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527发布日期:2019-02-15 20:0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粘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胶粘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之一,其主要由基材和胶粘剂层两部分组成,通过粘接使两个或者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其表面上涂有一层胶粘剂,最早的胶粘剂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然而到了现代则广泛应用于各种聚合物。胶粘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之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粘合在一起。

然而,在现有的胶粘材料中,胶粘材料本身并不具备电磁屏蔽功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胶粘材料的应用领域,例如在通讯行业中,为了提高通信线缆的信号传输强度,通常会将若干小线束捆绑结合形成大线束结构以此来提高通信线缆的信号传输强度。但由于小线束之间存在信号干扰的情况,因此,会在小线束的外被缠绕一层信号屏蔽层以此来消除小线束之间的信号干扰;再者,现有的胶粘材料存在运输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运输方便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包括:胶粘主体和卷筒,所述胶粘主体卷绕设置于所述卷筒上;

所述胶粘主体包括绝缘层、第一信号屏蔽层、第二信号屏蔽层、基材层、胶粘层、防粘层和多个缓冲软芯,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信号屏蔽层、所述第二信号屏蔽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防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基材层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胶粘层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胶粘层位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防粘层之间,多个所述缓冲软芯分别容置于所述绝缘层内,且每一相邻两个所述缓冲软芯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所述卷筒包括套筒、缓冲组件、转动组件和套筒盖,所述缓冲组件容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转动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缓冲组件上,所述套筒盖设置于所述套筒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多个缓冲弹性件,多个所述缓冲弹性件分别容置于所述套筒内,且多个所述缓冲弹性件以所述套筒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弹性件具有六边形横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部、固定部、握持部和多个滚轴,所述转动部的外侧壁设置于所述缓冲组件上,所述转动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围成滚轴安装腔体,多个所述滚轴分别容置于所述滚轴安装腔体,且多个所述滚轴以所述固定部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述转动部可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所述握持部穿设所述固定部,且所述握持部的端部露置于所述套筒盖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筒还包括限位凸条,所述限位凸条设置于所述卷筒的外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条设置有橡胶填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屏蔽层为铜丝编织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为纤维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为橡胶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通过设置胶粘主体和卷筒。在需要使用胶粘材料粘接待粘物体时,将防粘层撕下,胶粘层对准待粘物体即可,之后对绝缘层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此提高胶粘层与待粘物体之间的粘持力。绝缘层起到绝缘作用,提高胶粘材料的安全性;第一信号屏蔽层和第二信号屏蔽层起到信号屏蔽的作用,可以防止被粘物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多个缓冲软芯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胶粘材料的抗压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胶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包括:胶粘主体100和卷筒200;胶粘主体100卷绕设置于卷筒200上,胶粘主体100包括绝缘层110、第一信号屏蔽层120、第二信号屏蔽层130、基材层140、胶粘层150、防粘层160和多个缓冲软芯170,绝缘层、第一信号屏蔽层120、第二信号屏蔽层130、基材层140和防粘层160依次层叠设置,基材层140上开设有容置槽,胶粘层150容置于容置槽内,胶粘层150位于基材层140和防粘层160之间,多个缓冲软芯170分别容置于绝缘层110内,且每一相邻两个缓冲软芯170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卷筒200包括套筒210、缓冲组件220、转动组件230和套筒盖,缓冲组件220容置于套筒210内,转动组件230转动安装于缓冲组件220上,套筒盖设置于套筒210的端部。如此,在需要使用胶粘材料粘接待粘物体时,将防粘层160撕下,胶粘层150对准待粘物体即可,之后对绝缘层110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此提高胶粘层120与待粘物体之间的粘持力。绝缘层110起到绝缘作用,提高胶粘材料的安全性,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绝缘层110为纤维层,当然可以结合实际的生产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绝缘层110,例如绝缘层110为橡胶绝缘层;第一信号屏蔽层120和第二信号屏蔽层130起到信号屏蔽的作用,可以防止被粘物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屏蔽层120为铝箔层,第二信号屏蔽层130为铜丝编织层;多个缓冲软芯170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胶粘材料的抗压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胶粘主体100卷绕设置于卷筒200上时,将胶粘主体100的起始端固定在卷筒200上,之后,胶粘主体100以起始端为终点,在卷筒200环绕,直到胶粘主体100的终止端贴合于胶粘主体100上,此时胶粘主体100完成在卷筒200上的卷绕操作。胶粘主体100卷绕在卷筒200上,可以使得胶粘主体100不占用多余空间;此外,胶粘主体100卷绕在卷筒200上也便于运输胶粘主体100,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缓冲组件220包括多个缓冲弹性件221,多个缓冲弹性件221分别容置于套筒210内,且多个缓冲弹性件221以套筒210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缓冲弹性件221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如此,由于在胶粘主体100卷绕于卷筒100上时,胶粘主体100会挤压卷筒200,倘若卷筒200长期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就极易发生形变,因此,在套筒200内设置有缓冲组件221,缓冲组件220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卷筒200损坏。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转动组件230包括转动部231、固定部232、握持部233和多个滚轴234,转动部231的外侧壁设置于缓冲组件220上,转动部231的内侧壁与固定部232的外侧壁围成滚轴安装腔体,多个滚轴234分别容置于滚轴安装腔体,且多个滚轴234以固定部232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转动部231可相对固定部232转动,握持部233穿设固定部232,且握持部233的端部露置于套筒盖外。如此,当采用胶粘材料来粘附较大的待粘物体时,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反复转动胶粘材料形成膜卷,以此达到顺利粘附的效果,然而采用人工转动使得粘附效率低,粘附操作繁琐,尤其在人手长期且反复摆动的姿势容易造成人手的关节疲劳。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卷筒200上设置有转动组件230,在需要粘附体积较大的待粘附物体时,操作人员只需将手抓住握持部233,转动部231可相对固定部232转动,从而可以连接地完成胶带主体100的粘附操作,提高粘附效率,使得粘附操作变得相对简单;此外,多个滚轴234分别容置于滚轴安装腔体,多个滚轴234可以减小转动部231和固定部23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动部231相对固定部232转动变得更加快速和简单。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卷筒200还包括限位凸条240,限位凸条240设置于卷筒200的外侧壁上。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凸条240设置有橡胶填充部。如此,限位凸条240的设置可以对卷绕在卷筒200上的胶粘主体100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胶粘材料,通过设置胶粘主体和卷筒。在需要使用胶粘材料粘接待粘物体时,将防粘层撕下,胶粘层对准待粘物体即可,之后对绝缘层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此提高胶粘层与待粘物体之间的粘持力。绝缘层起到绝缘作用,提高胶粘材料的安全性;第一信号屏蔽层和第二信号屏蔽层起到信号屏蔽的作用,可以防止被粘物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多个缓冲软芯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胶粘材料的抗压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