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偏光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5382发布日期:2020-05-29 13:2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热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偏光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偏光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偏光片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偏光板是液晶显示装置(lcd)的重要组成部分,偏光片广泛应用于电视、平板、移动电话显示器中以提升显示质量,其成品由多层膜贴合而成,具体为离型膜和由psa膜、上tac膜、pva膜、下tac膜及保护膜构成的组合层膜。被配置在画面的最表面而要求高透明性、进而需要高耐热性、耐湿热性等的特性以往,在利用粘合剂将有机材料制片材粘接在玻璃、陶瓷、金属等粘接物上时,随着时间推移,经常会出现片材端部逐渐剥离或产生拱起等不良情况,如图1所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湿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偏光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解决了因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与其贴合膜板产生的剥离或拱起问题,具体用于偏光板,可解决其因剥离或拱起导致的漏光反白等显示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热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以下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主剂50~60%、固化剂20~30%、偶联剂5~10%以及硬化剂5~10%;所述主剂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20~30%、乙酸乙酯69~79%以及丙烯酸正丁酯1~10%;所述固化剂包括聚氨酯树脂70~80%、乙酸乙酯20~30%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0.5%;所述偶联剂包括有机硅烷40~60%、甲苯40~60%、甲醇<0.5%;所述硬化剂包括环氧化合物1~10%以及甲乙酮90~99%。进一步的,将所述压敏胶各组分混合均匀并加热反应完全后进行涂布贴合,其中所述加热温度为5~20℃,加热时间为60~120min。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方式采用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或x射线进行照射。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方式采用紫外线照射。一种耐热型偏光板,采用上述的一种耐热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作为偏光片原反与功能性薄膜的粘结剂。进一步的,所述偏光片为与光学补偿薄膜一体化的偏光片或贴合有相位差板的偏光片。一种耐热型偏光板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压敏胶各组分混合均匀并加热反应完全后,涂布在所述功能性薄膜上,再经烘箱干燥,与偏光片原反进行贴合,其中所述加热温度为5~20℃,加热时间为60~120min,涂布厚度为20-30μm,干燥温度为50~100℃,干燥时间为1-5min。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方式采用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或x射线进行照射。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方式采用紫外线照射。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压敏胶在保护薄膜与粘接剂层之间可维持有适当的加热模量,可提高其储存弹性膜数,进而可改善其在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另外本发明制备的压敏胶具有的柔软性,使得台阶高差追随性非常良好,进而对于硬涂处理的膜也具有良好的粘接性,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粘接时,具有不易漏光以及防止反白的情况,显著改善了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压敏胶不良情况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偏光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偏光片制备流程图;图4是实验组a与对照组显示对比结果;图5是实验组b与对照组显示对比结果;图6是实验组c与对照组显示对比结果;图7是实验组d与对照组显示对比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述一种耐热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具体配方组成如下:以下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主剂50~60%、固化剂20~30%、偶联剂5~10%以及硬化剂5~10%;主剂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20~30%、乙酸乙酯69~79%以及丙烯酸正丁酯1~10%;固化剂包括聚氨酯树脂70~80%、乙酸乙酯20~30%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0.5%;偶联剂包括有机硅烷40~60%、甲苯40~60%、甲醇<0.5%;硬化剂包括环氧化合物1~10%以及甲乙酮90~99%。以如图2所示的偏光片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制备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提供聚乙烯醇(pva)薄膜,将pva膜浸泡在第一个槽中,进行水洗,再进入第二个溶液槽中,进行膨润预处理;(2)浸染,将经过膨润处理的pva膜浸泡在第三个染色溶液槽中,进行浸染处理;(3)拉伸,将经过浸染处理后的pva膜浸泡在第四个溶液槽中,同时拉伸pva膜;(4)偏光子干燥,将经过拉伸处理的pva膜进行洗净、干燥,制得染料偏光子膜;(5)原板固化,在经过干燥的偏光子上下两面滴加接着剂,分别贴合三醋酸纤维素膜,接着剂烘干固化,形成偏光片原反;(6)涂胶,如图3所示,将离型膜涂布经紫外加热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后,具体的,将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各组分进行混合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5~20℃,加热时间为60~120min,搅动次数15分钟5~10次,加热方式可采用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或x射线进行照射,优选紫外线照射,效果最佳。反应完全后,进入烤箱干燥,干燥温度为50~100℃,处理1-5min,干燥后的厚度为20-30μm,与偏光片原反进行贴合。高温高湿耐久试验测试: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将制备的偏光片与液晶面板贴合后放置在上述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测试其显示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于相同环境下进行测试。具体试验设置:设置四个实验组a/b/c/d,每个实验组设置一个对应的对照组,对照组中主剂、固化剂、偶联剂和硬化剂的比重固定,具体组分比例设置如表1所示。其中主剂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21%、乙酸乙酯76%以及丙烯酸正丁酯3%;固化剂包括聚氨酯树脂75%、乙酸乙酯24.6%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0.4%;偶联剂包括有机硅烷50%、甲苯49.7%、甲醇0.3%;硬化剂包括环氧化合物2%以及甲乙酮98%。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采用紫外线照射的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为15℃,加热时间为60min,干燥温度为85℃,加热时间2分钟。实验组a设置:主剂占比60%,固化剂占比25%,偶联剂占比7%,硬化剂占比8%。实验组b设置:主剂占比60%,固化剂占比25%,偶联剂占比5%,硬化剂占比10%。实验组c设置:主剂占比60%,固化剂占比30%,偶联剂占比7%,硬化剂占比3%。实验组d设置:主剂占比60%,固化剂占比30%,偶联剂占比5%,硬化剂占比5%。对照组设置:主剂占比60%,固化剂占比19%,偶联剂占比11%,硬化剂占比10%。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分比例类别主剂比重(%)固化剂比重(%)偶联剂比重(%)硬化剂比重(%)对照组60191110实验组a602578实验组b6025510实验组c603073实验组d603055结合图4至图7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a相比对照组在面板显示亮度方面更加均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b相比对照组在面板四角上无明显四角漏光现象,相较于对照组改善四角漏光;实验组c以及实验组d相比对照组在面板四角上,存在一些不太显著的四角漏光现象,以上结果说明,基于本发明配方,通过调节固化剂与偶联剂的含量,可以通过改善压敏胶的性状,减小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液晶面板的弯曲影响,从而改进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