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胶及一种防氧化银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6157发布日期:2020-07-24 17:2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胶及一种防氧化银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背光源的反射膜材料
技术领域
,同时也涵盖需要类似反射膜的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贴合胶及一种防氧化银反射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由于自身并不能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源才能够显示影像。背光模组(简称为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亮膜、外框以及胶带等组装而成。背光模组中,反射膜由于处于导光板的底部,将自底部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从而防止光源外漏,提高光的使用效率。现有市场银反射膜主要有银白反射膜,双银反射膜和银黑反射膜(如图1所示),均为复合型银反射膜。实际使用过程中,双银反射膜由于两层材料均为金属层材料,其色泽品味受到大部分客户的青睐,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常对于贴合胶层要求较高,往往由于贴合胶层存在不匹配现象,比如软硬程度差异,导致双银反射膜在实际裁切使用中会出现贴合胶脆断带走防氧化层现象,从而会存在银反射膜边缘氧化风险,甚至会出现全面黑屏现象,或由于胶水组份的搭配,容易引起反应速度过快,从而引起凹凸点多现象,造成发光不均。另外,考虑到客户实际生产中要求每个背光模组的背面印上相应的喷码,便于后续发生问题进行排查,较软的贴合胶层容易引起打码出现凹凸感,点亮后出现发光不均问题。如何避免这一个问题,成为复合型银反射膜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此之前,针对于银反射膜的贴合胶层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而导致裁切组装过程中存在良率低等原因。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银反射膜在裁切后进行信赖性试验后边缘氧化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胶及一种防氧化银反射膜。该防氧化银反射膜的贴合胶层具有软硬适中,即挺性上判断符合1-4mm标准,解决了现有的银反射膜在裁切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胶层太软裁不断或者太硬导致崩碎防氧化层以致信赖性后边缘氧化严重的问题,进一步的,喷码工序中不易出现外观问题(即组装点亮发光不均问题),降低由于喷码工序造成的不良率,提高了银反射膜的裁切组装良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胶,所述贴合胶包括粘合胶主剂、固化剂、有机溶剂和助剂。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中所述的助剂主要包括流平剂、消泡剂和爽滑剂。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中所述的助剂包括流平剂和消泡剂。进一步的,在所述贴合胶中,所述固化剂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三甲基环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其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的,在所述贴合胶中,所述粘合胶主剂为50份,所述固化剂的添加量0.8-3.5份,所述助剂的添加量0.3-0.48份,所述有机溶剂为5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进一步的,在所述贴合胶中,所述粘合胶主剂为50份,所述固化剂的添加量1-2份,所述助剂的添加量为0.4-0.45份,所述有机溶剂为5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进一步的,在所述贴合胶中,所述粘合胶主剂为50份,所述固化剂的添加量为1-2份,所述的流平剂的添加量为0.2-0.25份,所述消泡剂的添加量0.2份,所述有机溶剂为5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进一步的,所述粘合胶主剂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多元醇、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的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或环己酮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胶,所述贴合胶包括丙烯酸树脂50份,固化剂0.8-3.5份,流平剂0.1-0.28份,消泡剂0.2份,以及有机溶剂。所述丙烯酸树脂、以及有机溶剂的总份数为10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加入有机溶剂是为了调节贴合胶的固含量,使其适于涂布,并进一步使贴合层具有更好的外观。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的固含量为38%。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包括丙烯酸树脂50份,固化剂0.8-3.5份,流平剂0.1-0.28份,消泡剂0.2份,丁酮20-40份,乙酸乙酯10-30份;所述丙烯酸树脂、丁酮以及乙酸乙酯的总份数为10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前述技术方案对应实施例1-10。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包括丙烯酸树脂50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0.2-0.25份,消泡剂0.2份,丁酮30份,乙酸乙酯20份;所述丙烯酸树脂、丁酮以及乙酸乙酯的总份数为10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前述技术方案对应实施例2-3、和实施例6。前述贴合胶用于实施例12-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1中的防氧化银反射膜。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包括丙烯酸树脂50份,固化剂1份,流平剂0.2份,消泡剂0.2份,丁酮30份,乙酸乙酯20份;所述丙烯酸树脂、丁酮以及乙酸乙酯的总份数为10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前述技术方案对应实施例2。贴合胶层的性能受原料的材质影响小,受配比的影响大,主要是由异氰酸酯固化剂含量,流平剂以及消泡剂的比例来调节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氧化银反射膜,依次包括银膜、贴合胶层和保护层(也称为保护膜),所述贴合胶层由本发明提供的贴合胶固化后形成。进一步的,所述银膜也称为银膜半成品,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银层和防氧化层,所述防氧化层与贴合胶层贴合在一起;所述保护层也称为保护层半成品,依次包括金属镀层、第二基材层和抗静电层,所述金属镀层与贴合胶层贴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材层为透明基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材层的透光率≥90%。第一基材层那一面为所述防氧化银反射膜的反射面(正面)。进一步的,所述防氧化层为透明的或不透明的。进一步的,所述金属镀层(也称为金属层)为铝层。本发明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具有高可靠性,也称为防氧化高可靠性银反射膜。防氧化即银反射膜在实际裁切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贴合胶层过硬脆断导致防氧化层被破坏,银反射膜银层边缘不会因此受环境水氧影响而被氧化;高可靠性指的是银反射膜裁切良率高,在同样裁切条件下,提高刀具的使用性(即同一个刀具,可以裁切更多的良品,即降低更换刀具频率),该银反射膜于裁切完后使用高温高湿65℃/95%rh1000小时边缘未出现氧化掉银现象,以及在实际组装中不会因为背光模组背面喷码(银反射膜受力)造成外观凹凸不平,引起发光不均现象。所述的贴合胶层,也称为热干胶复合层。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防氧化银反射膜中,所述贴合胶层由本发明所述的贴合胶涂布贴合固化后形成。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层的厚度为3-10μm,优选为4-6μm。进一步的,所述银膜的厚度为25μ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6μm,所述贴合胶层的厚度为4-6μm。前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12-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1。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2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0.25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贴合胶层的厚度为4-6μm。对应的实施例为12-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1。实施例12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从成本和综合性能的角度考虑最好。将贴合胶层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的范围内,在较少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保证防氧化银反射膜的裁切良率,同时不影响产品的外观(凹凸点情况属a规)。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防氧化银反射膜中,所述保护层带有抗静电涂层(也称为抗静电层)。进一步的,所述银膜依次包括防氧化层、银(ag)层、第一基材层。进一步的,防氧化层的厚度为3μm,属于丙烯酸树脂类涂层,ag层厚度为120nm,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22μm。所述银膜的厚度为25μm。所述第一基材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或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依次包括金属层、第二基材层和抗静电涂层。所述第二基材层选自pet;所述金属层为铝(al)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60n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6μm。进一步的,所述银反射膜的厚度一般为85μm。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防氧化银反射膜中,所述的贴合胶层主要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金属层上,在线贴合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贴合胶层的特点是常温熟化4天后剥离力≥150gf/25mm,裁切后投入高温高湿65℃/95%rh1000小时边缘不会出现氧化现象,裁切过程判定为合格,外观(凹凸点情况属a规或b规)方面不影响正常的银反射膜使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防氧化银反射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银膜;(2)制备保护层;(3)配制贴合胶;(4)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的金属层上,过烘箱挥发溶剂后,与银膜的防氧化层进行贴合;(5)成品进行常温熟化4天,使其固化后进行打包出货。上述涂布处理工艺,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定。贴合胶的固含量一般控制在38%,有利于该贴合胶均匀的涂布在保护层的金属层的表面。与现有的银反射膜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具有更好的挺性,能够适应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同时,在裁切过程,裁切后防氧化银反射膜的边缘整齐,避免后续高温高湿环境中出现边缘氧化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防氧化银反射膜的投产良率(即信赖性良率),达到98%及以上。同时,当需要对银反射膜使用喷码工艺,银反射膜的贴合胶层硬度合适,可避免由于喷码受力引起外观上的凹凸感,不会使整个背光模组发光不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常见的银反射膜结构示意图;其中:10:银膜半成品,20:贴合胶层,30:保护层半成品,通常为含有硫酸钡或二氧化钛的白膜或者镀有金属层(金属al)的铝膜。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结构示意图;其中:40:第一基材层,50:ag层,60:防氧化层,20:贴合胶层,70:al层,80:第二基材层90:抗静电涂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现有银反射膜包括银膜10、贴合胶层20、和保护层30。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银膜10主要包括第一基材层40,ag层50以及防氧化层60,保护层30主要包括al层70,第二基材层80以及抗静电层90,其中,贴合胶层20是由本发明提供的贴合胶固化而成的。实施例1-10,对比例1-6中所用的丙烯酸树脂主剂、异氰酸酯固化剂均为dic化工株式会社提供,流平剂、消泡剂由美国毕克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实施例11-25,及对比例7-12中的银反射膜,依次包括厚度为25μm的银膜半成品,贴合胶层以及厚度为56μm的保护层半成品。对比例中的银膜和保护层与实施例中的相同。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0.8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2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3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2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4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3.5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5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2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3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6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5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7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4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1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8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1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9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6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10如实施例1提供的贴合胶,包括下述组份: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8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将上述组份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贴合胶。实施例11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氧化银反射膜,所述防氧化银反射膜依次包括银膜、贴合胶层和保护层;所述银膜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银(ag)层和防氧化层;所述保护层依次包括金属层、第二基材层和抗静电涂层,所述金属层为铝(al)层。所述银膜(也称为银膜半成品)的厚度为25μm,所述保护层(也称为保护层半成品)的厚度为56μm。将上述实施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金属层(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防氧化银反射膜的总体厚度为84μm,贴合胶层厚度为3μm。实施例12如实施例11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铝(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13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6μm,贴合胶层厚度为5μm。实施例14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7μm,贴合胶层厚度为6μm。实施例15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9μm,贴合胶层厚度为8μm。实施例16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91μm,贴合胶层厚度为10μm。实施例17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1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18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3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19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4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20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5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21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6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22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7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23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8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24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9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实施例25如实施例11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实施例10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防氧化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对比例1一种贴合胶:将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5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混合。对比例2一种贴合胶:将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0.3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混合。对比例3一种贴合胶:将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混合。对比例4一种贴合胶:将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0.2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50重量份乙酸乙酯混合。该对比例提供的贴合胶不含丁酮溶剂。对比例5一种贴合胶:将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5份流平剂以及0.2份消泡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混合。对比例6一种贴合胶:将5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重量份固化剂,30重量份丁酮溶剂,0.2份流平剂,和20重量份乙酸乙酯混合。该对比例提供的贴合胶不含消泡剂。对比例7提供一种银反射膜,包括银膜、贴合胶层和保护层;所述银膜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银(ag)层和防氧化层;所述保护层依次包括金属层、第二基材层和抗静电涂层,所述金属层为al层。所述银膜(也称为银膜半成品)的厚度为25μm,所述保护层(也称为保护层半成品)的厚度为56μm。将上述对比例1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金属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对比例8如对比例7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对比例2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对比例9如对比例7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对比例3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对比例10如对比例7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对比例4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对比例11如对比例7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对比例5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对比例12如对比例7提供的银反射膜。将上述对比例6中的贴合胶稀释到38%固含量,并将贴合胶涂布在保护层半成品的al层70上,然后放置在80℃循环烘箱干燥3分钟进行溶剂挥发,使用银膜半成品的防氧化层60进行面贴合,得到银反射膜,总体厚度为85μm,贴合胶层厚度为4μm。将实施例11至25中的防氧化银反射膜和对比例7-12中的银反射膜进行下述测试。1、剥离力:按照gb/t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的标准,测试各贴合胶层熟化后的剥离力(指保护层半成品的金属层与银膜的防氧化层之间的剥离力),通常我们要求常温熟化4天测试,剥离力≥150gf/25mm为合格;剥离力越高越好,剥离力高,在裁切过程中,保护层和银膜不易分离。2、凹凸点情况:利用台灯来观察成品的凹凸点情况,通常要求凹凸点的直径为0.15mm以下不计;凹凸点的直径为0.15-0.3mm,1平米内有10个以下凹凸点为a规;凹凸点的直径为0.15-0.3mm,1平米内有10个以上、20个以下凹凸点为b规;凹凸点的直径为0.15-0.3mm,1平米以内有20个以上或存在直径大于0.3mm凹凸点为n规。3、信赖性后氧化情况:模拟客户端裁切条件进行裁切,裁切后的银反射膜片材利用高温高湿箱进行65℃/95%rh(相对湿度)信赖性实验,时间为1000小时,判断银膜的边缘是否存在氧化现象,判断标准为合格,轻微和严重,使用反光灯去照射银反射膜成品边缘,一点都没有透光判定合格,边缘1-2mm以内透光判定为轻微,超过2mm透光判定为严重。该项测试结果用来表征银反射膜的防氧化性。合格为具有防氧化性。轻微为银反射膜边缘有轻微氧化,严重为银反射膜边缘氧化严重。4、软硬程度(挺度)判断:裁切10cm×10cm银反射膜片,其中5cm长度伸出悬空,测量最低点与水平的距离h,h为1-4mm为合格,h超过4mm(过软)或h低于1mm(过硬)均为不合格。通过表1中的软硬程度来表征。5、组装点亮发光性:以模拟客户端喷码方式进行喷码后,依据实际组装的背光源点亮后发光是否均匀来判定是否合格,发光均匀为合格,发光不均匀为不合格。通过表1中的组装点亮发光性来表示。组装点亮发光性可用于表征外观情况。6、裁切边缘情况:通过裁切边缘是否碎裂判定等级,裁切边缘判断等级分为合格,轻微和严重,合格即不存在碎裂边缘,轻微即存在1-2处轻微碎裂(防氧化层可见,存在轻微毛刺),严重即超过2处轻微碎裂或防氧化层涂层直接被裁切刀带走。所有操作均在统一条件下进行,排除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表1实施例11-25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对比例7-12提供的银反射膜的主要性能检测结果从表1中对比实施例11-16结果可以发现,贴合胶层的厚度决定了成品银反的外观品质,同时也影响了两层间的剥离力。贴合胶层越厚,所造成的凹凸点也会相对较少,但是剥离力会有所上升,但是过薄,则会造成喷码工艺时会在膜片上形成凹凸感,从而影响背光点亮发光均匀性。考虑到成本与工艺问题,选择的贴合胶层的最优值为4-6μm之间,4μm为最优。对比实施例12,17-19以及对比例7和8可以看出,固化剂的添加量将会影响贴合胶层的软硬程度,固化剂含量越大,固化后胶水层较脆,容易裁切的时候引起边缘胶碎裂,从而破坏金属层,导致信赖性后出现边缘氧化现象;固化剂含量越少(在一定范围内),则会存在固化后的胶层较软,从而喷码工序容易引起凹凸感,引起组装点亮发光不均,固化剂含量低于一定值,则会造成固化不良,从而贴合效果不佳,容易分层。对比实施例12,实施例20,实施例22以及对比例10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贴合胶配方中,丁酮作为一种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胶水中由于局部剧烈反应交联形成的凝胶的效果,适当的量有利于降低由于凝胶引起的凹凸点数量,从而使银反射膜产品符合客户的规格要求,但是丁酮含量过高,则会引起贴合的剥离力有所下降,可能是同等温度下溶剂挥发不干导致。对比实施例12,实施例21,实施例23-25,对比例9和对比例11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配方中,流平剂的作用是较为显著的,不添加流平剂,涂布液的流平性相对较差,容易引起局部橘皮现象,从而导致贴合后会存在凹凸点增多,但是提高流平剂的含量后可以发现,对于两层间的剥离力会有所影响,同时会对贴合胶层的软硬程度会有影响,实施例24和25,裁切后边缘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胶层与防氧化层分离,同时信赖性之后边缘会存在严重的氧化现象。从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可以看出,消泡剂的存在,将有利于降低由于气泡引起的贴合凹凸点数量,从而使产品达到客户的外观要求。实施例12-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1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剥离力>150gf/25mm,外观凹凸点数量(0.15-0.3mm7-8个)不高,软硬合适,裁切无异常,信赖性之后不存在边缘氧化现象,综合性能更好。实施例15-16提供的防氧化银反射膜的性能虽然也好,但是贴合胶层厚,生产成本高。为了验证实际裁切信赖性良率,将实施例12-14和实施例18的银反射膜使用同种工艺进行裁切后组装10000个背光模组,投入高温高湿信赖性试验(因为刚裁切完的银反射膜,需要投入信赖性试验才能区分出边缘整齐的是否实质上有问题),观察银反射膜边缘氧化情况,对于裁切刀的适应性,使用裁切较久的刀具进行裁切(其他常规银反射膜产品通常会出现裁切不良的刀具)。信赖性良率统计,信赖性试验后使用反光灯去照射银反射膜成品边缘,一点都没有透光判定合格,边缘1-2mm以内透光判定为轻微,以上两项计算入良率,透光严重的属于不良。表2实施例12-14、实施例18提供的银反射膜的裁切后信赖性良率结果项目信赖性良率(65℃/95%rh1000小时)实施例1298.89%实施例1398.44%实施例1498.13%实施例1898.02%从表2中可以发现,贴合胶层厚度的增加,会适当降低裁切良率,同时固化剂的含量添加,将会造成胶层固化后相对较硬,从而也会影响裁切良率。从以上描述中,可以得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1、将上述贴合胶涂布于保护层半成品表面后,再复合银膜半成品,制备的防氧化银反射膜,软硬程度适中,在喷码工艺中不易产生凹凸变形,外观上凹凸点较少,发光均匀;2、将上述贴合胶涂布于保护层半成品表面后,再复合银膜半成品,制备的防氧化银反射膜,软硬程度适中,信赖性试验后无氧化现象或氧化程度轻微,裁切良率高(裁切过程中更换切刀频率低),信赖性良率可以达到98%以上。以上仅为本发明专利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