,第三修复剂包括蕈状芽孢杆菌液1kg、希瓦氏菌液5kg、铜绿假单胞菌液4kg和白腐真菌液6kg;

还包括第四修复剂,第四修复剂包括氮肥0.25kg和磷肥1.1kg。

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松动土壤,并且使用磁选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部分金属废渣筛除;

s2:向土壤中投入第一修复剂,第一修复剂投入量为每平方米3.5kg,且将天然沸石埋在土壤0.75m深处,天然沸石的投入量为每平方米20块;

s3:35天后,向土壤中投入第二修复剂,第二修复剂投入量为每平方米2.5kg,再隔35天后,在土壤上栽种栀子,栀子的栽种密度为行距1m;

s4:两次开花之后,将生长缓慢、开花少、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且植株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

s5:再次松动土壤,并向土壤中投入第二修复剂,第二修复剂的投入量为每平方米0.8kg,30天后,将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并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再种植香根草,香根草的种植行距为0.1m,一次开花之后,将生长缓慢、开花少、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并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

s6:再次松动土壤,将天然沸石从土壤中清理出来,向土壤中投入第三修复剂,第三修复剂的投入量为每平方米3.2kg,30天后,将枯萎、死亡的植株完全铲除并用于制作工业天然染料,再种植盐肤木。

其中,s2种植栀子之后,每月向土壤中浇水并投放第四修复剂,第四修复剂的投放量为每平方米0.8kg,浇水量为每月6次。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

一种重金属土壤修复剂:

包括第一修复剂,第一修复剂包括泥土7.5kg、氮肥0.8kg、高岭土35kg、草木灰1.5kg和天然沸石,天然沸石上开设有若干孔洞,孔洞中塞入有棉花,孔洞和棉花上均附着有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红螺菌和趋磁螺菌;

还包括第二修复剂,第二修复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液4kg、胶质芽孢杆菌液3kg、巨大芽孢杆菌液3kg和柠檬酸杆菌液5kg;

还包括第三修复剂,第三修复剂包括蕈状芽孢杆菌液5kg、希瓦氏菌液10kg、铜绿假单胞菌液11kg和白腐真菌液13kg;

还包括第四修复剂,第四修复剂包括氮肥0.25kg和磷肥1.1kg。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

一种重金属土壤修复剂:

包括第一修复剂,第一修复剂包括泥土6.8kg、氮肥0.5kg、高岭土28kg、草木灰1kg和天然沸石,天然沸石上开设有若干孔洞,孔洞中塞入有棉花,孔洞和棉花上均附着有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红螺菌和趋磁螺菌;

还包括第二修复剂,第二修复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液2kg、胶质芽孢杆菌液2.5kg、巨大芽孢杆菌液2.5kg和柠檬酸杆菌液3kg;

还包括第三修复剂,第三修复剂包括蕈状芽孢杆菌液3kg、希瓦氏菌液7kg、铜绿假单胞菌液8kg和白腐真菌液8.5kg;

还包括第四修复剂,第四修复剂包括氮肥0.25kg和磷肥1.1kg。

实验例:

在受污染的土壤上开辟10m*10m的四块试验田,其中三块试验田中分别按照实施例一、二、三中的方法进行土壤修复,最后一块试验田中种植栀子、香根草和盐肤木。

分别收集实施例一、二、三中第二次花期栀子、第一次花期香根草和第一年盐肤木的叶片作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将最后一块试验田中的栀子、香根草和盐肤木收集起来作为对比组。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对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比组进行镉、铅、锌的含量检测,再计算其存活率以及最短存活天数,结果如下:

结论:

一、实验组3,即按照实施例三的方式进行土壤修复,植株吸收的重金属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说明微生物治理情况较好,同时植株的存活率也最高、最短存活天数最长,土壤的情况最好;

二、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中,植株吸收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少于对比组,植株的存活率也高于对比组、最短存活天数也高于对比组,两者的土壤情况也就优于对比组;

三、对比组的植株吸收重金属含量非常高,且植株存活率在30%以下,最短存活天数为7、11和25,存活时间极短,土壤情况最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