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导电布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5743发布日期:2019-11-27 18:22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超薄导电布胶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特别是涉及超薄导电布胶带。



背景技术:

导电胶带是一种带高导电背胶的金属箔或导电布,其导电背胶和导电基材组成完整的导电体,可以与任何金属面以粘接方式,完成电搭接和缝隙的电封闭。传统的导电布胶带,其常规厚度都在0.03mm以上,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更加薄的导电布胶带,这种传统的导电布胶带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导电布胶带较厚的问题,提供一种超薄导电布胶带。

一种超薄导电布胶带,所述超薄导电布胶带的厚度为0.015mm,所述超薄导电胶带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导电纤维层、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导电纤维层的两个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和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背离导电纤维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背离导电纤维层的表面贴覆有第二离型层,所述超薄导电布胶带的每平方英寸面积上各个方向的电阻值都小于0.08欧姆。

上述超薄导电布胶带由于其每层的设计较为合理,且在生产时较为容易控制每层的厚度,最终使得超薄导电布胶带的整体厚度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薄导电布胶带的粘性大于700g。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层为pet单面离型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型层为pet单面离型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纤维层包括纤维基材以及电镀在纤维基材表面的金属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由铜、镍、金和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03mm-0.00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03mm-0.005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超薄导电布胶带的示意图。

其中:

100、超薄导电布胶带110、第一离型层

120、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30、导电纤维层

140、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50、第二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电布胶带100,所述超薄导电布胶带100的厚度为0.015mm。所述超薄导电胶带包括:第一离型层110、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20、导电纤维层130、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40和第二离型层150。所述导电纤维层130的两个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20和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40,所述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20背离导电纤维层130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第一离型层110,所述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40背离导电纤维层130的表面贴覆有第二离型层150。所述超薄导电布胶带100的每平方英寸面积上各个方向的电阻值都小于0.08欧姆。

上述超薄导电布胶带100由于其每层的设计较为合理,且在生产时较为容易控制每层的厚度,最终使得超薄导电布胶带100的整体厚度较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薄导电布胶带100的粘性大于700g。这样可保证胶带具有较好的粘结性,不易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层110为pet单面离型膜。同理,所述第二离型层150为pet单面离型膜。可以理解,上述离型层也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离型膜。只要厚度保证较小,且便于与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分离的离型膜都可以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纤维层130包括纤维基材以及电镀在纤维基材表面的金属层。例如,所述金属层由铜、镍、金和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例如,可以是在纤维基材表面电镀银。也可以是在纤维基材表面电镀金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20的厚度为0.003mm-0.0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140的厚度为0.003mm-0.005mm。

本实施例中,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层主要主体为丙烯酸树脂,并加以一定量固化剂及导电颗粒。导电颗粒可以为:金粉、铜粉、银粉、镍粉、铝粉等金属粉末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实施例的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将丙烯酸树脂胶水进行机器搅拌,按一定比例量取固化剂,将稀释剂乙酸乙酯或甲苯等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正在搅拌的丙烯酸树脂胶水中,根据产品所需的厚度以及电阻值等要求进行导电粉粒径的选取。其中,稀释剂控制在80%左右,这样可保证胶黏剂高温固化后丙烯酸胶水的固含量,且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初粘力和内聚强度。充分搅拌30min左右,保证导电颗粒与树脂之间充分混溶。

上述丙烯酸树脂型导电压敏胶制作完毕后,可通过涂布工艺与贴覆在导电纤维层130表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